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5.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暑假作业05——第四单元(基础练) (原卷版).docx--点击预览
    • 暑假作业05——第四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5.zip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5.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6839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3.41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8-25
2
文币
资源描述:
暑假作业 05第四单元(基础练) 一、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 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 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 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 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 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成果传播渠道和平台、同公众进行交流的 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 的铁三角,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我们常说: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因为科学家 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 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 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 科研成果了。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 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 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 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 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此外,记者们往往 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 学研究感兴趣。这样就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也会导致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 进而让科学家对记者产生误解。比如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科学家认为媒体报道往往夸 大其辞或者断章取义,许多复杂的科学研究结果被记者过度简化,使科学家不敢再发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 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主义缺失。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流量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 “标题党”成为了获取公众关注 的敲门砖,而且“标题党”这个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似乎不“标题党”无“爆款”俨然成为了准规则。那个有 关“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即便当事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哭笑不得,还有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转眼就变成了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说这种做法无意或有意地伤害 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旦有不好的经历,那 么他们可能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长此以往,科学或者说科普会被“玩坏了” ,甚至是 “搞丢魂了” ,最终让公众越来越不理解科学,这无疑脱离了科普的本质和精神。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科学家其实不太了解媒体的工作机制,这可能也是造成科学家误解媒体的一个原 因,毕竟科学新闻的生产有系统性的流程,从选题、采编、成文、编辑,到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会有很多环 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了解。与此同时,科学记者的角色从宣传者转向批评和评论者,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 科研结果方面,科学家和记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因而有必要理顺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打通科学传播的 链条。 (摘自知识分子2018-3-31,有删节) 1. 下面对“科学家与媒体”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 B.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媒体平台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形成了铁三角关系,使得科 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 C.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 学传播的正确性。 D.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 清事实,破解谣言。 2. 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他们更愿意让科学家们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 件而写一些短文。 B.记者们撰写稿件往往要考虑自己心里描摹的读者群是否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 带来一些片面性。 C.“标题党”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获取公众关注,追求“爆款”效应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某 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D.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媒体在科学传播 中的作用。 3.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媒体自有其工作机制和系统性流程,科学新闻从选题到出版的一系列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B.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可见科学传播的链条早已打通,科 学家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是非常密切的。 C.要想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遵循专业报道规范,做好前期功课,做出高质量 的科学新闻报道来。 D.科学家应该通过媒体发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改善科学传播的质量和 品味。 二、实用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9.6%。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 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这意味着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一阶段,信息的主体与客体是相 互的、双向的,媒体仅仅生产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我国通信技术实现了从“2G 跟随” “3G 突破”到“4G 同步”的跨越,正朝着“5G 领跑”迈进。信息 技术的选代演进大幅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让图文、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信息传播载体愈加丰富,新闻报道方式日 益多元。主流媒体要跟上时代,就必须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及时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 信力。 (摘编自谢新洲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人民要论) , 人民日报2019 年 3 月 26 日) 材料二: 图表一 2016 年、2017 年国民阅读各类媒介接触时长(分钟) 图书报纸期刊电脑手机 电子书阅 读器 2016 年 20.2013.156.6157.2274.405.51 2017 年 20.3812.006.8860.7080.438.12 图表二 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摘编自成年人接触报刊图书时长不及手机一半 , 中国青年报2018 年 4 月 24 日) 材料三: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不少传媒人认为,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衰落,就是传播渠道不 畅造成的,在这个新技术、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渠道才是王道,谁拥有了新技术传播渠道,谁就拥有了天下。