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ppt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必修 历史 新教材 22 南京 国民政府 统治 中国共产党 开辟 革命 道路 下载 _人教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 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 军长征的意义。 教学 目标 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 命道路、长征置于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时空背 景下进行分析、理解 全面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近 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共 产党从国情出发开辟的革命新道 路的进步性 通过红军长征的过程,感悟红军不畏困 难、乐观主义精神 在培育学生历史学习证据意识 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客观还原 重现和评判历史 综合运用文字和图片史料重现南 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 红军长征
2、的过程。 一、政治上:一、政治上: 1 1、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 2、北伐、北伐 思考:思考: 南京国民政府发南京国民政府发 动的动的“北伐北伐”与国与国 民革命时期的民革命时期的“北北 伐伐”有何不同?有何不同? 一、政治上:一、政治上: 1 1、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 2、北伐、北伐 3 3、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中原大战中原大战19301930年年9 9月月1818日,张学良日,张学良 发表发表“巧电巧电”(十八日),派
3、遣东北边(十八日),派遣东北边 防军精锐入关,使胜利的天平最终倾向防军精锐入关,使胜利的天平最终倾向 蒋介石。蒋介石。 中原大战蒋介石在军事上打败了对中原大战蒋介石在军事上打败了对 手,却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而不得不接受手,却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而不得不接受 反对派的主张,召开了国民会议、颁布反对派的主张,召开了国民会议、颁布 了约法,并提前召开了国民党第四次全了约法,并提前召开了国民党第四次全 国代表大会。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则形成了则形成了蒋蒋 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蒋汪分治共管,蒋汪分治共管 的的“均权制均权制”局面。局面。 学习拓展 向“右”走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4、 1. 1. 原因:原因: v南南京国民政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情提高; v中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v19361936年开展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2. 2. 表现:表现: 3. 3. 影响:影响: 二、经济上(二、经济上(1927193619271936)民族资本主义显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显著发展 向“右”走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 1. 原因:原因: v南南京国民政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情提高; v中中国人民反帝
5、爱国运动的开展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v19361936年开展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2. 2. 表现:表现: 轻工业以及新兴工业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创历史最高轻工业以及新兴工业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创历史最高 3. 3. 影响:影响: (1 1)促进民族工商业一定程度的发展;)促进民族工商业一定程度的发展; (2 2)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 (3 3)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二、经济上(二、经济上(19271
6、93619271936) 八七会议 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第一枪第一枪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极左开始泛滥)(极左开始泛滥) 向“左”走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8.11927.8.1 1927.8.71927.8.71927.91927.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 一、军事上:武装斗争 赣 江 文家市 三湾 永新 长沙长沙 进攻长沙失败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到达井冈山 进攻城市 转向农村 确定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开辟 左倾思想倾向 (左派政治团体、左翼政治观点):
7、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左”倾(极左): 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 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右倾思想倾向 (右派政治团体、右翼政治观点)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 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 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开辟了思想建党的成功之路,形成了党的建 设独特的政治优势。 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 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新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铸造了 人民军队的军魂,奠定了中国
8、特色军事制度的坚实基础。 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提出政治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制度 和方法,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基础。 概念解析: 1930 1930年年1212月,红一方面军在小布开了一月,红一方面军在小布开了一 个动员大会,会前,毛泽东曾亲笔写了一幅个动员大会,会前,毛泽东曾亲笔写了一幅 对联: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 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 敌人。敌人。” 材料一材料一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经过
9、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的大国,强大,强大的的 敌人,弱小的军,土地革命敌人,弱小的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个主要的特点特点。 -引自毛泽东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问题 二、思想上: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光辉典范。 材料二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材料二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根据地的,有计划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建设政权 的,深入的,深入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扩大的,扩大人民武装人民武装的路线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无
10、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三、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 1928 1928年年1212月在井冈山制订的月在井冈山制订的土地法土地法规定,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规定,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 土地所有制,规定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以人口为标 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1929 1929年年4 4月兴国县制订新的月兴国县制订新的土地法土地法,把,把“没收一切土地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改为“没没 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收一
11、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 1930年年2 2月月7 7日至日至9 9日,二七日,二七”土地法土地法。明确规定。明确规定“没收一切豪绅地没收一切豪绅地 主阶级及祠堂庙宇社会的田地、山林、池塘、房屋主阶级及祠堂庙宇社会的田地、山林、池塘、房屋”。会上,。会上,毛泽东提毛泽东提 出也应该给豪绅地主及反动派家属分地出也应该给豪绅地主及反动派家属分地,所以,所以,“二七二七”土地法土地法也也 指明地主及反动派的家属、乡村中工商学各业,指明地主及反动派的家属、乡村中工商学各业,“得酌量分与田地得酌量分与田地”。 1930 1930年年6 6月汀州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寻乌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月汀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