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工与电子技术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1.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 电子技术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电工与电子技术全册配套电工与电子技术全册配套 完整精品课件完整精品课件1 电工与电子技术 1.1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电路与电路模型 1.2 1.2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3 1.3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4 1.4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5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6 1.6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 电流通路电流通路 电路电路 电源电源 负负载载 中间环节中间环节 1.1.1 1.
2、1.1 电路电路(circuit) 电路的定义?电路的定义? 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组成? 电路的作用?电路的作用? 信号源信号源or 电源电源:提供提供 电能的装置电能的装置 负载负载:取用取用 电能的装置电能的装置 中间环节:中间环节:传递、分传递、分 配和控制电能的作用配和控制电能的作用 发电机发电机 升压升压 变压器变压器 降压降压 变压器变压器 电灯电灯 电动机电动机 电炉电炉 . 输电线输电线 中间环节:中间环节: 放大、调谐、检波等放大、调谐、检波等 负载负载 信号源信号源: 提供信息提供信息 放放 大大 器器 扬声器扬声器话筒话筒 1.1.21.1.2电路模型电路模型 i 实际的电
3、路是由一些按需要起不同作用的元件或器实际的电路是由一些按需要起不同作用的元件或器 件所组成,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池、电阻器件所组成,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池、电阻器 等,它们的电磁性质是很复杂的。等,它们的电磁性质是很复杂的。 例如:一个白炽灯在有电流通过时例如:一个白炽灯在有电流通过时 R R 消耗电消耗电能能 ( (电阻性)电阻性) 产生产生磁场磁场 储存磁场能量储存磁场能量 ( (电感性)电感性) 忽略忽略L 为了便于分析与计算实际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常忽为了便于分析与计算实际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常忽 略实际部件的次要因素而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质,把它看略实际部件的次要因素而突出其
4、主要电磁性质,把它看 成成理想电路元件理想电路元件。 L 电源电源 负载负载 连接导线连接导线 电路实体电路实体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 用用理想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 S E R + R0 开关开关 物理量物理量实实 际际 方方 向向 电流电流 I 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电动势电动势E ( (电位升高的方向电位升高的方向) ) 电压电压 U ( (电位降低的方向电位降低的方向) ) 高电位高电位 低电位低电位 单单 位位 kA、A、mA、 A 低电位低电位 高电位高电位 kV、V、mV、 V kV、V、mV、 V 电
5、流:电流: Uab 双下标双下标 电压:电压: I E + _ 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 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 Iab 双下标双下标 a R b 箭箭标标 ab R I 正负极性正负极性 + a b U U + _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一致,电流,电流(或电压或电压)值为值为正值正值;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相反,电流,电流(或电压或电压)值为值为负值负值。 注意:注意: 若若I=5A,则电流从则电流从a流向流向b;例:例: 若若I=5A,则电流从,则电流从b流向流向a。ab R I 在复杂电路中难于预先判断某段电路
6、在复杂电路中难于预先判断某段电路 中电流的实际方向,影响电路求解。中电流的实际方向,影响电路求解。 问题:问题: 电流方向电流方向 b ba a, ,a ab?b? a b R5 R2 R1 R3 R4 R6 + + + + E1 E2 为什么要引入参考方向为什么要引入参考方向? ? 在解题前在解题前先任意选定一个方向先任意选定一个方向,作为参考,作为参考 方向;依此方向,根据电路定理、定律,方向;依此方向,根据电路定理、定律, 列电路方程;将列电路方程;将U、I 的的代数值代入式中代数值代入式中 进行分析计算;进行分析计算; 解决方法解决方法: 计算结果为正,实际方向与计算结果为正,实际方向
