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教材 部编版 历史 中外 纲要 教学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7 课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程 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问题 导引 1九品中正制创立时间、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过程、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度的确立;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职权特点、 影响。 (历史解释) 4魏晋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历史解释) 5唐朝租庸调制的内容、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6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目的、特点、评价。(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历史 时空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1)创立时间:_曹魏_时期。 (2)特点 中央
2、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_九_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_家世_、_道德_和_才能_,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 重_家世_。 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_士族_特权的工具。 2科举制 (1)背景 随着_士族_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随着经济的发展,_庶族_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 (2)创立与完善过程 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分科考试_的方式选拔官员。 _隋炀帝_时,始建_进士科_,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_进士_和_明经_两科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_武举_和_殿试_。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
3、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影响 积极:科举制使出身_社会中下层_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 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_文化素质_,加强了_中央集权_。 消极:考试内容以儒学经义为主,禁锢思想,扼杀创造性,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明清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人们才能与个性的发展。 思考 1:如何理解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提示 1:科举制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使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从而加强了中央 集权。 二、三省六部制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尚书台改称_尚书省_,与_中书省_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唐时期: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
4、制 (1)正式确立:_隋文帝_时期。 (2)职权特点 三省的职权_分工明确_,又_彼此制约_。_中书省_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_门 下省_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_尚书省_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_宰相_之职。 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_低_的官员以_宰相_名号,扩大任用_宰相_的范围。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_中书门下_。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省出现了_一体化_的趋势。 (3)影响 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考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5、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是否一致? 提示 2:形式上相似:各部门相互制约。实质不同:三省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 的表现,制约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制约是为了防止专制。 三、赋税制度 1魏晋时期 (1)开始实行_租调_制:按_户_征收粮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均田令_,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_粟_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受田农民承担定额_租调_。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2唐初:租庸调制 (1)内容 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 2159 岁的成年男子。 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_庸_。 (2)影响:以_庸_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_生产时间_,政府的_
6、财政收入_也有了 保障。 3唐朝后期的两税法 (1)背景 天宝年间,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和_租庸调制_无法维持。 政府_财政收入_锐降。 (2)目的、时间、实施者:为了解决_财政_困难,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 实行两税法。 (3)内容 每户按_人丁_和_资产_缴纳_户税_,按_田亩_缴纳地税,取消_租庸调_和 一切杂税、杂役。 一年分_夏季_和_秋季_两次纳税。 (4)评价 简化税收名目,扩大_收税_对象,保证国家的_财政收入_。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_人丁_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_农民_的人身控制。 思考 3:结合教材第 40 页史料阅读 ,如何理解两税法扩大了收税对象?
7、 提示 3: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即不分主客户,所有“见居”人口都成为纳税 对象;不定居的行商人,于所在州县按三十分之一纳税,使其与定居者一样负担租税,商税 成为国家赋税收入的一部分; 皇亲国戚、官僚地主也成为纳税对象。 史料探究释疑难 主题一魏晋隋唐的选官制度(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 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转引自汉官六种 史料二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 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转引自韩国磐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