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天气预报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值天气预报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值 天气预报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数值天气预报全册配套数值天气预报全册配套 最完整精品课件最完整精品课件2 2 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亦称973计划).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 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 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 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 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1998
2、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 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简称 “985工程”。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 国务院关于的实施意见中,“211工程”就是面向 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非线性 多尺度 多圈层 相变(跃变) 多种强迫和反 馈 动力、物理和 化学综合 大气演变过程的复杂性 要掌握在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影响 下大气的动力、物理和化学的演变规律,依 据已知的信息,预知大气未来的演变过程和 状态。 希望能准确告诉人们未来的大气状态。希望能准确告诉
3、人们未来的大气状态。 但气象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人们无法通过自身 大脑的直接思维去准确掌握大气的演变趋势, 也没有一个科学家能以理论方式直接求解数 学物理方程得到大气未来的状态,也难于直 接通过物理实验来客观地认识大气的演变规 律。 l当前的天气或气候信息完备的综合观测系统 l天气或气候的演变规律从资料得到新认识 l外力和强迫的变化地形和边界强迫;太阳常数;引力 l从已知预报未来的手段完备的数值模式;承载数值模式 计算、显示和通讯平台驾驭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式发 展和应用的人才队伍 一是天气预报,二是气候预报一是天气预报,二是气候预报 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
4、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 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 各种气象要素(如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 综合表现。 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 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 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 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天气、气候现象都是地球大气运动的结果。 天气现象更侧重于描述短期内大气具体的演变过程 而气候现象主要是指长期、代表大气各种指标平均值的变 化过程。 不同对象的数值预报所使用的技术方案与预 报产品都有很大区别,例如一般的数值天气预报
5、关注 并预报具体的天气过程与气象要素的演变,而短期气 候模式预测则关注、预报月与季节尺度的冷暖、旱涝 趋势而不是具体的天气过程。 天气天气和和气候气候模式研究的区别模式研究的区别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单一大气单一大气 耦合系统耦合系统 关注目标关注目标:瞬时结果瞬时结果 平均状态平均状态 关键变量关键变量:降水降水 温度温度 关注内容关注内容:演变过程演变过程 能量收支能量收支 精度精度 稳定和守恒稳定和守恒 水汽过程水汽过程:凝结降水凝结降水 云辐射强迫云辐射强迫 云辐射反馈云辐射反馈 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初值初值 强迫和反馈强迫和反馈 同化同化 物理和化学规律物理和化学规律 大气并没有向我们展
