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期末复习试题(四).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1657910
  • 上传时间:2021-08-16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7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期末复习试题(四).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统编版 2021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期末 复习 试题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1 期末复习试题(四) 时间:150 分钟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 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 000 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 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 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 追求精神快乐。 幸福在 论语道德经 等诸子典籍中也被称为 “乐” 。 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

    2、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 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 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 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 “知足之足,恒足矣” ,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 境界。孔子认为,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对安贫乐道 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 :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 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 “与天合者

    3、,谓之人乐”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 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 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 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 “圣也者, 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 现个体幸福, “尽制”就是心怀天下

    4、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 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 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 ,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 爱” ,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 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 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

    5、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 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 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 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 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材料二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

    6、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 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 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 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2 问题。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 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 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

    7、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 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 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 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 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 我实现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 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 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 如果我

    8、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 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 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 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 福状态。 (摘编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 材料三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幸福”信号, 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 见人的 GDP 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 对于提升公众幸福

    9、感,如果政府和公众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甚至有天壤之别,会不会出 现政府所致力于提升的幸福,不过是强加于公众但实质上公众并不能感受到的“幸福”呢? 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其实没那么难。评判幸福固然很难,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比如说, 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稳定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等等。我们不敢肯定 什么是幸福,但我们肯定有能力消除这些不幸福因素。当越来越多的导致不幸福的因素被消 灭,幸福感必然会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幸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虽然有评 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 众一定不幸福。 (摘编自志灵幸福感是否提升,

    10、请把评判权交给公众)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幸福的看法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谈论的角度不完全相同。 B孟子主张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在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 面有重要意义。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把占有更多资源当作人生目标与自我实现的标志。 D要想真正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就必须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政府的施政目标,采用 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内容,而精神层面的快乐则是必需的,是 更应该看重的内容。 B “格物、致知、诚意、

    11、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中提出的观点 说明个人的发展终究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C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就越幸 福,但其危害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D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一个人如果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3 A政府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就会幸福。 B让个体通过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活快乐,就是幸福。 C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有一个好工资

    12、,家庭就会幸福。 D大幅度提高国民的工资待遇,国民就会幸福。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答: 5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6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执着者 张丽 时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 个孩子辍学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 城。 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 通讯干事不久,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

    13、山, 走过几十道山岭,才在傍晚时分抵达。 夕阳的余晖把群山抹上了一层金色,散落的泥巴土屋零零星星从密林里冒出来,蓦然 一看,像是插在山腰上的几只狼毫。学校在一处开阔地上,有四间土砖墙教室。书记介绍, 笔架村方圆十多里,山高石头多,难得有块地势平坦的地。这房子是李先念带领下的新四军 第五师建的,做过后方医院。王新师范学校毕业后来支教,当上了几十个娃娃的孩子王,他 的腿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为救学生被野猪追赶咬伤的。 孩子王正在上课,他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在低矮的课桌前单薄得像悬挂 的毛笔。我问他,别的老师来了又走,你怎么能在山里扎根呢?他回答,因为这里贫穷,交 通闭塞,文化落后,我不能眼看孩

    14、子们当睁眼瞎,一辈子困在山里 自那以后,我格外关注王新。听说他娶了一个山里妹子,媳妇每天帮他接送学生,还 为留校的学生洗衣做饭烧水;他一个人教 5 个年级,难得片刻休息;他教过的学生陆陆续续 有 20 多个考上了大学;笔架村也被列入省市扶贫重点村,建了新学校,修了公路。教育局、 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 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 车相遇。陪同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 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 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15、活动室很干净,有办公桌也有棋牌桌。他边给我们泡茶边说: “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咱 们是老熟人,我直接交底这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学生。 ”茶雾袅袅飘散,暮色四合,远山 如黛,这样的坦白开场让我无言以对。王新像是自言自语: “城里教学好,娃娃们都跟爸妈在 城里读书,有福啊! ”我越发困惑,问道: “没有学生?你还保留学校,接受扶贫资金,岂不 是”他摇头叹气, “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 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4 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

