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知识点梳理.docx

  •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 文档编号:1690396
  • 上传时间:2021-08-2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64.0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知识点梳理.docx》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苏教版 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 上册 整理 复习 知识点 梳理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 能同时观察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 交的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2.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 6 个长方形(也可能有 2 个相对的面是 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 6 个面、12 条棱和 8 个顶 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 相等。 3.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 分别叫作 它的长、宽、高。 4.长方体的长、 宽、

    2、 高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长方体 的摆放方式有关。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中, 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作它的长和宽,把竖直 方向的一条棱叫作它的高。 二、正方体的认识 1.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它是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 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它的 6 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 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有 8 个顶点。 2.正方体的长、宽、高相等,都叫正方体的棱长。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相同点:都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相对的 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不同点:长方体的 6 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 2 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一般情况下,棱有3组,每组4条

    3、棱 长度相等。 正方体的 6 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每条棱 的长度都相等。 三、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1.把一个正方体沿一条棱剪开,如下图所示。 正方体的展开图是由 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 的,可以通过观察、折叠找到 3 组相对的面。 2.沿长方体的棱把长方体剪开,展开图中有 3 组相 对的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 相对的面完全隔开。 易错点:误认为一个长方体中 最多有 4 条相等的棱。 这是错误的, 一定要注意长方体的 6 个面不一 定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 2 个相对 的面是正方形。 当长方体有 2 个相 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就有 8 条棱长 度相等。 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 角度能

    4、够看到的棱,虚线表示看不 到的棱。 长方体 12 条棱的长度和叫作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 总和=(长+宽+高)4。 易错点:误认为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不是长 方体就是正方体。这是不正确的, 一定要注意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并不代表它就是长方体或 正方体,要看它是否具备长方体或 正方体的所有特征,如下图,这个立 体图形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 体。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 12。 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一切特 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同一个立体图形,沿不同的棱 剪开,得到的展开图不同。 技巧: 3.沿着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棱将它剪开,可以把正

    5、方体(或长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就 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在展开图中,正方体的 6 个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 全隔开。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 ( 或正方体 ) 6 个面的总面积 , 叫作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 宽 2+ 长 高 2+ 宽 高 2= ( 长 宽 + 长 高 + 宽 高 ) 2 。 如果用S表示长方体的表面积,用a、b、h分别表示 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S=2ab+2ah+2bh或S=(ab+ah+bh

    6、)2。 (2)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 棱长 6 。 如果用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用a表示棱长,那么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6a 2。 五、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 1.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的表面积时,最关键的是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求几个面的面积和。 2.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都 有 6 个面,如长方体的鱼缸只有 5 个面,通风管只有 4 个 面。因此,在计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解题。 六、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2.能盛装其他物体的都可以称为容器,不能盛装其 他物体的都不是容器。 3.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

    7、容器的容积。 4.有容积的物体一定有体积,但有体积的物体不一 定有容积。 七、体积单位 正方体有 6 个相同的面,可以 通过观察、折叠找到 3 组相对的 面。 长方体有 3 组相对的面,可以 通过看是否完全隔开,完全隔开的 一组面就是相对的两个面。 当所求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6 个面的面积时,先分别求出每组相 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 乘 2 较简便。 举例:大厅里有 8 根高为 5 米 的方柱需要涂油漆,方柱的横截面 是边长为 0.5 米的正方形,若 1 千 克油漆可以涂 5 平方米,则涂这 8 根方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错 解:(0.50.52+0.554)8 51=16.8(千克)

    8、 答:涂这 8 根方柱需要 16.8 千 克油漆。 正 解:0.554851=16(千克) 答:涂这 8 根方柱需要 16 千克 油漆。 一个容器容积的大小与它所 能盛装物体的多少有关。 因为容器 都有一定的厚度,所以一个容器的 体积一般大于它的容积。 1.棱长是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 2.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 3.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 4.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cm 3 、 dm 3和 m 3 。 八、容积单位 1.容积单位的使用方法。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

    9、的体积,如 水、油等,通常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和毫升,用字母表 示分别为 L 和 mL,其中 1 L=1000 mL。 2.容积单位的换算。 1 dm 3 =1 L 1 cm 3 =1 mL 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用乘法计算;低级单位向 高级单位转换用除法计算。 3.“容积”与“体积”的区别。 (1)意义不同。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容器所 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一个物体有体积,但它不一定有容 积。 (2)测量方法不同。 求物体的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面测量它的长、宽、高 进行计算,而求物体的容积则必须从里面来测量它的长、 宽、高,然后计算。因此,对于同一个物体,一般来说,它的 容积要比

