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疑难问题解析.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学化学疑难问题解析.ppt》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化学 疑难问题 解析 下载 _其他资料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化学中学化学 疑难问题研究疑难问题研究 主讲: 徐土根 副教授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由于涉 及到概念的到位问题,有些问题 面向学生,教师要完全解释清楚 尚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本人近几 年来从事中学继续教育培训的经 验,选取了一些中学化学教学的 疑难问题,并在教学中收到了比 较好的效果。 课程内容简介 退 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 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在中学化 学课堂中的把握度上有一个提高, 能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 学习目标 退 出 本课程分以下几章: 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平衡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化学反应动力学 溶液 退 出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原理 1.正确理解分
2、子的概念 2.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和 原子量的区别 3.怎样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4.纯净物质都有固定不变的 组成吗? 5.电价数、共价数和氧化数 6.气体的爆炸极限 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讲解: 小结 练习 退 出返回 1正确理解分子的概念 (1)分子的独立性 分子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它是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对于分子概念的 理解,要注意如下几点: 分子是能独立存在的微粒。二氧硅 晶体是由大量Si和O原子组成的原子晶体, 虽然其中Si和O原子数的最简单整数比是 1 2,它的化学式可以写成SiO2,但晶 体中并没有能独立存在的SiO2单位,就 不能说SiO2是由分子构成的。 退 出 1
3、正确理解分子的概念 (1)分子的独立性 (2)分子的微粒性 分子具有微粒性。即使是高分子,如牛 胰岛素分子,大约由1500个H、C、N、O、 S原子组成,分子量达12000,但它仍然具 有微粒性。高分子溶液中分散的质点,仍然 是一个个具有微粒性的高分子。SiO2晶体由 大量Si和O原子堆积而成。有种说法,认为 二氧化硅晶体是一个大分子,这种说法看来 是不妥当的。因为把SiO2晶体看成是一个大 分子,是和分子的微粒性不符合的,这是把 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概念混淆了。 退 出 (1)分子的独立性 (2)分子的微粒性 1正确理解分子的概念 (3)并不是一切物质都有分子这个结构层次 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4、以及金属晶 体中并不存在分子这个结构层次,只有 能形成分子晶体的物质才有分子这个结 构层次。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不 要硬把分子这个层次强加给稀有气体, 认为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这种说法 是不妥当的。 返回 退 出 2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和原子量的 区别 (1)原子质量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的一种 原子,叫做核素,如11H、816O、1735Cl等。 某核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不用千克作 单位,否则所得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 如一个11H原子的质量是1.673210-27kg, 1个16O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等等。 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叫原子 质量单位(atomi
5、cunit,a.u.),它等于 一个12C的原子质量是36.96590a.u.。 退 出 2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和原子量的 区别 (1)原子质量 (2)原子质量数 一个核素的原子质量的最接近的整数, 叫做原子质量数。如一种氧的核素的原 子质量是15.999914a.u.,它的原子质量数 为16。原子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内质 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退 出 2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和原子量的 区别 (1)原子质量 (2)原子质量数 (3)元素的原子量 元素的原子量是某元素的一个原子 的平均质量对12C核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的 112之比,也就是该元素按其各种稳定 同位素(核素)的原子质量和原子百分数 (
