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1683188
  • 上传时间:2021-08-25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9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教学设计.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新统编版 2.2 红烛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教学设计 2021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一 单元 2.2 红烛 教学 设计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红烛教学设计红烛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想教 学 设 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 富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 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2 课时。

    2、 教 学 过 程教 学 过 程 一、说一、说知作者体裁知作者体裁 1.1.说小诗:说小诗: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2.2.说作者:说作者:你知道闻一多的哪些情况?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 年 11 月 24 日 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 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 任教。1946 年 7 月 15 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

    3、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 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 提倡新格律体诗。 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 代表作 红 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 “建筑美”“绘画美”。 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建筑美, 指的是词藻的运用, 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即富有形象感、 色彩感和画面感)。 绘画美,指诗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3.3.说背景:说背景:有谁知道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写作这首诗歌?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1922 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

    4、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 年从美 国归来, 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 政治腐败、 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 极为失望。 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 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 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4.4.说体裁:说体裁: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中国新诗的发展: 二、二、读读理内容结构理内容结构 1.自由读:读两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内容。 3.清理内容结构

    5、,整体感知。 什么是红烛?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 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 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 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 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

    6、几处问?问什么? 三处问:第 1 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 2 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 6 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 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 4.小结: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 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 “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 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 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全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

    7、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 “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 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探三、探析形象语言析形象语言 1.小组合作探究 分小组研读诗歌,探究的主要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其中的一两各方面): 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 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八九节。要 求: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代

    8、表交流分享。 2.分享交流探究成果 每组派 1-2 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收获。 3.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 他提出了自我要求: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 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 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 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

    9、精神的讴歌。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 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 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 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 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 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 “不误

    10、,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 烈的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 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 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 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 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 诗人的思考, 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 盾和获得的觉悟。 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 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

    11、象激 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 睡梦中尚未觉醒, 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 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 诗人认为: 自己的职责, 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 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第五至第七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 开始之日。 ” 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 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

    12、这一节开头的呼唤, 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 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 求索,他恍然大悟: “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 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 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 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 光明。 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 不是同样受到

    13、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 感 到壮志难酬, 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 你要创造光明, 不但要牺牲了自己, 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第七小节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 心, 它能慰藉人间, 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 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 使祖国走向光明。 第八、九节:深情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 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 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

    14、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 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 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 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四、听四、听悟情感主旨悟情感主旨 1.过渡:作者用问答的形式抒发诗情,那么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请听 名家朗诵。 2.播放朗诵视频。 3.分析点播: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

    15、起 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4.小结: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 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 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 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 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 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 诗篇 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 五、吟五、吟得要领技法得要领技法 1.吟咏诵读,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

    16、鉴赏中十分重要。 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和主旨,请说说吟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2.吟咏提示: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比如: 3.吟诵比拼:小组互相讨论,在书上标记,互相听读。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其他同 学互相评议。 六、写六、写晒收获感受晒收获感受 学了这首诗歌,结合初中学过的最后一次的演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和闻一多 的事迹,给闻一多先生写几句墓志铭来表达对闻先生的纪念和崇敬。 示例 1:红烛发光照死水,一多著作青史垂。诗与热血共铸就,一座丰碑爱国 魂。 示例 2:写写写,写出累累硕果;做做做,做出惊天伟业;说说说,说的痛痛 快快,行行行,行的人中高标! 示例 3: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深刻钻研,一丝不苟,大声疾呼,为民请命,言行一致,名垂青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2 红烛》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83188.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