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1687656
  • 上传时间:2021-08-26
  • 格式:PPT
  • 页数:467
  • 大小:16.7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环境影响评价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资源描述:

    1、环境影响评价全册配套最完整环境影响评价全册配套最完整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1 n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主编陆书玉主编 ( (本课程教材本课程教材) ) n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培训教材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培训教材 n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 教材(教材(2007年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年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部分主要参考教材环境影响

    2、评价部分主要参考教材 第一章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王喆王喆 2007.9.4 什么是:什么是: 环境环境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

    3、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第二条 在环境科学领域,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 体体。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 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和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1)(1)自然因素: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自然因素

    4、: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 物等;物等; (2)(2)社会因素: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社会因素: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 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 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环境: 1. 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与区域性 2. 变动性和稳定性变动性和稳定性 3. 资源性和价值性资源性和价值性 环境的基本特征:环境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与区域性 (1)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 各环境要素或环

    5、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 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 构和功能的系统。构和功能的系统。 (2)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区域性 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即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即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 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区域性还反映了区域社会、 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经济、文化、历史等的多样性。 2. 变动性与稳定性变动性与稳定性 (1)环境的变动性)环境的变动性 指在自

    6、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 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环境的稳定性)环境的稳定性 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环境结构和状态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环境结构和状态 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 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 失,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失,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

    7、的。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3. 资源性与价值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1)环境的资源性)环境的资源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环境即资源)。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环境具有资源性(环境即资源)。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 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要求环境有相应的付出,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不可 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少的投入,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2)环境的价值性)环境的价值性 环境具有资源性,决定其具有价值性。而环境的经济价环境具有资源性,决定其具有价值性。而环境的经济价 值是环境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的值是环境价值的

    8、一种表现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的 经济价值常常被用作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常常被用作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环境影响的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 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和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两个层次。 按影响的来源划分:按影响的来源划分: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

    9、积影响; 按影响的效果划分:按影响的效果划分: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的性质划分:按影响的性质划分: 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还可以分为:还可以分为: 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 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 环境影响的分类:环境影响的分类: 直接影响直接影响: 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 用。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在空间上同

    10、地。用。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在空间上同地。 间接影响间接影响: 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间接影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间接影 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合理预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合理预 见范围内。见范围内。 累积影响累积影响: 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 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累积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累积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

    11、的叠加和扩大。 有利影响:有利影响: 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的影响。的促进作用的影响。 不利影响:不利影响: 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指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 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 可恢复影响:可恢复影响: 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 到以前面貌的影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不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指造成环境的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不能恢复的影响。指造成环境

    12、的某特性改变或价值丧失后不能恢复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进入进入20世纪,尤其是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中叶,全球经济加速发展,由世纪中叶,全球经济加速发展,由 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环境公害事件频繁发生。 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运用各个学科的研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运用各个学科的研 究成果,预测和评估拟议活动中可能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危究成果,预测和评估拟议活动中可能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危 害,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害,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

    13、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学者们 提出了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的概念。 对对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 行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进行跟踪监测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第二条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按照评价

    14、对象:按照评价对象: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 按照环境要素:按照环境要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4. 按照时间顺序:按照时间顺序: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

    15、价 3. 按照评价专题:按照评价专题: 人群健康评价人群健康评价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四条:第四条: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综合考虑规 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 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

    16、本目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 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n 判断功能判断功能 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通作出价值判断。通 过判断,了解客体的当前状态,揭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满过判断,了解客体的当前状态,揭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满 足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足关系是否存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 n 预测功能预测功能 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作出价值

    17、判断。 即在思维中构建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即在思维中构建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 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客体的价值。人类通过这种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客体的价值。人类通过这种 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哪些是 应当避免的。应当避免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 n选择功能选择功能 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 是更具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是对价值序列(价值程度)是更具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是对价值序列

    18、(价值程度) 的判断。的判断。 n导向功能导向功能 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是评价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人类活动的人类活动的 理想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立要以评价所理想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立要以评价所 判定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对价值的判定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对价值的 认识、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人类认识、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人类 活动的目的的确立应基于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立合活动的目的的确立应基于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立合 理的合乎规律的目的,才能对

    19、实践活动进行导向和调控。理的合乎规律的目的,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导向和调控。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技术,也是正确认识经济发,也是正确认识经济发 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

    20、发展方向和,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 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2.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2.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2.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 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这一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对象、这一制

    21、度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对象、 内容、程序等予以确定,具有强制执行力。内容、程序等予以确定,具有强制执行力。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 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美国 国家环境政策法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1969年)年) 该项法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在作出可能对人类环该项法案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在作出可能对人类环 境产生影响的规划和决定时,应当确保环境资源和环境境产生影响的规划和决定时,应当确保环境资源和环境 价值也能在作出决定时与经济和技术问题一并得到适当价值也能在作出决