6、丰度)计算出来的平均值。 退 出 2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和原子量的 区别 (1)原子质量 (2)原子质量数 (3)元素的原子量 如氯元素有35Cl 和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 35Cl的原子质量是34.96885a.u.,占75.53%; 37Cl的原子质量是36.96590a.u.,占24.47%。 所以氯元素的原子量是 36.968850.755336.965900.2447 35.58 如果按稳定同位素的原子质量数计算,得出 的是氯元素的近似原子量为 350.7553370.244735.48935.5。 退 出 2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和原子量的 区别 要注意: 原子量是对元素而言的,原
7、子质量和原 子质量数是对一个核素而言的。 原子量和原子质量数没有单位,而原子 质量有单位。 原子量的数值与核素的丰度有关,而原 子质量、原子质量数与丰度无关。 初三化学第一章中讲到的原子量,其实 就是元素的原子量,“其他原子的质量”应 理解为平均质量,因为初中还没有学过同位 素知识,也不知道原子百分比问题,对元素 原子量的认识要到高一学过原子的组成和同 位素知识才能完成。 返回 退 出 3怎样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1摩尔理想气体在0 、101kPa下的 体积约为22.4dm3,这个数值叫做气体摩 尔体积。目前国际公认的精确值是 22.41383 dm3mol-1,它是一个重要的数 据。在0 、
8、101kPa下的任何气体都不完 全是理想气体。压力越低,气体越接近 理想状态,但这时测定压力的误差会越 大,因此精确测定这个数值有困难。 退 出 3怎样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一般用PV-P图*的 外推法得到。人们用实验方法发现,在压 力较低时,理想气体的压力和体积的乘积 PV与压力P成直线关系,即PVP。在0 时测定不同压力下的气体密度,由此算出 气体的摩尔体积。再计算PV的乘积,并以 PV值为纵坐标、P值为横坐标作图,得到 一条直线。然后将直线外推到P0时,PV 乘积是22.414atmdm3。 退 出 3怎样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但是,实际气体并非理想气体,因 而用实际气
9、体测定的气体摩尔体积并不等 于22.414 dm3mol-1。因为真实气体分子的 大小不能忽略,而且不能不考虑气体分子 间的作用力。在增大压力或降低温度时, 实际气体离理想状态更远,摩尔体积更会 偏离22.414 dm3mol-1。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的气体,如是22.063dm3mol-1,NH3是 22.094 dm3mol-1,HCl是22.249 dm3mol-1 。这就是要用外推法来测定气体摩尔体积 的缘故。 退 出 3怎样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理想气体的PV值不随压力而变化,所 以在0 、101kPa下 1 mol理想气体的体 积是22.414dm3。P0的状态虽然不可能 存在,但是
10、把这种状态看作理想的状态是 全理的。 返回 退 出 4纯净物质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吗? 纯净物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这叫 定组成定律,又叫定比定律。这个定律 是1808年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Proust, J.L.)提出的,他在论战中战胜另一位法 国化学家贝托莱(Berthollet,C.L.)之后 才被世人所公认。1799年法国化学家贝 托莱认为化合物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随制备方法或反应物相对量的不同而 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而普鲁斯特则认 为纯净化合物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和性 质。 退 出 4纯净物质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吗? 然而,现在已知很多固体化合物的组 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制备方法的
11、不 同,它的组成能在小范围内变化。例如, 普通的FeS中铁的含量可以在63.5% 60.1%之间变化(FeS含铁量计算值为 63.55%)。铁可能由于晶格空穴而从固体 中消失。 退 出 4纯净物质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吗? 例如有一种叫“钨青铜”的化合物 NaxWO3(0.3x0.95),就是一种组 成比不固定的化合物。Na的位置是部分 地空着的,原因与上述FeS相似。 为 了满足电中性,W(V)和W(VI)混杂 在一起,这样的NaxWO3晶体有青铜般的 金属光泽。又如钨的蓝色低价氧化物的 分子式WOx中的x不整数,x等于几要视 实验条件而定,它是一个非整比化合物。 退 出 4纯净物质都有固定不变
12、的组成吗? 这种非整比化合物又称为非整比化合 物(nonstoichiometric com-poand)。这种化 合物的例子很多,主要存在于VIA族(O、 S、Se、Te)和一些具有不同化合价态的过 渡金属化合物中。其他例子如NiO中 Ni O1 1,而是0.97 1.00,FeO中 Fe O1 1,而在Fe0.04O和Fe0.84O之间变化 等等。非整比化合物在催化剂和半导体制备 上有重要作用。 绝大多数化合物具有固定组成,这 些化合物叫道尔顿体,而具有可变组成的 固态化合物一般称为贝托莱体(以纪念法 国化学家贝托莱)。 返回 退 出 5电价数、共价数和氧化数 化合价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是
13、指元素 化合时彼此的数量关系,即元素化合时其原 子个数是以怎样的比值进行的这一性质。电 价和共价是指两类化合价。电价存在于离子 化合物中。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离子化合物 时所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就称为电价数。 电价数有正、负之分。 如MgO中镁显+2价,氧显-2价。在共价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叫共价,其值等于这 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时 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共价数没有正、负 之分。如水中氢为1价,氧为2价。有时共价 数不能从分子式直接推出,只能根据分子结 构来确定。 退 出 5电价数、共价数和氧化数 氧化数是对原子而言的。它表示化合物分 子中各元素原子在形式上或表观上所带的电荷
