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8-15-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配套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8-15-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配套教案.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部编版 谏太宗十思疏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8-15-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配套教案 2021 部编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15 魏征 配套 教案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课程目标】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活用现象、句式特点。 2.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出主题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 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认识“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梳理文段大意,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找出文中使用对比、比喻论证的句子, 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3.开展小组讨论,对“十思”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并分析“十思”的核心内 容所在。 【高考导航】 1.“信”“诚”“克”等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 核心
2、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文言文固定句式易在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翻译题中出现,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3.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是高考阅读题考查的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 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 ,逆“圣听” ,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 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 在“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 “伴君如伴虎”的封建社会,能
3、被所效忠的君王尊称为人生一面镜子的恐怕只有一位,那就是唐代名相魏征。魏征 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 头,以资警惕。 二、知人论世 1、魏征(580643) 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唐初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末为避乱,曾一度出家 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 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 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zhng) 臣”称之。曾主持隋书 、 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 隋书的序论及梁书 陈 书 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4、。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死后赠 司空,谥文贞。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他的谏言大 多被唐太宗采纳。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 太宗之世,忠直老臣,无有过魏征者。明王船山 读通鉴论卷十一 贞观中直谏者,首推魏征。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2、作品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 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 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后,改年号为“贞观” 。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常以隋 朝的暴政为戒,能励精图治。做到了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被人们誉 为“从谏如流”的君主。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 贞观之初, 围绕着如何统治农民的问题,朝
5、廷中有过一场争论。以封德彝为代 表的一派人主张“任法律,杂霸道”, 即实行严厉的镇压。魏征坚决反对这种政策, 他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大乱之后应当实行“帝道” 、 “王道”,也就是说应当实行仁政。 有雄才大略而又英明果断的唐太宗,立即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从而确立了贞观时期 的施政总方针。 由于这一方针的贯彻、 实施, 到贞观四年就出现了大治的局面: “ 米 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不闭户,行 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 看来“贞观之治” ,诚非虚言。既然如此,那么魏征为 什么要上谏太宗十思疏呢 ? 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
6、年年 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 本,一个表现是,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另一个表现是,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 薄。 “喜闻顺旨之说” , “不悦逆耳之言” 。此外还有畋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 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在贞观十一 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 的一篇。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己的过失,赞 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
7、宗在一定程度上听取了 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 谠(dng) ,安国利人,成我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 何以加也。 ” 三、初读文本 1、字音(详见PPT) 2、解题 谏太宗十思疏 谏:劝谏,规劝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 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 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3、文体知识 (1)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帝提建议、
8、献对策、报 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 扼要、逻辑性强。 文章有体序说 : “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 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 (2)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 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诽:背地里议论) 讥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3)回忆我们学过的古代文体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9、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议 论文) 出师表 陈情表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 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 杂文颇为相似。 马说 记,包括: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记叙文)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桃 花源记 醉翁亭记 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 述事实、 功德的文字, 述公记行、 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 陋室铭 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 兰亭集序 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送东阳马生
10、序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 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阿房宫赋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 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六国论 过秦论 4、初读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提出问题思什么? 分析问题为什么思? 解决问题怎么思?结果如何? 四、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段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 积其德义。 求:要求,需求。 之:结构助词,取独。 长(zhng) :生长。长得好。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稳固。 根本:树根。本:树的根部。今义:事物的
11、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浚(jn) :疏通水道。 其:他们的。 德义:德行和道义。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得远, 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 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更。 望/求/思:同义,指望。 之:都是主谓间的结构助词,取独。理:安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 ,此句自谦) 。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谦辞。况:何况 于:引出对象。不译。 明哲:明智的人,形
12、作名。指唐太宗 翻译: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深厚却想 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很愚昧无知,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 的人呢! 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 危, 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 (chng) 者也。 当:主持,掌握。 神器:帝位。 重:形作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作名,重大的地位。 极天:天之极处,指皇权。 休:喜庆,福禄。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居安思危: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安/危:形作名。居
13、: 处于;思:想。 戒:戒除。俭:形作动,行节俭 以:第一个并列连词;第二个转折连词同“而” 处:保持 胜:克服 长:形作动,流的长远 翻译: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 永远保持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 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 泉而想要水流得远啊。 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中心论点 4、第1段:反复说明人君要得到国安,必须厚积德义。 (1)文章是如何引出正题的?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正题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4、” 。 一组排比句,两个比喻,阐明事理,浅显易懂。 “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 警醒。 (2)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中的常识进行比喻,从而说明积德 安国这抽象的道理,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且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 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 从反面设喻,突出“德义”对国君的重要性。连用四个“不”字,最后一个“不” 否定前三个“不” ,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不可”既是自 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反问句式,巧妙地把 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
15、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 ,必能 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5、正反对比 “积德义”的重要性(十思的出发点)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二)研读第二段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 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凡百: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重大。成语:高山景行 殷:深,深切的。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繁:多。克:能够。终:坚持到底。 【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始和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原意凡
16、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 没个结果。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盖:语气副词,大概。岂:难道 翻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 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 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 2、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 待下;既得志, 则纵情以 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夫:位于句首,表原因,因为。 殷忧:深深忧虑。 以 :而,修饰。下:指臣民 既:在之后。 得志:达到目的,实现愿望。 则:连词,表顺承,就。 纵情:古,放纵情
17、感,即骄傲;今,尽情。 以 :而,并列。傲物:轻视他人。 一体:整体。行路:陌生的路人。 翻译: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 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 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虽:即使。董:督察 以:介词,用。 振:同“震” ,威吓。 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后 苟:苟且。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而:转折连词。 怀
18、:怀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惟:只是。 覆:颠覆;使倾覆。 宜:应该。慎:警惕。 奔车朽索:奔车(以)朽索 其: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 忽:轻视,怠慢。 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 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 于大小,可畏惧的只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 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以忽视呢! 4、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从创业与守业、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 理。 第二段从哪个角度展开论证? “为什么思” 有几个论证层次?
19、 摆事实、析原因、敲警钟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5、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 有善始者实繁VS能克终者盖寡对比暗示居安思危的重要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能否竭诚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兴邦是由于“竭诚待下”/丧邦是由于“纵情以傲物”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 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这几句指出了历代帝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以 “善始者实繁” 与 “克 终者盖寡”对比,暗示居安思危之重要,以“岂乎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