所以不少媒体 转向“渠道为王” “技术为王” ,媒体生产内容因此被削弱了。 媒体发展的历史有力地证明,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管技术再新、渠道再快,不管制作多么漂亮,缺少高质量信息内容的支撑,最终必然会失去用户读者。在传统纸媒被唱衰的今 天,作为地方性报纸的羊城晚报等却一直风行于天下,就是因为其内容受到了读者青睐。新媒体似乎以渠道、技术赢人,其 实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撑。 “澎湃新闻”之所以受到追捧,就在于专注时政与思想,坚持“内容为王” 。 (摘编自冯桢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 , 新媒体研究2018 年第 8 期) 材料四: BBC 近年来一直侧重于对数字内容的新媒体渠道和终端的拓展,在电视、PC 电脑终端、移动终端均建立起新媒体业务。 “分 享”是 BBC 转型的核心战略理念之一。基于这一理念,BBC 大力开展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鼓励用户建立博客、播客、微 博、社交区和讨论区,大量采用来自观众和读者的内容。对于新闻专业者来说,他们所要扮演的仍然是“把关人”的角色,要用 BBC 传统的新闻规范和价值理念对用户生产内容以及用户评论做出甄别、评估和把关。 我国传统媒体应借鉴国外经验,一方面要保持和发扬自身专业采集、深度分析的优势,更充分占有海量数据,通过深度挖 掘,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正确引导;开放媒体平 台,让内容生产变得更加多元、专业和智能,从而为传统媒体平台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生动的网络信息,不断增强对用户的吸 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建立数据中心,力争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传统媒体需要通过整合, 建立更精确、更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精确的营销服务。比如整合国内各种星级酒店、个性餐厅、民间美食等资源, 向国外用户提供收费的“中国文化课堂”等服务,可以使用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摘编自匡文波、邵楠国外融媒体实践及启示以英国 BBC 为例 , 对外传播2016 年第 11 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信息的主体与客体是相互的、双向的,媒体仅仅生产 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B.羊城晚报和“澎湃新闻” ,都重视内容支撑,坚持“内容为王”的正确导向,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C.英国 BBC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注重“分享”理念,大量采用来自观众和读者的内容,实现角色转换,其新闻专业者只是生产 内容的把关者。 D.在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同时,也要开放媒体平台,坚持“内容为王” ,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感染力,这是我国传统 媒体应当重视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通信技术从 2G 到 5G,是加速进步的,这种进步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使信息传播载体和新闻报道方式呈现多元 化特点。 B.不少传媒人认为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衰落的原因是传播渠道不畅,所以不少媒体转向“渠道为王” “技术为王” ,这就削 弱了媒体生产内容。 C.传统媒体要重视信息革命以跟上时代,其路径之一是学习国外经验,建立数据中心,力争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 产品。 D.传统媒体建立更精确、更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库,是为了向国外用户提供精确的营销服务,如收费的“中国文化课堂”服务。 6. 这四则材料共同指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二对该问题的阐发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 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 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 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 “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 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 ,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 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 “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四、语言表达(共 10 分) 10.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为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首个重庆市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师”培训班于 2 月 12 日直 播开班,直播期间的峰值在线点击量达到 94356 人次以上。培训采用在线直播、视频回播、实时答疑的方式,可凭借课程 实时回放、教师在线答疑、学习进度查询等功能。管理人员随时登陆系统后台,同步查看核实学员线上学习情况。截至目 前,全市已有 260 余家职业培训机构利用自有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建立的线上培训课堂。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智能移动的 电子产品渐渐充斥我们的生活。 “低头族” “手机控”数不胜数。正是这些电子产品成为人类情感沟通的屏障,成为扼杀情感的杀 手。 请就此现象写一段公益广告词。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 40 个字。 暑假作业 05第四单元(基础练) 一、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 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 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 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 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 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成果传播渠道和平台、同公众进行交流的 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 的铁三角,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我们常说: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因为科学家 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 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 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 科研成果了。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 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 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 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 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此外,记者们往往 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 学研究感兴趣。这样就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也会导致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 进而让科学家对记者产生误解。比如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科学家认为媒体报道往往夸 大其辞或者断章取义,许多复杂的科学研究结果被记者过度简化,使科学家不敢再发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 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主义缺失。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流量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 “标题党”成为了获取公众关注 的敲门砖,而且“标题党”这个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似乎不“标题党”无“爆款”俨然成为了准规则。那个有 关“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即便当事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哭笑不得,还有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转眼就变成了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说这种做法无意或有意地伤害 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旦有不好的经历,那 么他们可能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长此以往,科学或者说科普会被“玩坏了” ,甚至是 “搞丢魂了” ,最终让公众越来越不理解科学,这无疑脱离了科普的本质和精神。