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1-2与妻书 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1657712
  • 上传时间:2021-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7.8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1-2与妻书 教案.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部编版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1-2与妻书 教案 2021 部编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11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与妻书 林觉民 课程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形成“字词句篇”的阅读思路。 3、体会林觉民先生舍一己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精神。 学法指导 1、朗读与理解相结合,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书信中的深情。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3、调动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努力提出个性化见解,提高鉴赏能力。 高考导航 1、 “破镜重圆” “独善其身”等词语在高考中常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了解文言书信中的称呼语,近年来高考对古代文

    2、化知识的考查比较频繁,考生需要注意。这合乎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一首有故事的老歌,就像一杯午后的乌龙茶,醇厚绵密,让人回味。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这是齐豫作词并演唱的歌曲觉当中的两句。 歌名中的“觉”字,代指林觉民,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歌词里的“一个名字” ,是指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 他的情与义,她的爱与怨,因为缘分互相交融、因为爱情缠绕编织。 他们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曲生命之歌,如泣如诉,荡气回肠。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 1911 年 4 月 27 日, 革命志士炮轰

    3、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 死伤惨重,其中一位 24 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 ,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 鹃啼血,感动天下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少年之时,即接 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春回国,同年 4 月 24 日写下绝笔与妻书 ,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起义时 加入敢死队,带头冲人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被捕,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补充)在福州,三坊七巷因其历史之源的重要地位而著称

    4、。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船政之父沈葆 桢、翻译天演论的严复、世纪老人冰心等名人,都从这里走出。这里,同样是革命烈士林觉民的 故里。1887 年,也就是清朝光绪十三年,林觉民出生在三坊七巷最北面的一条巷子杨桥巷。他 从小过继给叔父林孝颖。林孝颖是一位晚清名士,饱学多才,擅长诗文,与钱穆、台静农等能人志士 都有所交集。林觉民天资聪颖,深得叔父喜爱,并且亲自教导他读书识字,对他寄予厚望。在此成长 环境下,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成为林觉民的必读书目。他植下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的思想,也了解到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境界。一个人读过的书,潜移 默化中培育出他的气质。尤其年少

    5、时接触的思想,更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那时还有科举考试,大概不忍违背父亲大人的指示,林觉民参加了科考。生于诗书之家的林觉民 无意于功名,加上少年轻狂,人虽坐于考场,却未认真作答。他提杆奋笔,在试卷上题下七个大字, 那也是苏轼的一句诗文:少年不望万户侯少年不望万户侯。然后,这位翩翩少年离开考场,拂衣而去。林觉民在小小 年纪就已清楚,功名利禄、诗词歌赋,都不是他所求。他到底想要怎样一条道路呢? 15 岁那年,林觉民考入全闽大学堂,在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思想,他也因此推崇自由与平等。 一个人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是容易的事情不是容易的事情。一个人明白自己不想要什么一个

    6、人明白自己不想要什么,那绝非等闲之辈那绝非等闲之辈。 1905 年,18 岁的林觉民从学校回家,娶陈意映为妻。这是谁家的千金?她的父亲叫陈元凯,科 举考得一个举人,在广东任职知县。陈父对这个女儿非常宠爱,使其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还为 红楼梦中的人物写了一卷诗。彼时,文学家陈衍主持编撰福建通志 ,陈元凯与林孝颖协助于 他。两人既为同僚,又都志于诗文,想来能说到一处。他俩饮酒作诗时,聊文字,聊时局,也聊到各 自的儿女家事那个时代,人生大事向来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赌 博,是赢是输,是好是坏,全都看命。 林觉民和陈意映的结合虽然出于包办婚姻,但他俩都成长于诗礼之家,在文

    7、学上意趣相投,琴林觉民和陈意映的结合虽然出于包办婚姻,但他俩都成长于诗礼之家,在文学上意趣相投,琴 瑟和鸣瑟和鸣,十分恩爱十分恩爱。婚后,小夫妻俩住进杨桥巷的双栖楼,这里称为他俩的爱巢。楼前种有梅花、芭 蕉等花木,不管别处风雨如何,这里自有岁月静好。他唤她卿卿,温柔缱绻,喁喁耳语。雨时,两人 一起芭蕉听雨,雪后,两人一起踏雪赏梅。 “移椅依桐同望月,点灯登阁各观书”这联诗,或许可以 概括两人的闲适生活。冬日,圆月如镜。窗外,梅枝筛下月影,影影绰绰。梅花浮动,暗香幽幽。如 此良辰美景,林觉民与他心爱的人儿十指相扣,并肩相依,立于窗前,低低切切,互诉衷肠。两人无 话不说,无情不诉。新婚燕尔的三四个

