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教 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212021 年新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第二二单元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变化 2.1.2.1.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2.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3.观察弯曲的岩层、长白山天池、敦煌的雅丹地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黄河入海口的 沙洲等地形地貌图片, 描述他们的特点, 并且猜测他们主要形成原因, 填写在记录表中。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又有哪些特点。 2.了解影响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1.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及其特点。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影响地
2、形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图、长白 山天池图、敦煌的雅丹地貌图、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图、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图等等图片、 地形地貌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1.出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回顾复习有关地球的知识。 地球上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世界海洋面积约为 3.6 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 71%, 地球陆地面积 1.49 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 29%。 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总面积 17868 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 之一。 大西洋:总面积约为 9166 万平方千米。
3、 印度洋:面积约为 7617 万平方千米。 北冰洋:面积约为 1479 万平方千米,仅占世界大洋面积 3.6。 地球陆地分成七大陆地部分,被称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 大洋洲与南极洲。 2.如果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地球表面长途旅行,就有可能看到雄伟的高原、绵 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以及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 等等,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3.教师分别出示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四 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等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体会地球表面的多种多 样。 1、4.教师引导:地球表面的地形是
4、多种多样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表面的 面貌?生物和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表面会造成影响吗?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从今 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 2 单元,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 二、聚焦 1.出示课本 21 页上面的地球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 2.教师引导: 地球表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又是什么 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地球的表面。 3.板书课题:2.1.地球的表面 三、探索 活动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1.出示课本 21 页的世界地形图,教师引导:这张是世界地形图,请大家仔细看一看, 了解世界的地
5、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地球表面的样子。 2.预设: 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它的一部分被水淹没着,成为海洋;另一部分露出水面, 形成陆地。从地图上我们能发现,地球表面的 71%被海洋覆盖,在剩下的不到 30%的陆 地上也分布着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而且海洋是彼此连成一片的。而陆地被海洋隔成几 大块,按照面积大小,又分为大块的大陆和小块的岛屿。全球大陆共有亚欧大陆、非洲 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 6 块大陆。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五大地形分别 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活动 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观察我国的地形
6、图,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1)出示中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预设: 中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以昆仑山 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地势第二级阶梯分界。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10002000 米之间,其间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东 面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与地势第三级阶梯分界。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下。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
7、还有四 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这些形态各异的地形,以山脉为骨架交错分布。陆 地上的 5 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 (2)教师小结:我国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因此地形地貌复杂。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 更多知识。 2.观察图片中呈现出的地形地貌,描述他们的特点 (1)出示课本 22 页和 23 页的 5 幅地形地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 5 幅图片,初步了 解这 5 幅地形地貌的特点,并且对它们的主要形成原因进行猜测,填写课本 23 页上面 的记录表中。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地形地貌记录表。 预设: 地形
8、地貌记录表地形地貌记录表 图片观察到的地形特点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1弯曲的岩层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2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 3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 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降雨)的作用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水的作用 河水流动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四、研讨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地形,了解了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特 别突出了解了我国五种最具代表性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并且对他们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猜 测。下面我们针对刚才的学习情况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2.问题 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地球表面主要由五大地形,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五大地形特点: 高
9、原:海拔 1000 米上,幅员辽阔,地面坦荡(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较大,边缘陡峭。 平原:海拔 200 米下,幅员辽阔,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一望无际。 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头,延绵的山峰 形成的带状山脉。 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有座座山头,相对高度不大,坡度较缓,山间多有平坝河谷相间。 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环绕,中间低。 3.问题 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地形的因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 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
10、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 向平坦。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知道地球表面主要主要有 5 大地形 地貌,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我国五处比较突出的 地形地貌,并且对它们的主要形成原因做了猜测。课后,请大家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 更多有关地形地貌的知识。 2.2.2.2.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2.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 个圈层。 3.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了解地壳的运
11、动,知道地壳在不断的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的涌动,有时会通 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5.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了解地壳的组成和运动,知道地壳在不断的运动,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 变形。 教学难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了解地壳的组成。 2.知道地壳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
12、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那么地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 索地球的结构。 2.板书课题:2.2.地球的结构 二、探索 活动 1: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1.出示课本 24 页的地球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全班交流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补充地壳、地幔、地核的资料 关于地壳、地幔和地核,大家还知道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有关知识。 预设: 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39-41 千米。高山、 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 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 2800km 以上,平均密度为 4.59g/cm,体积约 占地球体积的 82.26%,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 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 物质的总组成。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半径约有 3470km, 主要由铁、 镍元素组成, 高密度, 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 10.7 克。 温度非常高,
14、 有 40006800。 。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内地核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 构。外地核深 2900km 至 5000km,内地核深 5100km 至 6371km。 活动 2:了解地壳的组成。 1.教师引导:作为地球的表面一个圈层地壳,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预设: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岩浆岩,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会喷出地表或侵入岩石中并冷却凝固,形 成的岩石就是岩浆岩。岩浆岩包括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出示课本 24 页玄武岩、浮石、花岗岩的图片。 3.沉积岩,一种经由水、空气或冰的搬运,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
15、地上的沉积物 质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 相机出示课本 25 页的砾岩、砂岩、页岩图片。 4.变质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岩石因遭受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 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 岩。 相机出示课本 25 页的大理岩和板岩。 活动 3:了解地壳的运动 1.教师引导:我们的地壳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的涌动。我们又 是如何感受到地壳的运动的呢? 预设:地震和火山喷发会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 2.出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图片,教师相机介绍地震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 一步了解地壳的运
16、动。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球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 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者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 生弯曲或者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结构。 3.出示课本 25 页地球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示意图,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体会地 壳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活动 4: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了解了地壳的组成以 及地壳的运动。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图。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 25 页的相关文字,观察相关的图片,初步了解制作地球结构模 型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3.
