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docx》由用户(Mari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五四 青岛 年级 上册 教案 教学 设计 下载 _二年级下册_青岛版(五四制)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动物感知环境 1.动物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马、羊、牛等动物眼睛所长位置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眼睛 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眼睛的特点。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的眼睛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 一.导人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多种动物的眼睛,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 马、羊、牛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 (一)教师出示马、羊、牛的图片,引导学学生观察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并总结出:这些动物的眼睛都长在头部的两侧。 2.教师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动物的眼睛具有这样的特
2、点?”引导学生进行拓 展,总结出食草动物眼睛的共同特点。 (二)教师继续提问:“这些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 助?”1.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模拟活动,并将活动观察到的视线范围 按要求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3.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教师小结:动物的眼晴长在头部的两侧比 长在头部正前方能看到的视线范围要大。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1.教师出示猫眼的瞳孔组图.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猫眼的瞳孔。 2.教师出示不同时刻时猫眼的瞳孔图片,启发学生思考:猫眼的瞳孔在不同时 刻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习活动
3、手册中。 3.待学生展示记录后,教师小结:“猫眼的瞳孔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不断变化。 光线强时,猫眼的瞳孔收缩成一条缝;光线弱时,猫眼的瞳孔会放大、变圆。” 4.教师继续提问:“其他动物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具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或视频,指导学生观察比目鱼、青蛙、猫头鹰等动物。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许多动物能够通过视觉器官感知环境。” 三、拓展活动 了解蝙蝠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 1.教师出示蝙蝠夜间捕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蝙蝠在黑夜里靠什么 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 2.动物的耳朵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耳朵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
4、物是如何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耳朵特点。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耳朵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一.导人新课 教师播放动物的耳朵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 不同环境中,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季节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耳朵的不同。 2.教师提问:“夏季和冬季时兔子的耳朵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引 导学生发现不同季节兔子的耳朵有不同的形态,结合环境分析原因。 3.教师播放兔子在警觉状态和放松状态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耳朵 的不同。 4.教师提问:“在警觉和放松状态下,兔子
5、的耳朵在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 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 6.教师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兔子的耳朵是听觉 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耳郭,让学生讨论、汇报耳郭起到的作用。 2.教师出示驴、大象和大耳狐的图片,介绍其生存环境,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它们的耳郭有什么特点? 3.教师待学生汇报完特点后,提问:“大耳郭对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4.教师播放鼹鼠、鱼和鸟的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的耳朵在 哪里?5.师生交流没有耳郭对这些动物的生存的好处。 6.师生交流发现,教师小结:没有耳郭有利
6、于它们在活动中减少阻力。 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相关活动。 8.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活动,并让学生记录发现。 9.教师待学生汇报、展示活动记录后引导学生发现人有耳郭能够更好地感 知声音,收集声音信息。 三.拓展活动 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实物观察等形式了解蟋蟀感知声音的方法,并完成科 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活动。 3.动物的鼻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 3.在好奇心驱使下,能对多种动物鼻子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导人新课
7、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相关视频,在播放过程中截取警犬搜救、缉毒的视频片 段,让学生描述狗的鼻子在相应的场景下发挥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一)狗靠鼻子闻气味, 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师出示多幅不同小狗鼻子的图片,引导学学生观察并思考:狗的鼻子长 在什么位置?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2.教师带领学生交流:小狗的鼻子都长在了什么位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狗鼻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狗鼻子的共同点:鼻头 圆圆的,湿润,冰凉等。 3.学生讨论教科书出示的几幅情景图,教师提问:“观察狗在做什么?狗靠 鼻子除了可以闻气味,还可以做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展示讨论,
8、教师引导学生继续了解狗的鼻子是嗅觉器 官,能够感知环境。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鼻子感知环境的? 1.教师出示沙漠和绿洲场景图及相应环境下骆驼鼻孔特写图,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骆驼鼻孔的形态在不同环境中有什么不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交流后把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小结:骆驼的鼻孔在沙漠中是微微闭合的,在绿洲 地区中是张开的。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开闭的大小, 此外骆驼在沙漠地区关闭鼻孔可以帮助其抵挡风沙。 4.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鼻子的特点?它们的鼻子的位置、特点 和本领分别是什么?”随后利用图
