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第六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5 页 【新教材】统编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小题 48 分)分) 1 (2021辽宁模拟)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第一次提出“武汉首义,十数行 省先后独立” 。后来他在其他文件中,多次提到“首义”一词。由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A充分肯定了武昌起义对创立民国的意义 B认为武昌起义首次践行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C强调同盟会是武昌起
2、义的领导力量 D认识到武昌起义在他领导的起义中的地位 2 (2021广西二模)民国初年,记者采访国会选举时发现:对于许多选举人来说,好像选举权不是需要尽 力争取的权利,而是官府摊派下来的一种差事。这说明民国初期()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B民主共和只是形式 C民众对待国事冷漠D军阀操纵国会选举 3 (2021河北模拟)据统计,1911 年到 1914 年,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 628 个,其中参与政治活动的 约有 312 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影响民国政治格局 B辛亥革命推动政党政治发展 C实业救国促进民主革命进程 D共和观念提升国民参政热情 4 (2021金山区二模)胡适
3、曾说过: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 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 可以萌发的。 ”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传统文化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D反动政府的统治 5 (2021淮安模拟)胡适在 1918 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 “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 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 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 ” 由此可见,他主张() A推进文学形式的创
4、新B注重新旧文学的结合 C文学应突出工农力量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6 (2021浙江模拟)1912 年 1 月 1 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对临时政府 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 第 2 页 共 15 页 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 务一洗而去之, 持和平主义, 循序以进” 。 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7 (2021威宁县校级模拟)列宁曾说: “没有真实的民
5、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 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 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承担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 B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 D实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愿望 8 (2021迎江区校级三模)20 世纪初中国兴起了创办白话文刊物的潮流,仅 1919 年一年,中国就出现了 400 种以上的白话报,1920 年 3 月,教育部要求小学各年级一律废除文言教科书。白话文的应用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B白话报刊已成主流 C书写语言大众化的转型D政治民主
6、化的开端 9 (2021大连二模)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针对土地征税提出如下主张:首先对全国土地进行估价,一 切土地现有价值归地主享有,估价后的土地因社会进步增加的价值用赋税的形式交给国家。受这一主张 影响,孙中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孙中山提出相似观点的主要目的是() A创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 B实现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 C消灭北洋军阀建立中华民国 D为传播西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0 (2021泰安模拟)1919 年 8 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道: “辛亥革命让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 是可以倒下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 做的。
7、”该文所描述的现象表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B推动了民主思想的萌发 C揭开了宪政民主序幕D增强了民众的政治意识 11 (2021唐山二模) 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陈独秀在该 刊物上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 ,造成“民德由 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 。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 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第 3 页 共 15 页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 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12 (2021中卫模拟)陈旭麓认为,如果说新青年杂志是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
8、” 新文化和爱国运动;那末民报就是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由此得出新青 年 、 民报 () 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介绍了革命派的理论主张 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 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 13 (2021龙潭区校级模拟)据吴虞回忆,1916 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 5 份。而到了 1919 年底, 其翻阅售报簿时发现两处令人惊异的纪录:一是守经堂常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 青年等杂志 22 元( 新青年全年定价 2 元) 。材料反映了() A学生与僧侣思想最为进步 B五四运动助推新文化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被广泛认同 D文学革命已成为国民共识 1
9、4 (2021临汾模拟)新文化运动时期,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是 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朱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批判继承传统文化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C进一步解放了思想D发展了资产阶级新文化 15 (2021四川模拟) 新青年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 人,印度的泰戈尔等人的创作。此外还发表了陈独秀、周作人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作家的论文多篇。这 些译介活动() A对推进文学革命有积极作用 B有利于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 C直接服务于反复辟帝制斗争 D增强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1
10、6 (2021江苏模拟)1918 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 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 年 1 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 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这说明,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是由于() A北洋政府统治腐朽黑暗B中国人救亡意识的增强 C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宣传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7 (2021江西模拟) 新青年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的文章,还大力 第 4 页 共 15 页 提倡国语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思想观念非常激进,遭到了一批守旧知识分子的攻击。陈独秀的回应是 () A
11、扛起文学语言改革的大旗 B大力宣扬达尔文进化论 C强调个体人权意识的觉醒 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8 (2021福州模拟)1902 年前后,梁启超大量撰文,号召开展国民性改造运动,培养“新民” 。此后,陈 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吸收了该思想,认为“造因之道,首在树人” ,只有培养没有劣根性的新青年才能 救中国。这表明梁启超的主张() A推动了新式大学的创办B启迪了新文化运动 C反思了辛亥革命的教训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9 (2021池州一模)十月革命前,陈独秀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之后,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 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李大钊说,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
12、之中,其良 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说,东方思想固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也未必尽是, 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当时,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人们继续探求救国出路 B转向了传播马克思主义 C打破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幻想 D改变对东西文化的态度 20 (2021商洛一模)1915 年 9 月,陈独秀说: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 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现代社会,以经济为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与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 及于伦理学。 ”由此可知,陈独秀() A关注经济变迁,推崇西方物质文明 B主张个性解放,扬弃传统儒家之伦理 C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
