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6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4 论述类阅读.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 文档编号:1668987
  • 上传时间:2021-08-21
  • 格式:DOC
  • 页数:34
  • 大小:39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6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4 论述类阅读.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6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4 论述类阅读 2016 年高 分类 题库 考点 14 论述 阅读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版,请按住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调节合适的观看 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考点 1414 论述类阅读论述类阅读 1.1.(2016全国卷 IT 一)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 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

    2、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 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 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 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 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 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 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

    3、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 司马迁的 史记 也确如刘向、 扬雄所言是一部 “实录” ,那么司马迁在 史记 夏 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 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 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 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 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

    4、大影响。 19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 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 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 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 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 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 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 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

    5、说文的权威 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 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 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 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 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 致

    6、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 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二 段中的相关表述为“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该项表述为“所载内容的真实性”,扩大了范围且不严密。A 项,信息在原文第一 段。B 项,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开头。C 项,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因为诗经中最 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故此项正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 将疑,认为其中记载

    7、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 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 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 说文解字 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 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 项,以 偏概全,原文第四段中对古史辨派无情批判的对象的表述为“一切经不住史证的 旧史学”,该项表述为“旧史学”,扩大了范围。A 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最后一 句。C 项,信息

    8、在原文第四段。D 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两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 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 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 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 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9、D 项,无中生 有,“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不正确,由第五段可知殷墟甲骨文被发 现以前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的凭依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及后来的金石 学研究成果。A 项,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开头两句。B 项,结论由第二段甲骨文的发 现能证明殷本纪的可信,来推断得出。C 项,由第四段最后两句可得出。 2.2. (2016全国卷T 一)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 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 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

    10、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 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 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 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 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 一千零一夜 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 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 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 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

    11、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 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 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 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 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 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 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 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 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

    12、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 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 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 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 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 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 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 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 陈旧的故事模

    13、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 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 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 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 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 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 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 来源方面,都受到了

    14、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 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 项答题区间在第 1、2 段。对照 原文可以看出,早期小说的内容除了“加工后的游历见闻”之外,还虚构故事,而 且“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故此项错误。由第 1 段中“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 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 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 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可知 A 项正确。由第 2 段“17 世纪欧洲的流浪 汉

    15、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 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 事的亲密关系”可知 C 项正确。由第 3 段“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 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可知 D 项正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 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 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

    16、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 要的因素,人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 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C 项信息区间为最后一段:“在 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并不是人 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C 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由第 3 段中“他本人 就是故事的一部分”和转折词“但是”可知 A 项正确。由第 1 段信息可知 B 项 正确。 由第 4 段 “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

    17、性和内在活力, 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 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可知 D 项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 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 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 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

    18、代传媒的不断 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根据内容加以推测的能力。B 项答题区 间为最后一段。原文是说“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但没有说“降 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由全文看,现代小说对虚构的依赖是加强了。由第 2 段 “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可知 A 项推断正确。C 项由第 4 段“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 弄蹩脚花招的人 ”句得出。D 项由最后一段“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 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可知正确。 3.3.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2016全国卷

    19、T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 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 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 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 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 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 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

    20、至 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 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 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 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 海经 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 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 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

    21、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 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 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 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 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 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 谭其骧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 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 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

    22、也能从 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 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 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 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 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 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 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

    23、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 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 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代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 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解析】 选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 项见原文第二段 “王国维古 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王国维 的意思是怀疑是可取的,但需要史料为依据,而 C 项的意思是只要以史料为依据, 就不会再怀疑了,属曲解文意。A 项见原文第一段“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

    24、有 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 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可 知其正确。 B 项见第一段 “从 三言二拍 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 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 史料”,可知其正确。D 项见原文第二段“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 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可 知其正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

    25、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 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 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 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 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D 项见原文第四段“至于纯粹 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可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表 述绝对化,故错误。A 项见原文第三段“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 荒

    26、诞不经,连司马迁写 史记 都不敢采用” ,可知其正确。 B 项见原文第三段 “ 山 海经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 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可知其正确。C 项见原文第三段“分而治之者 谭其骧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 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可知其正 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 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 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

