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云南省 普通高中 学业 水平 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作文 范文 下载 _高中作文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机密机密考试结束前考试结束前 云南省云南省 20212021 年春季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年春季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20212021 年年 7 7 月月 8 8 日,上午日,上午 8 8303010103030,共,共 12012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答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答 题卡上。题卡上。 2.2.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请在答
2、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第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4747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6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演义是一个重要的门类,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重要阶 段,而三国演义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为什么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解释说:“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 说。” 确实, 英雄辈出,冲突剧烈,却又不至于过于凌乱,使三国演义在题材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
3、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有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 表现的题材。宋代的讲史平话中,就有了 “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 事;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己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同时,宋元以来的戏曲舞 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罗贯中正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 鉴和吸收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将一段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头绪复杂、 情节曲折的历史,熔铸成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 三国演义的情节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
4、9)起,到西普武帝太康元年(280)全国统一为止, 前后一百余年。作者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 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 的倾向, 既继承了晚, 唐以来三国故事, 直到 三国志平话 一贯的文学传统, 又继承了东普习凿齿和南宋朱喜“尊 刘”的史学传统。这一思想的历史根源在于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 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普遍的明君仁政理想的体现。“拥刘 反曹”的实质在于拥护德政、反对暴政。 作为古代白话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
5、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称道。小说中有名有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 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基本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地 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间的对比、衬托,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例如关羽重义尚勇的性格 在作品中就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屯土山约三事”将一个处于逆境中的英雄,塑造得大义凛然;曹操费尽 心机的笼络,一次次渲染出关羽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气节;而“过五关、斩六将”的果敢之举, 更将他排除万难、矢志于义的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6、。 不但如此,罗贯中还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比如对曹操,作者在第一回就借人物之口称他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谓“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 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因为他还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有时他很狭隘,甚至说过“宁教我负 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极端自私的话,但他有时又具有宽容的气度。当刘备、关羽委屈于他手下 时,他都曾以礼相待。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行,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门类
7、,产生的作品覆盖了中国古代史所有阶段。 B. 宋代的讲史平话、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已经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 C. 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其现实依据在于元明之际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 D. 三国演义形象塑造最突出的是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和孔明的“智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话,阐释了三国题材的作品最受欢迎的原因。 B. 文章第段对比分析宋元两代对三国故事的讲述方式,证明三国历史有关事迹流传广泛。 C. 文章第段通过曹操这个典型形象塑造的分析,证明罗贯中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D. 文章从题材、情节
8、、人物形象塑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时期有关事迹因为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B. 三国戏在宋元的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更重要的是再一次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 C. 为了使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生动,作者不断渲染、强调、夸张,并辅之以相互对比、衬托。 D. “奸雄”是对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与董卓相同的小人之奸,也有雄才大略的一面。 【答案】1. D2. B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产生的
9、作品覆盖了中国古代史所有阶段”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产生的作品差不多覆盖了中国古代史 的各个重要阶段”,选项缺省了“差不多”,表述过于绝对。 B.“宋代的讲史平话已经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错误。从原文“宋代的讲史平话中, 就有了 说三分 的类别,即专门讲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故事;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己 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来看,宋代的讲史平话只是有了 “说三分” 的类别,不能 说己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情节的基本轮廓。 C.“其现实依据在于元明之际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现实依据则在于元明之际汉族 人民的民族意识”。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
10、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第段对比分析”错误。没有运用对比分析,而是举例论证。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推理的能力。 A.“三国时期有关事迹因为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而在民间广为流传”错误。从原 文“实际上,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传奇性经历与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很早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 关事迹既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成为民间艺人热衷表 现的题材”来看,“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记载”与“在民间广为流传”没有因果关系, 选项强加因果。 B.“更重要的是再一次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
11、内涵”错误。“宋元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三国戏也长演不 衰,丰富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内涵”,没有体现哪个因素更重要。 D.“他有与董卓相同的小人之奸”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奸雄就是曹操性格最全面的概括,他有奸 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C。 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二、古代诗文阅读、默写(242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12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 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 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
12、:“大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 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 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 献大王 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13、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1鸿门宴 )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 B.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C.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D.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指刘邦,因出生并起兵于沛县,故称沛公。 B. 亚父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C. 郦山是秦岭
14、山脉的支脉,因系西周时郦戎国国地,故称为郦山。 D. 再拜指拜两次,是古代仅限于官方使用的隆重礼节。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情势危急,沛公顾不得其他人,独自一人从郦山脚下抄小路匆匆逃回军中。 B. 临走前,沛公要张良估计自己已经回到军中,再去辞谢,体现了他虑事的周密。 C. 刘邦逃跑以后,张良献璧给项羽,项羽随手置于座上,思想上暂时解除了警戒。 D. 范增得知刘邦已逃回军中,一番怒斥,表明他对双方斗争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答案】4.
15、 D5. D6.A 7. (1)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 (2)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解析】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当是时”介词结构作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其后应断开,排除 AB;“在鸿门下”是介词结构,中间 不能断开,“沛公”作后一个句子的主语,“沛公军在霸上”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之前应断开, 排除 C。 画线句的意思是: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代仅
16、限于官方使用”错误,“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达敬意。不仅限于官方使用。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独自一人从郦山脚下抄小路匆匆逃回军中”错误,结合原文可知刘邦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 等四人一同抄小路逃回军中。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前两个“为”,是;最后一个“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人方为刀俎”“我 为鱼肉”均是判断句;“何辞为”,还辞别什么呢。 (2)“操”,拿着;“大王来何操”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操”,拿,带。 参考译文: 刘邦
17、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 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 和肉, 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 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张良问: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玉斗一双,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你替我把 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 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这时候,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 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
18、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里,你就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我带了 一对玉璧,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 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 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 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7 7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庭中
19、有奇树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注释】荣草木的花。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庭中奇树,“发华滋”写出绿叶的娇嫩美丽,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B. 诗歌三、四句以“折其荣”寄托情感,“攀”“折”二字,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C. 诗歌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写花的馨香,但花香并未带来宽慰,反而触动主人公的愁绪。 D. 全诗由庭中奇树而触发情感,写采摘奇树之花送给所思之人,情感真挚,余味悠长。 9. 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
20、表达?请简要分析。 【答案】8.A9. 情感:独赏美景的孤寂,对远人的思念,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手法:暗 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以花寄情,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绿叶的娇嫩美丽”错误,“发华滋”花开繁盛之意。华,同“花”;滋,繁盛。 故选 A。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这首诗对庭中奇树的描写,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 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 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
21、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这正是主人公一 生遭遇的象征,隐含了折花寄相思而不得的无奈。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5 5 分)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_。 (王勃滕王阁序 ) (2)_,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 (柳永雨霖铃 ) (4) 韩愈认为, 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 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因为“_, _”。 (韩愈师说 ) 【答案
22、】. 秋水共长天一色. 仰观宇宙之大. 晓风残月. 闻道有先后. 术业 有专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仰”“残”“攻”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17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丰碑丰碑 李本深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 块大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 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