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55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714197
  • 上传时间:2021-09-12
  • 格式:DOC
  • 页数:107
  • 大小:78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55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苏州 苏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上册 全部 教案 55 课时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负数的初步认识课时课时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1-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 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 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

    2、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课前游戏 。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 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 2000 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 300 元。 3、我向南走了 100 米。 4、零上 10 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 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 1。 1.自学。 出示:教材例 1 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

    3、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 0) 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 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 20,温度比 0高,-20表示零下 20,温度比 0低。零上 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 2. 1.自学。 1.用例 1 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2.全班交流: +8844.4 米和-155 米的实际含义。 和学生适当介绍:数学 来源于生活,负数的出 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 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为 学生提

    4、供一些熟悉的生 活素材,让学生从身边 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 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 解决如何记录、区分两 种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现 实问题。 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 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 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方法。在教学中,首先 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 和F, 0刻度线表示0 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 度的分界点,从 0C 往 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 5 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

    5、 上的负字) 。为了方便, “+”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数,从 0C 往下数的刻 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 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 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 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 面的高度为负数。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如:先提出如何能表示相反意义的两 个量,引发学生思考,寻求区分两种量的方法。并在交流记录方式的互动过程中,进一 步启动问题:哪种记录方式更加简练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生活中还有哪

    6、些用 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 的认识,感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在课堂上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突破了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因此在对 0 的归 属问题的讨论中,学生很自然地借助温度计、海平面、地上地下等具体情境来说明 0 既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负数的初步认识课时课时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7、.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揭示课题 。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 3。 1.自学。 出示教材例 4 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

    8、数表示。 三、自学例 4. 1.自学。 出示:教材例 4 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东走 2 千米记作+2 千米,那么向西走 2 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 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 3.全班交流。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 2 千米记作+2 千米,那么向西走 2 千 米可以记作-2 千米。 在数轴上,0 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 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 于 0. -2 和 2 到 0 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 4 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习。 1.第 4 页练一练。 在

    9、本课中要继续强化复 习: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 的分界点。 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 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 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 现象的能力。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习一的第 5 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习一的第 6 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4. 练习一的第 7 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近。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习一的第 8 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 0 各表示什么? 作业设

    10、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 和负整数; 数拓展为正数、 0 和负数。 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 构建。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时课时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7-8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

    11、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1.课前预习及准备:自学例 1、例 2、例 3。 2.每人剪下教材第 115 页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自助初学初步建构 反馈自学情况。 二、互助研学交流质疑 教学例 1: (1)出示例 1 中的第 1 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 形的面积。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 1 中的第 2 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 (板书课题) 三、同助共学探究解

    12、疑 教学例 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4)小组讨论: 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5)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四、辅助优学巩固提升 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后, 让学生试算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由此产生了正 迁移和负迁移的两种解 法,教师先用数方格的 方法进行验证,得出了 邻边乘邻边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是底乘高。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 然题量不多

    13、,但却涵盖 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 点。第一题,通过学生 的分析,同学们懂得计 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 是相对应的底乘以高。 而第二题,由一个简单 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 图、观察、师生对话, 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 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相等,面积 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 3、教学例 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 115 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 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表。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4)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14、总结: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后,面积不变,长方形 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 等于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反思、 和谐共进。生与生之间,思想相互碰撞、观点相互交锋,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 力。 定等底等高。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经验,引导学生经历了类推(负迁移)试误 验证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广应用拓展等过程。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后,让 学生试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此产生了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两种解法,教师先用数方格 的方法进行验证,得出

    15、了邻边乘邻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底乘高。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B)课时课时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 7、8 页的例 1、例 2、例 3,试一试和练一练;第 11 页练习二 15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 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推导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探索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1、课前预习及准备: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2、从课本 11

    16、5 页上剪下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说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板书一些数据,并求出对应面积。 二、动手实践交流探讨 1、将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取出。 2、测量出需要的数据,算一算它的面积。 3、交流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三、合作交流探究解疑 1、完成第 11 页练习二第 2 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 (4)说出各数据代表的含义。 (3)全班交流,反馈评价。 2、完成第 11 页练习二第 4 题 (1)先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 (2)在算出一共可以停多少辆车。 四、

    17、加深概念巩固提升 1、完成第 11 页练习二第 5 题。 (1)课前要求学生每个学习小组制作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活动框架。 (2)操作探究:小组内进行操作,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 平行四边形。 (3)观察、比较:它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 (4)组内交流: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5)全班交流,学生小结: A、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拓展思维练习设计的优 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 个重要方面。本课教学 过程中,注重学练结合, 既有坡度又注重变式。 第一环节的练习有告诉 学生底和高,直接求平 行四边形面积,规范格 式,运用公式,解决实 际问题。接着出示含有