13、强调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 21 (2021安庆二模)在 20 世纪初的北京,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报纸订户约占受调查家庭的 26%,这些家 庭大部分属于较高收入的家庭,其成员的识字率约为 75%,而一般家庭也达到了 20%的识字率。这说明 了() A订阅报纸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B思想启蒙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C识字率完全取决于家庭收入 D新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22 (2021河北模拟)如表不同论述反映出当时中国() 第 5 页 共 15 页 表:近代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个人主义的论述 作者及出处意义简析 佩弦生论中国救亡当自增内力 (1900 年 4 月 10 日) 中西比较指出, 中国
14、的个人主义 (负面意义) 造成全民离散软弱, 所以不敌西方合全体国 之力。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915 年 12 月 15 日) 用“纯粹个人主义之大精神”来概括西洋民 族的以个人为本位思想; 东洋民族以家族为 本位的宗法制度有四大恶果, 都是压迫个人 独立人格和自由; 纠正之法是以个人本位主 义与家族本位主义。 A民族矛盾渐趋缓和B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C民主政治不断巩固D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 23 (2021赣州一模)1918 年陈独秀指出: “产生义和团这个怪物,原因在于:第一、道教;第二、佛教; 第三、孔教;第四、以儒释道为精神的中国戏剧;第五、 仇视新学妄自尊大的守旧 ,
15、”并进一步指出: “要想义和团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团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 。陈独秀旨在() A宣扬民主科学思想B强调贯通东西文化 C建立无产阶级政党D批判群众暴力革命 24 (2021新建区校级模拟)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热情歌颂青年,将他们比喻为初 春和活力四射的太阳。他还指出,青年是社会的“新鲜活泼细胞” , “新陈代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从中可以看出,陈独秀旨在() A对民国形势感到满意并对青年寄予希望 B歌颂青年并启示青年励志变革,挽救危亡 C认为只有青年才能力挽狂澜,救国救民 D激励青年勇于批判传统文化和陈腐教条 二材料题(共二材料题(共 3 小题小题 52
16、分)分) 25 (2021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 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 亡”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三:中
17、国共产党认为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 第 6 页 共 15 页 前的解放,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知 识分子在此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根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哪一内容最能反映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26 (2021广东模拟)材料一: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以发展实业为己任,勤读细思,多方考察,于 1917 年 2 月起开始着手撰写实业计划一书
18、,直至 1920 年 7 月才最终完稿。孙中山在此书中指出: “予之计 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 ”关 于写作此书的缘由,孙中山说: “中国今日但是节制资本,仍恐不足以解决民生问题。必要加以制造国家 资本,方可解决之。其计划已详于建国方略第二卷之物质建设又名曰实业计划 。 ” 改编自林家有等孙中山评传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 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 “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
19、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 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 。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 的” , “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 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拖延地实行起来” 。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 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 据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业计划的侧重点,并分析实业计划写作的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共同目标,
20、并评价毛泽 东提出的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 27 (2021泰安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在北京举办辛亥革命重大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在 1961 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出席了会议。政协主席周 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会词。首都各界人士、海外华侨、各地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以及在北京访问的 各国外宾和驻华使节参加会议。周恩来在讲话中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指出:辛亥革命,推 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 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二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
21、1981 年。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 作过的人士、华侨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等出席会议。叶剑英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 员长、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了会议,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胡耀邦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胡耀邦 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特别指出,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至今仍然是 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精神纽带。 第三次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 1991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 7 页 共 15 页 长万里,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宋平、李瑞环,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
22、中央顾问 委员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辛亥革命 老人、华侨和台港澳同胞、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的亲属等出席了会议,国家主席杨尚昆发表了主题报 告。杨尚昆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 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 同愿望,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摘自张海鹏50 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根据材料,谈谈对国家纪念辛亥革命的理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小题) 1 【分析】
2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 。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之后孙中山多次提到武昌起义,意在肯 定武昌起义对创立民国的重要作用,所以 A 正确; “首次践行”不符合史实,在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已经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所以 B 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受到同盟会的影响,但并不是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进行的,湖北革命团体共 进会和文学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 C 错误; D 选项与史实不符,孙中山并未直接领导武昌起义,所以 D 错误。 故选:A。 2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好像选举权
24、不是需要尽力争取的权利,而是官府摊派下 来的一种差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材料“好像选举权不是需要尽力争取的权利,而是官府摊派下来的一种差事”等信息体现了多 选举人对民主共和的轻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共和影响不大,流于形式,故 B 正确; A 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许多选举人”并不能代表民众,故排除 C; 民国初年,军阀尚未形成,故排除 D。 故选:B。 3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11 年到 1914 年,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 628 个, 其中参与政治活动的约有 312 个” 。 【解答】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中华民国
25、成立,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种政党、会团等 组织的大量出现正是中国民主进程向前推进的表现,B 项正确; 清末新政是 19011911 年,排除 A; CD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第 8 页 共 15 页 故选:B。 4 【分析】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树墩”是指传统文化。 【解答】A辛亥革命并为铲除封建文化残余,正确;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说“树墩”不能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C材料中未涉及传统小农经济,排除;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排除。 故选:A。 5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今日的贫民社会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 “今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