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9号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复).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9号线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修复).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安全 风险 评估 报告 修复
- 资源描述:
-
1、报告编制: 报告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篇第一篇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概述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概述.1 第一章风险评估的目标、依据和原则.1 第一节评估目标.1 第二节评估依据.1 第三节评估原则.2 第二章 风险评估的范围和对象.3 第一节评估范围.3 第二节评估对象.3 第三节评估的主要内容.3 第三章风险评估的方法.3 第一节德尔菲专家调查法.3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3 第三节风险矩阵法.4 第四节模糊综合评判法.6 第五节评估过程.7 第四章工程总体概况.7 第一节工程概况.8 第二节主要工程及施工方法.8 第三节周边环境条件.8 第四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8 第五节工程重难点.
2、9 第六节标段划分及相关施工单位.9 第五章风险因素分析.9 第一节风险因素分类及相关术语说明.9 第二节地质因素风险.10 第三节施工因素风险.11 第四节周边环境因素风险.14 第六章专家调查表汇总.15 第七章安全风险评估主要结论.15 第二篇第二篇II 级风险工程评估报告级风险工程评估报告.16 第一章学府站-粤海站区间.16 第一节工程背景.16 第二节土建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18 第三节土建安全风险评估.18 第四节土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篇第三篇级风险工程评估报告级风险工程评估报告.16 第一章学府站.16 第一节工程背景.16 第二
3、节土建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18 第三节土建安全风险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土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学府站-深大东站区间.16 第一节工程背景.16 第二节土建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18 第三节土建安全风险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土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粤海站.16 第一节工程背景.16 第二节土建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18 第三节土建安全风险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土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4、。 1 第一篇第一篇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概述概述 第一章第一章风险评估的目标、依据和原则风险评估的目标、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第一节评估目标评估目标 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有效的进行施工准备期和施工期的风险源辨识与分类、 施工安全风 险分析,列出风险清单,依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综合技术等指标进行风险分级,提出风险 控制措施、紧急预案和下一步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将风险控制在源头,为决策 9 号线西延线土建 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节第二节评估依据评估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七十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
5、2)国务院办公厅200381 号文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 ; (3)建设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铁道部、 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法制办联合发出建质2003177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 作的意见 。 2、中建南方及各标段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1)深圳地铁 9 号线西延线项目合同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 (2)9 号线西延线初步设计文件及部分工点的施工图; (3)9 号线西延线初步设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9 号线西延线大施组及各标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5)各标段 9 号线西延线周边环境详细调查资料; (6)深圳地铁一期、
6、二期工程施工经验。 3、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GB50652-2011) ; (2)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 (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1) ; (4)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07-1999) ; 2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 ; (6)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GB5046-2008) ; (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
7、GJ120-99) ; (10)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31-2003) ; (11)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 (12)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225-95) ; (13)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JGJ123-2000) ; (1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 (1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 (17)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 (JGJ165-2010) ; (1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 (19)建
8、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 (20)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SJG19-2010) ; (21)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SJG04-96) ; (22)深圳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SJG04-96) ; (2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 (GB50086-2001) 。 第三节第三节评估原则评估原则 (1)以国际隧协评估程序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2011)为基础,结合 深圳地铁 9 号线西延线施工工法、地质和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可行的技术路线进行评 估; (2)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等要求,紧密结合在建各
9、线的具体 特点开展工作; (3)针对具体评估对象,采用风险矩阵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法等,多角度进行评估; (4)评估不包括变更设计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也不包括因施工不可预料的异常情况引发的安 全性评估; (5)评估不考虑因地震、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造成的风险事件的评估; (6)评估时认为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关资质要求; (7)根据目前各标段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接口关系,充分利用深圳地铁已有的相关工作成果、 经验和信息,以达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第二章第二章 风险评估的范围和对象风险评估的范围和对象 第一节第一节评估范围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范围为深圳城市轨道交通 9 号线西延
10、线总承包项目全部的土建工程, 具体涵盖车站 和区间(包括车站及区间附属结构、出入场线、联络线) 、车辆段及停车场工程。 第二节第二节评估对象评估对象 (1)车站基坑设计、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及其对既有线路、建构筑物和管线等周边环境的影响; (2)暗挖、盾构区间隧道设计、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及穿越公路、铁路、既有线路及沿线主要建 构筑物、重要管线、河流等周边环境的影响; (3)车站、区间附属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及其对建构筑物、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第三节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的主要内容 (1)全面审视评估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状况; (2)辨识全线风险因子及潜在的风险事件; (3)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
11、后果的评价; (4)工点风险等级综合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章第三章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 德尔菲法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 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 成的。 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 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遇见未来的能力。 因此,这种预测方法被命名为德尔菲法。1946 年,兰德公司首次把这种方法用来进行预测,后 来被迅速广泛推广应用。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 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 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
12、综合意见和预测 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 再次征询意见, 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见, 然后再汇总, 这样多次反覆,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决策方法。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 查人员之间有联系,经过反覆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 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第二节第二节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 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 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
13、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 题等等。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 些准则作出选择。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 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的 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我们 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 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 式描述,
14、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 4 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 为分析以及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2、层次分析法定义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 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 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 、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择方案的顺序分解 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
15、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 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 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 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 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 量度。 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 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W,归一化后, 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第三节第三节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 1、风险矩阵法简介 风险矩阵法是综
16、合考虑致险因子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 给出风险等级的一种方法, 用 R=P*C 表示,其中 R 表示风险:P 表示致险因子发生的概率;C 表示致险因子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 P*C 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致险因子发生概率和致险因子产生后果的级别组合。R=P*C 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最推崇的风险评价方法之一。 2、风险矩阵法实施步骤 采用此方法,对地铁土建工程致险因子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根据实际情况,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资料和专家的经验,分析各个致险因子的 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 P。 根据事件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的影响程度采用
17、定量计算 的方法给这些致险因子划分后果等级,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致险因子后果等级 C。 综合致险因子的影响程度等级 C 和发生的概率 P,将两者组合起来,按照 R=P*C 定级方法 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致险因子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 理和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的基本定义及风险发生概率等级和风险后果及规范提供的评价方法, 建立如下风险 矩阵。 表 1-3-3-1风险评估矩阵 致险因子 风险后果 1.灾难性2.非常严重3.严重4.需考虑5.可忽略 发生 概率 P10%级级级级级 1%P10%级级级级级 0.1%P1%级级级级级 0.01%P0.1%级级级级级 P0.