6、现出类似潮汐变化 那种类型的周期性,因此我们无法采用像潮 汐预报那样的方法来预报天气。我们没有发 现大气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与另一时刻的 状态之间存在一系列简单的因果关系。 运用数值方法的天气预报运用数值方法的天气预报, 1951, Charney(1917-1981)数值天气预报的巨匠)数值天气预报的巨匠 之一之一 17 1820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张天气图。 1855年,法国人莱伐尔用天气图追索克里米亚战争时出 现的风暴。 1860年,英国人弗兹罗用电话收集天气报告,绘成天气 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地面天气图已成为天气预报的工具。 二战以后,随着高空探测的增多和世界高空探测站的逐 渐加密
7、,天气分析从二维扩展为三维。 地面观测初始时期地面观测初始时期 极锋学说应用时期极锋学说应用时期 探空发展时期探空发展时期 斜压理论发展时期斜压理论发展时期 卫星观测初始时期卫星观测初始时期 气象雷达推广应用时期气象雷达推广应用时期 动力数值天气预报应用时期动力数值天气预报应用时期 动力统计预报应用时期动力统计预报应用时期 人工智能系统应用时期人工智能系统应用时期 现代气象学的研究(探测基础上)已把大量的物 理、化学定律引入到对天气系统各种演化过程的描 述上来。因此,现在我们可以用一套微分方程组来 表示大气的运动和变化(数学模型)(质量守恒、能量 守恒、动量守恒和水汽守恒)。 20 世纪,在世
8、界(国际) 气象组织的组织推动下,世界各 国开展广泛合作,逐步建立了遍布全球的气象观测站网,人们根据 观测资料分析绘制过去时刻天气变化的天气图,并以此为基础发展 了天气学(定性) 预报方法以及结合数理统计学的统计天气预报方 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并未反映大气内部的运动变化规律,所以 其预报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 准确率,必须从大气内部的物理规律(大气动力学、热力学、质量 守恒、水相变化规律等) 出发,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用数学物理的 方法,并借助巨型计算机技术,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 说的“数值天气预报”。 23 理解理解“数值数值”二字二字 将支配大气运
9、动的偏微分方程,以观测值为初始条件, 利用计算机的数值解法(时间积分)求得的理论预报称为 数值预报。 因为控制方程是非线性的,得不到解析解,只能用数值 求解的方法,将实况观测值作为初始条件(初值),利用 电子计算机求解(时间积分),所以加上“数值”两字。 Meteorologists need relationships (equations) between variables you want to know (e.g., v, T, p, z, q) and the forcing mechanisms that cause changes in these variables. Exa
10、mple: What Is a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 Or Example of a Prognostic Equation: 数数字化,定字化,定量,客量,客观观 预报是建立在一组对大气运动规律了解了的数学物理预报是建立在一组对大气运动规律了解了的数学物理 方程组上。方程组上。 代表了数字化、定量客观化的预报方向。代表了数字化、定量客观化的预报方向。 可以预报天气的极值变化。可以预报天气的极值变化。 初值初值:从站点值到格点值的插值:从站点值到格点值的插值 四维资料同化是 尽可能利用不同 时刻的多种观测 资料得到一个协 调的适合模式特 点的能
11、较准确代 表大气或气候系 统初始状态的模 式初试场。 模式动力框架模式动力框架 从世界上发达国家/ 地区及中国在用业务模式动力 框架方面的主要技术特征来看,已由多尺度多模式动力框架的 阶段进入了多尺度一体化模式动力框架的阶段。即过去一个 业务数值预报中心根据不同的预报对象(如全球中期天气预报、 区域短期天气预报、中尺度天气预报、台风/ 飓风预报) ,分 别建立了基于不同模式动力框架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模式。 而今,各国业务数值预报中心已逐步建立了可用于不同尺度预 报对象的、基于多尺度一体化模式动力框架的数值天气预报 业务模式。 (1)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的全球和区域/ 中尺度模式
12、水平和垂直分 辨率都有明显提高,全球模式水平分辨率已由100120 km 普遍提高到目前 的60 km 左右,模式垂直层数一般都多于30层;传统的区域模式已被中尺度 模式所取代,中尺度业务模式水平分辨率目前普遍在10 km 左右。 (2) 对于空间离散,有限区域模式多采用欧拉差分格式,全球模式则多采用拉 格朗日差分格式;对于时间离散,半隐式和将快慢波分离(分裂- 显式)的时 间分裂是较常用的时间积分方案。将半隐式和半拉格朗日方法结合一起的 方案已在业务数值预报模式中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 (3) 模式动力框架的改进已不再是单一进行,而是与模式物理过程的改进同步 进行,必须考虑模式动力过程与模式物
