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小说散文专训(含教师版).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小说散文专训(含教师版)
      • 小说散文(学生用).docx--点击预览
      • 小说散文(教师用).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小说散文专训含教师版.zip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小说散文专训含教师版.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68318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9.26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8-25
2
文币
资源描述:
1 一、散文两首 (一)守住你的瓦尔登湖 杨虎 1949 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 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 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 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 33 年后的 1982 年了。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 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 兴奋不已。 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 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 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是瓦 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 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 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 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梵高如是, 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 1844 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 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 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再往前, 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 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 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安静的是 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从 1844 年秋到 1847 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 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 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 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 的四季。 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 2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徐迟的 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 B.“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尔登湖产生了共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 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 C.文章将凡高、保罗高更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柔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 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 D.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是因为瓦尔登湖使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 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 2.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5 分) 答: 3.请简要探究尾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6 分) 答: (二)篱笆青青 宋长征 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 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 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3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 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 吗?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 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 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 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 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 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 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 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 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 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 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 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 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 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 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 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 4 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 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 2012 年 12 月美文欣赏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中的篱笆,既有实的意思,又有虚的含意。作者借助实的篱笆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借助虚的篱笆,向自己,也向读者提出 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B. 第 12 段,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合情理。那个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说明乡村不能没有篱笆,而篱笆也宁愿守护乡村到老。 C. 第 10 段,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 之情。 D. 泥土是有芳香的,亦如作者清新优美的文辞;村庄是有情韵的,又亦如作者多情的心灵。当所有情感与泥土与村庄结缘,这就不 是一个“花墙”就可以概括的。 2. 本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运用了一系列的技巧,请以第 8 段为例从修辞手法、感觉器官、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字数 150 以 内。 3. 有人说,这篇散文表面上写的是乡村优美的景色,实际上是一首乡民优秀品质的赞美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进行探 究。字数 150 以内。 5 二、小说 4 篇 (一)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 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 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 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 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 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 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 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 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 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 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 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 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 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 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 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 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 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6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 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 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 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 。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 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 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 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 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 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2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 分)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 分) 7 (二)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 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 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 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 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 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 ”她念道, “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 养好啦。 ”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 ”她接着念下去, “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 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 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 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 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 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8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 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 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 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 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 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 ,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 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 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 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 “进屋吧,别在这 站着。 ”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 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 很快就会过去的。 ”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 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 “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 “也许吧, ”波塔波夫答道, “不过,想不起来啦。 ”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 ”波塔波夫写道, “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 1927 年在利瓦季 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 9 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 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 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 “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 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1943 年(有删改) 1.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2.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3. 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 10 (三)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 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 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 ”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 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 “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 “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 11 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 ”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荼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 “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 “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 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手巾把!” “等等。 ”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 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 “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 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 “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 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 “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 ” 12 紧跟着一个雷, “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 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 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 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项。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 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 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 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 较讲究卫生。 D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 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 来的。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13 (3)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 分) (四)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14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 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 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 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 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 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 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15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 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 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 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 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 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16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沈根发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 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 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 的同情。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 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17 (4) 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一、散文两首 (一)守住你的瓦尔登湖 杨虎 1949 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 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 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 其妙,不知所云。”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 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 33 年后的 1982 年了。但 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 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 不已。 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这本 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 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 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 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是瓦尔登 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 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 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 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 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但这一次,是人类与 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 1844 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 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 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此 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 的死亡。再往前,1837 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 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 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 找的对话与表达。从 1844 年秋到 1847 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 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 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 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 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 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 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要知道,人间每走一 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 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徐迟的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 B.“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尔登湖产生了共 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 C.文章将凡高、保罗高更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柔 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 D.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是因为瓦尔登湖使 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 2.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5 分) 答: 3.请简要探究尾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6 分) 答: 【参考答案】 1.A(“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不当。译者徐迟的话只 是说明心灵的安静对正确理解瓦尔登湖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就 会误读这本书,就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并没有涉及对这本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2.“又一次”指瓦尔登湖被喧嚣淹没的国家气象局发生过不止一次,(2 分)第一次 在新旧交替的 1949 年,第二次在改革开放初期的 1982 年。(2 分)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读 者错失瓦尔登湖的遗憾之情。(1 分) 3.瓦尔登湖是心灵宁静的象征。作者呼唤我们“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意思是 呼唤人们不要在喧嚣的物质社会中迷失自我,而要让心灵回归宁静并坚守宁静。“我们 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梭罗一样,摆脱碌碌红尘、纷扰 世事、功名利禄的羁绊,都能像梭罗一样尊重自我与发现自我,追求生命的真实与神圣。 这句话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呼应标题的作用。(每点 2 分) (二)篱笆青青 宋长征 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 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却不 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 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 方的亲人。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 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 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吗?庄 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 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 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 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 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 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 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撒 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 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 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 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小说散文专训(含教师版).zip》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2021新统编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期末 复习 温习 小说 散文 教师版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小说散文专训(含教师版).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8318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