18、01%级级级级级 为了使风险评估结果更直观,可采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的风险等级。对风险评估矩阵中各 风险等级大小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着色,其风险接受准则及控制对策如表 1-3-3-2 所示。 表 1-3-3-2风险接受准则及控制对策 风险 等级 接受 准则 处置原则控制方案 级 不可 接受 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至少应 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或不愿接受的水平 应编制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预 案,或进行方案修正或调整等 级 不愿 接受 应实施风险管理降低风险, 且风险降低的 所需成本不应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应实施风险防范与监测,制定风 险处置措施 级 可接 受 宜实施风险管理,可采取风险处理措施
19、宜加强日常管理与监测 级 可忽 略 可实施风险管理可开展日常审视检查 3、风险矩阵法特点 (1)优点 按照系统层次一次揭示系统、分系统和设备中的危险,做到不漏任何一项,并按风险发生的 可能性和严重性分类,以便分轻重缓急采取措施,更适合现场作业,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缺点 主观性比较强,如果经验不足,会对分析带来麻烦; 5 风险严重等级及风险发生频率都是研究者自行确定,存在较大的主观误差。 (3)适用范围 该方法可根据使用的需求,对风险等级的数字划分进行修改,使其适用不同的分析系统,但 要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数据资料做依据,既可以适用于整个系统,又可以适用于系统中的某一环 节。 4、风险
20、矩阵法中等级的划分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GB50652-2011)中依据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 分为五级。 表 1-3-3-3风险发生概率等级标准 等级12345 事故描述频繁的可能的偶尔的罕见的不可能的 发生概率P10%1%P10%0.1%P1%0.01%P0.1%P0.01% 地铁建设过程中,施工期一旦发生风险就会对工程项目、第三方或周边环境造成较大损失, 考虑不同损失的严重程度不同,由此建立风险损失后果的等级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 设风险管理规范 (GB50652-2011)采用的等级标准为定性描述法,如表 1-3-3-4 所示。 表 1-3-3-4风险后果等级标
21、准 等级ABCDE 严重程度灾难性的非常严重的严重的需考虑的可忽略的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中具体不同风险承载对象 (工 程项目、第三方或周边环境)的风险损失等级标准如下: (1)工程损失 工程项目建设中,发生的事故损失一般包括: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工期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直接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总称, 其中包括工程建设的 直接费用和事故修复所需的各种费用, 直接经济损失的定义采用直接经济损失与整个工程总投资 的比值表示,如表 1-3-3-5 所示。 表 1-3-3-5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损失等级ABCDE 工程本身1000
22、 万元以上500-1000 万元100-500 万元50-100 万元50 万元以下 第三方200 万元以上100-200 万元50-100 万元10-50 万元10 万元以下 人员伤亡是指与工程直接相关的各类建设人员,在参与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伤亡, 依据人员 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表 1-3-3-6) 。 表 1-3-3-6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损失等级ABCDE 建设人员P10 3P9 或 SI10 1P2 或 2SI9 SI=3 或 2MI10 MI=1 第三方P12SI9SI=32MI10MI=1 注:注:P=P=死亡人数(含失踪死亡人数(含失踪) ,SI=SI=重伤,重伤,MI=
23、MI=轻伤轻伤 工期损失是指工程事故引起工程建设进度延误的时间,针对不同性质的工程和建设工期, 采 用两种不同单位标准表示, 短期工程 (建设工期二年以内) 采用天表示, 长期工程采用月表示 (见 表 1-3-3-7) 。 (2)环境污染损失 环境污染损失是指工程施工活动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或损害, 工程施工活动引 起周边环境污染宜参照国家环境标准评价执行。其分级见表 1-3-3-8。 表 1-3-3-7工期损失等级标准 损失等级ABCDE 延误时间(天)T9060T9030T6010T30T10 延误时间(月)T96T93T601T3T1 注:注:T=延误时间(延误时间(/天,天,
24、/月,每月按月,每月按 30 天计天计) 。 表 1-3-3-8环境影响风险等级标准 等级影响范围及程度描述 A涉及范围非常大,周边生态环境发生严重污染或破坏 B涉及范围很大,周边生态环境发生较重污染或破坏 C涉及范围大,区域内生态环境发生污染或破坏 D涉及范围较小,临近区生态环境发生轻度污染或破坏 E涉及范围很小,施工区生态环境发生少量污染或破坏 6 第四节第四节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1、模糊综合评判法简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 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 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 的评价
25、。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 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集合理论(fuzzy sets)的概念于 1965 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 Zadeh)教授 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 2、术语及其定义 为了便于描述,依据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对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的有关术语定义如下: (1) 、评价因素(F) :系指对招标项目评议的具体内容。 为便于权重分配和评议,可以按评价因素的属性将评价因素分成若干类, 把每一类都视为单 一评价因素,并称之为第一级评价因素(F1) 。第一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下属的第二级评价因素。 第二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下属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