    10、体积小。 (3)单位名称不完全相同。 体积单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固 体、 气体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相同,而液体的容积单位 一般用升、毫升。 九、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1.以取 12 个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形状 的长方体为例,如下图: 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 1 立方厘米,每个长方体是 由12个小正方体摆成的,所以每个长方体的体积都是12 立方厘米。 并不是只有棱长是 1 cm、 1 dm、 1 m 的正方体的体积才是 1 cm 3、1 dm 3和 1 m3。 易错点:误认为容积就是体积, 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意“容积” 与“体积”的不同。如一本书有体 积,却没有容积

    11、。 较大容器盛装液体时用“升” 作单位,较小容器盛装液体时用 “毫升”作单位。 巧记: 体积单位常用到,相邻进率是 1000。 高级单位化低级,要把此数乘 1000。 低级单位化高级,除以 1000 把 数算。 转换过程要细心,掌握进率是 关键。 明确摆成不同形状长方体的 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的边长 是 1 厘米。长方体的长、宽、高由 几个小正方体摆成,它的长、宽、 高就分别是几厘米,它的体积正好 等于摆成长方体所需小正方体的 个数。 2.填写表格。 长 /cm 宽 /cm 高 /cm 小正方体 的个数 体积 /cm 3 长方 体 12111212 长方 体 6211

    12、212 长方 体 4311212 长方 体 3221212 3.(1)在摆成的长方体中,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当 于长方体的长;排数相当于长方体的宽;层数相当于长方 体的高。 (2)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 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4.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字母表达式。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 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abh。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 , 字母公式为 V=abh 。 5.拓展提高。 当长方体的长、 宽、 高都扩大到原来的n倍时,它的 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n 3(nnn=n3)倍;当长方体的长、 宽、高都缩小

    13、到原来的1 ?时,它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 1 ?3 1 ? 1 ? 1 ? = 1 ?3 。 十、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1.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 棱长 棱长 2.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 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 长,那么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可以写成V=a a a=a 3 。 3.拓展提高。 举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 宽、高都扩大到原来的 2 倍,那么 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2 3倍,即 8 倍;反之,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 宽、高都缩小到原来的1 2,那么它的 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 1 23,即 1 8。 aaa也可以写成“a 3”,即 aaa=

    14、a 3,读作“a 的立方”,表示 3 个a相乘。 因此,正方体的体积公 式一般写成V=a 3。写 a 3时,“3”要 写在a的右上角,且要略小一些。 举例: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 扩大到原来的 2 倍,那么它的体积 就扩大到原来的 8 倍;反之,如果一 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到原来的1 2,那 么它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 8。 在有些实际问题中,也可以用 “横截面的面积长”来计算体 积。 当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时,它的体积就 扩大到原来的n 3倍;当正方体的棱长缩小到原来的1 ?时, 它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 1 ?3。 十一、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已知条件都

    15、具 备,那么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体积。 十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通用公式 1.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积的意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无论怎样放置,总有一个面与平面 接触,通常把这个面叫作底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 积 , 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2.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2)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宽 高 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 棱长 棱长 底面积可看作高 长方体(或正 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 ( 或正方体 ) 的体积 = 底面积 高。 如果用V 表示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

    16、那么长方体(或正方体) 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Sh。 十三、容积的计算方法 1.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 计算方法相同,知道长、宽、高或棱长,即可根据体积公 式求出物体的容积。 2.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1)不同点。 意义不同。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测量方法不同。 .求物体的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部来测量长、宽、 高或棱长。 运用通用公式进行计算时,一 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如一个长方 体的底面积是 8 平方厘米,高是 3 分米,求体积。 错解:83=24(立方厘米) 正解:3 分米=30 厘 米,830=240(立方

    17、厘米) 计算体积从外面测量长、宽、 高;计算容积从里面测量长、宽、 高。有的物体既有体积,也有容积, 如箱子、油桶、瓶子等。有的物体 有体积,却没有容积,如石头、木头 这类实心的物体。 既有体积又有容 积的物体,它的体积一定大于它的 容积。 只有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 情况下,容积才可以看作与体积相 等。 巧记: 容积、体积孪兄弟,只是度量 不统一。 容积心中装物体,体积只想占 空间。 容积尺寸从里测,体积尺寸从 外量。 记住二者不同处,计算才能少 失误。 .求物体的容积是从容器的内部来测量长、宽、 高或棱长。 单位名称不完全相同。 .体积单位一般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容积一般用体积