    16、 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 “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 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 “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 ” “你可真行! ”我由衷地插了一句。王新苦笑道: “难哪!孙子去年上初中走了,我想 学校空着不是个事,就和书记商量,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来,可吃住得有钱。要是把学校 废了,我也失去宣传利用价值,资金从哪儿来?”我接茬说: “把空置的学校变养老院,挪用 教育资金养老,难怪有人举报你弄虚作假! ”我把举报信递过去。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 急地说: “这个举报

    17、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 ”我瞅着王 新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 “你就 不怕处分?” “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 能化险为夷。这一年扶贫干部来得多,大多到乡里搞个捐赠仪式就收场。难得有进村的,书 记带着转悠,搞点野味忽悠走。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哪像你恁认真” 王新的话让我无语。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 “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 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 棍就有 14 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

    18、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 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 窗外群山莽莽,雾霭沉沉,我心潮起伏。脑子里翻滚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 大山里 的老年学校 笔架村最后的乡村教师 空校,不空心 执着者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这其中截然相反的心 境分别是“兴奋、激动”和“沉重、疑虑” 。 B “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这既昭示了社会 的大爱精神,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 C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的相关内容,是王新为了保住学校造的假,他不想将学校 改建成祠堂

    19、,而是想让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个安居之所。 D“扶贫干部难得有进村的”“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这反映了当时扶贫干部 及记者的浮夸的工作作风,揭示了某些社会问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段中写“我”第一次到笔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凸 显了笔架村的贫穷、闭塞。 B “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像悬挂的毛笔”,此处使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 修辞再现了王新上课的具体情景。 C小说第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代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 丰富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情节。 D小说以“我为使用哪个新闻标题而大费周折”结尾,能引起读者

    20、对王新人生故事深 入的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8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4 分) 答: 9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王安石,字 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 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21、法先王 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 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 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 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 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 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 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 去,终英宗世,召 不起。 煕宁二

    22、年二月,拜参知政事 。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 安石对曰: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 世务尔。 ”上问: “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 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 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 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 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罢黜中

    23、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 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有删改) 注儇(XUN):轻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

    24、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 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时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 尊敬。 B忧,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是为“丁 忧”。 C召,有征召、召见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 副使合称“宰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安石年幼时酷爱读书,过目不忘;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

    25、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认为,经术是用来处理世务的,世人都以为经术不能处理世务是因为后世所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6 谓的读书人,都是庸俗之人。 C王安石认为改变习俗、建立法度,是当时最为紧要的,这得到皇帝的认可。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虽然变法遭到了朝廷中许多 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4 分) 译文: (2)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4 分) 译文: 1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本文回答,王安石在

    26、用人方面有什么不当 之处。(3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二边:指北宋与辽国、西夏接壤的地区。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 十五年(641),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 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喜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27、分)() A这首诗的创作有似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 现实主义精神。 B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 现实,而边民“长苦辛”是因为北宋与辽国、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 断餐。由此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罹,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D诗歌的最后,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 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16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

    28、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六国论中苏洵为六国设计图存之道: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7 合。认为如果这样, “”。但六国毕竟没有这样做,而最终为秦国所灭,给后 人留下“”的沉痛教训。 (2) 阿房宫赋 中杜牧用比喻手法描写连接楼阁之间的走廊和翘起的屋檐形态的句子是: “,。” (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向帝 王表达了和诸葛亮出师表中“远小人”、辨善恶、“察纳雅言”一样的谆谆告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

    29、发展变化着的。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 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正所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一再警 醒世人, “虑之不远,其忧即至”。荀子说得也很通俗, “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 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 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在的当今时代, 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 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 其间难免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遭遇诸多意外情况。 “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

    30、愈进愈 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 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而不能“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唯有怀以 的洞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B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句谚语,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C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 D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 19依次填入文中横