7、与参考参考方向一致;方向一致; 计算结果为负,实际方向与计算结果为负,实际方向与参考参考方向相反。方向相反。 则则由由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可确定可确定U、I 的实际方向的实际方向: 例例 I 解:解:假定 假定I 的的参考方向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则电路方程:则电路方程: EU UUU R dbadab R E U R U I ab R E U U ab R A1 1 21 V1 IU (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已知:已知:E = =2V2V, , R = =11 问:当问:当Uab为为1V1V时,时,I = ?= ? E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R a b d
8、小结小结 在解题前,一定要在图中先假定在解题前,一定要在图中先假定“参考参考 方向方向”, ,然后再列方程求解。然后再列方程求解。缺少参考方缺少参考方 向的物理量,其数值的含义不清向的物理量,其数值的含义不清。 电位电位: :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等于该点与参考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等于该点与参考 点之间的电压。点之间的电压。 注:参考点的电位为零;参考点可任意选注:参考点的电位为零;参考点可任意选 定,但同一电路中只允许选一个定,但同一电路中只允许选一个参考点参考点。 P4P4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1.2.11.2.1 电位电位 例题例题1.2.11.2.1所示电路中开关所示电路中开关S S闭合和断开
9、两种情况下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a a、b b、c c 三点的电位。三点的电位。 解:当开关解:当开关S S闭合时,闭合时,UaUa= 6 V= 6 V,UbUb=-3 V=-3 V,Uc Uc = 0 V= 0 V。 当开关当开关S S断开时,断开时,a a点的电位不变点的电位不变U U= 6 V= 6 V。 因为电路中无电流流过电阻因为电路中无电流流过电阻R R,UbUb = = UaUa = 6 V = 6 V。 c c点的电位比点的电位比b b点电位高点电位高3 V3 V,UcUc = 6 +3 = 9 V = 6 +3 = 9 V 物理学中的定义物理学中的定义: 设电路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10、为设电路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为U、电流为、电流为I, ,则则 这部分电路消耗的功率为:这部分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W) IUP 如果参考方向不一致怎么办?如果参考方向不一致怎么办? 功率有无正负?功率有无正负? 问题:问题: 功率功率 I R U a b + - U、I参考方向参考方向不一致:不一致: U、I参考方向一致:参考方向一致: 功率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I R U a b + - I R U a b + - (W)PU I (W) IUP 将将U、I 的的代数值代数值代入式中:代入式中: 若计算的结果若计算的结果P 0, ,则说明此部分则说明此部分电路吸收电路吸收 功率功率(消耗能量消耗能量
11、)负载负载 。 若计算结果若计算结果P 0,电感吸收功率;电感吸收功率; 当当u、 I 实际方向相反时实际方向相反时(i减小减小)p 0,电容吸收功率;电容吸收功率; 当当u、 i 实际方向相反时实际方向相反时(u减小减小)p XC, 为正,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电路呈电感性;为正,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电路呈电感性; 当当XL R时,时,UL 和和UC 都高于电源电压都高于电源电压U。如果。如果电压过高,可能会击穿电压过高,可能会击穿 线圈和电容的绝缘。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应避免发生串联谐振。而在无线电工程线圈和电容的绝缘。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应避免发生串联谐振。而在无线电工程 中则用串联谐振以获得
12、较高电压。中则用串联谐振以获得较高电压。 + L + u C R i uL uC uR + + C II 11 sin 2222 1 )2(LfR U XR U I L 2222 1 )2( 2 sin LfR Lf XR X L L CUf X U I C C 2 发生谐振时的相量图发生谐振时的相量图 由相量图可得由相量图可得 由于由于 U I1 IC I 1 L u C R + i i1 iC 2.6.2并联谐振并联谐振 2.6.2并联谐振并联谐振 通常线圈电阻通常线圈电阻R 很小,一般谐振时,很小,一般谐振时, 1 U I1 IC I L u C R + i i1 iC 2 f0LR 于