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科学家其实不太了解媒体的工作机制,这可能也是造成科学家误解媒体的一个原 因,毕竟科学新闻的生产有系统性的流程,从选题、采编、成文、编辑,到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会有很多环 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了解。与此同时,科学记者的角色从宣传者转向批评和评论者,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 科研结果方面,科学家和记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因而有必要理顺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打通科学传播的 链条。 (摘自知识分子2018-3-31,有删节) 1. 下面对“科学家与媒体”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 B.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媒体平台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形成了铁三角关系,使得科 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 C.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 学传播的正确性。 D.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 清事实,破解谣言。 2. 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他们更愿意让科学家们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 件而写一些短文。 B.记者们撰写稿件往往要考虑自己心里描摹的读者群是否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 带来一些片面性。 C.“标题党”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获取公众关注,追求“爆款”效应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某 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D.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否认媒体在科学传播 中的作用。 3.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媒体自有其工作机制和系统性流程,科学新闻从选题到出版的一系列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B.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可见科学传播的链条早已打通,科 学家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是非常密切的。 C.要想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遵循专业报道规范,做好前期功课,做出高质量 的科学新闻报道来。 D.科学家应该通过媒体发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改善科学传播的质量和 品味。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从概 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范围不 当,原文说“比如在科学建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 ;B 项,因果不当,且“形成了铁三角关系”的 说法不符合文意;D 项,断章取义,不是科学家认为“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破解谣言” 。故选 C。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 关系。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试题错误设置的 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 项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对象用错,是记者写一些短文,而不是科学家;“不能做到”说法欠妥。故选 A。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推断。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 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 “早已打通”错误,原文 是“有必要打通” ;“一直是非常密切”推断错误。故选 B。 二、实用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2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9.6%。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 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这意味着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一阶段,信息的主体与客体是相 互的、双向的,媒体仅仅生产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我国通信技术实现了从“2G 跟随” “3G 突破”到“4G 同步”的跨越,正朝着“5G 领跑”迈进。信息 技术的选代演进大幅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让图文、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信息传播载体愈加丰富,新闻报道方式日 益多元。主流媒体要跟上时代,就必须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及时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 信力。 (摘编自谢新洲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人民要论) , 人民日报2019 年 3 月 26 日) 材料二: 图表一 2016 年、2017 年国民阅读各类媒介接触时长(分钟) 图书报纸期刊电脑手机 电子书阅 读器 2016 年 20.2013.156.6157.2274.405.51 2017 年 20.3812.006.8860.7080.438.12 图表二 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摘编自成年人接触报刊图书时长不及手机一半 , 中国青年报2018 年 4 月 24 日) 材料三: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不少传媒人认为,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衰落,就是传播渠道不 畅造成的,在这个新技术、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渠道才是王道,谁拥有了新技术传播渠道,谁就拥有了天下。所以不少媒体 转向“渠道为王” “技术为王” ,媒体生产内容因此被削弱了。 媒体发展的历史有力地证明,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管技术再新、渠道再快,不管制作多么漂亮,缺少高质量信息内容的支撑,最终必然会失去用户读者。在传统纸媒被唱衰的今 天,作为地方性报纸的羊城晚报等却一直风行于天下,就是因为其内容受到了读者青睐。新媒体似乎以渠道、技术赢人,其 实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撑。 “澎湃新闻”之所以受到追捧,就在于专注时政与思想,坚持“内容为王” 。 (摘编自冯桢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 , 新媒体研究2018 年第 8 期) 材料四: BBC 近年来一直侧重于对数字内容的新媒体渠道和终端的拓展,在电视、PC 电脑终端、移动终端均建立起新媒体业务。 “分 享”是 BBC 转型的核心战略理念之一。基于这一理念,BBC 大力开展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技术研发,鼓励用户建立博客、播客、微 博、社交区和讨论区,大量采用来自观众和读者的内容。对于新闻专业者来说,他们所要扮演的仍然是“把关人”的角色,要用 BBC 传统的新闻规范和价值理念对用户生产内容以及用户评论做出甄别、评估和把关。 我国传统媒体应借鉴国外经验,一方面要保持和发扬自身专业采集、深度分析的优势,更充分占有海量数据,通过深度挖 掘,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特别要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正确引导;开放媒体平 台,让内容生产变得更加多元、专业和智能,从而为传统媒体平台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生动的网络信息,不断增强对用户的吸 引力、感染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建立数据中心,力争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传统媒体需要通过整合, 建立更精确、更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精确的营销服务。比如整合国内各种星级酒店、个性餐厅、民间美食等资源, 向国外用户提供收费的“中国文化课堂”等服务,可以使用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摘编自匡文波、邵楠国外融媒体实践及启示以英国 BBC 为例 , 对外传播2016 年第 11 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信息的主体与客体是相互的、双向的,媒体仅仅生产信 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B.羊城晚报和“澎湃新闻” ,都重视内容支撑,坚持“内容为王”的正确导向,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C.英国 BBC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注重“分享”理念,大量采用来自观众和读者的内容,实现角色转换,其新闻专业者只是生产内 容的把关者。 D.