14、数。1970年,国际纯粹一应用化学联合会对原 子的氧化数下过明确的定义:“氧化数是某元 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茶电数由假设每 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 得。” 退 出 5电价数、共价数和氧化数 例如,过氧化氢分子中氢原子氧化数为 +1,氧原子的氧化数为-1。Cl2分子中共用电 子对不发生偏移,氯原子有观上不带电,它 们的氧化数就定为0,但是Cl2中氯元素的共价 数却不为0。一般说来,原子在离子化合物中 氧化数跟它(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同,共 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氧化数则等于两原子间偏 移的共用电子对数。 退 出 5电价数、共价数和氧化数 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的氧化数的区别可 以总结
15、为下表: 中学课本中所说的元素化合价实际上常指 原子的氧化数,或者说化合价和氧化数概念往 往混用。 返回 退 出 6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以及可燃性粉尘与 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就会引 起爆炸。此时燃烧反应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 ,产生大量热量使气态生成物的体积急骤膨 胀,从而引起爆炸。即使弥漫在空气中的可 燃气体并非贮存在有限空间中,但空气并非 无限真空,它会限制可燃气体燃烧后引起的 急骤膨胀,也会形成爆炸。 退 出 6气体的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是指可燃物与空气形成的气体 或粉尘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通 常用可燃气体在爆炸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 来表示。粉尘的爆炸极限通
16、常以单位体积所 含该粉尘的质量(克)来表示,如铝粉的爆 炸下限为40gm-3。 退 出 6气体的爆炸极限 下表列出了部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表示最低爆炸浓度,如可燃气体 在混合物中体积百分数小于爆炸下限,由于可 燃物浓度过低,就不会发生爆炸。爆炸上限是 最高爆炸浓度,如果可燃物浓度超过这个上限, 由于空气浓度过低,也不会发生爆炸。 退 出 6气体的爆炸极限 除了爆炸极限外,还可用燃烧物的燃烧性 级别和可燃物的化学活动性级别来表示可燃物 质燃烧危险性。 可燃物的燃烧性级别规定为5级: 0级不能燃烧; 1级须选加热才能燃烧; 2级须缓和地加热或暴露在较高的室温 下才可着火; 3级在常温
17、下遇明火就能燃烧; 4级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完全地气化,或 在空气中能迅速地逸散且能迅速燃烧。 退 出 6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物的化学活动性级别也规定为5级: 0级遇明火稳定; 1级通常稳定,但在提高温度、加压 时不稳定; 2级通常不稳定,能迅速燃烧; 3级能迅速爆炸,但需要强的引发源; 4级常温常压下就能迅速爆炸而反应。 爆炸极限、燃烧性级别和化学活动性级别 对可燃物的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中的安全 保证有重要的意义。 返回 退 出 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各种气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它们 液化的难易也不一样,水在101kPa下低于100 时就能液化,而要使氯气在室温下液化就必须 加压才行。氢
18、气和氧气则在室温下无论加多大 压力都不能使它们液化。须将温度分别降到- 239.8和-119时它们才能液化。 每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 度以上,不论加多么大的压力都不能使其液化 ,这个特定温度就叫气体的临界温度。在临界 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叫临界压 力。 退 出 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下表列出某些气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退 出 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气体沸点越低, 其临界温度也越低,它就越难液化。氦气是 最难液化的气体。在室温下不能加压液化的 He、N2、O2、CH4等称为“永久气体”。沸 点低而临界温度高于室温的CO2、Cl2、NH3等 在室温
19、下加压就能液化,它们称为“可凝聚 气体”。沸点和临界温度均高于室温的C5H12 和H2O等,在常温常压下就是液体了。 退 出 7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为什么在临界温度以上无论加怎样大的 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呢?这是因为气体分 子热运动引起的扩散膨胀因素只决定于温度, 而与压力无关。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快,由 热运动引起的扩散膨胀因素也明显,此时尽 管加压可使分子间距离缩小,吸引力增大, 但这种缩小不是无限制的。如加压使分子间 距离缩到最小产生的引力尚不足以克服分子 运动引起的扩散膨胀,那么气体仍不能液化, 只有降温和加压同时采用,液化才有可能。 返回 退 出 本章小结: 1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该
