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ppt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1历史新教材人教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必修 历史 新教材 13 明朝 建立 清朝 入关 下载 _人教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 1. .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及对中国社会了解明清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影响; 2 2. .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元末农民战争和明朝建立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和内阁制度形成 2.宦官专权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平定倭寇 3.西方殖民势力东来 葡萄牙占据澳门 荷兰与西班牙争夺台湾 三、对内陆边疆地区的管辖 1.明朝
2、与蒙古的战和 2.明廷对西藏的管辖 3.明廷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四、明清易代 1.明末农民战争 2.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明朝建立 堂堂大元, 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 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 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 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 混愚贤。 哀哉可怜! 元无名氏醉太平小令 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1368年 攻占大都 明朝的建立 灭元朝时间: 灭元朝标志: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上元怀古李山甫 李山甫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 试问
3、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朱元璋汲取历史教训,如何治理新兴的明王朝?朱元璋汲取历史教训,如何治理新兴的明王朝? 明明 皇帝皇帝 地方地方 布政司布政司 民政、财政民政、财政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 军政军政 按察司按察司 监察、司法监察、司法 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 元元 皇帝皇帝 中书省:丞相中书省:丞相 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 地方:行中书省地方:行中书省 (行省)(行省) 中央中央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思考:元朝至明朝中央机构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哪儿? 中央中央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朱元璋废宰相制度 材料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4、,自秦始置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 丞相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 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设五府、六,设五府、六 部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 稳当稳当。 皇明祖训皇明祖训祖训首章祖训首章 皇帝皇帝 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
5、刑部刑部工部工部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思考:阅读材料,概括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的原因?思考:阅读材料,概括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的原因? 1 1、历史原因:君权和相权之间矛盾由来已久。、历史原因:君权和相权之间矛盾由来已久。 2 2、历史教训:丞相权势过重,阻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历史教训:丞相权势过重,阻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3 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权、现实原因:明太祖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权 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4 4、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 实质: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废
6、宰相制度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 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 劾奏,处以重刑。”,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 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 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卷三零八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 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7、,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 臣实时核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胡惟庸(?胡惟庸(?13801380),安徽定远人。),安徽定远人。13551355年投奔朱元璋。年投奔朱元璋。 1370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朱元璋感到胡惟 庸是极大威胁,庸是极大威胁,13801380年,以年,以“擅权枉法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罪把他逮捕,并将其 处死,牵连致死者达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 3万余人,史称万余人,史称“胡狱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胡惟庸被杀后,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
8、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废丞相原因 1.朱元璋吸取历代宰相专权乱整,导致政局动荡,威胁皇权 的教训; 2.2.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 矛盾激化矛盾激化 3.3.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 结果: 中央行政体系变化,皇帝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 明代以前洪武时期 皇帝 皇帝 宰相 六部等机构六部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3.3.影响影响: 1 1、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9、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 2、丞相制度被废除,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丞相制度被废除,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专制专制 皇权发展到高峰皇权发展到高峰 3.3.加重皇帝加重皇帝政务负担政务负担, ,精力不够精力不够, ,影响行政办事效率影响行政办事效率 3.设内阁设内阁 1、原因:、原因: 2 2、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 (2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的官员入值文渊 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正式设立内阁制。 (1 1)明太祖设)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作为,作为侍从顾问侍从顾问
10、协助章奏,并协助章奏,并 不参与决策,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品秩较低。 (3 3)后来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后来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阁臣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阁臣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 复意见,称为复意见,称为“票拟票拟”,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批批 红红”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内阁特点 1.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 2.始终没有取的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 政机构(性质) 3.职权范围模糊,不能正式统领六部受到司礼监牵制甚 至是控制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