    22、定时与经济和技术问题一并得到适当 的考虑,同时对拟议中的对环境质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考虑,同时对拟议中的对环境质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的行动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的行动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 许多国家在许多国家在20世纪世纪70年代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年代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度。 瑞典瑞典(1970年年)新西兰新西兰(1973年年)加拿大加拿大(1973年年)澳大利亚澳大利亚(1974年年)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1974年年) 德国德国(1976年年) 菲律宾菲律宾(1979年年)中国中国(1979年年)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从立法角度看,各国环境影响评价

    23、制度的确立形式所有不同。从立法角度看,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形式所有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许多国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同时,国际上也设立了许多国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同时,国际上也设立了 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 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交流,进一步促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交流,进一步促 进了各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发展。进了各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发展。 经过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多年的发展,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环多个国家和地区

    24、建立了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境影响评价制度。 p 从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从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p 自然环境影响不仅考虑环境污染,还注重了生态影响;自然环境影响不仅考虑环境污染,还注重了生态影响; p 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开展环境风险评价; p 关注累积性影响并开始对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估;关注累积性影响并开始对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估; p 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区域开发环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区域开发环 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价;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价; p 技术方法和程序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得以提高和完善。技术方法和程序也在发展

    25、中不断地得以提高和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新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新特点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引入和确立阶段(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年) 从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 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一些专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一些专 家、学者,在学术会议和报刊上宣传和倡导环境影响家、学者,在学术会议和报刊上宣传和倡导环境影响 评价,并且参与环境质量评价及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评价,并且参与环境质量评价及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26、境保护法(试行试行) (1979年年) 第第6 6条规定条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 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 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从而通过立法在我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而通过立法在我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规范建设阶段(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年) 1979年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确立环评制度, 在以后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不断对环评进行规在以后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不断对环评进行规 范,通过

    27、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评的内容、范围、程范,通过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评的内容、范围、程 序以及技术方法;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行业相配序以及技术方法;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行业相配 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多层次法规体系;建设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多层次法规体系;建设 了一支环境影响评价专业队伍。了一支环境影响评价专业队伍。 强化和完善阶段(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1998年年) 1989年年12月月26日通过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到 1998年年11月月29日国务院发布日国务院发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8、强化和完善阶段。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和完善阶段。 1994年起,开始了环境影响评价招标试点,开展了区年起,开始了环境影响评价招标试点,开展了区 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试点。环域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试点。环 评中强化了评中强化了“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和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强化了生态环,强化了生态环 境影响评价。境影响评价。 提高阶段(提高阶段(19982002年年) 1998年年11月月29日国务院日国务院253号令发布实施号令发布实施建设项目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 行

    29、政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度,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条例条例中的一章做了详细的规中的一章做了详细的规 定。定。 1999年年1月月20一一2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建设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认真研究贯彻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认真研究贯彻条例条例, 把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把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新拓展阶段(新拓展阶段(2003年年) 2002年年10月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中华 人民共和

    30、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并于从2003年年9月月1日正式日正式 实施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规划环环 境影响评价。境影响评价。 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 价行业建立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资格制度。 2006年年2月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了日,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了环境影响环境影响 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 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参与。评价活动中

    31、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显著效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显著效果 防止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预防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预防环境污染 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的推行,控制了新污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的推行,控制了新污 染源并促进了老污染源治理染源并促进了老污染源治理 各国的环境都因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不同程度地获各国的环境都因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不同程度地获 益,或者表现为环境状况的改善,或者表现为环境破坏程度益,或者表现为环境状况的改善,或者表现为环境破坏程度 的减轻。的减轻。 我国我国20多年建设项目环境影

    32、响评价实践证明,环境影响多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证明,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评价制度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西气东输新疆段西气东输新疆段原设计穿过新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原设计穿过新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缓冲区缓冲区30多公里多公里,会对野骆驼栖息环境和活动造成较大影响等。,会对野骆驼栖息环境和活动造成较大影响等。 根据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修改设计,使线路避开了缓冲区。根据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修改设计,使线路避开了缓冲区。 “九五九五”期间,全国完成了期间,全国完成了2592个大中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个大中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优化了项目的选址,否决了一些与国家产业

    33、政策、环境保价,优化了项目的选址,否决了一些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 护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相悖的建设项目,如护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相悖的建设项目,如北京水泥厂扩北京水泥厂扩 建建、新疆蛋氨酸工程新疆蛋氨酸工程、重庆电厂扩建重庆电厂扩建等。等。 武钢矿业公司武钢矿业公司250250万吨万吨t/at/a球团矿厂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球团矿厂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从末端尾气脱硫改为矿石精选脱硫,使从末端尾气脱硫改为矿石精选脱硫,使SOSO2 2排放量从排放量从50005000t/at/a降至降至 15001500t/at/a,消减到,消减到7070% %,有效的控制了污染。,有效的控制了污

