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高中理科数学 教学资料)8.7.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步步高 高中理科数学 教学资料)8.7.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步步高 高中理科数学 教学资料 【步步高 高中理科数学 教学资料】8.7 步步高 高中 理科 数学 教学 资料 8.7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8.7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一)证证明平行与垂直明平行与垂直 最新考纲考情考向分析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 平行和垂直关系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线面 位置关系的一些简单定理.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是近几 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涉及直线的方向向 量,平面的法向量及空间直线、平面之间位置 关系的向量表示等内容以解答题为主,主要 考查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空间向量坐标 的运算能力及应用能力,有时也以探索论证题 的形式出现.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 (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
2、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 (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 a,b 是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的法向量, 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 na0, nb0. 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设直线 l1和 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v1和 v2,则 l1l2(或 l1与 l2重合)v1v2. (2)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v, 与平面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v1和 v2, 则 l或 l存在两 个实数 x,y,使 vxv1yv2. (3)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v,平面的法向量为 u,则 l或 lvu. (4)设平面和的法向量分别为 u1,u2,则u1u2. 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
3、)设直线 l1和 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v1和 v2,则 l1l2v1v2v1v20. (2)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v,平面的法向量为 u,则 lvu. (3)设平面和的法向量分别为 u1和 u2,则u1u2u1u20. 题组一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3)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4)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 (5)若 ab,则 a 所在直线与 b 所在直线平行() (6)若空间向量 a 平行于平面,则 a 所在直线与平面平行() 题组二教
4、材改编 2P104T2设 u,v 分别是平面,的法向量,u(2,2,5),当 v(3,2,2)时,与的位 置关系为_;当 v(4,4,10)时,与的位置关系为_ 答案 解析当 v(3,2,2)时, uv(2,2,5)(3,2,2)0. 当 v(4,4,10)时,v2u. 3P111T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O 是底面正方形 ABCD 的中心,M 是 D1D 的中点,N 是 A1B1的中点,则直线 ON,AM 的位置关系是_ 答案垂直 解析以 A 为原点,分别以AB , AD ,AA1 所在直线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 示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
5、A(0,0,0),M 0,1,1 2 , O 1 2, 1 2,0,N 1 2,0,1, AM ON 0,1,1 2 0,1 2,10, ON 与 AM 垂直 题组三易错自纠 4已知 A(1,0,0),B(0,1,0),C(0,0,1),则下列向量是平面 ABC 法向量的是() A(1,1,1)B(1,1,1) C. 3 3 , 3 3 , 3 3D. 3 3 , 3 3 , 3 3 答案C 解析设 n(x,y,z)为平面 ABC 的法向量, 则 nAB 0, nAC 0, 化简得 xy0, xz0, xyz.故选 C. 5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a(1,3,5),平面的法向量 n(1,3,5)
6、,则有() AlBl Cl 与斜交Dl或 l 答案B 解析由 an 知,na,则有 l,故选 B. 6已知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n1(2,3,5),n2(3,1,4),则() AB C,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对 答案C 解析n1n2,且 n1n22(3)315(4)230,既不平行,也不垂 直. 题型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典例如图所示,平面 PAD平面 ABCD,ABCD 为正方形,PAD 是直角三角形,且 PA AD2,E,F,G 分别是线段 PA,PD,CD 的中点求证:PB平面 EFG. 证明平面 PAD平面 ABCD,ABCD 为正方形,PAD 是直角三角形,且 PAAD, AB
7、,AP,AD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AB,AD,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则 A(0,0,0),B(2,0,0),C(2,2,0), D(0,2,0),P(0,0,2),E(0,0,1), F(0,1,1),G(1,2,0) PB (2,0,2),FE(0,1,0),FG (1,1,1), 设PB sFEtFG , 即(2,0,2)s(0,1,0)t(1,1,1), t2, ts0, t2, 解得 st2,PB 2FE2FG , 又FE 与FG 不共线,PB ,FE与FG 共面 PB平面 EFG,PB平面 EFG. 引申探究
8、若本例中条件不变,证明平面 EFG平面 PBC. 证明EF (0,1,0),BC(0,2,0), BC 2EF,BCEF. 又EF平面 PBC,BC平面 PBC,EF平面 PBC, 同理可证 GFPC,从而得出 GF平面 PBC. 又 EFGFF,EF,GF平面 EFG, 平面 EFG平面 PBC. 思维升华 (1)恰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 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 (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 向量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
