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

  • 上传人(卖家):1207392380yun
  • 文档编号:1660927
  • 上传时间:2021-08-1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547.7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新苏教版 科学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材 分析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年新年新苏教版科学五苏教版科学五年级年级上上册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第第四四单元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一、一、单元设计意图单元设计意图 1.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不断地相互转化。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 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无论是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对于地球本 身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得 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造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也 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 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

    2、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 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 零碎, 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 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 本单元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的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 洋、大气循环的科学大概念。 本单元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 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因为在水的循环过 程中形成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所以本单元还给学生提供探究天气现象形成原 因的机会,让学生比较几种天气现象的不同,设计模拟成因的探究实验,

    3、运用实验结果 以及示意图辅助解释不同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2.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 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 的信息。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2)本单元学

    4、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 段要求。 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14.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4.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 云和雾 露和霜 雨和雪 水滴的“旅行” 。前三课在内 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 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 将云和雾、 露和霜、雨和雪两两对应放入一课,是因为两者的形成原因相似

    5、或接近,有的只是形成 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这三课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呈现上,都是先观察现象,从 现象层面比较不同,然后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其成因,最后借助相关的示意图进一步描 述其形成过程。二、三两课还进行了阅读节气资料、认识更多降水形式的拓展延伸。最 后一课是综合学习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便于学生将头脑中 零碎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自然界水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 总的关系。 二二、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能通过模拟实验、解释模型等方法研究天气现象的成因。 能够借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

    6、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 理解大自然的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三三、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 四、四、课时建议课时建议 序号序号课题课题课时课时 13云和雾1 14露和霜1 15雨和雪1 16水滴的“旅行”1 总课时4 五、分课分析五、分课分析 13.13.云和雾云和雾 1.教学内容 本课是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的第一课。将云和雾放进一课是因为这两种天气现象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状态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 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 情境, 聚焦学习内容, 区分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

    7、所见, 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第二个活动做人造雾的实验。因为是在实 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不是造云。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 节课唯一的动手活动, 需要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 进而分析、 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 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最后教材揭示出云 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 2.教学目标 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 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

    8、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 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 4.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量筒(500mL)、冰袋(或把冰块放入保鲜袋)、温水、线香、火柴。 14.14.露和霜露和霜 1.教学内容 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 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 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 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 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霜,

    9、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 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 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 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2.教学目标 比较露和霜的不同,知道露与霜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通过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节气。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做露和霜的模拟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难点:做造霜的实验。 4.教学准备 铁罐、湿毛巾、

    10、电子温度计、碎冰、盐、冷水。 15.15.雨和雪雨和雪 1.教学内容 本课与前两课是并列关系,将雨、雪这两种天气现象放进一课是因为它们都是云中 的水点或是冰晶降落所致,也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的天气现象。教材内容包括以下 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是一种经验层面的认知,聚焦研究的 主题,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概括的能力, 也是对接下来探索雨雪形成的原因作铺垫。 第二个活动是模拟雨的形成,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一个主体活动,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的 解释提供直观感性认识。第三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这是抽象概 括的学习,是一种图表学习方式。模拟实验与抽象概括的示意图两

    11、者结合,能更好地揭 示事物内在的联系。第四个活动是观察雪花的形状,说说不同的降水形式的特点。这些 都是直观的图片观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2.教学目标 能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 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4.教学准备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培养皿、热水、冰块、火柴。 16.16.水滴的水滴的“旅行旅行”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

    12、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 界水的变化循环的系统认知,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概括。用“水滴的旅行”这个形 象话题做标题,紧紧围绕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这个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 一个活动是观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引导学 生逐步建立水循环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这 是在前面实物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概括,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建立水 循环的概念。学生的分析、概括、推断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 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体现科学课程的实践性。 2.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

    13、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 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增多也不 会减少。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难点: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 4.教学准备 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 六、参考资料六、参考资料 雪花雪花 雪花是一种晶体, 是天空中的水汽凝华形成的固态降水, 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多呈六边形,形状像花。雪花的形状极多,每片雪花都像一幅极其精美的图画,连许多 艺术家都赞叹不已。雪花大都是六边形的,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

    14、系。云中雪花的“胚胎” 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柱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 像一根针,叫针晶。另一种则呈六边形的薄片状,就像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叫 片晶。 对于六边形片状冰晶来说,由于它面上、边上和角上的弯曲程度不同,相应地具有 不同的饱和水汽压,其中角上的饱和水汽压最大,边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实有水汽 压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冰晶的面、边、角上的饱和水汽压不同,其凝华增长的情况也不 相同。如果云中水汽不太丰富,实有水汽压仅大于平面的饱和水汽压,水汽只在面上凝 华,这时形成的是柱状雪花;如果水汽稍多,实有水汽压大于边上的饱和水汽压,水汽 在边上和面上都会发生凝华,

    15、由于凝华的速度还与弯曲程度有关,弯曲程度大的地方凝 华较快, 所以在冰晶边上凝华比面上快, 这时多形成片状雪花; 如果云中水汽非常丰富, 实有水汽压大于角上的饱和水汽压,这样在面上、边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尖角处 位置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最快,所以多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 降水降水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温度 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云。水汽在云滴表面凝聚,大小云 滴在不断运动中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 降水物。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

    16、能形成降水。 降水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地物表面及低空形成的凝结物,如 霜、露、雾和雾凇,又称为水平降水;二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 雪、霰雹和雨凇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凇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 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 人工降水人工降水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 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其方法是根 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

    17、高射炮等向云中播撒干冰、碘 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缓解或解除农田干旱、增加水库水 量或提高其供水能力、增加发电水量等。 人工增雨分为暖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暖云(温度高于 0C 的云)降水或增雨, 就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物质,促使大云滴生成,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 云(温度低于 0C 的云)降水,就要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从而产生大 量冰晶,使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人工降雨的作业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在地面布置碘化银燃烧炉。催化剂依靠山区 向阳坡在一定时段常有的上升气流输送入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简便,明显的缺 点是难以确定催

    18、化剂入云的剂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经常有地形云发展、交通不便的 山区。 二是以高射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 由于增程焰剂炮弹和焰剂火箭的研制成功, 将催化剂在合适的时段按需要的剂量输送到云的合适部位的问题已基本获得解决。虽已 有车载火箭装备,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但相对于飞机,这种作业方式的机动性较差, 适合在固定目标区作业(如为水库增水),特别是对威胁飞机飞行安全的强大对流云进行 的催化作业。三是飞机催化作业。飞机催化作业的应用比较广,可以根据不同的云层条 件和需要,选用暖云催化剂及其播撒装置、制冷剂及其播撒装置(如干冰、液氮),也可 挂载碘化银燃烧炉、飞机焰弹发射系统。还可装载探测仪器进行云

    19、微结构的观测和催化 前后云宏、微观状态变化的追踪监测。不过不是所有的云都可以用来“播雨” ,一般说 来,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层积云,或中云族中的高层云较为适宜,少云或者晴空条件下 就不能进行飞机人工增雨。 水循环水循环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 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 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 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决定着全球的水 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还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实现了地球系统水、能量和地球生物化学 物质的迁移和转换,构成了全球性的连续有序的动态大系统。水循环联系着海陆两大系 统,塑造着地表形态,制约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不断提供再生的淡水资源。 因此,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6092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