13、是简化上式,得到谐振频率于是简化上式,得到谐振频率 LC ff 2 1 0 C II 1 III C 1 0 I 90 1 并联谐振具有下列特征:并联谐振具有下列特征: (1) 由于由于LfR 0 2 故故 (2) 电路对电源呈电阻性。电路对电源呈电阻性。 (3) 支路电流可能会大于支路电流可能会大于 总电流。所以并联谐总电流。所以并联谐 振又称电流谐振。振又称电流谐振。 2.7功率因数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提高 功率因数低引起的问题功率因数低引起的问题 功率因数功率因数 1电源设备的容量将不能充分利用电源设备的容量将不能充分利用 2增加输电线路和发电机绕组的功率损耗增加输电线路和发电机绕组的功率损
14、耗 在在P、U 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情况下,cos 越低,越低,I 越大,损耗越大。越大,损耗越大。 有功功率有功功率 P = UNIN cos 在电源在电源设备设备UN、 、IN一定 一定的的情况下,情况下,cos 越低,越低,P 越小,越小, 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 P = UI cos 电压与电流的相位电压与电流的相位 差角差角(功率因数角功率因数角) 22 2 2 cos 1 )( U P rrIP I IC I1 U 1 i iC C 电路功率因数低的原因电路功率因数低的原因 感性负载的存在感性负载的存在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并联电容后,电感性负载的
15、工作状态没变,并联电容后,电感性负载的工作状态没变, 但电源电压与电路中总电流的相位差角减小,即但电源电压与电路中总电流的相位差角减小,即 提高了电源或电网的功率因数。提高了电源或电网的功率因数。 L u R +i1 已知感性负载的功率及功率因数已知感性负载的功率及功率因数cos 1,若,若 要求把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到要求把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到cos ,则所并联的,则所并联的 电容电容C可可由相量图求得由相量图求得 sinsin 11 IIIC sin) cos (sin) cos ( 1 1 U P U P )tan(tan 1 U P 又因又因 CU X U I C C 所以所以 )tan(t
16、an 1 U P CU 由此得由此得)tan(tan 1 2 U P C 3 2 10 10 (tan53tan18 )F 656 F 2 50 220 C 536 . 0cos 11 1895. 0cos 例例1有一电感性负载,有一电感性负载,P =10kW,功率因数,功率因数cos 1=0.6,接在电压,接在电压U =220 V的电源上,电源频率的电源上,电源频率f =50Hz。(1)如果将功率因数提高到如果将功率因数提高到cos =0.95,试求与,试求与 负载并联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容并联前后的线路电流。负载并联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容并联前后的线路电流。(2)如果将功率因数从如果将功率
17、因数从0.95 再提高到再提高到1,试问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还需增加多少?,试问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还需增加多少? 解解(1) 所需电容值为所需电容值为 电容并联前线路电流为电容并联前线路电流为 A6 .75A 6 . 0220 1010 cos 3 1 1 U P I 电容并联后线路电流为电容并联后线路电流为 A8 .47A 95. 0220 1010 cos 3 U P I 3 2 10 10 (tan18tan0 )F213.6 F 250220 C (2)若将功率因数从若将功率因数从0.95再提高到再提高到1,所需并联电容值为,所需并联电容值为 第3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3.1三相交流电源
18、 3.2三相负载的连接 3.3三相电路的功率 3.4安全用电 三相电路三相电路 序:序: 前面讨论的单相前面讨论的单相正弦正弦交流电路,是三相交流电路,是三相正弦交流正弦交流 电路电路中的一相。中的一相。 目前世界上电力系统的供电方式,绝大多数采用目前世界上电力系统的供电方式,绝大多数采用 的是三相制。的是三相制。 所谓三相制,是由三个频率、大小相同所谓三相制,是由三个频率、大小相同, ,相位不相位不 同的同的正弦正弦交流电压源作为电源的供电体系。交流电压源作为电源的供电体系。简称简称三相三相 交流电源。交流电源。 3.13.1 三相电压三相电压 三相电源的产生三相电源的产生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
19、构造:定子、转子。 定 子 三个定子线圈完 全相同,空间位 置互差120度。 U1 U2 V2 V1 W2 W1 转子 U1 V2 V1 W2 U2 W1 转子 三相电源的产生 转子线圈通直流 ,并由机械力带 动匀速转动。 U1 V2 V1 W2 U2 W1 定 子 S N + - 转子 磁通按正弦 规律分布 u1=Umsin t u2=Umsin( t 120 ) u3=Umsin( t 240 )=Umsin( t+120 ) 也可用相量表示也可用相量表示 U1=U 0 U2=U 120 U3=U 120 转子 U1 V2 V1 W2 S N U2 W1 + - 定 子 三相电压三相电压