在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同时,也要开放媒体平台,坚持“内容为王” ,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感染力,这是我国传统 媒体应当重视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通信技术从 2G 到 5G,是加速进步的,这种进步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使信息传播载体和新闻报道方式呈现多元 化特点。 B.不少传媒人认为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衰落的原因是传播渠道不畅,所以不少媒体转向“渠道为王” “技术为王” ,这就削弱 了媒体生产内容。 C.传统媒体要重视信息革命以跟上时代,其路径之一是学习国外经验,建立数据中心,力争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 品。 D.传统媒体建立更精确、更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库,是为了向国外用户提供精确的营销服务,如收费的“中国文化课堂”服务。 6. 这四则材料共同指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二对该问题的阐发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6. (1)中心问题: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 (2)作用:材料二图表一显示国民阅读的主流是数字化阅读, 突出传统媒体加快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图表二显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是中青年群体,突出传统媒体要加快媒 体融合速度,加强对中青年群体关注和引导。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 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 “实现角色转换”错误,于文无据;“其新闻专业者只是生产内容的把关者”错误,原文是“对于新闻专业者来说对 用户生产内容以及用户评论做出甄别、评估和把关” 。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 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 项, “是为了向国外用户提供精确的营销服务”错误,原文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营销服务” ,不仅仅是“国外用户” 。 故选 D。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 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第一问,综合四则材料的内容加以分析,不难得出其共 同指向的中心问题是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第二问,材料二中的图表一显示,电脑、手机等数字化阅读是当 前国民阅读的主流,传统媒体明显落后,这突出了传统媒体加快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图表二是我国成年国民数 字化阅读接触率,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是中青年群体,这表明传统媒体要加快媒体融合速度,加强对中青年群体的关注和 引导。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 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 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 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 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 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 ,但网络 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 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 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 )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 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 “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 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专职作家大量“死亡” ,网络写手 。一个高傲,一个 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 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 “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答案】7. B 8. D 9. A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 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解答此类题往往结合排除法进行。本题:第一处, 元凶巨恶:指为人所憎恶的恶势力头子。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 “元凶巨恶”强调程度,而“罪魁祸首” 强调最先,根源,此处是说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根子所以“罪魁祸首”更符合语境。第二处,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 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此词强调范围。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此处是说网络具有有空子就钻的癖性,所以 “无孔不入”符合语境。第三处,孤芳自赏: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顾影自怜:意为回 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多用于形容女子孤独失意的样子。此处是形容文学名著,以及前文“高处不胜寒的姿态” ,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孤芳自赏” 。所以选用成语“孤芳自赏” 。第四处,水到渠成:指条件成熟,更强调自然而然的状态和听 凭事物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此处是说网络写手适应时机而产生。所以选用成语 “应运而生” 。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脉络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 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关键点在前半句,由原文 “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说明前半句中心词为“网络符号浪潮” ,故选“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 前” ,排除 AB 两项。C 项后半句“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语序不当,可改为“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 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 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 缩语句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解答。 A 项,正确。 B 项,不合逻辑,文学作为“专属品” ,应该是“文学大师们”的, “指尖玩意”是指“网络文络文学”是平民化的,应该是“平 民大众”的,应改为“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和“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 C 项,中途易辙,前半句是在说“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 ,后半句根据句子理解可知,就转到“文学”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前半句讲得是“专属品” ,后半句就讲“文学” ,中途易辙。 D 项,语序不当,分句间内容次序颠倒,分句间有轻重关系,先说特殊的“专属品” ,再说大众化的“指尖玩意” 。 故选 A。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 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 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四、语言表达 10.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为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首个重庆市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班“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师”培训班于 2 月 12 日直 播开班,直播期间的峰值在线点击量达到 94356 人次以上。培训采用在线直播、视频回播、实时答疑的方式,可凭借课程 实时回放、教师在线答疑、学习进度查询等功能。管理人员随时登陆系统后台,同步查看核实学员线上学习情况。截至目 前,全市已有 260 余家职业培训机构利用自有网站和第三方平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5.zip》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2021新统编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第四 单元 基础 解析 暑假 作业 功课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练)(含解析版)暑假作业5.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83906.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