9、片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鸭子、食蚁兽、大 象、鲨鱼 4 种动物。 5.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许多动物能够通过嗅觉器官感知环境。 三、拓展活动 1.教师出示蜜蜂采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蜜蜂是靠什么寻找蜜 源的?”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频总结出蜜蜂确定蜜源的方法,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 册的相应活动。 4.观察蜗牛 教学目标 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3.能逐渐养成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4.懂得要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一.导人新课 教师展示与蜗牛相关的迷语开展猜谜活动,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确 研究主题
10、。二、探究活动 蜗牛生活在哪里? 1.师生交流:蜗牛的生活地点有哪些? 2.教师出示蜗牛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什 么特点。 3.待学生汇报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得出:蜗牛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 1.教师出示蜗牛对食物的反应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了解蜗牛喜 欢吃的食物。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 册中进行记录。 3.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蜗牛会通过嗅觉味觉等找到喜欢吃的食 物。 4.教师出示蜗牛对白醋的反应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蜗牛对刺 激的反应。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1、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 6.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当蜗牛接触到白醋等有一定刺激的物品 时会收缩触角。 7.教师出示“判断蜗牛喜欢的光照程度”的实验场景图,引导学生研究蜗牛 对光线的反应。 8.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示学生要耐心观察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 手册的相关活动。 9.待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后教师小结:蜗牛更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三、 拓展活动 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继续饲养蜗牛-周,仔细观察并记录其生活状态等。 5.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
12、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 护意识。 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 1.教师提问:阳光下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阳光下自己的感觉。例如:感觉很热,感觉睁不开眼睛等。 二.探究过程 (一)布置户外活动要求。 1.教师划定户外活动范围。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户外活动所用的物品和注意事项。 (二)户外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在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感受-一下阳光下的物体。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发现。 三.拓展活动准备防晒用品。 1.教师提问
13、:阳光下,我们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学生自主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感受和应对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说- -说自己的想法。 4.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6.太阳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 1.生活中,我们有哪些活动需要太阳?学生自主思考、回顾。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太阳有关的生活实例。 二.探究活动 (一)太阳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1.引导
14、学生说一-说自已生活中需要太阳的实例,如在白天读书、晾晒衣物等。 2.引导学生说出生产活动中需要太阳的实例,如晾晒粮食、利用太阳能发电等。 3.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实例利用的是太阳的光还是热? 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 (二)太阳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分别找出白天活动与晚上活动的动物。 2.引导学生对植物与太阳的关系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开花的时间。 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 三、拓展活动 制订作息时间表。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自的作息时间。 2.引导学生了解制订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和策略。 3.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4.指导学生适时填写活动手册
15、。 7.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一、导人新课 准备户外活动的照片。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户外进行过什么样的活动。 2.师生共同探讨生活中其他人在户外的活动。 二、探究活动 (一)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 4 幅图片,找出每幅图片的不同特点。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每幅图片代表的季节,以及四季的顺序。 3.师生共同探讨四季中大自然的其他不同。 (二)季节影响人类的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不同的
16、季节自己在做什么。 2.教师根据图片指导学生思考四季中其他人在做什么。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发现。 (三)动物和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想季节变化时动物的变化。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想季节变化时植物的变化。 3.教师总结。 三.拓展活动 画-画春天与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1.教师指导学生说- -说两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 2.教师总结,并提出指导建议。 8.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是变化的。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一.导人新课回顾生活经验
17、。 1.教师提问:你们见过月亮吗?在哪里见过月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3.教师可将汇报的结果汇总在黑板上。 二.探究过程 (一)讨论观察计划。 1.准备在什么地方观察月亮? 2.准备在什么时间观察月亮? 3.了解课本上的观察计划的作用。 (二)讨论观察中的安全问题。 1.什么地方是危险的?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2.观察中,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 3.观察时,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4.建议由家长陪同观察。 (三)比较不同的月相。 1.在小组中,比较、交流自已的观察记录。 2.了解月相的定义。 3.描述月相,并尝试给月相起名字。 三、拓展活动连续观察月相。 1.交流观察月相的计划。 2.
18、布置中长期观察活动。 第三单元 植物与环境 9.种大蒜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2.在教 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3.能如实记录大蒜 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 或土培技术进行培育。 一.导人新课 方法一:教师借助谚语“过了八月半,赶快种大蒜。种蒜选好种,- 垄顶两垄” 导人新课,让学生说一-说这则谚语的含义,引出主题一种 大蒜。 方法二:教师出示正在培育的大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培育大蒜的方 法。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主题一种大蒜。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种大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