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金融学: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ppt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1678110
  • 上传时间:2021-08-22
  • 格式:PPT
  • 页数:78
  • 大小:70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金融学: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金融学: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金融学 第十一 现代 货币 创造 机制
    资源描述:

    1、(12)1 金 融 学 第三篇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现代货币的 创造机制创造机制 (12)2 第三篇 目录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12)3 第三篇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现代货币的 创造机制创造机制 (12)4 第十一章 目录 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第四节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评价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评价 (12)5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

    2、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2)6 第十一章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 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信用货币替代金属货币的过程,早就萌芽于古 老的信用工具之中;老的信用工具之中; 这一过程的不可逆转决定于商品经济覆盖这一过程的不可逆转决定于商品经济覆盖 整个经济生活,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整个经济生活,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 和发展;和发展; 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则是在经历了几百年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则是在经历了几百年 之后的之后的20世纪。世纪。 (12)7 第十一章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

    3、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 现代的信用货币:现代的信用货币: 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辅币的发 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 名称);名称); 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12)8 第十一章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3. 直至进入直至进入20世纪,人们才意识到,如果不把定期世纪,人们

    4、才意识到,如果不把定期 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视为货币的存在形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视为货币的存在形 态,微观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态,微观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和宏观调控中的货币 供给就是不完整的。供给就是不完整的。 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生活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活期存款, 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存款与银行券,它们之间时时相互转化,它们之 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些现象说明,必须把 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它们视为同质的货币才符合实际。 (12)9 第十一章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

    5、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4.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 币外,币外,IMF概称之为概称之为“存款货币存款货币”。 5. 今天的货币形态极其多样,很难一一列举,而今天的货币形态极其多样,很难一一列举,而 且变化迅速。但无论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是信且变化迅速。但无论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是信 用货币。用货币。 (12)10 第十一章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6. 在现代货币制度发展的总进程中,中间出现了在现代货币制度发展的总进程中,中间出现了

    6、 计划经济的货币制度。计划经济的货币制度。 但计划经济的实验开始之时,却已是现代但计划经济的实验开始之时,却已是现代 货币制度不可逆转地接近完成形态之际。就采货币制度不可逆转地接近完成形态之际。就采 用信用货币流通这个角度来看,计划经济的货用信用货币流通这个角度来看,计划经济的货 币制度也摆脱不了这一必然进程的约束。币制度也摆脱不了这一必然进程的约束。 (12)11 第十一章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 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 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统治形态,是与信用这

    7、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 济生活紧密相关的。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现代经济生活,所有经济行为主体都由债权债 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务关系联结在一起,并在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 行运作。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行运作。所以,用信用的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 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12)12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二节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12)13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银行功能现代银行功能创造存款货币创造存款货币 1. 银行,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银行,

    8、在其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客户相互结 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 货币的功能。货币的功能。 2. 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由于银行券的发行权已集中于中央银行,所以, 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创造存 款货币。款货币。 (12)14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1.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这一对范畴,在金属铸币流 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通的条件下即已存在。 (12)15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9、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2. 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在支票存款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出现了具有如 下特点的经济行为:下特点的经济行为: 客户把铸币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客户把铸币存入银行之后,并不一定再把 铸币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也通常是铸币全数提出;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客户也通常是 要求把贷给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要求把贷给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户。 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提取当他们的存款账户上存有款项时,既可提取 铸币,又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铸币,又可开出支票履行支付义务。 (12)16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

    10、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铸币,而是委托取得支票,往往并不提取铸币,而是委托 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往来银行代收并把收来的款项记入自己的存款账 户。户。 各个银行,由于自己的客户开出支票,因各个银行,由于自己的客户开出支票,因 而应该付出款项,同时由于自己客户交来支票委而应该付出款项,同时由于自己客户交来支票委 托收款,因而有应该收入的款项。应付款、应收托收款,因而有应该收入的款项。应付款、应收 款的金额很大,但两者的差额通常却较小。款的金额很大,但两者的差额通常却较小。 (12)17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