13、理过程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模式的整 体性。 ( 4) 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都正在致力于研发各自的新业务模式非静力 多尺度一体化模式或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 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对数值模式预报准确率的提高起 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 人们对大气物理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模式物理过程 参数化方案的改进,使数值预报模式更进一步完善。 (1) 在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中,发展和改进格点尺度云(凝结物) 预报方案已 同改进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一样受到重视。 过去,因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分辨率比较低,模式中的大尺度(即格点尺度) 凝结过程的处理比较简单, 人们更多的注意力放在
14、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 发展和改进上。由于在此过程中未考虑云的生成过程,使得模式大气中缺少 了水物质(云水、雨水、冰、雪等) 的拖曳作用,当模式分辨率逐渐提高时垂 直速度会出现虚假增长,从而导致模式降水量的虚假增加。这一问题在模式 的水平格距减小到100 km 以下后逐渐变得较为突出。 (2) 区域/ 中尺度模式中云物理过程显式预报方案的细化和逼 真描述成为改进模式降水预报的重点。 随着业务区域/ 中尺度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更多的注意 力被集中在细化和逼真地描述云物理过程的显式预报方案上, 期望改善降水预报效果。 (3) 陆面过程的描述及陆气耦合的改进在气候数值模拟研究中 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近
15、些年来的研究又显示,陆面过程方 案及其细化描述在中短期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作 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模式程序软件模式程序软件 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计算量呈几何级数式地增长,对 计算机资源的需求也随之急速增加。大规模并行计算机是能 满足这一需求。气象数值预报模式运行要达到最高的计算效 率,模式程序的并行化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数值预报模式性能的完善化,使得模式程序规 模进一步扩大,加之全球/ 有限区、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的 提出,模式程序更进一步复杂化,使得模式程序的研制、运行、 维护、发展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模式大型程序的设计应按现代软件的规范来进行: (1) 标准化。模式程序每一
16、单元(主程序、子程序、函数、循环语句、变量名 称、注释行等) 的编写必须按给定的一体化编程标准严格进行。现在随着 模式程序规模越来越大,参与模式编程的人越来越多,模式程序编写的标准 化越来越重要。 (2) 模块化。按数值模式的功能和算法(如一个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一个辐 射方案、一个时间差分方案、一个插值计算方案等) ,将标准化的模式程序 单元组合成一个个模块,以便人们可以“插- 拔”式选择不同的模块装配成 一套完整数值预报模式,用于不同的预报目的。 (3) 并行化。随着模式性能的完善、分辨率的提高,模式的计算量也呈几何级 数增加,需要更高性能的巨型计算机才能实现数值模式的大规模科学计算。 高
17、性能计算机的有效使用必须采用并行化的模式程序。 初初 始始 状状 态态 未未 来来 状状 态态 数值 模式 对演变规律的对演变规律的 综合理论认识综合理论认识 外力和强迫外力和强迫 模式结构模式结构 数值预报流程图数值预报流程图 气象观测资料 资料同化 数值预报模式 模式后处理 数值预报释用 产品分发 中央计算机群系统 通信及计算 机传输网络 通信及计算 机传输网络 资料同化资料同化 逐时刻逐时刻“推算推算” 未来天气演变未来天气演变 数值天气预报原理数值天气预报原理 空空 间间 格格 点点 逐一格点求解逐一格点求解 一组数学方程一组数学方程 数数 值值 模模 式式 天天 气气 演演 变变 图
18、图 客观分析和资料同化系统主要解决从观测资料到模式可用 资料的字转换。 初始化过程去除资料中的干扰。 数值模式一组数理方程组数理方程组(干模式) 物理过程参数化描述大气中辐射、行星边界层、积云对流、 海气相互作用、微量气体等(湿模式)。 数值产品的后处理包括分析诊断再加工各类产品、图形化 显示。 数值预报分类方法数值预报分类方法 根据预报对象的时间尺度 分: 短期数值天气预报(13天)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410天) 气候模式预测等(10天以上) 根据预报的空间范围与尺度 全球数值预报(T213L31) 区域数值预报(HLAFS) 中尺度数值预报(WRF) 新一代多尺度通用数值预报体系(GRAP
