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第1课时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5.5.2 第1课时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5 课时 简单 三角 恒等 变换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5.5.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第第 1 课时课时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一) 学习目标1.通过二倍角公式的变形公式推导出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了解半角公 式的结构形式,并能利用半角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值问题.3.掌握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 通过积化和差、和差化积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证明 导语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中的很多公式,有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 两角和、 差的正弦、 余弦、 正切公式以及二倍角的正弦、 余弦、 正切, 它们都属于三角变换 对 于三角变换,我们不仅要考虑三角函数式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还要考虑三角函数式包含
2、的 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它是一种立体的综合性变换,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要从函数式的结构、种类、角与角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找一个切入点,从而选择一个合适 的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三角恒等变换 一、半角公式 问题 1余弦的二倍角展开有几种形式?请写出 提示三种形式:cos 2cos2sin22cos2112sin2. 除此以外,还能对上述式子进行变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降幂运算:cos21cos 2 2 ,sin2 1cos 2 2 ;大家想一下我们函数中的换元思想,若用 2替换上式中的,我们能得到什么式 子呢?sin2 2 1cos 2 ,cos2 2 1
3、cos 2 ,然后由同角的商数关系,我们还可以得到 tan2 2 1cos 1cos ; 其实对于 2的正切, 你还想到哪些变形?因为 tan 2 sin 2 cos 2 2sin 2cos 2 2cos2 2 sin 1cos 或 者 tan 2 sin 2 cos 2 2sin2 2 2cos 2sin 2 1cos sin .有了这些公式,比如 sin 15 1cos 30 2 ,就比较 容易计算了,于是,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知识梳理 半角公式 sin 2 1cos 2 , cos 2 1cos 2 , tan 2 1cos 1cos . 注意点:半角公式中的号不能去掉,若没有给出决定符
4、号的条件,则在根号前保留两个符 号;若给出的具体范围时,则先求 2的所在范围,然后根据 2所在的范围选用符号 例 1已知 sin 4 5, 3 2 ,求 sin 2,cos 2,tan 2的值 解3 2 ,sin 4 5, cos 3 5,且 2 2 3 4 , sin 2 1cos 2 2 5 5 , cos 2 1cos 2 5 5 , tan 2 sin 2 cos 2 2. 反思感悟利用半角公式求值的思路 (1)看角:若已知三角函数式中的角是待求三角函数式中角的两倍,则求解时常常借助半角公 式求解 (2)明范围:由于半角公式求值常涉及符号问题,因此求解时务必依据角的范围,求出相应半 角
5、的范围 (3)选公式:涉及半角公式的正切值时,常用 tan 2 sin 1cos 1cos sin ,其优点是计算时可 避免因开方带来的求角的范围问题; 涉及半角公式的正、 余弦值时, 常先利用 sin2 2 1cos 2 , cos2 2 1cos 2 计算 跟踪训练 1已知 sin 4 5,则 tan 2_. 答案1 2或2 解析因为 sin 4 5,所以 cos 3 5. 若 cos 3 5,则 tan 2 1cos sin 13 5 4 5 1 2; 若 cos 3 5,则 tan 2 1cos sin 13 5 4 5 2. 二、和差化积、积化和差 问题 2请写出两角和、差的正弦、余
6、弦公式 提示sin()sin cos cos sin , sin()sin cos cos sin ; cos()cos cos sin sin , cos()cos cos sin sin . 将前两个公式、后两个公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相减,可以得到什么? 2sin cos sin()sin(), 2cos sin sin()sin(); 2cos cos cos()cos(), 2sin sin cos()cos()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称为“积化和差公式” 在中, 如果我们令, , 即 2 , 2 , 代入中得, 2sin 2 cos 2 sin sin ,2cos 2 sin 2 sin
7、 sin , 2cos 2 cos 2 cos cos ,2sin 2 sin 2 cos cos ,我们把这四个公式称为 “和差化积公式” 知识梳理 1积化和差 sin cos 1 2sin()sin(); cos sin 1 2sin()sin(); cos cos 1 2cos()cos(); sin sin 1 2cos()cos() 2和差化积 sin sin 2sin 2 cos 2 ; sin sin 2cos 2 sin 2 ; cos cos 2cos 2 cos 2 ; cos cos 2sin 2 sin 2 . 例 2求 sin220cos250sin 20cos 50
8、的值 解方法一sin220cos250sin 20cos 50 1 2(1cos 40) 1 2(1cos 100) 1 2sin 70sin(30) 3 4 1 2(cos 100cos 40sin 70) 3 4 1 2(2sin 70sin 30sin 70) 3 4 1 2(sin 70sin 70) 3 4. 方法二sin220cos250sin 20cos 50 1 2(1cos 40)cos 50(cos 50sin 20) 1 2(1cos 40)cos 50(sin 40sin 20) 1 2(1cos 40)cos 502sin 30cos 10 1 2(1cos 40)c
9、os 50cos 10 1 2(1cos 40) 1 2(cos 60cos 40) 3 4. 方法三令 Asin220cos250sin 20cos 50, Bcos220sin250cos 20sin 50. 则 AB2sin 70, ABcos 40cos 100sin(30)sin 701 2, 两式相加得 2A3 2,即 A 3 4, 故 sin220cos250sin 20cos 503 4. 反思感悟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转换用到了换元的方法,如把看作,看作,从 而把包含,的三角函数式转化为,的三角函数式或者把 sin cos 看作 x,cos sin 看 作 y,把等式看作 x,
10、y 的方程,则原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求 x,它们都体现了化归思想 跟踪训练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 29cos 311 2cos 2; (2)cos 8cos 3 8 2sin 4cos 8. 解(1)cos 29cos 311 2cos 2 1 2cos(2931)cos(2931) 1 2cos 2 1 2cos 60 1 2cos(2) 1 2cos 2 1 4. (2)cos 8cos 3 8 2sin 4cos 8 2cos 8 3 8 2 cos 8 3 8 2 2cos 8 2cos 4cos 8 2cos 8 2cos 8 2cos 8 0. 三、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11、证明 例 3求证: cos2 1 tan 2 tan 2 1 4sin 2. 证明因为左边 cos2 cos 2 sin 2 sin 2 cos 2 cos2 cos2 2sin 2 2 sin 2cos 2 cos2sin 2cos 2 cos2 2sin 2 2 cos2sin 2cos 2 cos cos sin 2cos 2 1 2sin cos 1 4sin 2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 反思感悟三角恒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1)执因索果法:证明的形式一般是化繁为简 (2)左右归一法: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 (3)拼凑法:针对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变形,以消除它们之间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