    18、单位,但在计量液体(如药水、 汽 油等)的体积时,常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2)相同点。 计算公式相同。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或容积)= 底面积高。 二分 数 乘 法 一、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整数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 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用分数的分子和整 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 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 再计 算。 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用乘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实质上 是相同的,它

    19、们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只是在用整数 或小数表示这种倍比关系时,要说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倍,而在用分数表示时,要说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 如一个数的 1.5 倍,也可以表示为一个数的3 2。 因此,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 2.分数和分数相乘 ,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 分母相 巧记: 分数乘整数,计算很简单; 分子乘整数,分母不用变; 计算想简便,约分要在先; 结果要想准,分数化最简。 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弄 清

    20、哪个量是单位“1”。 当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 分母能够约分时,可以先约分,再计 算。 找准每步计算的单位“1”是 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关键。 易错点: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 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 再计算。 3.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 1 的分数,所以分数与整数 相乘,也可以看成是分数与分数相乘,即分数与分数相乘 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 四、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及 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先 求出中间的间接量,再求出最后要求的量。 2.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 子,分母和分母相

    21、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 计算。 五、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ab=c(a不为 0),当b1 时,ca;当b1 时,ca;当b=1 时,c=a。 六、倒数的意义 1.意义。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理解“互为倒数”。 “互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 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 七、求倒数的方法 1.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 分母的特点,发现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是互换的。 2.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求真分数、 假分数的倒数,可以直接调换这个分数 的分子、分母的位置。 3 7 7 3 3 2 2 3 (2)求一

    22、个整数(0 除外)的倒数,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 1 的假分数,再调换这个分数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最简分数,再调换分 子、分母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找。 例如:0.8 4 5 5 4,所以 0.8 的倒数是5 4,或 0.81.25=1,所以 0.8 的倒数是 1.25。 (4)求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调换 的大小只考虑按第二个因数的大 小进行判断,这是不对的,一定要注 意前提条件是“第一个因数”不能 为 0。 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因 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 的。 注意: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不能 用等号连接,即把一个数和它的倒 数不能

    23、表示成相等关系。例如:求3 7 的倒数。 可写成3 7 7 3或 3 7的倒数是 7 3, 而不能写成3 7= 7 3。 巧记: 学习倒数需牢记 , 相互关系不可弃。 两数相乘积为 “ 1 ” , 子母颠倒即完毕。 分子、分母的位置。 例如:51 3 16 3 3 16,所以 51 3的倒数是 3 16。 3.特殊数的倒数。 (1)1 的倒数是 1 。 因为 11=1,所以 1 的倒数是 1。 (2)0 没有倒数。 因为 0 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0,没有一个数与 0 相乘的积是 1,所以 0 没有倒数。 三分 数 除 法 一、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 法 1.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4、 (1)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 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以整数 ( 0 除外 ), 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 数。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整数除以分数 , 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分数,可以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 4.推导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推导。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除数的倒数,让除数变为 1。 (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导。 5.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甲数除以乙数 ( 0

    25、 除外 ), 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6.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 除外)除以 小于 1 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1商等于被除数 大于 1 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解题方法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把这 个数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以设单 位“1”的量为x,根据乘法的意义列方程解答。 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是由一种 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而其本身 的大小不变。 易错点:在进行计算时,把除号 变为乘号后忘记变为除数的倒数。 如4 5 2 5= 4 5 2 5= 8 25,应为 4 5 2 5= 4 5 5 2=2。

    26、举例:7 9 14 15= 7 9 15 14 14 15 15 14 =5 61= 5 6 被除数(0 除外)与商的大小关 系取决于除数与 1 的大小关系。 技巧: (1)找出单位“1”的量。 (2)看谁和单位“1”的量相比, 找出比较量和比较量对应的几分 之几。 注意:有时一道题中的单位 “1”不止一个,有两个或多个。一 个数量在某一个条件中是单位 “1”,在另一个条件中有可能就不 2.可以用算术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都要根据 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来列式。 3.比较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异同: 应用题类 型 结构特征 计算方法单

