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应急预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梯应急预案.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应急 预案
- 资源描述:
-
1、电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电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使用单位名称:使用单位名称: 1 1 总总 则则 1.1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特大突发性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 增强对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 人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使应急处置 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的实施,特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 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电梯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预案。 1.
2、31.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1.3.1 本预案适用于电梯发生困人事件或事故时的应急救援。适用于本管辖 区域内使用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件或事 故。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梯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贯彻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应急救援体系力求职责明确、规范 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1.4.2.1 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电梯事件和 事
3、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 救援能力; 1.4.3 实行分工负责的原则。 1.4.3.1 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 依靠科技,快速反应,协同应对,整合资源,平战结合” 的原则,做到规范有序,结构 完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1.4.3.2 电梯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电梯事件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上,应当贯 彻统一领导,专业救援,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方式。 2 2 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2.1、成立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机构、成立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机构
4、 (一)成立电梯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指挥长由 担任;副指挥长由担任;各小组长 为指挥部成员,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二)设立现场救援组,小组人员 组成,负责组织现场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在指挥长到达现场之前,负责指挥现场 抢险救援工作。 具体组织体系如下: 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副指挥长:, 救援小组组长: 组员: 2.22.2 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 (一) 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 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
5、理 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现场指挥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小组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 体救援措施,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三)副指挥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四)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1)抢救现场伤员; (2)抢救现
6、场物资; (3)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3 3、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 3.13.1 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预案的启动 1、启动企业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电梯关人或电梯伤人事故及电梯机械伤害,火灾,自然灾害等紧急 情况时,首先启动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事故发生单位应当首先按 本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自救,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或衍生新的灾害。并在第 一时间报告事故情况。现场驻守的维修保养单位应当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服 从统一指挥调配。 2、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接警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地初步记录下列信息:事件发生 地点,时间,可能的事件严重情况,以及电梯维保单
7、位等,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 工作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赶往现场参与救援。同时,立即向区局及相关部门报 告。 具体工作程序为:接警人员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情况应急救援指 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启动有关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指挥负责人向应急救援 小组发布救援命令,通报相关信息救援小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 组织救援工作。 4 4、应急救援特殊情况的处理及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特殊情况的处理及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 (1 1)特殊情况的处理)特殊情况的处理 1 在发生人员事故的情况下,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当地政府或特种设备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2 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决定报