    27、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 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 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推断的能力。B 项强 加因果,见原文第一段“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 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 没有一致的看法”,可知二者为并列关系。A 项见原文第二段“新的传说还会不 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可知其正确。C 项“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

    28、 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的主语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当代学者”, 他们的工作目的是研究历史,第一段有“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 资料不是史料”,可知此推断是正确的。D 项根据司马迁写史记 、清人编四 库全书同谭其骧、王国维的比较,可知其正确。 【规律方法】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技巧 1.审题干 (1)选择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 (2)有没有对象或范围的限制。 2.看选项 (1)文中原话。 (2)对原话的改造。 (3)在文中同一位置。 (4)文中不同位置内容的组合。 (5)文中无此内容,但可以根据原文推断。 (6)文中的观点,文外的事例。 3.明错误 (1)范围不清(少数,全部;

    29、特别,稍微;通常,偶尔)。 (2)混淆时态(已然,未然;或然,必然)。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因果倒置)。 (4)偷换概念或张冠李戴(相似概念的区别)。 (5)混淆是非(肯定,否定)。 (6)答非所问(题干要求)。 (7)曲解文意(基本错误)。 4.4. (2016北京卷T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24 分) 材料一 自主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 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 发展的今 日,载人 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 的

    30、重要基石” 。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斯特 I”号。由于该潜水 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 此类深潜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探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 1964 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 80 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 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 年,我国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 中国海首次开展了 1 000 米级深潜试验。2010 年已能下潜到 3 759 米的海底, 并完成了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

    31、。2011 年 7-8 月,“蛟龙”号载 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成功进行了 5 000 米级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 成果。 仅仅过了一年,2012 年 6 月 27 日, “蛟龙” 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 7 000 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下潜到 7 062 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布放、高清摄录、 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 7 000 米深度的动 物影像和样本。2013 年,“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 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

    32、的 能力。2014-2015 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 年 5 月,“蛟龙”号在西 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 1 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 美国最新的 6 500 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 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当,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 方面它要深 500 米。 “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 , 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 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磬、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

    33、根据 “材料一” ,下列对 “蛟龙” 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 7 000 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D 项“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表述 错误,属范围扩大,见材料一第四段“它与美国最新的 6 500 米级新阿尔文 号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第三段“ 蛟 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 载人深潜技术

    34、的国家”,并未明确“全面领先” 。故 D 项错误。A 项“使我国跻身 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见第三段我国是“世界上第五 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故 A 项正确。 B 项 “使我国首次获取了 7 000 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见第三段“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 7 000 米深度的动 物影像和样本”,故 B 项正确。C 项“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 究的能力”,见第三段“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 能力”,故 C 项正确。 2.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 是(2 分)() A.长时间水下工

    35、作B.悬停作业 C.自动驾驶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是“ 蛟龙号独有能力”, 根据原文第四段“ 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 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 不具备的”可知,D 项正确。 材料二 “蛟龙”潜水世界关注 近日,“蛟龙”号首次下潜到水下 4 000 多米的深处,这个数字在人类深海 潜水史上并不罕见,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都曾达到这个深度,但中国的大 步追赶让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感到紧张。 美国某网站称,“深海是中国的下一个边界”,并认为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深 海试水意味着美国在深海勘探领

    36、域的领先地位将被超越。 华尔街日报 报道说, 这次下潜是“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 。该报还评 论,大洋深处的这场竞赛具有堪比 太空探索的商业、科学和军事意义,在太空探 索领域,中国目前也是世界大国之一,只有它和美国、俄罗斯、印度具有载人航 天能力。 英国媒体对 “蛟龙” 号也做了详细报道,说如果 “蛟龙” 号一两年内下潜 7 000 米成功,将超越日本的“深海”号深潜器和俄罗斯的“和平”号深潜器。 “中国 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 6 500 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 英国某报评论说。该报还认为“蛟龙”号代表中国“打响了征服海洋的战斗”, 尽管它目前的任务

    37、仅限于纯科学领域,但是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 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对深海的大量金属矿藏进行合理利用。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 将成为“中国的金字塔” 。文章还说,有军事专家认为这样的潜水器可以切断海 底通信电缆,回收海底的外国武器,或者用于修理和营救潜艇。 (取材于孙秀萍等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国外媒体关注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载人能力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D.深潜意图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二第三段“英国媒体中 国的蛟龙号将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把人类带到 6 5