    18、多余条件的图形题,强 调底和高必须对应,学 习上更上一个层次。第 三层次知道面积和高如 何求底,知道面积和底 如何求高。 B、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细节的培 养。比如说探究的每一个问题在导学案上我都有旁注与留白, “旁注”引导学生认真地分 析题意, 找准数量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也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思考习惯; “留白”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尝试机会。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

    19、:教师:XXX 课课题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时课时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 9、10 页的例 4、例 5 和试一试、练一练,第 11 页的练习二第 69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 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1、课前预习及准备: 自学第 9、10 页的例 4、例 5。 2、各人剪下教材第 115 页上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

    20、或改进 一、激活旧识,导入新课 1、回忆旧识。 说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怎样计算和推导的? 2、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索,实验发现 1、教材例 4: (1)仔细观察这 3 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 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2) 引发思路:你发现平行四边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三角 形面积的计算) 三、同助共学探究解疑 1、教学例 5: (1)用例 5 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 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

    21、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4)小组讨论课本第 9 页的 3 个问题。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 1 题、第 2 题。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 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的高与 底分别与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

    22、的高与底相等。拼 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 的面积公式。 2、加深对三角形面积的认识。 五、加强意识反复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 7 题,学生反思,在面积是平行四边形一半的三角形下面打 2、指出四个三角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练习总结的不够,使学生巩 固的不够。 2、学生在与同位交流时,还算积极,但是在汇报交流时,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 看法,导致老师说得多,学生领会

    23、的不够。我觉得我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想办法调动学生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能是对学生了解不够造成的。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练习课时课时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 1213 页练习二第 1017 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应用三角形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 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融入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1、准备一把直尺和一条红领巾。 2、课前预习及准备:预习第 121

    24、3 页练习二第 1017 题和思考题。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字母表达式呢?说说它的推导过程。 2、完成第 12 页中的第 11 题,并跟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二、练习提升 1、做练习二中的第 12 题:用直尺标出每个数据,在计算面积。 2、完成第 13、14 题:独立解答、反馈订正,分析自己的错误之处。 三、综合应用 1、拿出之前准备好的红领巾与直尺,并动手写出必要数据。 (1)提问: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测量方法。 (2)启发:测量红领巾高时,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2、完成第 16 题。

    25、学生讨论:涂色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面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3、完成练习二第 17 题。 (1)观察、讨论。 让学生观察图形,交流可以怎样计算。 (2)拓展与思考: 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个三角形,问三角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 1、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完成思考题。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梯形的面积课时课时5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 14 页例 6、例 7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 18 页练习三第 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使学生

    26、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 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 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每人剪下教材第 117 页上的梯形,并准备两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揭示新课题。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1)出

    27、示例 6: 引导:用例 6 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同助共学探究解疑 (3)教学例 7 引导: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 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 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因为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28、)高2 四、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2)说说求梯形面积为什么可以用先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再除以 2? 2、完成练习三 1 题。 五、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提问: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怎样认识的? 2、布置作业。 本课通过复习自学-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 式应用梯形面积的计 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教学 目标。 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 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 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 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 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 基础。 完成练习 2、3 题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1、

    29、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任意选择不同的梯形,或拼摆、或割补成已学图形, 让学生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去观察、探索、发现、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获取数学知识。 2、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想、说、拼、议、评等过程中复习旧知,学习新 知。这些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认识公顷课时课时6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 16 页例 8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 18 页练习三第 1113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

    30、推算,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 1 公顷的表象;知道 1 公顷=10000 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积单位,谁能

    31、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 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 平方厘米有多大?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 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公顷” 。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公顷”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 16 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 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 、对照导学

    32、单尝试学习。 (2) 、通过学习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 100 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 100 米,以我们的新教学 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 公顷有多大? (5) 、那么 1 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 导学单 A.自学书上 16 页相关内容 运用公式是课堂教学中 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 这一环节通过练习既能 巩固公式,又有利于学 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 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同时

    33、感受祖国伟大的壮 举,从而产生爱国主义 情怀。 B.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明确边长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1 公顷。 (3)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 1 公顷的大小。 (5)学生通过计算 10010010000 平方米,明确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2、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 平方米有多大 推想: ()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 1 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 1 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请 28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 100 平方米。 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 1 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

    34、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 95 米,宽约 25 米,面积大约 2370 平方米。 大约()个前操场的面积是 1 公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1 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 来找一找,完成在练习纸上。 (2)我们教室的长约 9 米,宽约 7 米,面积大约 63 平方米。 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 1 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1 平方米里可以站约 12 个同学,1 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站()个同学。 2 个课桌面约 1 平方米,1 公顷约有()个课桌面拼成。 28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 100 平方米,1 公顷的面

    35、积大约 需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 10 平方米,1 公顷约可停小轿车()辆。 (2)学生自由描述 1 公顷的大小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1 公顷的大小了吗? (3)完成“练一练” 三、分层作业,内化提高。 完成 19 页第 10-13 题。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评讲。 四、当堂反馈,总结反思。 1、学生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多媒体出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 “亩”做单位计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长

