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文地理 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地理 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1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人文地理人文地理 全册配套最全册配套最 完整精品课件完整精品课件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地理学的科学性质?(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 现代地理科学体系现代地理科学体系 理论地理科学理论地理科学 部门地理科学部门地理科学区域地理科学区域地理科学 信息信息 计量计量 实验实验 测量测量
2、 观察观察 全球监测全球监测 区域开发区域开发 城镇建设城镇建设 人口调控人口调控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 灾害监测灾害监测 基础科学基础科学 技术科学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工程技术 1.1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 和和 人地人地 关系关系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 当代地理学当代地理学 1.2 有关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有关地理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及组合规律、人地关系)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及组合规律、人地关系) 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人地关系、区域(人地系统)人地关系、区域(人地系统) 两大
3、特征:两大特征:区域性、综合性区域性、综合性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综合原则、因果原则、范围原则综合原则、因果原则、范围原则 科学任务:科学任务:寻找带有空间地域性的规律寻找带有空间地域性的规律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区域观点、空间分析观点、区位论观点、区域观点、空间分析观点、区位论观点、 景观学观点、生态学观点、系统学观点景观学观点、生态学观点、系统学观点 主要学说及理论:主要学说及理论:地带性、地域分异、空间相互作用地带性、地域分异、空间相互作用 方法论及方法体系:方法论及方法体系:高(哲学)、中(一般方法)、低高(哲学)、中(一般方法)、低 (专门方法)(专门方法) 特有语言:特有语言:人地
4、关系人地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3.1 社会性社会性 3.2 区域性区域性 3.3 综合性综合性 人类活动中带有地域空间性的现象(疏松)人类活动中带有地域空间性的现象(疏松) 区域和空间区域和空间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 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人类诞生人类诞生19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特点:地理知识的积累特点:地理知识的积累 探索、描述探索、描述 2、科学地理学(、科学地理学(19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二战结束)二战结束) 特点:解释和探讨因果特点:解释和探讨因
5、果形成特有方法如地图、考察等形成特有方法如地图、考察等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开山大师(洪堡、李特尔)开山大师(洪堡、李特尔) 代表性国家:德国代表性国家:德国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 法国法国白兰士、白吕纳白兰士、白吕纳 英国英国麦金德、罗士培麦金德、罗士培 美国美国森普尔、亨丁顿、苏尔、哈特向森普尔、亨丁顿、苏尔、哈特向 俄国俄国巴朗斯基等巴朗斯基等 3、现代人文地理学(二战至今)、现代人文地理学(二战至今) (1) 发展主要在美、英等国。发展主要在美、英等国。 (2)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4、 中国人文地理学中国人文地理学 (1)20世纪初期世纪初期40年代年代 学习国外
6、(张相文、竺可桢)学习国外(张相文、竺可桢) (2)19491978 发展停滞发展停滞 (3)1978 至今,多元化发展时期至今,多元化发展时期 李旭旦、吴传均、鲍觉民、张文奎等李旭旦、吴传均、鲍觉民、张文奎等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经验主义的方法论 2、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3、人本主义的方法论、人本主义的方法论 4、结构主义的方法论、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第二章第二章 文化与地理环境文化与地理环境 1、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 2、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4
7、、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1、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 1.1 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概念 “文化文化”作为普通的、日常词汇,指文学、艺术,扩大包括作为普通的、日常词汇,指文学、艺术,扩大包括 宗教、风俗、习惯以及信仰、道德等,本章指广义的文化。宗教、风俗、习惯以及信仰、道德等,本章指广义的文化。 1.1.1 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 中文中中文中“文化文化”文治教化文治教化 西方中西方中“文化文化”(culture)在拉丁语中指)在拉丁语中指“培育培育” (cultivation)或称为)或称为“耕耘耕耘”、“栽培栽培”,例如农学,例如农学 (
8、Agriculture),养蜂学(养蜂学(Apiculture)就是由)就是由culture一词来一词来 的,后来,在英语中有的,后来,在英语中有“社会塑造社会塑造”或或“社会加工社会加工”之意。到之意。到 了了19世纪,文化这个词才被赋予世纪,文化这个词才被赋予具有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属性具有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属性。 1.1.2几种有代表性的文化定义几种有代表性的文化定义 (1)泰勒()泰勒(E.B.Tylor,1832-1917)定义)定义 文化或文明,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文化或文明,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
9、其他才能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 和习惯的和习惯的复合体复合体。 (2)克罗伯()克罗伯(A.Kroebter)和克鲁克洪)和克鲁克洪(C.K.M.Kluckhohn) 的定义的定义 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 类模型有显形的和隐性的;其符号也象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模型有显形的和隐性的;其符号也象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 类的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类的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 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行动的的价值