    31、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千变万化居安思危洞若观火深思熟虑 B瞬息万变未雨绸缪洞若观火深谋远虑 C瞬息万变居安思危明察秋毫深谋远虑 D千变万化未雨绸缪明察秋毫深思熟虑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 遇诸多意外情况。 B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 诸多意外情况。 C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遭遇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遇到 诸多意外情况。 D它本身就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32、,遭遇 诸多意外情况。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而杜牧的阿房宫赋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过秦”而先不数秦之过,却以 极其铺张扬厉、跌宕扑朔的重笔尽情描绘阿房宫之宏大、之瑰丽、之奢靡,笔笔落在阿房宫 上,句句却又意在过秦,这正是大手笔的匠心所在。一个曾经踏平六国、雄心勃勃的秦王朝, 一个曾经统一中国、叱咤风云的秦王朝,顷刻间,竟然那么容易地坍落了,毁灭了,一切竟 然都转瞬即逝。,激起后代多少人的思索,多少人的慨叹。杜牧也正是从这样一种强 烈的悲剧感中,。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六年,但它的确曾经

    33、极为强大,极为昌 盛,然而一旦毁灭,又何强之有?何盛之有呢?这种由极盛而极衰的悲剧,极大地震撼了作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8 者的心灵。 答: 22请从下面一段新闻报道的内容中,提取出 2020 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几个特点,每点不 超过 12 字。(5 分) 2020 年高考语文命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如 新高考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 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未来,思考使命担当。如全国卷作文题“携手 世界,共创未来” ,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 命题充分利用我

    34、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如全国卷作文题给出的背 景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命题还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时代要 求,通过精心设计试题,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以浸润的方式融入其中。 (选自中国考试,有删改) 答: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西汉贾谊陈政事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习近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

    35、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项, “必须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政 府的施政目标, 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说法错误。 材料三第二段说“评判幸福固然很难, 但评判不幸福却很容易” ,因此对幸福感“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并不现实。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并不是幸福 的重要内容”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 要”。B 项,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 礼

    36、记大学明 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 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C 项, “其危害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理解有误,原文 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和论据关系的能力。A、C、D 三项谈的都是对资源的占有或物 质享受的追求,不是真正的幸福,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4、答案采用引证法。本文谈的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为了探讨这 一问题,文中引用了先秦诸子(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和礼记大学中 的很多名言警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论述层次清楚。文

    37、章设置了三个小分论点: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将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9 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 。 层层深入,论述很有条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证特点的能力。首先通读材料一,明确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文中大量运用了引证法,先后引用了先秦诸子中的老 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的名言来证明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设置 了三个小分论点:“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从物质享受和精神快乐两个方面 来审视幸福,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精神快乐这一方面;“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

    38、社会福 祉结合起来考量”;“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对于幸福真谛的探寻, 文章先从先秦诸子的典籍中列举了幸福的内涵,再到结合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的 关系,最后得出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在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的结论。层层深入,论述很有条理。 5、答案(1)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2)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 结合起来考量;(3)敢于担当,奉献社会;(4)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5)让个性得到充分发 展,生活充满乐趣;(6)享受到社会公平、自由;(7)手中的权利能够约束政府的权力;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个性化阅读文本

    39、的能力。首先要在文本中找出答 题区间。材料一在第二段非常明确地提出对“幸福”的看法,即“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 精神快乐”;材料一第三段提出对“幸福”的看法,即“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 结合起来考量”;材料一第四段提出对“幸福”的看法,即“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 当为幸福”; 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自由 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 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可以得出,幸福就是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幸福就是个性得到充 分发展,生活充满乐趣;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机会不公平就是一种不幸福,不能给人以

    40、稳定 预期人就会有不幸福感”可以得出,幸福就是享受到社会公平、自由;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幸 福感的评判权要掌握在公众手中。虽然有评判权的公众不一定能说清楚什么是幸福,但如果 公众手中的权利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那公众一定不幸福”可以得出,幸福就是手中的权利 能够约束政府的权力。依上梳理概括,分条作答。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 项, “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 的影响”错误。不是“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应为“也说明了我那篇文章给笔架村带 来的影响”。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C 项, “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代 了”错误,根据文本内

    41、容,正面写王新的语言,是直接写相关内容,并非侧面交代。 8、答案执着,有信念;有担当,不怕苦;善良,有爱心;善权变,为留住学 校不惜造假。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从第段“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 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 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怕 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 化险为夷”中可见其执着,有信念,有担当,不怕苦;从第段“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 加着急地恳求: 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

