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看完这些语文至少120以上.doc

  • 上传人(卖家):汀枫
  • 文档编号:1679532
  • 上传时间:2021-08-23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53.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看完这些语文至少120以上.doc》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答题 技巧 看完 这些 语文 至少 120 以上 下载 _其它资料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唐诗是以情入诗,以景写情,触景生情,宋诗是以理入诗。 (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 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 答题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翻译。 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 第三步是总述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 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 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2、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 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 六种答题模式: (一) 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 情? 2. 答题步骤: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 用 4 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 4 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 静优美+明净炫丽。 回答表现

    3、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 炫丽的图景。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 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 (手法) ?

    4、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明确告诉其手法。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 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 口语;叠词

    5、互用。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 美梦。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 3.

    6、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 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淋 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 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 解释词义。 点名中心。 是全诗的关键。 (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不在第一段或者第 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7、.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相思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是全诗的关键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 ,设置悬念(小说,但上 海不会考)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照应

    8、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 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

    9、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 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 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 等)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10、。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11、。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 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 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解题步骤: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细读标题和注释;2 分析意象;3 品味 意境;4 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 把握形象特点;2 辨析表达技巧;3 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 概括主旨;2 联系背景;3 分清主次;4 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 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一) “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

    12、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 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 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 复。 (二)“情” 、 “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 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 “寓情于景” 、 “情景 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 ,但是仔细

    13、分析 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 、 “色”是视觉角度 ;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是触觉角度。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

    14、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 和 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 的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15、托物言志、借 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 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 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

    16、、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 2、不出现错别字; 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 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1、删减 2、添加 3、替换 4、换位 5、重组 四、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 合、注意说话对象

    17、、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 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 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解题技巧 1、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

    18、(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XX 的表现手法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2、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 首尾呼应。 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 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3、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 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评价感

    19、悟类 4、评价: “是不是” 、 “同意不同意” 、 “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 的看法。 5、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 求的全部答出。 6、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 细节描写 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7、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文首:开篇

    20、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 穷。 8、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艺术类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人称类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续写: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 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 论。 9、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21、: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10、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11、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 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 的总括。 阅读题答题示例 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 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 (1)为下文写父亲

    22、对“我”的爱作反衬; (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 (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2,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 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 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 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 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 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

    23、,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 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 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 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3,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 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 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 嵚奇。 它变得可笑, 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 它过早地衰

    24、老了。所 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节选自 2000 年全国卷长城 ) 问: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 用第三人称“它” ,原因是什么? 答: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 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4,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 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 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 三朵放在手

    25、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 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 的世界 ) 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 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 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 “母亲的爱花” “安静古雅” “珍惜的记忆” ,最后整合答案。 答: (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 5,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 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 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

    26、的微小差异 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 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 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 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 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 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 ,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 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 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 ) 问:文中的“女主人

    27、”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 (或无 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 “傻瓜蛋”等)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1 准确性 2 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5.说明

    28、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情感 3.表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一、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 二、某段句子作用是: (1)总领全文【在开头】 (2)承上启下 (3)引出下文 (4)提纲挈领【在最后】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

    29、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 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

    30、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 寂寞(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 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的美梦(步骤

    31、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 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看完这些语文至少120以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7953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