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历史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docx

  • 上传人(卖家):汀枫
  • 文档编号:1679556
  • 上传时间:2021-08-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7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历史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docx》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 高考 历史 专题 01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变迁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专题专题 010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考向 1:西周宗法制 母题: (2019全国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 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答案】A 【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突出的是血缘关 系,二者相符,A 选项正确。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 除。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 选项排

    2、除。察举制属 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最突 出的特点。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 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贰宗,士有隶子弟” ( 左传桓公二年) ,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 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1、出纳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相当独特的社会现象,如“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 子忽为质于

    3、周” 。另外,燕太子丹曾为质于赵和秦、嬴政的父亲异人曾为质于赵等。这种现 象本质上反映了() A.血缘宗法体制日益衰败B.东周王室共主地位下降 C.国家正由分裂走向统一D.诸侯国间极力谋求信任 【答案】A 【解析】题干的现象表明周王室的地位衰微,无法命令诸侯,甚至受制于诸侯,严重破坏了 宗法制下的大小宗的隶属关系,故 A 正确;东周时期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 “王室共主地 位”表述错误,排除 B;C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周郑交质”反映的是周王室与诸侯的关 系,D“诸侯国间”表述错误,排除。 2、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 12 代 13 王,除孝王外,其余 12 王均 为嫡长

    4、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答案】B 【解析】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中,12 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 王,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故 B 项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或部落联 盟首领的制度,材料所述的西周大多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并非选贤任能的禅让制,故 A 项不 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王位继承无关,故 C 项不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是王位世袭产生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3、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

    5、 便逐渐淡漠, 而古代中国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 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D.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孝道文化是关爱父母长辈、 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它与血缘宗法观念紧密联系,孝是宗法制度的必然产物。中国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时至今 日仍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一定影响,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 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经

    6、济发展水平并不 低下;C 选项错误,民本思想与孝道文化没有直接联系;D 选项错误,孝道文化在先秦时期 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时就已经存在,两者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考向 2西周分封制 母题: (2014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 C陕西D山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叛乱知识的记忆能力问题。 “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 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 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

    7、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 C 项,其 他选项都不正确。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 长子世袭继承, 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 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 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 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 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 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 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1、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

    8、位于如图中的 ABCD 【答案】B 【解析】西周时期鲁国位于山东地区,位于图中的,故 B 项正确;是齐国,故 A 项错误; 是燕国,故 C 项错误。是楚国,故 D 项错误。 2、大克鼎是西周晚期名叫克的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鼎,鼎腹内壁铸有 290 字铭文,你 认为大克鼎上的铭文内容可能包括 记录克先祖的功绩 周王分封克大量土地和奴隶 强调克对周王承担的义务 记录牛耕铁器遍布井田的盛况 A.B.C.D. 【答案】B 【解析】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晚期的鼎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 大量土地和奴隶,此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还可能记载克对周王承担的义务,正确; 井田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

    9、度形式,牛耕铁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不可能遍布井田, 错误,选择 B 正确;A、C 和 D 项错误。 3、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 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西周为巩固统治,把王族、功臣和现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并明确 规定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确立,加强西周王室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有利于文化的 交流与认同,故答案

    10、为 A; 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周不是君主专 制,B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不是直接操 控地方,C 错误;秦朝才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D 错误。 考点二:秦汉至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向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母题: (2018江苏卷)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 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 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解析

    11、】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 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 D 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 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 的职责,故 A 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 B 项错误;C 项说法不符合史 实。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 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反映宰相位高

    12、权重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平衡制约 C.有效防止君主专制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D 【解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是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 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故答案为 D;根据材料“议 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可知最后裁决的是皇帝,材料不能 说明宰相位高权重,A 错误;从材料内容看是集思广益后上奏皇帝,由皇帝裁决,不能说明 皇权与相权平衡制约,B 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集思广益处理问题,但最终皇帝裁决,不能 保证处理问题时不是君主专制,C 错误。 2、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

    13、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 核和选用。这反映了宋代() A.官员选拔日益严格B.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C.政府机构趋向精细D.宰相权力更加削弱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 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采取集权的原则是分化事权,主要是为 了进一步分化宰相权力,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考核权力的分化,主要是为 君主专制服务,A 选项属于表面现象,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机构臃肿的问题,B 选项排除。 政府机构趋向精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 3、某朝官员王锝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

    14、求,并下诏“愕可兼宰相” ,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秦朝的御史大夫B.唐朝的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皇上同意让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了诏书,李藩行使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的是封驳审议的职权,由此可知是唐朝的门下省,B 正确。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A 错误; 明清时期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不存在宰相,CD 错误。 考向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母题: (2018全国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 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

    15、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 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 “安史之乱” 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 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 A 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 B 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 C 项错误。 本题考查唐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这一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对地方不断加 强控制的一部分。 朝代地方制度对