20、特征:三相对称电动势三相对称电动势 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120。 Um Um u1u2u3 t 0 2 以以u1为参考正弦量,则有为参考正弦量,则有 三相电压三相电压 对称三相电压的波形图对称三相电压的波形图 对称三相电压相量图对称三相电压相量图 120 U1 U3 U2 120 120 三相交流电压出现正三相交流电压出现正 幅值幅值( (或相应零值或相应零值) )的顺序的顺序 称为称为相序相序。在此相序为。在此相序为 u1u2u3 分析问题时一般都采用这分析问题时一般都采用这 种相序。种相序。 3.1三相电压三相电压 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三相电源的星形
21、联结 + u31 + u1 N 中性点中性点 或零点或零点 L1 L2 L3 N + u12 + u23 u2 + u3 + 相线相线 中性线中性线 两始端间的电压称两始端间的电压称 为为线电压。线电压。其有效值用其有效值用 U12、U23、U31表示或表示或 一般用一般用Ul表示。表示。 始端与末端之间的电始端与末端之间的电 压称为压称为相电压;相电压;其有效值其有效值 用用U1、U2、U3表示或表示或 一般用一般用Up表示。表示。 线、相电压之间的关系线、相电压之间的关系 u12=u1 u2 u23=u2 u3 u31=u3 u1 3.1三相电压三相电压 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三相电源的星形联
22、结 线、相电压之间的关系线、相电压之间的关系 u12=u1 u2 u23=u2 u3 u31=u3 u1 线、相电压间相量关系式线、相电压间相量关系式 + u31 + u1 N L1 L2 L3 N + u12 + u23 u2 + u3 + 2112 UUU 3232 UUU 1331 UUU p 3UUl 相量图相量图 U1 U3 U2 23 U 12 U 30o 30o 30o 31 U 三相三相 负载负载 对称对称( (三个相的三个相的复复阻抗相等阻抗相等) ) 不对称不对称( (由多个单相负载组成由多个单相负载组成) ) 由三相电源供电的负载称为由三相电源供电的负载称为三相负载三相负
23、载 三三 相相 四四 线线 制制 三角形三角形 联接联接 星形联结星形联结 三相负载采用何种联结方式由三相负载采用何种联结方式由负载的额定电压负载的额定电压决定。决定。 当负载额定电压等于电源当负载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线线电压时采用电压时采用三角形三角形联结;联结; 当负载额定电压等于电源当负载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相相电压时采用电压时采用星形星形联结。联结。 N L1 L2 L3 Z3Z2Z1 1 M 3 3.2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结方法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结方法 每相负载中的电流每相负载中的电流Ip称为称为相电流相电流 3.2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结方法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结方法 1星形联结星形联结 + u1
24、 N u2 + u3 + i1 N 1 Z 2 Z 3 Zi2 i3 iN 电路及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示电路及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示 每根相线中的电流每根相线中的电流Il 称为称为线电流线电流 负载为星形联结时,负载为星形联结时, 负载线、相电流相等负载线、相电流相等 即即Ip=Il 为参考正弦量为参考正弦量设设 1 U 则有则有 0 11 /UU 120 22 /UU 120 33 /UU 每相负载中的电流每相负载中的电流 11 11 1 1 1 1 0 /I Z /U Z U I 22 22 2 2 2 2 012 012 /I Z /U Z U I 32 33 3 3 3 3 0
25、12 012 /I Z /U Z U I 3.2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结方法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联结方法 1星形联结星形联结 + u1 N u2 + u3 + i1 N 1 Z 2 Z 3 Zi2 i3 iN 为参考正弦量为参考正弦量设设 1 U 则有则有 0 11 /UU 120 22 /UU 120 33 /UU 每相负载中的电每相负载中的电 流的有效值为流的有效值为 1 1 1 Z U I 2 2 2 Z U I 3 3 3 Z U I 各相负载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各相负载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 1 1 1 arctan R X 2 2 2 arctan R X 3 3 3 arctan R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