17、所需材料:红、黄、蓝三种橡皮泥。 4.制作方法:按照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 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5.学生分小组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全班交流 6.展示各小组制作的地球结构模型。 7.引导学生切开地球结构模型,观察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地壳、地 幔、地核三个圈层。 三、研讨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结构,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问题 1: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问题 2: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成几个类型
18、?它们分别是什么?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包括玄武岩、浮石和花 岗岩。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岩。 问题 3: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地壳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地球内部的岩浆也在不停的涌动, 因此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的,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结构,知道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 三个圈层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我们还知道地壳处 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的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 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
19、生弯曲变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的关于地球结构的知识。 2.3.2.3.地震的形成及作用地震的形成及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懂得地震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3.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讨论交流地震发生时的情景以及地震给地表带来的 变化。 4.了解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与互救,收集相关的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了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是怎样的,地震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地震给地球
20、表面带来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了解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也在不停的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 发让我们感受到。 2.那么地震又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地震又会给地球表面的形 态带来哪些改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3.板书课题: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二、探索 活动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1.教师引导:地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请大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我们上节课的 学习
21、来做一个预测,谈一谈自己对地震成因的理解。 预设: 猜测 1:地壳的运动。 猜测 2:地球板块的挤压。 猜测 3:地球板块的拉伸。 猜测 4:海水的运动。 猜测 5:岩浆的运动。 要想了解地震的成因,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索。 2.出示课本 26 页到 27 页模拟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 26 页到 27 页的相关文字说明,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注意点。 全班交流 3.模拟实验材料:分成两半的小盒子、塑料薄膜、水、土、小铲子等等。 4.实验方法: 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等泥变干之后,将
22、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 观察发生的现象。 5.实验注意点:泥土变干之后,将小盒的两半拉开或者挤压的动作要迅速,不能缓慢, 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实验效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 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 6.指生说一说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时发生的现象。 预设:盒子的两半迅速拉开时,泥土分裂开来;盒子的两半迅速挤压时,盒子中的泥土 被挤成一团。 7.出示课本 27 页中间的两幅岩层发生弯曲和岩层断裂错动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两 张图片,并且结合前面的实验现象,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我们的解释。 预设: 地面的震动
23、简称为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是自然界经 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有两种:一 种是“构造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产生的地震;另一种是由火山喷发而产生 的“火山地震” 。构造地震又称断裂地震,是由地下岩石发生快速错断引起的。地下岩石 由于地壳的运动会长期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了岩石的 承受强度,岩石就要破裂或错开,同时将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出来从而发生地震。 活动 2: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吗?大家从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过地震的情景 吗?请大家试
24、着描述一下地震的情景。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从电视网络上看到过的情景来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预设: 地震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 地震时地动山摇,顷刻间房屋塌陷,道路裂开,几十秒钟一座繁华的都市就变成了一座 废墟。 地震发生时桥梁倒塌了,高楼成了一片废墟。 地震时巨大的石块滚落下来,飞速的向山下滚去。 震起的灰尘在天空中飞舞。 地震发生时,很多人哭喊一片,有的人吓呆了。 3.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有关地震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感受地震时的 可怕情景。 教师引导:地震是可怕的,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同样是巨大的。 4.出示课本 28 页的三幅图片,学生看一看
25、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地震给地表带来 的巨大变化。 图片 1、图片 2:1976 年 7 月 28 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 7.8 级地震,地震使地面 出现了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图片 3: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 级地震,地震时山体滑坡阻塞 河道,形成了堰塞湖。 5.教师相机出示其他的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改变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感 受地震的巨大力量和可怕之处。 活动 3:在地震中如何自救 1.教师引导:地震是可怕的,在可怕的地震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地震中如何展开自救和互救。 在震区中,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