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零模考前复习卷-语文.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南京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零模考前复习卷-语文.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市 2022 届高三 上学 期零模 考前 复习 语文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 8 页) 南京市 2022 届高三年级零模考前复习卷 语文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 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 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 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 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 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
2、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 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 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 发。 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 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 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 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 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
3、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 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 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 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 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 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 ,依然会为作品中深 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
4、的心声。这也是 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 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 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 地变成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 50 年代 末,已演了 1400 多场,是著名地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 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 2021.08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 8 页) 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
5、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 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 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 ) 材料二: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 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 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 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 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
6、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 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 ,根据史 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 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 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 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 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 ,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 ,由波 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 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 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
7、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 1930 年京剧大 师梅兰芳访美、1980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 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 黄粱一梦 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 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 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 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 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 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
8、评。 B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 式,登上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C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 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 D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 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的认识已被打破。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 “角儿”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 B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途径虽然与朝阳沟中所展现的不同,但两代青年都有炽 烈的家国
9、情怀。 C由宝莲灯与天下第一楼的成功可以看出,经典作品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 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 8 页) 手法说出了百姓的心声。 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 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时,中外演员用特别突出拔高的音一起唱出“番”字。 B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 C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出话剧青蛇 。 D音乐剧在远方融合时尚元素,歌颂中国快递小哥辛勤创造、坚定追求的精神和形 象。 4请简要梳
10、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 分) 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 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 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 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 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
11、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 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有他们认为 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 人,无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 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 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 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 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
12、猪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 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 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 8 页) 林中数月的女人。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 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 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回来了
13、,没死成?”玉旺的 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 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 着懵捂着脸向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 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 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 法,玉旺这是淳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 没。
14、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 离偶尔是逃命。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 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 崽子。乡上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
15、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 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 2019 年 4 月 29 日清晨 给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
16、说嗷嗷叫 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 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 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 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 8 页) 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 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 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 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
17、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 性。 B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 暴。 C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 算。 D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漠不关 心。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特色词语“建档立卡”“扶贫母猪”等虽陌生却不妨碍 阅读。 B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的行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情节曲
18、折,构思精巧。 C小说描写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 合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8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 (4 分) 9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 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 罪。继光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