    11、派生存款 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一各个银行保存铸币的需要归结为二:一 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二是结清支票结算是客户从存款中提取铸币;二是结清支票结算 中应收应付的差额。中应收应付的差额。 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认识到:铸币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银行认识到:铸币 的需要,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的需要,相对于存款额来说,只是其一部分, 而且比例相对稳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而且比例相对稳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 保持铸币库存即可应付顾客对于铸币的需要。保持铸币库存即可应付顾客对于铸币的需要。 (12)18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

    12、款 3. 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在这样的特征经济行为之下,出现如下过程: 设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元铸币;根据经 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 铸币需要。那么,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元铸币贷给乙。A 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19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乙将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 往来银行往

    13、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银行留下20%的铸币的铸币 即即1 600元,其余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银行 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20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如此类推,从银行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开始至银行B,银行,银行C, 银行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 果:果: (12)21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4. 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

    14、按存款的一定比例从表可知,当银行根据经验按存款的一定比例 假设是假设是20%保存铸币库存时,保存铸币库存时,10 000元铸元铸 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币的存款,可使有关银行共贷出40 000元贷款和元贷款和 吸收包括最初吸收包括最初10 000元存款在内的元存款在内的50 000元存款。元存款。 从先后顺序来说,从先后顺序来说,10 000元是最初的存款,元是最初的存款,40 000元是由于有了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存款。元是由于有了最初的存款才产生的存款。 因此,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因此,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把,把 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15、派生存款”。 (12)22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5. 这里有:原始存款这里有:原始存款R、贷款总额、贷款总额L、经、经 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 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 r,这四者的关,这四者的关 系可表示为:系可表示为: (12)23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6. 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其核心 意义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意义即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

    16、流通中有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原来流通中有10 000 元铸币为各种支付服务。现在,银行则为经济元铸币为各种支付服务。现在,银行则为经济 创造了创造了40 000元的存款货币,即为流通服务的元的存款货币,即为流通服务的 货币已增至货币已增至50 000元。元。 (12)24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 现代生活中相当于铸币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现代生活中相当于铸币的现金是中央银行垄断发行 的银行券。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的银行券。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 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这与铸币流通时券,以保

    17、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这与铸币流通时 要保有一部分铸币以备提取铸币的意义一样。要保有一部分铸币以备提取铸币的意义一样。 但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但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 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由于各个存款货币银行均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由于各个存款货币银行均 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所以应收应付差额的结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所以应收应付差额的结 算只需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算只需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12)25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2. 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

    18、存款称作准备存款。通常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通常 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 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这种比率叫法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这种比率叫法 定准备率。定准备率。 (12)26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3. 如果暂不考虑顾客从存款提取银行券,则有一个无如果暂不考虑顾客从存款提取银行券,则有一个无 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存款货币创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存款货币创 造怎样开始?造怎样开始?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的来源可以是存

    19、款货币银行从中的来源可以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 央银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中央银行的支票央银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中央银行的支票 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并委托自己的往来 银行收款;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银行收款;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 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 备存款,等等。备存款,等等。 (12)27 第十一章第二节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4. 举例:举例: 假设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

    20、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 额为额为10 000元;客户甲委托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在中央 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 000元,而甲在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银行账户上的存款 等额增加等额增加10 000元。元。 (12)28 第十一章第二节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 为为20%,则,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银行针对吸收的

    21、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 得低于得低于2 000元。如果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 可贷数额是可贷数额是8 000元,则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29 第十一章第二节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当乙向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 000元,而丙委托元,而丙委托 B银行收款后,银行收款后,A银行、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30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

    22、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 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 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 6 400元。向客户丁元。向客户丁 贷出贷出6 400元后,则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31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当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 400 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银行收款后,B银行、