8、告应急救援指挥部或 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3 当应急救援预案启动一定时间后仍未完成救援时,应决定报告应急救援指 挥部或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4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应急救援预案的执行情况。 5 应急救援小组在接到救援命令后,在条件可以的情况下,应与受困人员保 持相当频次联系,并及时将救援情况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6 在发生应急救援时,应考虑将更加有效的救援方法或注意事项报告应急救 援指挥部或当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 当依靠本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无法在短时间或规定时间内完成应急救援 活动时, 应急救援指挥应立即决定请求友邻电梯安装,维护保养单位,电梯
9、生产 厂,公安,消防部门支援; 或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启动区域性 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责任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调集社会救援力量实施救援。 (二)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 1.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应在确保应急救 援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应急救援活动,避免发生针对应急救援人员的伤 害事件。 防止疾病传染:在传染病医院,传染病戒严区,针对严重传染病人员进行救 援时,应在医疗,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 防止辐射:在较强辐射的区域内实施应急救援时,应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 导下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 防止砸伤:在建筑物
10、可以进入,并且不会发生倒塌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 活动。 防止烧伤,烫伤:可以采取先灭火,降温,或在消防人员配合下实施应急救 援活动。 防止触电:在漏电区域,例如:发生水灾或湿水环境实施应急救援活动时, 可根据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绝缘防护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先切断 造成危害的电源。 防止人为伤害:电梯使用单位或公安机关应负责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 避免在应急救援活动中发生人为伤害事件。 2. 群众的安全防护 应对可能造成伤害的现场进行有效的防护,如:设立警示标志,设置防护栏, 警戒线,戒严等。 应当疏散群众撤离危险区域。 应当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避免群众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群众采取错误
11、 的救援行动或过激行为而发生伤害事件。 5.5.电梯事故一般救援操作方法电梯事故一般救援操作方法: : 曳引电梯,液压电梯非开门区困人(停电,冲顶,蹲底,门触点故障):故障 现象可能是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将人员关(困)在电梯轿厢内; 救援方法详见附录; 曳引电梯,液压电梯非正常开门运行发生剪切事故(开门走车,溜车):故 障现象可能是电梯门区或在井道内,将人卡在门区和轿厢,轿厢与对重之间; 救援方法详见附录; 曳引电梯制动器失效:故障现象可能是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运 行,将人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 安全钳意外动作:故障现象可能是限速器动作后带动安全钳动作,将电 梯轿
12、厢或对重闸在导轨上,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将人员困在电 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 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故障现象可能是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正常启动 运行,将乘客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见附录;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发生夹持(梯级与裙板,扶手带,梳齿板):故障现象 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将乘客的身体某一部位或衣物夹住,可能造成乘客身 体的局部性伤害;救援方法详见附录;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梯级断裂,断链,制动器失灵:故障现象可能是乘梯 人员随着梯级下陷而掉入桁架内,乘梯人员可能会被梯级卡在桁架内,可能对 乘梯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可能直接造成乘梯人员的伤亡:救援方法详见附 录; 发生
13、火灾后,电梯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电梯可以继续运行,其二是 电梯停在井道内不能继续正常运行,将人员关(困)在电梯轿厢内;救援方法详 见附录; 发生大面积停电,雷击,台风,暴风雪,地震等自然灾害:故障现象可能是 由于暴风雪侵袭引发停电,电梯停在井到内不能正常启动运行,救援方法详见 附录; 受困人员全部救出轿厢或脱离险竟,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受伤人员得到 基本救治,事故危害得到控制,紧急疏散的人员得到安置或恢复正常生活,由应急 救援指挥部根据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重特大事故,应取得上 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6.6. 后期处置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发生电
14、梯设备事件或事故后,必须由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的有资格的单 位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对严重损坏,无维修 价值的,使用单位应当予以报废。 (2)电梯运行事件或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电梯事件或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单位需立即对事件或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 对事件或事故的当事人进行询问记录事件和事故发生时的状态,然后对电梯进行 详细的检查后,填写事件或事故调查单。 事故处理后,应组织人员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分析事故发展过程,吸取事故 教训,提出具体整改和补救措施,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7.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一)应急通讯保障 通讯畅通是保证快速反应
15、、降低损失的基本要求,各应急救援组成员务必保 证通讯畅通,确保及时联络沟通,及时赶赴现场。 (二)应急救援保障 1、救援装备保障。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救援装置并保证紧急救援使 用时的可靠性。 2、专业技术保障。应急救援组各成员要处于待命状态,接到救援命令后 及时赶到救援现场。 3、车辆及后勤保障。应急救援队伍要保证处于备勤状态,一旦发生事故, 做好后勤保障。 8.8.宣传、培训和演习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宣传教育 1、对各使用单位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知识,紧急情况下避险方法。 2、协助上级部门做好事件或事故的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知识 的宣传教育。 3、利用现场检验工作之便,开