    16、中央集权的影响 秦郡县两级制加强 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削弱 汉武帝推恩令、酎金夺爵解决王国问题加强 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 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三冗两积 元行省制加强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1、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 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 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 军队的调动权则分

    17、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 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 故 A 项正确; 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 军事和行政等大权, “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 B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 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 C 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 是行省的权力范围,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 D 项排除。 2、北宋政府在州县之上增设路一级的派驻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使掌法 统;设安抚使掌厢军;设提举常平使掌农耕。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 的监督,史称为外台。这一举措()

    18、 A.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两府三司的权限D.扩大了地方的行政权力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四个机构互相监督制衡,同时负责监督地方州郡,这一举措削弱了地方的 独立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A 项符合题意;本题涉及的是宋朝 的地方行政制度,无关中央官制和中央的行政效率,故 B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中央为 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在各地设立路一级派出机构, 负责对他们的监督, 是进一步限制了地方 的权力,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3、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

    19、尚)于齐营丘。 ” B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C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 A 项错误;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 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这加强了专制主义,不 是中央集权,故 B 项错误;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体现的是行省制,这有利 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协调了中央

    20、和地方的关系,故 C 项正确;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 隐然执政之府矣”体现的是军机处,这大大强化了专制主义,故 D 项错误。 考向 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母题: (2016全国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 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答案】B 【解析】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 育变成全民的教育,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 B 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科举制不是排除世家子弟入仕而是避免垄

    21、断, 故 C 排除; 道德水平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所 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排除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1、下表为不同人物对科举制的贡献。据此可知,科举制()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得到不断发展完善 C提升了人才素质D解决了考试的弊端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的贡献看不出官吏来源的扩大,排除 A;材料是对科举制不停的进行规范, 内容扩大了,说明科举制得到不断的完善,故选 B;材

    22、料没有反映出选拔出来的人才素质是 否提高了,排除 C;科举制是不断走向完善,故说“解决了考试的弊端”太绝对,排除 D。 2、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 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表明九品中正制 以门第为做官依据,世家大族垄断重要官职,门第底下享受不到政治权利,不利于社会各阶 层之间合理流动,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 “门阀士族

    23、凭借家世获得官位”不能真正选拔出 优秀人才,故 A 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 “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 ,选拔官吏的权力不 在中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错误。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3、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 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 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 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

    24、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 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 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

    25、答案】 (1)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察举制下,考试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下,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3)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 础,为官僚队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二“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 第其高下”及材料三“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可知古代选官先以德行为标准,再 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根据材料二“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及材料三“试后有黜落,

    26、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可知察举制下,考试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而科举制 下,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 (3)根据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当时优试策而已”结合所学从门阀世族、庶族地 主力量对比,加强统治的目的,进行分析;二问根据材料三“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 争”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三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向一:内阁制度 母题: (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 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宦官掌握决策权力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中枢决策过

    27、程发生异变 【答案】D 【解析】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明朝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的中枢决 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宦官不可能掌握决策权力,故错误;限制宦 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 故 B 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不是内阁的职能变 化,故 C 项错误。 本题考查明代内阁制度。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1、明太祖曾写诗到: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 被。 ”为解决一切政事都由皇帝亲理的问题,明成祖设置了() A.内阁B.军机处C.御史台D.六部 【答案】A 【解析】本题属史实考查题。解题关键是区分

    28、明太祖和明成祖在内阁设置上的不同措施,明 太祖时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故 A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军机处 的相关内容,故 B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出现了皇帝政 务繁忙的问题,为解决一切政事都由皇帝亲理的问题,明成祖设置了内阁,而不是御史台, 故 C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为解决皇帝政务繁忙的问题而设立了内阁, 而不是六部,故 D 选项错误。 2、明代内阁大臣

    29、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 ,或是储君在东宫时 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当时内阁() 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C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D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内阁的阁臣在人员、品级、选派等方面,服务于皇权需要,没 有法定的和正式的规制,即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故选 D。明朝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不 是决策机构,排除 A;材料未涉及内阁的职责和权限,排除 B; “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 折射的是皇权独大、而内阁又无法对其形成有效制约的状况,排除 C。 3、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

    30、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 ; “自正统后,始专命 内阁条陈” ;而“终天顺之世, (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然贤委任最专” 。以上变 化表明内阁() A.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B.逐渐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C.阁臣的辅政权不断扩大D.化解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答案】C 更多资源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起而飞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内阁从设立之初国家事务很少参与到后来“专命内阁条陈” , 该变化表明内阁拥有了参与国家决策的权力,阁臣的辅政权不断扩大,故 C 正确;内阁始终 不是中央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A 错误;内阁没有决策权,B 错误;内阁的设置加强了皇权, 并且内阁设立以前,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D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专题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79556.html
    汀枫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