    42、。笔架村 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 14 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 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中可见其善良,有爱心; 从第段“他摇头叹气, 我并不想欺骗。 娃娃们走了, 学校空了, 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 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 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 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 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10 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

    43、?他顿了下继续说, 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 我强留他们读书, 并让人去宣传, 才保住了学校 ” 中可见其善权变, 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依此梳理概括,分条作答。 9、答案“我”要去调查王新被举报的原因,由此生发的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 题;“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我”作为记者进行的前后两次 采访,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易于感染读者。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人称“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答题思路:内容主旨上,文章通过 “我”写了什么,表现了何种情感或者思想;结构思路上,是否具有情节和线索方面的作用; 表达效果上,对情感或者人物塑造有哪些作用。本文通过“我”的目见耳闻写有关王新的 事情,

    44、“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多角度多侧面展示相关情节,丰富文本内容;交代要去调查 王新被举报的原因,由此生发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结构上, “我”是线索人物, 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表达效果上, “我”作为记者进行前后两次采访,对话间给人现场感 受,让人身临其境,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易于感染读者。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人才”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 D 两项; “其能久”语意不完整,故“久”后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项, “对平辈或晚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 敬”错误,应为“对平辈或尊

    45、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对晚辈较多称其名。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项, “都是庸俗之人”错误,原 文倒数第二段为“大抵皆庸人”,意思是“大部分是庸俗之人”。 13、答案(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政务,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 书为依据。 (2)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官员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浅薄聪明 的年轻人。很久以后,(王安石)因为旱灾而被罢黜,等到他再次担任宰相,一年多后就又被 罢免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当:掌管,主持。注措:措置, 安排。大抵:大都,大致。祖:效法,依据。(

    46、2)中外:朝廷内外。老成:老成持重。洎:等 到。相:宰相。岁余罢:被动句,一年多又被罢免。 14、答案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聪 敏浅薄的年轻人。这是他在用人方面的失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锁定“用人方面”的题目要求,筛选 文中信息,主要在最后一段,即“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由此可知, 王安石不用朝廷内年高有德持重之人,却大量起用自己门下的轻浮慧黠的年轻人。这是其用 人失当之处,也是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 石年幼时喜欢读书,

    47、而且看过一次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落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等到) 完成之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的议论高深新奇,善于用雄辩和旁征博引来论证自己的主张,敢于按照自己的意 见办事,慷慨激昂地立下纠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 “当今国家的财力一天比一天艰难窘迫,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弊病在于不了解法度,不效 法先王时期的政令。效法先王时期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思想。效法先王政令的思想, 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引起天下人哗然,也就必然会符合先王 时期的政令。借助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增加国家的财富,收取天下的财富来供给国家的用

    48、度, 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 从来没有把财力不足作为国家忧患的, 忧虑的是没有増加财富的方法。 新教材语文必修下册 11 居官任职的人才已经不足,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守护,陛 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幸运作为常法,而没有某天会发生(祸患)的担忧吗?希望陛下 能够明察朝廷中那些沿袭旧制的弊病,明文诏令大臣,逐渐治理这些弊病,以期符合当前世 事的变化。我所说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流于习俗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 为这是迂腐而不切实际的陈词滥调。”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政务,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 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 不久王安石任职集贤院。在此之前,馆阁

    49、多次下达委任的命令,王安石多次推辞;士大 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仕途, 都遗憾自己不能结识他, 朝廷多次打算委派他担任位高禄厚的官职, 只是担心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束,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不 肯起复任职。 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能了解爱卿, 以为你只懂经学,不懂世务。”王安石回答说:“经学正是用来处理世务的,只是后世很多 所谓的读书人,大部分是庸俗之人,因此世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用在世务上罢了。 ”皇上问: “既然这样,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 “改变习俗,建立法度,是现在 最急需的。 ”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设立

    50、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令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掌 管。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令相继开始实施,号 称新法,(王安石)派遣提举官四十余人,在全国(各处)颁行新法。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 法时,朝中百官各执己见,王安石引经据典,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辄就是好几百字, 众人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变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 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官员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浅薄聪明的年轻 人。很久以后,(王安石)因为旱灾而被罢黜,等到他再次担任宰相,一年多后就又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期末复习试题(四).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79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