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教案.docx》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教案 2021 新教 六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地球 运动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212021 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案 第第二二单元单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2.1.2.1.我们的地球模型我们的地球模型 教学目标 1.懂得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等。 2.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并且观察地球结构模型,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 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根据世界地形图,在一个塑料球体上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 分布情况。 4.利用橙子制作地球制作模型,并且模拟地球自转。 5.观察地球仪,从地球仪的观察上获得有关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制作简单的地球模型、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2、地球自转模型等活动,了解地球结构、 地球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地球自转情况。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各种模型,初步了解有关地球的结构、海陆分布、自转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的材料:橡皮泥、塑料球体、彩色铅笔等等。 制作地球自转模型的材料:橙子、吸管、地球仪等等。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1.出示课本 20 页的这幅插图,引导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地球。 2.教师引导: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 岩石、生物等等。我们也知道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一年四季 的变化等等。 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3、和地球的运动有关系吗?地球又是怎样运动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二、聚焦 1.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的结构是怎样的?球形地球又是怎样用 运动的?我们能做一个地球模型来表达所知道的地球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第 1 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2.板书课题。 三、探索 活动一:我所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1.教师引导: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呢?除了自己知道 的地球知识之外,你们还对哪些地球知识感兴趣? 2.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已经知道的地球知识,并说一说自己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填写在课本 21 页“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4、”记录表中。 3.全班交流,预设: “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记录表记录表 我所知道的地球知识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地球的形状是球状的。 地球运动是围绕太阳转。 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 40 亿岁。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 3 颗行星。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 70 亿左右的人口。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上昼夜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 转动周期大约是多长时间? 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会产生怎样的 影响? 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比冬季 长? 活动二: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师引导: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
5、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者假设制作出初 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的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 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模型一:地球结构模型 1.大家还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地球结构的知识,大家还知道地球的结构吗? 2.出示课本 22 页地球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结构。 预设: 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的厚度约 17 千米,地幔的厚度约 2900 千米,地核平均半径为 3500 千米。 3.提出模型制作要求: 下面请大家利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剖开并观察地球结构模型
6、 的剖面。 4.学生分小组利用三种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且剖开地球结构模型,观察地球结 构模型的剖面,进一步了解地球结构。 5.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制作观察地球结构模型,你知道了地球结构方面的哪些知识?有 哪些收获? 预设: 我知道在地球的结构中,地壳是最薄的一层。 地球的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是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而确定 的。 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大陆平均厚度约为 33 千米,而高山、 平原地区的地壳厚度可达 60-70 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只有 6 千米左右。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 2900 千米,主要由致密的
7、岩造物质构 成。地幔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模型二: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1.出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大致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2.提出要求: 请大家根据世界地形图, 在一个塑料球体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情 况。 3.出示课本 72 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此次制作模型的要求及方法。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要求制作地球陆地和海洋分布模型。 5.全班交流 展示同学们制作好的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说一说通过这次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知道了哪些知识? 预设: 通过这次制作海陆分布模型,我知道了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最大,占地球表面积的绝 大
8、多数,陆地的面积比较小。 通过这次制作海陆分布模型,我知道了地球上陆地不是全部连接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 世界各地,分成 7 大板块,海洋也被这些陆地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6.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并且说一说我们可以从这个地球以上获得哪些知 识? 预设: 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 3.62 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为 1.5 亿平方公里的两 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地球上,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是相互连通的,各大洋之间都有宽阔的水域或者比较 狭窄的水道相连。 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面积的 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 面积的 57%集中在南半球,
9、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战海陆总面积的 61%, 在南半球约占 81%, 海陆分布存在着不太标准的南北对称现象。 模型三:制作地球自转模型 1.出示课本 23 页上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制作 地球自转模型的所需材料、方法。 全班交流 2.所需材料:橙子、吸管等。 3.制作方法: 横切橙子。 将橙子中的果肉去掉。 将吸管穿过橙子。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活动方法制作地球自传模型。 5.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地球自转模型,并且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自 转模拟。 三、研讨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制作有关地球的模型,探究了一些地球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讨论以 下几个问
10、题: 问题 1:我们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 地球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结构及特点方面的知识。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可以解释地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地球自转模型可以解释地球自转的情况。 问题 2:对比不同的模型,他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他们制作的都是有关地球的模型。 不同之处:他们制作地球模型的侧重点不一样。地球结构模型侧重于展示地球的结构,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侧重于展示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地球自转模型侧重于展示 地球的自转情况。 问题 3: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学生通过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改进。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
11、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结构、海陆分布、自转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课后,有兴 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地球结构、海陆分布和自转等方面的知识。 2.2.2.2.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地球上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 2.利用画图的方式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我们的假设。 3.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并且形成最终的结论。 4.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针对昼夜交替现象提出我们的假设,并且通过模拟实验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形成 我们最终的结论。 教学难点 针对问题提出假设,并且
12、利用模拟实验证明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形成最终的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手电筒、地球模型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课本 24 页上面一幅图片,教师引导: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 临。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 2.2.昼夜交替现象 二、探索 活动一:形成我们的假设 1.教师引导:昼夜交替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能提出自己的假设 吗? 2.提出要求:通过画图说明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3.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对昼夜交替现象解释的假
13、设,并且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活动二:交流我们的假设 1.全班交流,各小组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展示自己所画的图片。 2.预设: 假设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假设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假设 3:地球自转。 假设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 活动三: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1.教师引导: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呢?如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这需要做模拟实验。 2.出示课本 25 页上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 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3.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模型等。 4.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模
