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小说 阅读 散文 答题 技巧 精选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82 页 2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 技巧与精选练习题汇编 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与精选练习题汇编 (一)分析小说的情节及其作用(一)分析小说的情节及其作用 考法考法 1 1 梳理小说情节梳理小说情节“四步法四步法” 1.1.理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 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 进而梳理情节。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2.2.抓抓就是抓住场面就是抓住场面 抓住不同时间下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一般情况下,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
2、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 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3 3 寻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 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 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4.4.避避就是避免交错就是避免交错 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梳理小说情节题答题模板: (1)对事情的概括,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 “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 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 “做何事”不能省
3、) 。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 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 哪些事。 考法考法 2 2 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两个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两个“抓手抓手” 1.1.内容方面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 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第 2 页 共 82 页 情节与全文的关系 分析角度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2.结构(情节自身)作用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设置悬念,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线索,贯穿全文。 分析小说情节作用题答题模板: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 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考法考法 3 3 突破小说情节类试题的突破小说情节类试题的“四大法宝四大法宝” 1.1.牢记情节的作用牢记情节的作用 情节安排看起来是结构问题,实质上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段。情节的发展就是典型 人物变化和成长的历史, 也是揭示主题的过程。 因此, 情节的考查离不开人物、 主题两个要素。 2.2.明白情节的一般构成规律明白情节的一般构成规律 从总体上说,小说的结构大都
5、是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和情节发展的阶段性来安排的,最常 见的有两种:一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从中间说起,然后用插叙的方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是概括写生活的漫长过程,甚至写人物的一生,从头谈起。 3.3.不要忽视小说的线索不要忽视小说的线索 小说中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事件,情节中的一个个场面,都是由情节线索贯穿起来的。抓住 了线索,也就理清了情节。 4.4.构建小说构建小说“情节一环境一人物一主题情节一环境一人物一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模式四级循环答题模式 小说的四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主题。这四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所以,小说答题 自然也应从这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角度人手。答情节题,既要从情节本身来思
6、考,又要综合环 境、人物、主题这三个要素考虑。答环境题,既要从环境自身特点考虑又要从情节、人物、主 题这三个要素考虑,以此循环往复。但不是所有的题都必须从四要素综合作答,要从题目本身 出发灵活考虑。 (二)分析小说的形象(二)分析小说的形象 第 3 页 共 82 页 考法考法 1 1 “五角度五角度”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对主要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阅读考查的热点,在具体命题时,部分考题是只 概括不分析,也有部分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针对一轮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抓住“五 角度”来确保形象概括答题规范、不漏点。 “五角度五角度”概括法概括法 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
7、身份、地 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 (性格) 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 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 的形象(性格)特征 从分析情节入手 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应抓住情节。情节 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 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 变化来展开的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 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 (评价) 、作品中其他人物的 评价入手 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 征的直接体
8、现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板: 题干若问“是一个怎样的人” ,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 +(身份地位)的人” 。题干若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就需分条作答; “的性 格特点:;。 ” 失分防范: 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 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 4 页 共 82 页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考法考法 2 2 “四方面四方面”赏析次要人物
9、的作用赏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而小说中的人物又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高考在人物形象作用方 面的设题很重视次要人物。分析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也是复习的关键所在。 1.1.结合形象类型,分析形象作用结合形象类型,分析形象作用 (1)主要人物揭示主题 小说的人物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主要 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如最后的常春藤叶通过对主人公贝尔曼的塑造揭示了人 性之善的主题。 (2) 次要人物 陪衬人物陪衬主要人物 贯穿全文( “我”往往是叙述人、见证人
10、) 推动情节发展 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凸显主旨 线索人物 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形象“我” 。 “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形 象,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因此, “我”既充当小说 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组织文字,展开情节,增强 故事的真实感;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 思想。 2.2.“四方面四方面”赏析次要人物的作用赏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 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 起,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
11、情节衬托得生动活泼凸 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 明清晰 第 5 页 共 82 页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 实则蕴含着厚重的 力量,既揭示小说的主題,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渲染气氛,奠定基础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 起到了渲染气氛、莫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考法考法 3 3 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三步走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三步走 人物手法类题 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 物的哪种特点 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三)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
12、(三)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 考法考法 1 1 小说艺术手法赏析小说艺术手法赏析“五角度五角度” 1.1.表达方式角度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方 法的运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2.2.表现手法角度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3.修辞手法角度修辞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 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
13、、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4.结构安排角度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 ;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 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等 等。 5.5.选材剪裁角度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 力。 第 6 页 共 82 页 考法考法 2 2 小说语言赏析的小说语言赏析的“三个抓手三个抓手” 1.1.整体的语言风格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 形象、有地方色彩