    27、位 “1” 比 较 量 比较量 对应 的几分 之几 求一个 数的几 分之几 是多少 已知 未 知 已知 乘法:单位 “1”的量 几分之 几=比较量 求一个 数是另 一个数 的几分 之几 已知 已 知 未知 除法:比较 量单位 “1” 的量= 几分之几 已知一 个数的 几分之 几是多 少,求这 个数 未知 已 知 已知 除法:比较 量几分 之几=单位 “1”的量 方程:单位 “1”的量 几分之 几=比较量 三、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先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 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2.连除运算的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连除时 , 先把

    28、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 , 再按 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2)比的读、写方法。 “比”可以用比号“”来代替,也可以写成分数的 形式,两种形式的比都读 “几比几” 。 如 3 比 2,写作 32 或3 2,读作 3 比 2。 (3)比的各部分名称。 是单位“1”,解题时要认真比较, 找准几分之几对应的单位“1”, 才能正确解答。 巧记: 解决问题并不难,读懂题意最 关键。 重点找准单位“1”,画出线段 破难关。 根据等量列方程,解答完毕要 检验。 注意:计算分数连除时,一定要 连续地乘除数的倒数,不要只把

    29、第 一个除数变成它的倒数,其他除数 只变符号不变数。 (1)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两个 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汁有 2 杯,牛奶有 3 杯,果汁与牛奶杯数的 比是 2 比 3,可以理解为果汁有 2 份,牛奶有 3 份;也可以理解为果汁 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 3,牛奶的杯 数相当于果汁的3 2。 (2)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两个 数相除。 举例:鱼缸里有 3 条红金鱼,5 条黑金鱼,黑金鱼和红金鱼的数量 比是()。 错解:35 正解:53 (4)比是有序的。 求一个量和另一个量的比,则前一个量是比的前项, 后一个量是比的后项。 2.比值的意义和求法。 (1)比值的意义: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2)

    30、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3.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1)比和比值的联系: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 (2)比和比值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比 值是一个数值;比只能写成ab或? ?的形式,而比值可 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4.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 数线、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除数;比值相当于分 数值、商。 区别:比是一种关系;分数是一类数;除法是一种运 算。 5.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区别。 (1)意义不同:比是表示两个量(或数)的一种关系;除 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类数。 (2)表示方法不同:作为一种运算,除法算式不能用分

    31、 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 比。 (3)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比只有要求计 算时才求出比值;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无需计算。 6.反比:把一个比的前项作为后项,后项作为前项,所 得的比和原来的比互成反比。如 35 是 53 的反 比,53 也是 35 的反比。互成反比的两个比的比值互 为倒数。 7.复比: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比的前项相乘的积作为 前项,后项相乘的积作为后项,所成的比叫作这些比的复 比。如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34,时间比是 56,那么 他们所行的路程比就是(35)(46)=58,路程比就 是速度比和时间比的复比。复比的比值等于组成它的各 个单比

    32、比值的乘积。 8.连比:三个(或三个以上)量组成的比叫作连比。如 果甲与乙的比是ab,乙与丙的比是bc,那么甲、乙、 丙三个量的比可以写作abc,abc就叫作甲、 乙、 比值是一个数,它可以是分 数、小数或整数。 注意:求两个不同单位的同类 量的比,要先把单位统一。如小明 看一本漫画书用了 1 小时,小东看 同一本漫画书用了43分钟,小明和 小东所用的时间比是()。 错解:143 正解:6043 因为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 0 , 所以 比的后项也不能为 0 。 知识巧记: 比的意义很重要,记忆方法有 诀窍。 两数相除即为比,除号变点挺 奇妙。 前项后项和比值,位置顺序不 能调。 分数除法比相联,

    33、相互关系要 记牢。 丙三个量的连比。 可以把几个比组成连比,也可以把连比 分成几个比。 比可以看作比的前项除以后项,但是连比不 能看作组成连比的几个数连除。连比与连除的含义是不 同的。 五、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 0 除外 ), 比 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比。 分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 同时乘两分数分 母的最小公倍数 小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 的小数点向右移 动相同的位数 整数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 同时除以它们的 最大公因数 最简单的 整数比 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 , 不是一个数。 3.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计算(化 简)依据 方法结

