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1.古代诗歌阅读.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1.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1.古代诗歌阅读 2020 年高 分类 题库 考点 11. 古代 诗歌 阅读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考点 11.11.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二)(2020全国卷 IT14、15)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袭美: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2、,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解析】选 A。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 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读懂诗
3、歌 一定首先注意诗歌的标题,“奉和”为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可知,是皮日休先给作者写诗,作者唱 和,可见皮日休没有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信。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 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诗歌首联写道“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期”,约会,对于因为病情和朋友爽约,未能写 诗的遗憾,颔联“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作者虽然在教书,但是对外面的春色充满了 向往,从尾联“但医沈约重瞳健,不
4、怕江花不满枝”,从注释可知,沈约的眼疾都能医好,那么您的 病一定也能治好,那时江花满枝,一切都会变好。 答案: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 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2020全国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黮闇: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 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5、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解析】选 B。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 意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 一确认,得
6、出答案。B 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分析不正确。首联第二句“行藏终 欲付何人”的意思是他们的事迹最后会由谁来记载呢?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 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故选 B。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 分) 答: 【命题立意】题目要求回答王安石读史中所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 辨,切忌盲从。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析】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所揭示的先贤们的悲哀表现了他深刻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历 史典籍并不能真实完整地表现先贤的是非成败,历史记载和历史真实之间存
7、在差异,很多都 是“糟粕”。对于我们而言读史要有怀疑精神,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 不能毫无保留地兼收并蓄。 答案: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在 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白话诗歌 自古以来功成名就的人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啊,而他们的事迹最后会由谁来记载呢?当 时的人尚且难以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记不准确,后世更是众说纷纭,更看不清历史真相了。 史 书上流传下来的也有糟粕,记录下历史事实就如同绘画中画出人物的精神一般难。有限的记 载怎能把古代圣贤的思想完整真实地表现出来?而总有些人就是死守典籍,不肯醒悟。 (二)
8、(2020全国卷T14、15)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 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看见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述,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
9、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命题意图】所选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苦笋的形象和魏征的典故表达珍惜、锻炼人才 之意,体现出当下国家、社会对青年的关注与期待。核心素养方面着意于审美鉴赏及文化传 承。本题侧重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解析】选 C。诗人吩咐儿童不要过多取食苦笋,不是因为它吃起来口感苦涩,而是希望苦笋 可以多经受些风雨的磨炼,长成参天苦竹,成为栋梁之材。诗句暗含对人才爱惜之意,C 项是对 诗歌的错误解读。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
10、侧重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 【解析】首先,审读题干可知,诗歌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本题要求分析苦笋与魏征二者的 相似之处。然后,品读诗歌理解诗意,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 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 四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 “苦节”是与生俱来的风骨。 “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 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 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著名谏臣魏征,“我见魏征殊 媚妩”一句用典,是写唐太宗对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包容、欣赏的态度。综合以上解读,从外部 特征来看,苦笋的
11、“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 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其言行有 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媚妩”,苦笋性 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 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答案: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 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易错提醒】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 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
12、,通过叙写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 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品格。 “借物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 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 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托物言志”常常是作者受生活的启发,托物寓意的结果。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咏志。 它常常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 感悟提炼升华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如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
13、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笔下竹石如画,但作品传递给我们 的却是竹子的精神立场坚定,不折不挠,顽强抗争,蕴含着诗人的人格力量。而“借物抒情” 则是作者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移情于物的结果。 “托物言志”之“志”必须是能从事物本身固有的特点自然引申出来,不能从外界移入。自 然万物各有其形态色彩性质功用等自然属性,艺术家把对事物的独到发现和感悟提炼升华, 使之与所要表现的某种意义相契合,这样就把自然属性很自然地转化为某种社会属性,使该 物具有了象征意义。 如,狮子象征刚强,是由狮子曾作为兽中之王的勇敢特性延伸出来的;青松 象征崇高,是由其耐寒而常青不凋的特性延伸出来的;莲花象征高洁,是由其出淤泥而不染
14、的 特性延伸出来的可见,是事物的自身属性触动了人的心灵后,被人们不断强化才有了象 征义的。 “借物抒情”之“情”则不是事物本身固有属性的延伸,是人从主观感受出发,通过移情而 赋予该物的。 “托物言志”之“物”通常只安排一个核心事物,辅以他物衬托。而且,“托物言志”常诉诸理 智,歌咏事物的品格,使人进而联想到具有这种品格的人。 “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 志向、情趣、爱好、愿望等。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全文以莲为中心事物,辅以菊花和牡丹 的衬托,歌颂君子的高洁品格,批评逃世避祸者,鄙弃趋炎附势者。三种花虽各具意义,但歌咏 莲花才是核心。 “借物抒情”之“物”则通常安排多个事物,其间并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