    36、方形土地的长和宽(1 步=5 尺) ,计算它 的积,然后除以 240,就得到亩数,一亩约等于 667 平方米。 ) 3、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本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 潮,通过运用梯形面积 公式计算其他图形,让 学生体会知识结构的内 在联系,从中培养了学 生构建知识系统的能力 和知识迁移及综合整理 的能力。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认识平方千米课时课时7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17 页例 9 以及相应练一练,第 19 页练习三第 10,第 19 页练习三

    37、第 1516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 会 1 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 1 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100 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 1 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 1 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

    38、程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2 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20 分钟)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 1 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 1 平方千米和 1 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 1 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 1 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 自学。 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 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100 公顷 导学单: (1)

    39、边长为 1 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 1 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计算一 下这个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合多少公顷? (2)1 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 小结:1 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 。 3.完成书本 P17 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 9 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 960 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 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 1002 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10 分钟) 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公 顷和平方千米有了一定 的认识。当然如果再让 学生们沿着操场围

    40、墙走 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 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 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 1 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 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体 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 衔接,也还原了学生真 实的学习状态。 1单位换算 30 平方千米=()公顷 6000 公顷=()平方千米 5 平方千米=()公顷 =()平方米 400 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 14、15 题 3完成练习三第 16、17 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分层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因、 研究对 策。 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学过的面积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并说 出相邻两个单位之间

    41、的进率各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练习中,学生对是选择公顷还是平方千米拿不定主意。同时对于换算中,因为进率比较 大,所以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问题也比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多媒体等让学生感知,多操 练来强化练习。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时8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18、19 页练习三第 59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熟练应用公式计算面积。 2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

    42、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一、揭示课题 。 昨天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今天我们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复习铺垫。 回忆并口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要点: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 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所以梯形 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三、整体练习。 1.完成练习单: 出示练习单 学生

    43、自主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收集错题。 练习单: 【基本练习】 1.完成数学书本 18 页第 4 题。 2.完成数学书本 18 页第 5 题。 注意:测量结果一般取整厘米数。 3.完成数学书本 18、19 页第 6、7、题。 求多少棵白菜的思维过程是总面积每棵白菜的面积。 4.完成数学书本 19 页第 8 题。 看看谁能想出两种方法解决。 该模型尾翼是两个怎样的梯形组成的?可以先求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 2, 也可以直 接求出这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完成数学书本 19 页第 9 题。 你是如何知道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的? 【创编练习】 1.一个梯形的装饰板,上底 12 分米,

    44、下底 18 分米,高 1 米,两面都要涂油漆, 涂油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 2 克,共需要多少 在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 式的活动中,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 具的割补、拼摆,共同 探索将梯形转化成会计 算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或 三角形各种办法。在展 示汇报中,一方面让学 生进行全班*流,使学 生感受到应用梯形面积 计算公式的不同方法, 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各 种的方法中,发现相同 的地方,从而熟练运用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克 油漆? 在完成时要注意什么?(单位和关键字) 2. 一个直角梯形,将上底延长 12 厘米后就变成了一个边长为 20 厘米的正方

    45、形,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提示: 要求梯形面积要知道什么?20 厘米除了是正方形的边长, 还是梯形的什么? 仔细画图表示出梯形各部分各是多少。 2.全班交流。 四、课作。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第 9 页 14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在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粗心,出现了一些错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漏算、多算的 现象。今后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XXXX 学校备课教案学校备课教案 教师:教师:XXX 课课题题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课时课时9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 21 页例 10 以及相应练一练,第 23 页练习四第 12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46、.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 用“割” 、 “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或改进教学评价或改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

    47、形? 导学要点: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组合图形。像这样由几种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 们就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2.感知: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举例) ,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 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 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 复习 (1)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 (2)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自学 P21 例 10 (1)导学单 1)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导学要点: (1)分割法:将整体分

    48、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2)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 导学要点: 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 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 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 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 思考、自主探索、培养 了能力。为每个学生提 供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 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 方法进行计算,开拓学 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 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实 现方

    49、法的比较,同时也 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学 习别人方法的一个很好 时机,通过学生的探索、 交流、讨论、优化、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 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1)要根据原来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条件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割补。 (3)全班交流 1)学生举例并解答(前置作业 我的例子) 2)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P21 练一练 生独立计算。 生展示思路。 点拨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把原来的图形先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这 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只和;或者先把原来的图形拼补一个基本图

    50、形,再求相关基 本图形面积之差。 P23 练习四第 1 题前两题。 点拨 (1)引导说说第一个图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2)引导说说第二个图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样看出来的? P23 练习四第二题 点拨 引导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创编练习 我们班百草园综合实践基地如下图,计算出我们班的种植面积。 指导说说百草园是由哪些图形组合的?他们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组合 在一起要怎样计算?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组合图形方法优化上。虽然引导孩子们质疑可以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 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可以达到计算组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55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141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