    34、果 化 简 比 比的基本 性质 把比的 前项和 后项同 时乘或 除以相 同的数(0 除外) 是一个最 简单的整 数比 求 比 值 比的意义 用比的 前项除 以比的 后项 是一个数, 可以是分 数、小数 或整数 六、按比分配问题的意义及解题方法 1.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 常常需要把一个数 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 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作按 比分配。 2.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1)用整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出总份数;求出 每份是多少;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2)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 化简比的方法:可以用求比值 的方法化简比。 判断一个比是不是最简单的 整数比的方法

    35、:看这个比的前项和 后项是不是只有公因数 1。 举例:化简比1 2 1 6。 错解:1 2 1 6= 1 2 6 1 6 6 =3 正 解:1 2 1 6= 1 2 6 1 6 6 =31 易错点:误认为化简同类量的 比时只要化为最简整数比就是正 确的。一定要注意先统一单位,再 化简,但化简后的比不能有单位。 如化简 0.8 L1.4 mL。 错解:4 L7 mL 正解:40007 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一定 要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份数。 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84 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43,这个长方形的 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因为周长是两个长与两个宽 的和,所以应该先用周长 84 除以

    36、2 后,再按比分配。 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各部分 的数量。 3.解决按比分配问题时,无论总数分成几部分,解题 方法都是相同的。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量的问题时,按照一般 的解题思路不易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此时可以采用 “假 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先假设全部为一种量,并从假设 后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出发,结合示意图先推算出其中 一种量,再求另一种量。 在保证满足总量的前提下,也 可以假设两种量分别是多少进行 推理。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

    37、数四则混合运算的 运算顺序相同。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 顺序进行计算。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乘法 或除法),后算一级运算(加法或减法)。 (4)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 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 (1)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恰当地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38、。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括号或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面的 符号,如果是加号,括号里面不变号;如果是减号,括号里面加变 减、减变加。 二、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1.已知总量及一个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 当算式中含有多个二 级运算时,二级运算可以同 时运算。如 7 84+ 4 11 11 16 =7 2+ 1 4 =15 4 举例:计算5 6- 3 5+ 1 5。 错解: 5 6- 3 5+ 1 5 =5 6- 3 5 + 1 5 = 1 30 正解: 5 6- 3 5+ 1 5 =5 6- 3 5 - 1 5 =13 30 分量时,可以列形如a-a? ?或 a1- ?

    39、? 的算式解题(b0)。 2.已知一个量及另一个量比它多(或少)几分之几,求另一个 量时,可以列形如aa? ?或 a1 ? ? 的算式解题(b0)。 找准单位 “1” 是关键。 分析问题时,先抓住关 键词语,如是、比、多、少、 增加、减少、提高、降低、 扩大、缩小等,再根据题意 进行正确解答。 六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 叫作百 分数。百分数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 后面加上“%”来表示。 3.百分数的读法:先读百分号(分母),读成“百分之”; 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分子),是几就读几。 4.分

    40、数与百分数的区别: 分数百分数 意 义 分数是把单 位“1”平均 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 的数,它既可 以表示两个 数量间的倍 比关系,又可 以表示具体 数值 表示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百分之 几的数,叫作百分 数。百分数又叫 作百分比或百分 率。它只表示两 个数量间的倍比 关系 表 现 形 式 分数的表现 形式有真分 数、假分数和 带分数,计算 结果一般要 化成最简分 数 百分数的分母固 定是 100,并且用 百分号表示;分子 可以是整数或小 数;分子可以大于 分母,也可以小于 或等于分母;百分 数不能约分,也不 能写成带分数的 形式 单 位 如果表示具 体的数量,就 百分数只表

    41、示两 个数量间的倍比 写“%”时,两个圈要写得小些, 以免与数字“0”混淆。 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不 读作“一百分之几”。 注意: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 间的倍比关系,不能用来表示具体 的数量,后面不带单位名称。如把 20 100千克写成 20%千克是错误的,因 为具体的数量不能用百分数表示。 名 称 要带单位名 称;如果表示 两个数量间 的倍比关系, 就不带单位 名称 关系,后面不带单 位名称 应 用 范 围 分数主要是 在测量和计 算得不到整 数结果时使 用 百分数主要用于 日常生活中特定 的百分率及调 查、统计、分析 和比较 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改写成百分数 , 把小数点向