9、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 跟踪训练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AD平面 BCD,BCCD,AD2,BD2 2,M 是 AD 的中点,P 是 BM 的中点,点 Q 在线段 AC 上,且 AQ3QC. 证明:PQ平面 BCD. 证明方法一如图,取 BD 的中点 O,以 O 为原点,OD,OP 所在直线分别为 y,z 轴的正 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由题意知,A(0,2,2),B(0, 2,0),D(0,2,0) 设点 C 的坐标为(x0,y0,0) 因为AQ 3QC , 所以 Q 3 4x 0, 2 4 3 4y 0,1 2 . 因为 M 为 AD 的中点,故
10、 M(0,2,1) 又 P 为 BM 的中点,故 P 0,0,1 2 , 所以PQ 3 4x 0, 2 4 3 4y 0,0 . 又平面 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 a(0,0,1),故PQ a0. 又 PQ平面 BCD,所以 PQ平面 BCD. 方法二在线段 CD 上取点 F,使得 DF3FC,连接 OF,同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写出点 A,B,C 的坐标,设点 C 坐标为(x0,y0,0) 因为CF 1 4CD ,设点 F 的坐标为(x,y,0),则 (xx0,yy0,0)1 4(x 0, 2y0,0), 所以 x3 4x 0, y 2 4 3 4y 0, 所以OF 3 4x 0, 2
11、4 3 4y 0,0 . 又由方法一知PQ 3 4x 0, 2 4 3 4y 0,0 , 所以OF PQ ,所以 PQOF. 又 PQ平面 BCD,OF平面 BCD, 所以 PQ平面 BCD. 题型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 命题点 1证线面垂直 典例 如图所示,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 2,D 为 CC1的中点求证:AB1平面 A1BD. 证明方法一设平面 A1BD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m 的方向向量为 m.由共面向量定理, 则存在 实数,使 mBA1 BD . 令BB1 a,BC b,BAc,显然它们不共面,并且|a|b|c|2,abac0,bc2
12、,以 它们为空间的一个基底, 则BA1 ac,BD 1 2ab,AB 1 ac, mBA1 BD 1 2abc, AB1 m(ac) 1 2abc 4 1 2240.故AB1 m,结论得证 方法二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AO.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 AOBC. 因为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中,平面 ABC平面 BCC1B1, 且平面 ABC平面 BCC1B1BC, 所以 AO平面 BCC1B1. 取 B1C1的中点 O1,以 O 为原点,分别以 OB,OO1,OA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B(1,0,0),D(1,1,0),A
13、1(0,2, 3), A(0,0, 3),B1(1,2,0) 设平面 A1BD 的法向量为 n(x,y,z),BA1 (1,2, 3),BD (2,1,0) 因为 nBA1 ,nBD , 故 nBA1 0, nBD 0, 即 x2y 3z0, 2xy0, 令 x1,则 y2,z 3, 故 n(1,2, 3)为平面 A1BD 的一个法向量, 而AB1 (1,2, 3),所以AB1 n,所以AB1 n, 故 AB1平面 A1BD. 命题点 2证面面垂直 典例如图, 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侧面PAD底面ABCD, 且 PAPD 2 2 AD,设 E,F 分别为 P
14、C,BD 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 PAD; (2)求证:平面 PAB平面 PDC. 证明(1)如图,取 AD 的中点 O,连接 OP,OF. 因为 PAPD,所以 POAD. 因为侧面 PAD底面 ABCD,平面 PAD平面 ABCDAD, PO平面 PAD, 所以 PO平面 ABCD. 又 O,F 分别为 AD,BD 的中点,所以 OFAB. 又 ABCD 是正方形,所以 OFAD. 因为 PAPD 2 2 AD,所以 PAPD,OPOAa 2. 以 O 为原点,OA,OF,O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 a 2,0,0,F 0,a 2,0,D
15、 a 2,0,0, P 0,0,a 2 ,B a 2,a,0,C a 2,a,0. 因为 E 为 PC 的中点,所以 E a 4, a 2, a 4 . 易知平面 PAD 的一个法向量为OF 0,a 2,0, 因为EF a 4,0, a 4 , 且OF EF 0,a 2,0 a 4,0, a 4 0, 又因为 EF平面 PAD,所以 EF平面 PAD. (2)因为PA a 2,0, a 2 ,CD (0,a,0), 所以PA CD a 2,0, a 2 (0,a,0)0, 所以PA CD ,所以 PACD. 又 PAPD,PDCDD,PD,CD平面 PDC, 所以 PA平面 PDC. 又 PA
16、平面 PAB,所以平面 PAB平面 PDC. 思维升华 证明垂直问题的方法 (1)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几何证明 转化为向量运算其中灵活建系是解题的关键 (2)其一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只需要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其二证明线面垂直,只 需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垂直即可, 当然 , 也可证直线的方向向量 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其三证明面面垂直: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利用面面垂 直的判定定理,只要能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即可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
17、CBCD90,AB BCPBPC2CD,侧面 PBC底面 ABCD.证明: (1)PABD; (2)平面 PAD平面 PAB. 证明(1)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PO, 平面 PBC底面 ABCD,PBC 为等边三角形, 平面 PBC底面 ABCDBC,PO平面 PBC, PO底面 ABCD. 以 BC 的中点 O 为坐标原点,以 BC 所在直线为 x 轴,过点 O 与 AB 平行的直线为 y 轴,OP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不妨设 CD1,则 ABBC2,PO 3, A(1,2,0),B(1,0,0),D(1,1,0),P(0,0, 3), BD (2,1,0
18、),PA (1,2, 3) BD PA (2)1(1)(2)0( 3)0, PA BD , PABD. (2)取 PA 的中点 M,连接 DM,则 M 1 2,1, 3 2 . DM 3 2,0, 3 2 ,PB (1,0, 3), DM PB 3 2100 3 2 ( 3)0, DM PB ,即 DMPB. DM PA 3 210(2) 3 2 ( 3)0, DM PA ,即 DMPA. 又PAPBP,PA,PB平面 PAB, DM平面 PAB. DM平面 PAD, 平面 PAD平面 PAB. 题型三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 典例 (2018桂林模拟)如图,棱柱 ABCDA1B1C1D1的
19、所有棱长都等于 2,ABC 和A1AC 均为 60,平面 AA1C1C平面 ABCD. (1)求证:BDAA1; (2)在直线 CC1上是否存在点 P,使 BP平面 DA1C1,若存在,求出点 P 的位置,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1)证明设 BD 与 AC 交于点 O,则 BDAC,连接 A1O,在AA1O 中,AA12,AO1, A1AO60, A1O2AA21AO22AA1AOcos 603, AO2A1O2AA21, A1OAO. 由于平面 AA1C1C平面 ABCD,且平面 AA1C1C平面 ABCDAC,A1O平面 AA1C1C, A1O平面 ABCD. 以 OB, OC,OA1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