10、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行动的 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模型、符号、模型、符号、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解说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解说) 1.2 文化的结构文化的结构 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 (有形的有形的) 1.2.1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 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 化。化。 如人类衣、食、住、行所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如人类衣、食、
11、住、行所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无形的(无形的) 文化文化 居住文化、交通文化等都属于物质文化。不仅包括具居住文化、交通文化等都属于物质文化。不仅包括具 体的器物,还包括这些器物生产、工艺及技术,甚至体的器物,还包括这些器物生产、工艺及技术,甚至 体现在器物中人们的精神、欲望、智慧、趣味等。体现在器物中人们的精神、欲望、智慧、趣味等。 特性:特性: 物质文化的物质文化的物质性物质性 物质文化的物质文化的基础性基础性 物质文化的物质文化的时代性时代性 1.2.2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
12、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 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审美情趣、民族性格、宗教情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审美情趣、民族性格、宗教情 感感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精神文化包括范围很广,有人将其分为书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包括范围很广,有人将其分为书面文化、行为文化、 艺术文化和心理文化。艺术文化和心理文化。 1.2.3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也称社会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制度文化也称社会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 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婚姻 制度、家庭制度等。制度
13、、家庭制度等。 文化是上述文化是上述“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统一,如一座建筑物(民居)它是的统一,如一座建筑物(民居)它是 由多种材料建成的,是属于物质文化,但典型的民居多由四合由多种材料建成的,是属于物质文化,但典型的民居多由四合 院甚至几个四合院组成,反映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制度,几代同院甚至几个四合院组成,反映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制度,几代同 堂,这种格局属家庭制度文化;民居堂,这种格局属家庭制度文化;民居 内的各种摆设、建筑装饰等属于艺术产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的各种摆设、建筑装饰等属于艺术产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 精神文化。这样我们从建筑物中可以看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这样我们从建筑物
14、中可以看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的典型,可以说是文化的制度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的典型,可以说是文化的“三位一三位一 体体”。 2、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2.1 人类的出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人类的出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生物适应体质,具有遗传特性体质,具有遗传特性 文化适应文化适应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等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等 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自学)(自学)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人和环境人和环境(适应、利用、改造)(适应、利用、改造) 文化文化 文化区(空间文
15、化区(空间) 扩散(时间)扩散(时间) 文化整合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 3.1 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的理论学说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的理论学说 (1)神创论)神创论 (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3)可能论)可能论 4、适应论、适应论 5、生态论、生态论 6、环境感知、环境感知 7、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 8、和谐论、和谐论 地(地理环境)地(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人为环境人为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人人 (某一某一 地域地域) 人人人人 地地人人 同同 学学 们们 好!好! 第三章第三章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16、等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1.1.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1.1.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1.3 农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经济活动的特点 1.4 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2. 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1 工业的出现与发展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2.2 工业生产的扩散与继续发展工业生产的扩散与继续发展 2.3 工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工业经济活动的特点 2.4 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1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
17、.1.1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农业起源的理论农业起源的理论 人口压力说人口压力说:冰后期(据今一万二、三年)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冰后期(据今一万二、三年)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人类足迹遍布五大洲。人口增长,狩猎技术进步,过度捕杀,动物数量减人类足迹遍布五大洲。人口增长,狩猎技术进步,过度捕杀,动物数量减 少,食物出现短缺。在这种形势下,人类不得不转向其他食物来源。在新少,食物出现短缺。在这种形势下,人类不得不转向其他食物来源。在新 的食物来源中,植物种子占重要地位。较之植物的其他部位,种子的热量的食物来源中,植物种子占重要地位。较之植物的其他部位,种子的热量 明显高,因而