14、、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2.2.句式的选择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 、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 不一)的运用。 3.3.手法的运用手法的运用 (1)修辞格的选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3)其他表现手法。 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 词等。 考法考法 3 3 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三法三法” 小说“语句的丰富含意”一是指句子的表面含意,一是指句子的隐含
15、含意,即言外之意, 包括临时指代义、 比喻义、 双关义、 象征义以及句子中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内涵、 特征和缘由等。 具体分析时注意以下方法: 1.1.关键词语突破法关键词语突破法 高考设置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含丰富意 味的语句。 一般情况下, 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 抓住了关键词语, 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 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2.修辞破解还原法修辞破解还原法 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的意 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
16、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追寻出其背后隐藏的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转 化语言,规范答案。如果说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 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 第 7 页 共 82 页 3.3.句外阐释剖析法句外阐释剖析法 对含意丰富的语句,文句含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正因如此,为 使读者理解明白,作者必须在前后文加以解析。所以要准确、透彻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必须 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通过对句子前后内容的分析,来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 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般来说,句子含意的答案往往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 面的句子中,学生只要稍加整合即可
17、。 分析小说艺术手法赏析题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具体内容+作用。 (四)小说探究(四)小说探究 考法考法 1 1 主题意蕴类探究主题意蕴类探究 这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探究, 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 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它可以要求直接探究主题,还可以要求挖掘主题的丰富 性或深刻性。 1.1.准确把握主题意蕴类探究题的意图准确把握主题意蕴类探究题的意图 判明题 目限制 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文本中的限制性内容;社会道德标准和 公众常理认识的限制性要求 判明文 本限制 理解性探究:文本(或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艺术构思)是不可否 定的,因此,回答问题时只能遵从文
18、本,适当引申和拓展;选择性 探究:文本(或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艺术构思)可以探讨,允许有 不同的认识 判明答 案来源 答案只能就原文去理解,甚至完全符合作者(作品)的认识;答 案可延伸到文章以外,甚至只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2.2.多层面、多角度展开探究多层面、多角度展开探究 (1)文本层面 从形象看主题。主题总是附着于小说的具体形象的,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就是两个可以展开的小角度。人物形象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主要人物的经历命运、不同性 格侧面、性格变化原因、性格形成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典型意义,是探究的具体抓手。 从情节看主题。小说写人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
19、故事来完 成的。情节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么发展、怎么解决,无不体现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 第 8 页 共 82 页 看法。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 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从环境看主题。不管环境描写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 况下, 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 的场景, 但同时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 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 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从语言看主题。小说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往往能体现作者本身对此人物形象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分析出作品的主旨。 从标题看主题。
20、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 小说的主题。 (2)文外层面 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探究小说的环境观。 从人与历史的角度探究小说体现的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 从人与人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人生启示。 从人与时代的角度探究小说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考法考法 2 2 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形象类探究 1.1.把握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把握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 表现着作品的主题。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 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 把握人物 形象特点 寻找小说中
21、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因 为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 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寻找作者 的评价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含 着作品的主题的重要信息 辨析人 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 有关联 2.2.把握不同类型人物探究题的关键点把握不同类型人物探究题的关键点 探究目标和方向的不同决定了答题的关键点不同,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 9 页 共 82 页 探究目标与方向解答题目的关键点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可以从描写谁的篇幅多、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在
22、情 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正面描写的是谁(或谁衬托谁,谁 与谁形成对比)等角度去判定 对某一人物,是该批 评还是该赞颂 可以从时代发展的趋势、作者的评价、其他人物的反应、 人物的结局等角度去分析 小说中某个人物是否 多余 可以从此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 此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 作用、此人物对主题的丰富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某一人物,有不同 认识 可以从人物的不同表现、对人物品行的辩证认识(肯定其 合理的一面,否定其不合理的一面)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法考法 3 3 艺术特色类探究艺术特色类探究 这类探究涉及了小说艺术的方方面面, 如情节线索、 表现手法、 作品风格等, 难度比较大, 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某一
23、方面或角度来探究,因而降低了难度。 1.1.理解艺术特色类探究题的内涵理解艺术特色类探究题的内涵 艺术特色类探究题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或表达效果。对 于这类题,要以“鉴赏表达技巧”题为基础,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结构、手法、环境、主 题、 风格、 背景、 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或深或广的探究, 探究时应把 “特 色”与“效果”紧密联系起来。 2.2.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 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 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 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
24、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虚实相生等手法,联系小说三要素分析效果 修辞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 感等) 。结合小说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 生动,揭示其艺术效果 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 ;结构 第 10 页 共 82 页 结构安排角度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 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 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
25、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 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考法考法 4 4 标题类探究标题类探究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常见的探究题有三 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 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 1.1.标题作用探究题的思考角度标题作用探究题的思考角度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作为线索,贯串始终;推动(暗示)情节发展;衔 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1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