20、注意概 念的准确性和概念发展的阶段性。 所谓概念是指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性的 认识,科学认识的成果又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 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对概念的正确掌握需要 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微粒性、独立 性和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是分子概念的内涵, 而分子即包括水、氨这种小分子,也包括分子 量高达12000的牛胰岛素等大分子,一切分子 则是分子概念的外延。 退 出 本章小结: 适当的对比常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我们从对元素而言还是对核素而言; 有无单位及与核素的丰度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原 子质量、原子质量数和原子量作了对比,这就 有利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1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该注意概 念
21、的准确性和概念发展的阶段性。 概念的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如氧化和还 原的概念最初是从物质得氧与失氧来认识的, 后又发展到从原子氧化数的变化来认识,最后 进入到从电子转移来认识氧化和还原,概念的 每一步发展,自然也就扩大了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 退 出 本章小结: 1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该注意概 念的准确性和概念发展的阶段性。 2要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科学原理的认 识不断深化,例如,纯净物有固定不变的组 成(定比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等都只在一 定范围内才是真理。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发 现和原子核反应的研究使我们对这些基本原 理有了新的认识,这两个基本原理也因此有 了新的内容。
22、在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时,就 需要注意它们的适用范围。 返回 退 出 练习1: 退 出 为什么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核反应都能 放出大量的能量? 返回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平衡 1.H2能还原CuO,能不能说是因为氢 的活动性大于铜的缘故? 2.加热时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 反应吗? 3.水溶液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O2-离子? 4.为什么氢卤酸的稀溶液只有氢氟酸 是弱酸?而其电离为什么又与一般电 解质不同? 5.金和铂为什么能溶于王水? 讲解: 小结 练习 退 出 返回 1. H2能还原CuO,能不能说是因为氢的 活动性大于铜的缘故? 不能这样说。金属活动性的大小是按金 属与其对应相离子组
23、成的电对,即由金属浸 在含有该金属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构 成的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值的大小排定的。 标准电极电位只适用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 应。H2还原CuO的反应是气固相反应,并 非发生在溶液中。因此,这个反应能不能发 生,要用反应的自由能变化rGm0来解释。 退 出 1. H2能还原CuO,能不能说是因为氢的 活动性大于铜的缘故? H2(g)CuO(s)Cu(s)H2O(g) 这个反应的恒压反应热是 rHm0 fHm0H2O(g) fHm0Cu(s) fHm0H2(g) fHm0CuO(s) (241.8)(155.2) 86.6 kJmol-1 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退 出 1.
24、H2能还原CuO,能不能说是因为氢的 活动性大于铜的缘故? 这个反应的熵变为: rSm0 Sm0H2O(g) Sm0Cu(s) Sm0H2(g) Sm0CuO(s) (188.733.3)(130.642.7) 48.7 JK-1mol-1 说明在这个反应中熵增加。 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 rGm0 rHm0TrSm0 86.629848.710-3 101.1 kJmol-1 故此反应能够自发进行。 返回 退 出 2. 加热时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常常认为,要加 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石 灰石分解而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氯酸钾分解 而产生氧气,这
25、些反应都要加热才能发生,似 乎他们都是吸热反应,其实并不都是如此。下 面以这两个反应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退 出 2.加热时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对第一个反应来说, CaCO3(s)CaO(s)CO2(g) rHm0 fHm0aO(s) fHm0CO2(g) fHm0CaCO3(s) (635.09)(393.51)( 1206.87) 178.27 kJmol-1 说明这个反应在室温下是吸热的。CaCO3要分 解,至少要900的温度。那么,这个反应在 900还是吸热的吗? 退 出 2.加热时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则有: rHm0(1173) rHm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