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写作审题分析及精选范文精评.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写作审题分析及精选范文精评.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北京 作文 写作 审题 分析 精选 范文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192019 年高考语文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北京卷作文写作审题分析及精选范文精评作文写作审题分析及精选范文精评 作文原题作文原题 2323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 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 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 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欢 庆共和国 70 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 2019 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 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审题分析】【审题分析】 材料是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关键时刻的回顾、对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 文化自信。 考生可以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
3、承,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对国家和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与思考等角度,选择自己擅长的话题,写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 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但要抓住一个明确的中心,用翔实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避免过大过 空。 写好这篇作文,考生要开阔眼界,挖掘深度,写出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明确中心。考生想写的点很 多,但这些点要构成一条清晰的逻辑轴线,说明“韧性”是什么,在自己选择的话题中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的 “韧性”。要选有效的事例做支撑,若事例过于零散,则无法聚焦在中心论点上。考生不能“任性”地理解“韧 性”,否则,只会削足适履,强行套用。 若从思想文化角度论述,可以
4、联系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林 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等名言。 若从文学艺术角度论述,可以联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元曲,包括 “四书”“五经”,其中“柔韧”的光辉无处不在。 若从中国人的品格角度论述,可联系屈原忠贞爱国、杜甫忧国忧民、林则徐为民请命、鲁迅弃医从文、 两弹事业自力更生、女排顽强拼搏等素材。 考生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
5、,都需要在论述中把握这一精神内涵,体现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仍生生不息的 民族精神。 【优秀范文】【优秀范文】 文明的韧性文明的韧性 回望历史,上有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展望未来,当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一切的成就,皆离 不开文明的韧性。 何为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被折断的性质。何为文明的韧性,是中华文明历经艰险生生不息、 源远流长的根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民族精神。 当文明具备了韧性,它所包含的一切才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湮灭,而是一直砥砺前行,凝结成我们中华 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内核,这是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源头。 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千年传承。古有郑和下西洋的文明互通,今有“一带一路”的文
6、明互鉴,这是 中华民族特有的“韧性”,在互通互鉴中守护、交融、发展着自己的文明,并用最温和的方式证明自己, 与世界文明并肩前行。 当代社会,我们一直强调的命运共同体,正蕴含着中华民族文明特有的“韧性”。我们以坚持平等、 互相尊重为基础,以创新研发为道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目的,保护着各方的特色文明,这是 中华民族文明中的“韧性”。我们强大又包容,我们愿意在接受世界文明的过程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 己更加牢固;而不愿关上窗户与大门,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失去了变通,如果这样做,这份文明也注定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局中陷入被封锁的困境。 当一个民族的文明具备了“韧性”的时候,这个民族的人民也会变
7、得异常强大,这个民族的国家也注 定会在世界上获得更多的尊重。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的叮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自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的誓言、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决然越是在家国危急、文化面临灾 难的时候,这种坚韧的力量就越会成为不竭的精神动力,引导中华儿女克服现实的困难,实现一次次历史 性的超越。 今天的我们正是深受坚韧精神影响的中华儿女。汶川地震时冲在前面的医护人员,迎着火场逆行的消 防员,从大学校园走向西部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们,面对各方围堵坚持不懈研究 5G 创新成果的华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