14、型,同时转动地球模型。 (说明实验方法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 ) 活动四:交流我们模拟实验的情况 1.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法。 2.运用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并得出实验结论。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4.全班交流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以及看到的实验现象。 根据模拟实验,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 根据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提出的哪些假设是成立的。 5.补充有关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知识: 地球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转导致的。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同一 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体。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
15、地 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 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在经历昼夜交替的 早晨、 黎明或者傍晚。 又由于地轴是倾斜的, 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 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者终日不出的现象,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 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三、研讨 刚刚我们针对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提出了我们的假设,并且设计了模拟实验,初步检 验了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下面我们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 1:通过模拟实验能够
16、证明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 的昼夜交替现象的?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 我们可以通过地球模型上的光亮程度来判断地球模型上出现的昼夜交替现象。 问题 2:能解释昼夜现象的假设有哪些?他们有什么不同? 能够解释作业现象的假设有三个: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在这三个假设中,“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这一假设是以地球为中心,“地球 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而“地球自转”是撇开太阳提出的假 设。 问题 3:我们该如何进一步确认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我们可以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
17、。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判断。“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这种说法本 来就是错误的。“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这一假设不仅解释了地球上昼夜交 替现象,而且解释了地球上一年四季的现象,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确定地球昼夜交替的现 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这一假设是正确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探索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懂得昼夜交替现象的 出现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相关材料,了解更多的 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知识。 2.3.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
18、相当漫长的过程。 2.了解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比较这两种观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再一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并且得 出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探索的漫长过程,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 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 1.再一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2.比较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两种观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 做昼夜交替现象模拟实验的材料:地球模型、铁丝、亮片、手电筒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引导:上
19、一课,我们做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初步探讨了地球昼夜现 象产生的原因。不过我们发现这个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那 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最终的结论又是什么?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又有过哪些看 法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2.板书课题: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相关的资料 1.教师引导:对于地球运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历史上影 响较大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托勒密的地心说,第二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 2.出示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 这两位伟大的天文学
20、家。 3.再出示托勒密地心说的示意图和哥白尼日心说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再看一看,初步了 解地心说的观点内容和日心说的观点内容。 4.学生仔细阅读托勒密地心说的资料和哥白尼日心说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地心说和日心 说提出的时间、观点的内容以及观点提出的依据。 5.全班交流 比较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 出示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表格,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进一步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 观点的异同之处。 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 天文学家 及观点 主要 观点 相关 证据 托勒密 地心说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 动。 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 转,并且每天都
21、做一次圆周运动。 1.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 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 但事实并非如此。 2.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 物体,如云彩等等一起转动,人们 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 3.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 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哥白尼 日心说 1.地球是球体。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 24 小时自转 一周。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 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 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1.如果在帆船桅杆顶端放一个光 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会 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 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2.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 无限大的天穹
22、在旋转,而地球不动 实在不可想象。 6.地心说、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预设: 不同之处: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静止不动。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 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旋转, 地球运动并且 24 小时自转一周。 相同之处:“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体。 7.教师引导:日心说和地心说这两种观点在当时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么这两种观点 究竟哪一种正确呢? 8.出示课本 26 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内容,再读一读图片 旁边的文字。 1851 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
23、了地球的自转。 9.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发现, 大家认为地心说和日心说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又有哪些说 法是不正确的? 预设: 地心说中,地球是球体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而地球是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 转,地球静止不动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日心说中,地球是球体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地球运动并且 24 小时自转一周这个说法也 是正确的,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个说法是不恰当的,只能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和 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个说法也是不完全准确的,应该说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 他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 活动二: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教师引导:上一次我们做了一次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不过我们
24、却发现有多种假 设都能够解释地球昼夜交替现象。今天这一课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再一次做地球昼夜交 替现象的模拟实验,完善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2.第 1 步,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出示课本 25 页上面一幅图中的地球模型,再出示课本 28 页改进后的地球模型图片。 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比较两幅图片中的地球模型,看一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更 为合理? 预设: 课本 28 页的地球模型更为合理,更能反映地球的实际情况。因为地球在环绕太阳公转 的时候,公转轨道面和地球赤道并不重合,呈现出一个约 23 度的夹角,所以我们看到 的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是端端正正的,而是略微倾斜的。 改进地球模型的方法
25、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做地轴。 3.第 2 步,在大陆板块上贴反光的小圆片 回顾上一课的地球自传模拟实验, 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大陆板块上分别贴上几块 小亮片呢? 预设: 贴上小亮片是为了在实验中当手电筒的亮光照射到地球模型上时可以反光,展现出更好 的实验效果。 4.第 3 步,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自转 学生再一次回顾上一课的地球自转模拟实验,比较一下手电筒的光源亮度,思考为什么 我们要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 预设: 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可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如果光源较弱,实验效果不太明 显,会影响我们的实验结论。 5.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改进地球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