11、顾问,原非宰相。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 专制诸司专制诸司 明史明史卷卷7272职官志职官志 明太明太 祖祖 明成明成 祖祖 明宣明宣 宗宗 明神明神 宗宗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设内阁设内阁 O 票拟也称票旨,票拟也称票旨, 是内阁大臣草拟是内阁大臣草拟 各种奏疏的处理各种奏疏的处理 意见,用小票墨意见,用小票墨 书贴在奏章上,书贴在奏章上, 供皇帝参考使用供皇帝参考使用 票拟: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 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 拟”。 批红
12、: 内阁大臣 “票拟”后,皇帝用红字做批示。明 代往往由宦官代行。明初内臣不许读书识字。 宣宗以后,渐通文墨,凡每日奏章文书,除皇 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 太监分批。 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 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 太监送达批红。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 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 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清朝批红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材料一: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
13、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 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 神宗实录神宗实录卷卷 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材料二: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吾 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权(宦官)也。 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约内阁?这一措施有何影响?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约内阁?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影响:影响: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进一步维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进一步巩固巩固了了皇权皇权至高无至高无 上的地位上的地位, ,导致导致宦官参政宦官参政,明朝,明朝政治日益黑暗政治日益黑暗。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
14、度的变化- -设内阁设内阁 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政(张居正)皇帝信任内阁时,内阁权力大,出现首辅专政(张居正) 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皇帝信任宦官时,司礼监权力大,出现宦官专权(魏忠贤) 首辅专政或是宦官专权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代以前洪武时期仁宣以后 皇帝 皇帝 宰相 六部等机构六部六部 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票拟。其委任权力,与前 代宰相绝不相同。 明神宗实录卷五一一 内阁只是君主的秘书机构,无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 皇帝 (内阁) (司礼监) 明朝废除宰相,皇权膨胀,但是很多皇帝怠政,个人能力也不强, 因此内阁与宦臣共同成为上层
15、权力结构的重要成分。而宦臣因其在内廷 侍奉,更有擅权空间。 通 政 司 司 礼 监 皇 帝 司 礼 监 内 阁 司 礼 监 皇 帝 司 礼 监 内 阁 票 拟 批 红 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 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三 代 批 红 (4)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内阁制的特点)内阁制的特点) 宰相制宰相制内阁制内阁制 相似相似 不不 同同 地位地位 (权力来源权力来源) 职权职权 对皇权对皇权 作用作用 内阁首辅内阁首辅宰相宰相 说明: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 权具有制约作用。丞相被制度赋
16、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 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 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除中央设内阁,地方设三司以外,你还知道哪些除中央设内阁,地方设三司以外,你还知道哪些 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元朝元朝 行省制度(行走的中书省)行省制度(行走的中书省) 军政大权军政大权 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 央的统治央的统治 明朝明朝 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 削弱
17、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监察、司法)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军事军事)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设三司设三司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影响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形成了皇权之下中央以五府, 大九卿为主体,地方以各省三司为主体的官制结构。明成祖后,又 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旨在统 一事权,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相对于元朝,明朝的官制 体系大大简化,又体现出明显的相互制衡的特点,皇权及统治效
18、能 节空前加强。 利: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社会得以稳 定。 弊:造成皇权过于集中,皇帝独断,难免偏颇;出现太监乱政,社 会黑暗。 中央:废宰相,设内阁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二、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成祖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明史郑和传郑和传 1 1、目的:为、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 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 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 洋。 事件事件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
19、洋哥伦布到达美洲哥伦布到达美洲比较比较 时间时间 次数次数 1404143314041433年年 7 7次次 1492150414921504年年 4 4次次 人数人数278002780015001500 船数船数 大船大船6262艘(连小艘(连小 船共有船共有200200艘)艘) 1717艘艘 船只船只 大小大小 长长4444丈(丈(151.8151.8米)米) 宽宽1818丈(丈(61.861.8米)米) 长长24.524.5米、宽米、宽6 6 米米 到达到达 范围范围 亚非亚非3030多个国家多个国家 和地区和地区 美洲美洲 设备设备航海图、罗盘针航海图、罗盘针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
20、航海家航海情况,总结郑和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总结郑和 下西洋的特点?下西洋的特点? 时间早时间早 次数多次数多 人数多人数多 船只多船只多 船只大船只大 范围广范围广 设备先进设备先进 明朝的外交明朝的外交-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宝船大者长四 十四丈四尺(合138 米多),宽十八丈 (和56米)。有九桅 十二帆,“体势巍 然,巨无与比,篷 帆锚舵非二三百人 莫能举动。”每艘 船有三重罗盘,还 启用了夜间航行定 位技术牵星术。 三宝庙(泰国)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马来西亚) 榜葛剌进麒麟图榜葛剌进麒麟图 和平友好往来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传统礼制朝贡关系发
21、展的极致不含有恃强凌弱 的霸道,这和洪武时期太祖制定的睦邻友好的祖训有关。朱元璋认为,四 方各国皆远离中原,地处偏远,即使占有了它们的土地也并不足以供给, 统治了它们的人民也不足以使役。他说:“我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 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朱元璋这一条祖训影响了 有明一代,郑和下西洋也是这种祖训精神的延续,不存在对外掠夺,更没 有占有殖民地的诉求,有的只是和平的理念,友好的举措。 摘自王天有王天有史学论集 巩珍西洋番国志祖法儿国(今阿拉伯半岛东南)(1433年成书) 中国宝船到,开读诏书并赏赐劳,王即遣头目遍谕国人,皆以乳香、 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
22、类来易紵丝瓷器等物。 和平交往 郑和船队大规模的访问对那些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文明冲击。一时间, “愿比内郡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冠带还国”之类的记载 比比皆是。在这股“依华风”的热潮下,各国纷纷的遣使来华。其中, 国王亲自率团来访者就是四国八次。渤泥国王麻那惹加纳乃因病客死中 国,临终上表,愿“体魄托葬中华”,对中华礼仪文明倾慕之心,至死 无悔。 何芳川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 传播中华文明 明成祖还加强对南海诸岛包括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诸群岛的经 营和管理。我国很早就对这些岛屿进行勘查和经营。郑和率领庞大的舰 队下西洋,都对所经的南海岛屿进行反复的勘查,并对一些岛屿进行命 名。如将西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