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苏教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全部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南京新苏教版2021-2022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全部教案.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与色彩 南京 新苏教版 2021 2022 年级 科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色彩 全部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教案 第 1 课光源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一课。本 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根据光源概念与生活经验,讨论哪 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进而学会给光源分类。第二部分,分析图片呈 现的发光现象,知道发光物体分为光源与反光物体两类,学会区分。第三部分, 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 能量。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观察各种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 2.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3.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发现与分享。 三、重
2、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光源的特征,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难点:观察某些物体发光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给光源分类(一)给光源分类 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太阳、开启的电 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出示烛光、萤火虫、烟火、雷电图片 提问: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意图解析】在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引出光源的概念;强调其特征:能自己 发光。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 人造光源是随着科技
3、的进步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二二)比较光源与反光物比较光源与反光物 出示图片:玻璃幕墙、月光及其倒影 提问: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 【意图解析】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胡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 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物体存在而发光。 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 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三)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三)观察物体发光的过程,认识到发光需要能量 1.活动一: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 蜡烛发光过程:点燃蜡烛,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而发光 发热,蜡烛变短。 2.活动二: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实验步骤:1.从钢丝球中抽
4、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 细钢丝的两端。2.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 上。3.用另一根导线触碰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铁丝发光的现象。 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注意:整个过程中细钢丝处于高温状态,千万不要用手触碰。 【意图解析】本活动就是通过做使某种材料发光发热的实验,引导学生感受 光是一种能量表现形式,体会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光源(课题) 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第 2 课光的传播教案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二课。本 课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
5、容。第一部分,基于学生过往的知识与经历,围绕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特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并根据光的这一特征, 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说明生活中人们对于这一特征的利用。第三部分,制作一 个简单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进一步证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印证我国古 代学者墨子关于小孔成像的发现。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2.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安装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传 播路径。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合作与分享。 三、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6、重点:认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难点:设计实验,观察并发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 激光笔、带盖子的透明玻璃仪器、线香、火柴、手电筒、若干张硬卡纸、剪 刀、橡皮泥、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等。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光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点(一)寻找光的传播路径的共同点 出示图片:阳光穿过树叶间隙、云隙、汽车远光灯、打开的激光灯 提问: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 【意图解析】通过分析讨论这些图片,共同特点是都能看见光束,而且光束 看起来都是直线。 (二二)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方法一: 1.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
7、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2.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 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方法二: 1.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2.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3.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在排队中,怎样能判断队伍是否排齐? 【意图解析】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利用某种特定的事物再现人们在自然或 生活中所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 一是对比激光束与直线物体来证明光是沿直 线传播的,二是用相同的硬卡纸上的小孔的直线排列来印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8、三)制作一个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三)制作一个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1.科学阅读: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 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 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 “小 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2.做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步骤: (1)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 (2)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3)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4)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 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意图解析】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需要更多证据作为支持。该活动就是要 动手制作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