18、一万年前后,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明显高,因而一万年前后,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宴享说:宴享说:与人口压力说相反。他认为,在农业出现的起始时期,其与人口压力说相反。他认为,在农业出现的起始时期,其 生产量不大,所以在人类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可能很大。因此,农业生产量不大,所以在人类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可能很大。因此,农业 所驯化的植物种类与其说是为了补充食物的短缺,不如说是为了扩大食物所驯化的植物种类与其说是为了补充食物的短缺,不如说是为了扩大食物 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更重要。比如有些植物纯粹是香料和调味品,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更重要。比如有些植物纯粹是香料和调味品, 有些谷物是
19、为了酿酒,一些葫芦科植物的驯化可能用于宴饮的器皿。有些谷物是为了酿酒,一些葫芦科植物的驯化可能用于宴饮的器皿。 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的成分。食物太丰富和食物太短缺都不可能出食物太丰富和食物太短缺都不可能出 现驯化农业。野生食物来源有基本保证,人群不需要太强劳动,全年中出现驯化农业。野生食物来源有基本保证,人群不需要太强劳动,全年中出 现季节性短缺。这样的地区才有可能出现驯化农业。现季节性短缺。这样的地区才有可能出现驯化农业。 人口压力说人口压力说 (博塞洛普(博塞洛普 E.Boszerup) 宴享说宴享说 (海登(海登 B.Hayden) 1.1.2 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20、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1)C.O 索尔的推论(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的推论(美国人文地理学家) 植物最初的驯化中心植物最初的驯化中心东南亚东南亚 (2)考古学目前的资料证据)考古学目前的资料证据 西亚两河流域肥沃的新月型地区西亚两河流域肥沃的新月型地区动、植物的驯化点动、植物的驯化点 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从野生谷物驯化出大麦、小麦等,羊、驴、双从野生谷物驯化出大麦、小麦等,羊、驴、双 峰驼等。峰驼等。 中国中国粟、黍、稻谷等粟、黍、稻谷等 南北美洲南北美洲玉米、马铃薯、甜薯等玉米、马铃薯、甜薯等 (3)驯化动物、植物熟先熟后?()驯化动物、植物熟先熟后?(P96) 1.1.3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
21、发展的影响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农业形成的标志:农业形成的标志: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转向利用生物资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转向利用生物资 源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源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 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由迁移由迁移 定居定居 单位群体人数少单位群体人数少 家庭家庭 农业活动群体大农业活动群体大 村落出现村落出现 人类文明出现人类文明出现 文明的出现:文明的出现: (1)埃及。文明出现于公元前)埃及。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位于尼罗河下游。年,位于尼罗河下游。 (2)巴比伦。)巴比伦。 与埃及文明差不多同时期,两河流域。与埃及文明
22、差不多同时期,两河流域。 (3)印度。公元前)印度。公元前2500年,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年,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 (4)中国。公元前)中国。公元前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年,黄河中下游地区。 (5)墨西哥、玛雅和印加)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墨西哥文明出现在墨西哥首都周围地区;玛雅文明在墨西哥墨西哥文明出现在墨西哥首都周围地区;玛雅文明在墨西哥 南部地区,危地马拉、伯里兹以及洪都拉斯一带;印加是指现南部地区,危地马拉、伯里兹以及洪都拉斯一带;印加是指现 在南美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在南美的厄瓜多尔和秘鲁。 地理环境优越的大河流域,文明诞生的最早。文明与农业生产地理环境优越的大
23、河流域,文明诞生的最早。文明与农业生产 的关系:埃及、巴比伦、印度的关系:埃及、巴比伦、印度灌溉小麦文明;中国灌溉小麦文明;中国旱旱 作黍粟文明;墨西哥、玛雅、印加作黍粟文明;墨西哥、玛雅、印加玉米文明。玉米文明。 1.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1.2.1 原始农业原始农业迁移农业迁移农业 特点:对土地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轮种。特点:对土地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轮种。 1.2.2 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生计农业生计农业 特点:对作物轮作。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特点:对作物轮作。进行农业生产的人,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劳 作作 (1)东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东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2)西方传统
24、农业的形成)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的类型: (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 (2)水稻农业()水稻农业(3)地中海农业()地中海农业(4)游牧业。)游牧业。 1.2.3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商业农业商业农业 特点:产品提供给非农业消费、高科技含量、机械化、规模大、生特点:产品提供给非农业消费、高科技含量、机械化、规模大、生 产一体化。产一体化。 类型:种植园农业、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类型:种植园农业、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 农业、大牧场。农业、大牧场。 1.3 农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农业经济活动的特点 地域性:地域性: 阶段性:阶段性: 1.4 1
25、.4 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1.4.1 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土地、气候、劳动力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地理环境通过对上述土地、气候、劳动力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地理环境通过对上述3个个 因素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因素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 (1)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 活动的影响活动的影响土壤、气候、地形等。土壤、气候、地形等。 (2)人文环境对农业活动的影响)人文环境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生产力水平高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生产力水平高 低、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农业政策等。低、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农业政策等。 1.4.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