16、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意识和自我 保护能力,减少公众对乘坐特种设备的恐惧感。 (二)培训 1、对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的人员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 能。 2、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等单位开展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锻 炼和提高应急救援综合素质。 附件附件: : 一、有机房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一、有机房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 1.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 救援人员 2 人以上; 3. 应急救援设备,工具:盘车轮,抱闸搬手,电梯层门钥匙,常用五金工具,撬杠, 警示牌等; 4. 在救援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 1.
17、操作程序 1.1 切断电梯主电源; 1.2 检查确认电梯机械传动系统(钢丝绳,传动轮)正常; 1.3 检查限速器.如限速器已经动作,应先复位限速器; 1.4 确认电梯层/轿门处于关闭状态; 1.5 确认电梯轿厢,对重所在的位置,选择电梯准备停靠的层站; 1.6 参考电梯生产厂家的盘车说明,一名维修人员用抱闸板手打开机械抱闸;同 时,另一名维修人员双手抓住电梯盘车轮,根据机房内确定轿厢位置的标志(如: 钢丝绳层站标示)和盘车力矩,盘动电梯盘车轮,将电梯停靠在准备停靠的层站; 1.7 维修人员释放抱闸扳手,关闭抱闸装置,防止电梯轿厢移动; 1.8 维修人员应到电梯轿厢停靠层站确认电梯平层后, 用电
18、梯层门钥匙打开电 梯层门/轿门; 1.9 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 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盘开层门/轿门; 二、无机房无齿轮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二、无机房无齿轮曳引式电梯紧急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同上 切断电梯主电源; 确认电梯轿厢门处于关闭状态; 检查确认电梯机械传动系统(钢丝绳,传动轮)正常; 准备好松开抱闸的机械或电气装置; 确认电梯轿厢,对重所在的位置,选择电梯准备停靠的层站; 电梯故障状态及手动操作电梯运行方法: 1. 当电梯轿厢上行安全钳楔块动作或对重安全钳楔块动作 1.1 两名维修人员可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选择进入电梯井道底坑或电梯轿顶;
19、1.2 将钢丝绳夹板夹在对重侧钢丝绳上,用电梯生产厂家配带的轿厢提升装置 (或用钢丝绳套和钢丝绳卡子将手动葫芦挂在对重侧导轨上,将手动葫芦吊钩与 钢丝绳夹板挂牢); 1.3 维修人员拉动手动葫芦拉链,使对重上移; 维修人员打开抱闸,轿厢向下移动, 安全钳释放并复位,此时继续拉动手动葫芦拉链,轿厢向就近楼层移动,确认平层 后停止拉动手动葫芦拉链,关闭抱闸装置,通知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开启电梯层门/ 轿门; 1.4 电梯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钥匙 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1.5 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 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打
20、开层门/轿门. 2, 当电梯轿厢下行安全钳动作 2.1 两名维修人员可根据电梯轿厢的位置,进入电梯轿顶; 2.2 将钢丝绳夹板夹在轿厢侧钢丝绳上,用电梯生产厂家配带的轿厢提升装置 (或用钢丝绳套和钢丝绳卡子将手动葫芦挂在轿厢侧导轨上,将手动葫芦吊钩与 钢丝绳夹板挂牢); 2.3 维修人员拉动手动葫芦拉链,维修人员打开抱闸,轿厢向上移动,安全钳释放 并复位,此时继续拉动手动葫芦拉链,轿厢向就近楼层移动,确认平层后停止拉动 手动葫芦拉链,关闭抱闸装置,通知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2.4 电梯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钥匙 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2.5
21、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 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盘开层门/轿门. 3, 安全钳楔块没有动作 3.1 维修人员采用“点动”方式反复松开抱闸装置,利用轿厢重量与对重的不平 衡,使电梯轿厢缓慢滑行,直至电梯轿厢停在平层位置,关闭抱闸装置,; 3.2 电梯层门外的维修人员在确认平层后,在轿厢停靠的楼层,用电梯层门钥匙 开启电梯层门/轿门; 3.3 如层门钥匙无法打开层门,维修人员可到上一层站打开层门,在确认安全的 情况下上到轿顶,手动打开层门/轿门. 三、电梯非开门区困人应急救援方法三、电梯非开门区困人应急救援方法 注意事项:同上 1. 电梯非开门区“停电”困人
22、 1.1 通过与轿厢内被困乘客的通话,以及通过与现场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或与监 控中心的信息沟通等渠道,初步确定轿厢的大致位置. 1.2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所初步确认的轿厢所在 层楼的上一层层门(若初步确认轿厢在顶层,则打开顶层的层门). 1.3 打开层门后,若在开门区,则直接开门放人.若在非门区,则仔细确认电梯轿 厢确切位置(若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顶层门区地平面以上较大距离,被困乘客无 法从轿厢到达顶层地面,即冲顶情况,请参照 2 处理; 若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底层 门区地平面以下较大距离,被困乘客无法从轿厢到达底层地面,即蹲底情况,请参 照 3 处理.).根据不同类型
23、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 1.3.1 有机房电梯的操作 1.3.1.1 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 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1.3.1.2 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运行作业指导,严格 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1.3.1.3 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 紧急电动运行. 1.3.1.4 根据轿厢实际所在层楼,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1.3.2 无机房电梯的操作 1.3.2.1 救援人员通过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持通话,告知 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1.3.
24、2.2 仔细阅读无机房电梯紧急松闸救援作业指导(根据轿厢与对重是否平衡, 进行相关的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 操作. 1.3.2.3 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业或 紧急电动运行. 1.3.2.4 根据轿厢实际所在层楼,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2. 电梯非开门区“冲顶”困人 (对于无机房电梯,如果轿厢冲顶,对重压在缓冲器上且轿厢安全钳动作,可在顶 层开门放人) 2.1 按 1.1 操作. 2.2 按 1.2 操作. 2.3 打开层门后,确认电梯轿厢地板在顶层门区地平面以上较大距离,即冲顶情 况,则根据不同类
25、型电梯进行下一步操作: 2.3.1 有机房电梯的操作 2.3.1.1 救援人员在机房通过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或其它通讯方式与被困乘客保 持通话,告知被困乘客将缓慢移动轿厢. 2.3.1.2 观察电梯曳引机上的钢丝绳,如果发现没有紧绷,则可能是轿厢在冲顶 后,对重压上缓冲器,然后轿厢向下坠落,引起了安全钳动作.此时,必须先释放安 全钳,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2.3.1.3 仔细阅读有机房电梯松闸盘车(向轿厢下行方向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 电动运行(向轿厢下行方向)作业指导,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2.3.1.4 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判断电梯轿厢进入顶层平层区后,停止盘车作 业或紧急电动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