19、ES) 数值预报产品的特点数值预报产品的特点 种类繁多 1.基本气象要素 2.基于基本气象要素通过计算间接获得的反映大气热力和动力瞬时 状态的物理量。 3.模式直接输出的近地面层天气要素 4.专项预报产品(台风路径、降水等) 空间、时间分辨率高 时空分布的连续性好 数值预报的分析产品在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的连续性上比根据实 际观测资料人工分析要好,特别是在实况资料稀少的海洋和高原地区。 预报误差特征极其复杂 产生误差的原因产生误差的原因 分析误差 目前,观测系统并不完全按照天气预报的要求建立的,而且观测资 料包含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分布密度、不同观测频率和观测精度。基于 这种不完善的观测系统基础,
20、所得到的资料同化分析场与真实大气之间 必然存在差异,这种来自分析场上的误差导致了模式计算上的误差。 模式误差 模式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不够精细,物理过程参数化不够完善,难 免有这种或那种的假定或简化,很难完全描写真实大气特征而造成误差。 1904年,挪威学者V.Bjerknes 在世界上首次对数值天气预报理论作了 非常明确的表述,认为大气的未来状态原 则上完全由大气的初始状态、已知的边 界条件和大气运动方程、质量守恒方程、 状态方程、热力学方程所共同决定。换 句话说,在给定大气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 下,通过求解描述大气运动变化规律的数 学物理方程组,可以把未来的天气“较精 确地计算出来”。 当时困
21、难: 1)方程组非线性,无法解出解析解。 2)没有好的观测资料,无法确定大气的“真实”初值。 英国科学家Richardson首次提出直接用 “数值积分”这些方程的方法求解这一问题:取未经 简化的完全原始方程,水平格距200 km ,垂直4 层 (层顶200 hPa) ,中心位于德国,1910 年5 月20 日 07 世界时的观测作初值。他借助一把10 英寸的滑 动式计算尺,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张6 h 地面气压数 值预报图(时间积分为1910 年5 月20 日0410 世 界时) 。可是,这张地面气压预报图“预报”的6 h 气压变化为146 hPa ,实际观测气压几乎没有多大变 化,从精度上看该
22、预报毫无“参考”价值,而且其计 算时间花了将近一个月,从时效上也已毫无“预报” 意义了(他估计用这样的计算工具,要从时效上做出 有“预报”意义的天气预报来,必须64 000 人同时 进行模式计算才行) 。可以说,Richardson 的首次 数值天气预报是失败的。 L. F. Richardson 差分法。问题:差分法。问题: 1 1)观测资料缺乏,大气初始状态无法确定。)观测资料缺乏,大气初始状态无法确定。 2 2)对于原始方程,差分的稳定性理论没有。)对于原始方程,差分的稳定性理论没有。 3 3)计算速度无法解决。)计算速度无法解决。 RichardsonRichardson实验失败的主要
23、原因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方案过于普遍化,对大气波动和数值计算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认 识不够。大气变化实际上是多种波动的叠加,其中代表天气意义的 变化的波动是那些波长比较长、变化比较缓慢的波动,他们可能是 其他一些更短的波动的平均结果。短波意味着时空尺度小、移动变 化快。因此,如果我们对预报的初值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好,都会造 成初始状态的不平衡,由此产生快速移动的重力波,随着时间积分 的进行,重力波的发展掩盖了预报中气象信号的初始变率。 而且Richardson的计算方案也没有考虑应满足计算稳定条件,因此 计算结果只能是导致“计算崩溃”。重力波的振幅虚假地增大,完 全掩盖了天气波动的发展。 观测网
24、的极端稀缺和计算量的巨大也是阻碍Richardson成 功的两大因素。当时一战前,人们对大气的了解主要还是 依靠放置于地面上的观测仪器所获得的。无线电通信、无 线电探测、航空飞行都还不发达。对高层大气的了解基本 是空白。只是依靠有限的高山站的数据推测得出。美国人 曾经使用风筝携带仪器探测大气。受资料和通信的限制, 实时预报是不可能的,即使只是根据事后收集的数据作实 验计算,恶劣的初值和边界条件就足以导致计算失败。 Richardson工作的意义 虽然,Richardson的实验结果使人沮丧,以至其后20多年里数值预报无人问 津,但现代数值预报的发展确实是按照Richardson当年的思路在发展
25、 。他不仅 确立了现代数值预报的基本观念,也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 1950年Charney(美)等人数值预报的成功正是在充分认识Richardson失 败的教训基础上取得的。 数值预报开始于上个世纪数值预报开始于上个世纪2020年代,以年代,以19221922年英国数学家年英国数学家RichardsonRichardson的的Weather Weather Prediction by Numerical ProcessPrediction by Numerical Process一书为标志。人们把一书为标志。人们把RichardsonRichardson的工作认的工作认 为是现代数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