    23、银行、C银行银行 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32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 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元的准备存款,按照 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 120元。元。 如向客户贷出,则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33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当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

    24、付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 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银行收款后,C银行银行 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34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 (12)35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12)36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现代金融体制下

    25、的存款货币创造 5. 如以如以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 增加总额,以增加总额,以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 增加额,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 下:下: (12)37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1. 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 比例的准备金比例的准备金;。 2. 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12)38 第十一章第二节

    26、 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 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 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代表;则如下式: 2. 这里的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值只是原始存款能 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 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 个值。个值。 (12)39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创造乘数

    27、 仍设仍设 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为活期存款的法定 准备率;再假定准备率;再假定 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为定期存 款的法定准备率,款的法定准备率, 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 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 T/ D)。则有:)。则有: (12)40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 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 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

    28、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 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 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现金。现金 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 称提现率。称提现率。 (12)41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2. 如用如用 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代表现金漏损率, 则则 c C / D; Cc D (12)42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现金

    29、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3. 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 数为:数为: (12)43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1. 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 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 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 E 代表。超额准备代表。超额准备 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以以 e 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

    30、准备为: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12)44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2. 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考虑到活期存 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 到超额准备到超额准备则是:则是: (12)45 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3. 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以上模型,只是就基本可测因素对存款派生 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大限倍数影响所推导出的银行扩大贷款的最

    31、大限 度。度。 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但是,贷款不仅取决于银行行为,还要 看企业是否有要求。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看企业是否有要求。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 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率下降的情况下,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 能够实现。能够实现。 (12)46 第十一章第二节第十一章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 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创造、 扩张过程是相对称的,原理一样。扩张过程是相对称的,原理一样。 (12)47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体制下

    32、的货币创造过程的货币创造过程 (12)48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关于关于“现金现金”的再说明的再说明 1. 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国际货币基金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的口径是以组织的口径是以“通货通货”(currency)来统计钞)来统计钞 票和硬币的数额。票和硬币的数额。 currency的用法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包的用法很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包 括经济著述,常常用以泛指货币。此外还有一个括经济著述,常常用以泛指货币。此外还有一个 英文字英文字cash,其习惯用法之一是指我们所指的,其习惯用法之一是指我们所指的 “现金现金”;而在其

    33、他场合,则是指包括现金和活;而在其他场合,则是指包括现金和活 期存款等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期存款等可以随时动用的款项。 (12)49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 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 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如果现金的 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满足,存款货币银行提取可以由现金的存入所

    34、满足,存款货币银行 则不必补充现金。反之,则必须补充现金。则不必补充现金。反之,则必须补充现金。 (12)50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3. 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 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 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 4. 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 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提取现金

    35、,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 足够的硬币。足够的硬币。 这种准备给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钞票和硬币这种准备给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钞票和硬币 由专库保管,不属于流通中的货币。由专库保管,不属于流通中的货币。 (12)51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5. 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 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 续续提取的现金所形成。续续提取的现金所形成。 (12)52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36、 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 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 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 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作为一个总体向中 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 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 2. 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 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12)5

    37、3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3.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那就意味着存款 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 备存款相应下降;备存款相应下降; 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但经济增长,必然也同时要求存款准备增 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大以支持存款货币有足够的增长。 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所以,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 须不断地得到补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12)54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

    38、的货币创造过程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 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 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 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12)55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准备存款的补

    39、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3.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 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 额;额; 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 现金。现金。 (12)56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4. 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 (12)57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

    40、的货币创造过程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 1. 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 银行特有的能力:银行特有的能力: 中央银行在国内信用交易的范围内,没有类中央银行在国内信用交易的范围内,没有类 似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也没有任何一个在似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也没有任何一个在 它之上的机构可以保存它的存款;中央银行也不它之上的机构可以保存它的存款;中央银行也不 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铸造的。需要通货库存,通货就是它印制和铸造的。 (12)58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央行的支

