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新苏教版 科学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材 分析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212021 年新年新苏教版科学五苏教版科学五年级年级上上册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第第四四单元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一、一、单元设计意图单元设计意图 1.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不断地相互转化。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 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无论是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对于地球本 身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和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得 水成为可再生资源。水循环造成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也 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演化和发展。 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
2、基本的天气现象,能够对一些气象要素进 行简单测量,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这些都是学习水循环的基础。但学生的知识相对 零碎, 没有将一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置于地球水圈的大情境中, 缺少对水循环系统的认知。 本单元就是帮助学生将地球上的水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宏观的认识,形成水在陆地、海 洋、大气循环的科学大概念。 本单元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主题,涉及水圈与大气圈这两个主要概念。该主题能 够很好地将两个主要概念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因为在水的循环过 程中形成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所以本单元还给学生提供探究天气现象形成原 因的机会,让学生比较几种天气现象的不同,设计模拟成因的探究实验,
3、运用实验结果 以及示意图辅助解释不同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2.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 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 的信息。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2)本单元学
4、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 段要求。 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14.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4.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 云和雾 露和霜 雨和雪 水滴的“旅行” 。前三课在内 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 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 将云和雾、 露和霜、雨和雪两两对应放入一课,是因为两者的形成原因相似
5、或接近,有的只是形成 过程中的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这三课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呈现上,都是先观察现象,从 现象层面比较不同,然后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其成因,最后借助相关的示意图进一步描 述其形成过程。二、三两课还进行了阅读节气资料、认识更多降水形式的拓展延伸。最 后一课是综合学习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便于学生将头脑中 零碎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自然界水循环的科学大概念。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 总的关系。 二二、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能通过模拟实验、解释模型等方法研究天气现象的成因。 能够借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
6、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 理解大自然的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三三、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 四、四、课时建议课时建议 序号序号课题课题课时课时 13云和雾1 14露和霜1 15雨和雪1 16水滴的“旅行”1 总课时4 五、分课分析五、分课分析 13.13.云和雾云和雾 1.教学内容 本课是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的第一课。将云和雾放进一课是因为这两种天气现象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状态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 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 情境, 聚焦学习内容, 区分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
7、所见, 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第二个活动做人造雾的实验。因为是在实 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不是造云。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 节课唯一的动手活动, 需要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 进而分析、 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 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最后教材揭示出云 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 2.教学目标 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 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
8、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 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 4.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量筒(500mL)、冰袋(或把冰块放入保鲜袋)、温水、线香、火柴。 14.14.露和霜露和霜 1.教学内容 本课承接第一课云和雾的认识与探究,介绍了另外两种天气现象露和霜。将这 两种天气现象放在一起也是因为其形成条件很接近,都是水蒸气受冷凝结并附着在草木 或其他物体上,只是一个呈现液态,是小水滴,一个呈现固态,是小冰晶。教学内容包 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露和霜的不同,整体感知它们在形态及形成条件上 的差异,这属于经验层面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人造露和霜,
9、主要是模拟露和霜的形成 过程,两个实验放在一起做也是一种对比,两者的形成条件差异主要是温度不同。这是 本课动手实践的主体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第三个活动是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正好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让学生关注生 活,关注更多与节气相关的天气现象,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2.教学目标 比较露和霜的不同,知道露与霜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通过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中与天气现象相关的节气。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做露和霜的模拟实验,解释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难点:做造霜的实验。 4.教学准备 铁罐、湿毛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