    34、染。 第二节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 2.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2.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2.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1. 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2. 环境保护法律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法律的有关规定 3.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4. 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章 5.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6.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 第九条第二款:第九条第二款:

    35、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惜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惜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第五款:第十条第五款: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六条第一款: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宪法宪法的这些规定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环的这些规定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

    36、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和基础。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和基础。 环境保护法律的有关规定环境保护法律的有关规定 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综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年); 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 污染防治法(如污染防治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生态保护法(如生态保护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相关法: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

    37、有关部门的法律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法律 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年) 共有六章四十七节:共有六章四十七节: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总则”: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适用领域、基本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适用领域、基本 原则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原则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第二章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环境监督管理”:规定了环境标准制定的权限、程序和实规定了环境标准制定的权限、程序和实 施要求、环境监测的管理和状况公报的发

    38、布、环境保护规划的拟订施要求、环境监测的管理和状况公报的发布、环境保护规划的拟订 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及跨地区环境问题的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及跨地区环境问题的 解决原则;解决原则; 第三章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资源保护区、自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资源保护区、自 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作了规定;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作了规定; 第四章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定了排污单位防治污染的规定了排污单位防治污染的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三同时三同时”制度、排污申

    39、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 治理制度以及禁止污染转嫁和环境应急的规定;治理制度以及禁止污染转嫁和环境应急的规定; 第五章第五章“法律责任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第六章“附则附则”:规定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规定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内容、审查程序,审批时限、权限和执法主体,明确范围、内容、审查程序,审批时限、权限和执法主体,明确 了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了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

    40、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对强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强化建设项目 环境管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环境管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 规范环评市场和今后的环保工作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规范环评市场和今后的环保工作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特点的特点 (1)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将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目的 环评法环评法总则第一条总则第一条 : “为了实施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制

    41、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制 定本法定本法” 从立法目的上明确和强化了预防的要求,确保环境管理从从立法目的上明确和强化了预防的要求,确保环境管理从 “末端控制末端控制”向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方向发展。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 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实质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的基础其实质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的基

    42、础 之上。之上。 (2)环评对象及内容的拓展)环评对象及内容的拓展 环评法环评法把环评对象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与环境资把环评对象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与环境资 源相关的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项目环评相比,规源相关的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项目环评相比,规 划环评所关注的是拟议规划实施后所带来的大空间范围、大划环评所关注的是拟议规划实施后所带来的大空间范围、大 时间尺度、多种行为交叉和积累的环境影响。时间尺度、多种行为交叉和积累的环境影响。 (3)充实公众参与环评的内容,促使政府决策程序科学化)充实公众参与环评的内容,促使政府决策程序科学化 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2

    43、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我国一些环境保年代,我国一些环境保 护法律法规都有公众参与的条款,如护法律法规都有公众参与的条款,如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等。条例条例第第1515条条规定:规定:“建建 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征求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征求 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而对于公众参与而对于公众参与 的范围、程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的范围、程序、方式等都没有具体规定。 环评法环评法较较条例条例更加主动、积极,在更加主动、积极,在第一章总则

    44、的第一章总则的 5 5条条规定: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在在第二章第十一条第二章第十一条中规定:中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 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 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 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45、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 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 说明。说明。” 完善和充实了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参与专项规划环境影完善和充实了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参与专项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及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意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及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意 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见成为环境影响报

    46、告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环评法环评法规定:规定: 环评报告书经批准后规划和项目方可实施;环评报告书经批准后规划和项目方可实施; 有关部门对编制的规划,应当在有关部门对编制的规划,应当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至上报前规划形成初步方案至上报前组织进行环评,组织进行环评, 并向审批机关提出环评报告书;并向审批机关提出环评报告书; 人民政府在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前审批专项规划草案前,先由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先由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 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进行审查审查; 人民政府在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

    47、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审查意见 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 应当作出应当作出说明说明,并,并存档备查存档备查 ;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还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还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跟踪 评价评价。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更趋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更趋完善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 的环境

    48、保护规范性文件。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1. 根据法律受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根据法律受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 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 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和办法: 如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政府部门规章政府部门规章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49、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 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政府部门规章是以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而制定的,政府部门规章是以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而制定的, 或者是针对某些尚未有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调整的领域作出相或者是针对某些尚未有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调整的领域作出相 应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部门规章,成为环应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部门规章,成为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2005-8-15);); 环境影响评价

    50、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2003-06-1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2-11-0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10-1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12-27)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包括省、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包括省、 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计划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环境影响评价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876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