    38、00 米深海的潜水器之一” , 此处提到明确数字 7 000 米,6 500 米,表明关注点在“下潜深度” 。 “该报还认 为中国政府希望蛟龙号探索深海的能力使中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 位”,此处提到“中国政府希望”,表明“深潜意图” 。由第二段“美国某网 站称中国在一场关系重大的科技竞赛中达到的最新里程碑”和第四段“日 本时事通讯社称,在一场美国一直保持优势的技术竞争中,深海开发计划将成为 中国的金字塔 ” 可知,美国和日本媒体的关注点是 “科技竞争力” 。 故 A 项 “载 人能力”不属于关注点。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 4 000 多米的时 间的推断,正确

    39、的一项是(3 分)() A.2009 年B.2010 年 C.2011 年D.2012 年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能力。材料一第三段“2010 年已能下潜到 3 759 米的海底”,“2011 年 7-8 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成功 进行了 5 000 米级试验”,可以推断出首次下潜到 4 000 多米深度就在这两年。 然后根据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2010 年精确到了 3 759 米,说明这是当年的极限, 因此,首次达到 4 000 多米应该是在 2011 年。故 C 项正确。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迅猛:“迅”字书写

    40、的第一笔是“乁” B.载人:“载”读作 z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相比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能力。A 项按照汉字笔顺规律 正确。B 项“载”有两个读音,表载物或承载之义时读作“zi”,“载人”即此 读音;表记录或年的意思读作“zi” 。C 项“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 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意思是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正确。D 项“堪比”,是指 在某件事情或者事物上能比得上另一件事情或者事物,不逊色于或不亚于;或者 “可以与相比” 。故 D 项错误。 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 5

    41、00 米至 6 500 米为深海,6 500 米至 11 000 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 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 11 000 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 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 1 台无人潜水器,3 台着陆器和 1 艘 4 800 吨 级的科考母船“张骞”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 术流动实验室” 。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 26 条 6 500 米 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

    42、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 DNA 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 11 000 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 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 1 000 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 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 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 人潜水器。与 7 000 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 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

    43、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 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 外形,在海里将采取 45 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 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 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 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 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 年 9 月, “彩虹鱼” 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 最大潜深为 4 328 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

    44、性的第一步。按 照设想,2016 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 沟;2018 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 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 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 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 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 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

    45、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三第二段“ 彩虹鱼号万 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我国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 术流动实验室 ”,“实验室”是许多设备共同组成的,而不是“彩虹鱼”号一个 的称号。故 B 项错误。 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 一项是(2 分)()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D.抗压能力更强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三第四段“与胖鲨鱼外形 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

    46、鱼号”,“垂直下潜”是“蛟 龙”号的特点。故 B 项错误。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 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5 分) 答:_ 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由题干可知,要着眼于三则材料,从材料中对 我国“蛟龙”号到“彩虹鱼”号发展变化的评价语句中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 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了中国载人深潜技术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大步追赶”让 其他领先国家感到紧张;材料一和材料三涉及“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发 过程,凸显了我国追求自主科技创新的特点。材料三中,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深 渊,第二段主要介绍了协同作业的流动实验室,第三、四段介绍“

    47、彩虹鱼”号在 技术上的升级换代,第五段是“彩虹鱼”号的探索计划,第六段是这一实验室建 成后的意义。每一部分可以总结出一个相对应的特点。 答案:特点一:我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 “蛟龙”号在短短 的三四年间就下潜到 7 062 米,创造了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 万米级的“彩虹鱼”号也已经开始研制。 特点二:载人潜水器的技术不断创新,某些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特点三:目标远大,以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为目标,力争使我国大洋 深海交叉科学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如有其他答 案,言之成

    48、理,可酌情给分。 5.5. (2016天津卷T5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 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 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 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 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 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 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

    49、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 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 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 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 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 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 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 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

    50、费意愿和 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 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 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 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 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 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 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 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6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14 论述类阅读.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68987.html
    四川三人行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