    42、右移动两位 , 如果 位数不够 , 用 “ 0 ” 补位 , 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百分数改写成小数 , 把百分号去掉 , 同时把小数点 向左移动两位 , 如果位数不够 , 用 “ 0 ” 补位。 3.百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这只是从数值上看,在具 体运用时,这两者的意义不完全一样,不能互相代替。如 一个数的 75%是 75 不能写成一个数的 0.75 是 75。又如 “求比 68 多 25%的数”和“求比 68 多 0.25 的数”的意 义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而小数表示的是数值。如比 68 多 25%的数表示为 68(1+25%),而比 68 多 0.25

    43、 的数表示为 68+0.25。 三、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1.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 一般先把分数改写成小数 ( 除 不尽时 , 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 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 2.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时,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 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再进行化简;分子是小数时,先利用分 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到原来的若干倍, 把分子化成整数,再进行约分。 3.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 2 和 5,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改 写成有限小数,先要看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最 简分数的,要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后再运用这一规律来判 断。 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

    44、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就 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特殊的表示方法, 因此,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与求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相同,都用除 法计算。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得 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再 添上百分号,又缩小到得到的数的 1 100,所以当添上百分号时,百分号 前的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 不是所有的分数都能改写成 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只有能改写成 有限小数的分数,才可以改写成分 母是 100 的分数。 一个百分数去掉百分号后,所 得

    45、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 百分数化成分数要约分成最简分 数。百分数、小数、分数之间相互 转化,只是数的表示方式发生变化, 数的大小不变。 举例: 判断:10 克糖溶解在 100 克水 中,糖占糖水的 10%。() 错解: 此题错在单位“1”(标准量) 找错了。此题中的单位“1”应该 是糖水的总质量,而不是水的质 量。 正解: 出勤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公式 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如 果不乘 100%,公式只是分数形式, 乘 100%既保持数值不变,又是百分 数的形式。计算时,“100”参与计 算,“%”保留。 出勤率、 成活率、 发芽率等生 活中特定的百分率不能超过 (2)解“求

    46、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 题,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 另一个数 。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必须找准单位 “1”。 2.求简单的百分率。 (1)求出勤率等百分率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常见的百分率。 出勤率= 实际出勤人数 应出勤人数 100% 成活率= 成活棵数 种植总棵数100% 发芽率= 发芽种子数 试验种子总数100% 合格率= 合格产品数 产品总数 100% 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 问题 1.求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 法:( 甲数 - 乙数 ) 乙数或甲数 乙数 -1 。 2.求甲数比乙数

    47、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 法:( 乙数 - 甲数 ) 乙数或 1- 甲数 乙数 。 3.解题关键:确定单位 “ 1 ” 。 六、纳税和利息问题 1.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 多少 , 用乘法计算 , 即应纳税额 = 收入额 税率。 (2)当纳税的方法不同且税率也不同时,要先判断应 纳税额是按哪个税率缴纳的税款。如果收入中有不纳税 的部分,那么应纳税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应 纳税所得额+不纳税金额。 2.“本金”“利息”及“利率”的含义。 (1)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 (2)利息: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 , 另外付的钱叫作 利息 ,

    48、也叫应得利息。 (3)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作利率 ,按年计算的 叫作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作月利率。 100%。 巧记: 各种率,挺简单,计算形式记心 间。 除法结果是小数,最后化成百 分数。 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分 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求一 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 几,就是求两个数的差量占另一个 数(单位“1”)的百分之几。 应缴纳营业税税额=营业额 营业税税率 注意: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 息时,都要乘存入时间。如王叔叔 把 2000 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 利率为 3.75%。到期后可得利息多 少元?应是 20003.75%3=225(元),而不是 20003

    49、.75%=75(元)。 易错点:误认为打几折就是减 少(降低)百分之几。如一件上衣原 价 180 元,现在打七折出售,比原价 降低了多少元?列式为 18070%=126(元),这样是不对的, 只求出了现价,没有求出现价比原 价降低了多少元,应为 180-18070%=54(元)。 3.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4.本息的计算方法。 本息=本金+利息 七、折扣问题 1.折扣问题的解题方法。 商店有时要把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 为打折出售。 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 , 几几折就是原 价的百分之几十几。 2.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可

    50、以列方程解答,先找出单位“1” 的量,并设为x,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叫作成数。 通常用在工农业生产中表示生产的增长状况。“一成” 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10%;“二成五”就是十 分之二点五,改写成百分数就是 25%。 八、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1.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单位“1”未知时,通常设单位“1” 为x,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2.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 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商品打折后,比原价降低的金 额=原价-现价。 找准等量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知识点梳理.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903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