    41、持有无限制? 2. 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中央银行扩大了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存款 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和货币发行 资产与负债必然平衡。资产与负债必然平衡。 (12)59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 3. 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时,中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时,中 央银行想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增加准备存款,也央银行想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增加准备存款,也 无从发挥这样的能力;无从发挥这样的能力; 强行支

    42、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 货膨胀。货膨胀。 (12)60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1. 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存款准备”,是,是“准备存款准备存款” 加加“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漏损漏损”的现金,也即不仅离的现金,也即不仅离 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2. 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存款准备”与与“流通流通 中的现金中的现金”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

    43、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 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称之为织称之为“准备货币准备货币(reserve money)”。 (12)61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 2. 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 B = RC 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 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代表); 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 备存款与现金库存);备存款与现金库存); C为流通

    44、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12)62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1. 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 币乘数。用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为基础货币,m 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 MS = m B (12)63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2. 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 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

    45、是多少,不 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可能有倍数的增加; 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 因此,基础货币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与货币供给量CD 的关系可示意如图:的关系可示意如图: (12)64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12)65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3. 相应的代数表达式: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又可整理为:又可整理为: (12)66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4. C/D或或D/C,即,即C与与D的比,称为通货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这存款比。这

    46、 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行为。 R/D或或D/R,即,即R与与D的比,称为准备的比,称为准备-存款存款 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比。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行为。 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这两个比率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 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币,即决定货币供给量。而基础货币的多少,在 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中央银行行为。 (12)67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发行收入与铸币税 1. 钞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而每张进入流通的钞票,

    47、钞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而每张进入流通的钞票, 都是由面值标示的实实在在的购买力。那么,中央都是由面值标示的实实在在的购买力。那么,中央 银行发行钞票的银行发行钞票的“收入收入”跑到哪里去了跑到哪里去了? 2. “发行收入发行收入”这个词追溯起来,应是套用这个词追溯起来,应是套用“铸币收铸币收 入入”或或“铸币税铸币税”而来的。而来的。 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或铸币税,是在铸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收入,或铸币税,是 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当铸造钱币是王室、指铸币面值与铸币成本的差额。当铸造钱币是王室、 国家的特权时,铸币税直接就是财政的收入。国家的特权时,铸币税直接就是财政的收入。 (1

    48、2)68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发行收入与铸币税 3. 问题是,在钞票代替了铸币条件下不能否套用问题是,在钞票代替了铸币条件下不能否套用 铸币税的分析思路。铸币税的分析思路。 中央银行的钞票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债中央银行的钞票发行构成了国家财政的债 务收入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借款收入。无论是政务收入和经济行为主体的借款收入。无论是政 府还是经济主体,使用这种借入的收入,负有府还是经济主体,使用这种借入的收入,负有 按约定归还本金的义务,其代价则是按期支付按约定归还本金的义务,其代价则是按期支付 利息。中央银行的所谓发行收入,实实在在地利息。中央银行的所谓发行

    49、收入,实实在在地 就是这些利息收入。就是这些利息收入。 (12)69 第十一章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发行收入与铸币税 4. “铸币收入铸币收入”或或“铸币税铸币税”,国内外用得很乱。,国内外用得很乱。 在西方的文献中,铸币税这一概念有时用来讨在西方的文献中,铸币税这一概念有时用来讨 论通货膨胀问题;近来则用以讨论美元化中美元取论通货膨胀问题;近来则用以讨论美元化中美元取 代非美元国家货币的问题。各有界定,需要专门讨代非美元国家货币的问题。各有界定,需要专门讨 论。论。 如果不能说清脉络和可能的如果不能说清脉络和可能的“会计会计”表现,不表现,不 宜轻率使用。宜轻

    50、率使用。 (12)70 第十一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四节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 机制的总体评价机制的总体评价 (12)71 第十一章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首先,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首先,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 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 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 极大的节约。极大的节约。 其次,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其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融学:第十一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781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