    8、月,是林觉民,也是陈意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新婚燕尔的三四个月,是林觉民,也是陈意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卿卿我我 共婵娟,耳鬓厮磨小团圆。林觉民没有耽溺于这样的夫妻生活,他希望自己带动伴侣成长,带动整个 时代进步。为此,林觉民在家中腾出房屋办女学,动员妻子、亲眷家的女孩子入学读书。他凭借扎实 的文化功底亲授国文。他还抨击封建思想,向她们介绍男女平等的观念。他和同学成立读报社,鼓励 市民阅读进步报刊,以此激发大家的革命思想。林觉民的口才非常了得,也擅长演讲。有一次发表爱 国主题的演说,他拍案而起,捶胸而泣。这番真情流露,唤起英烈志士的共鸣。结婚两年后,林觉民 告别陈意映,前往日本留学,学习文学、

    9、哲学,以及多种外语。也就是那个时期,林觉民加入同盟会。 这一际遇,是往事的果,也是前程的因。 “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林觉民曾在演讲中喊出宣言。找到组织后,他更是成为一名积极分子, 为正义事业追随英勇崇高的灵魂。1911 年 1 月,同盟会在香港策动广州起义。充满爱国情怀的林觉 民得知消息后,从日本回国,毅然参加起义,又回乡号召革命义士。来来往往,他与家人聚少离多。 匆匆忙忙,他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发动起义的倒数第三天,林觉民趁夜色赶回家,专程探望父母 和有孕在身的妻子。他不想家人徒增担忧,谎称学校放樱花假。当夜,他又披着星光离开。这一离别, 竟成永别。家人对此浑然不知,林觉民自己怎可能料

    10、想不到凶多吉少、生死难卜?旅馆的深夜,林觉 民透过窗户望着外面漆黑,与漆黑中不可见的家乡的方向,思虑重重。手边没纸,他便在手帕上写下 一封书信,与妻诀别。 和从前一样,林觉民依然唤自己的妻子为卿卿。这一次起义,他抱着赴死的心。这一封告别信, 墨汁与泪水交融俱下。他要她懂得自己的心,要她知道他也明了她的心。所以,再难过,也强忍着悲 痛写完这封绝笔信。 他告诉自己的妻子:我非常爱你,正因为这份爱你的信念,让我勇于赴死。这种爱的境界这种爱的境界,常人常人 无法企及,也难以理解。可是人之将死,其言也真。一个有良知的人,真正深爱一个人的时候,会无法企及,也难以理解。可是人之将死,其言也真。一个有良知的人

    11、,真正深爱一个人的时候,会 因为这个人而更爱生活因为这个人而更爱生活, 更爱社会更爱社会, 更爱整个世界更爱整个世界。 这份由小爱扩充开去的大爱, 让他愿意对更多人, 乃至整个社会承担责任,愿意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奉献一己之力,哪怕赴汤蹈火,死而后己。只 因为,自己深爱的人,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林觉民何尝不想与心爱之人卿卿我我,长相厮守?然 而“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时局,让他无法避而不见,苟且偷生。前方是革命与大国,身后是妻儿 与小家,纵使心中千般不舍,却也不得不舍。 一篇一篇与妻书与妻书 , 既有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既有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也有对心爱之人的深情厚爱也有对心爱之人的深

    12、情厚爱。 每一次读与其妻 , 都像接受一场爱的教育。林觉民用行动和言语告诉自己的妻子,也启发世人:爱,是一件无法分割的 事。 1911 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 林觉民于是立即离开日本赶赴香港,黄兴见到了林觉民,当即命林觉民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 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并且要运送炸药赴粤。他原本打算让他的妻子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 殡的仪式将炸药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他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八个月,可能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 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运送武器的任务。4 月 27 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 经逃走,黄兴等人

    13、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 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 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 。 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孙中山 在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评价这次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 而变色” ,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 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林觉民就是在这次起义中不幸中弹受伤,力

    14、尽被捕的。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 自若,引颈就义,年仅 25 岁。他说: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 胞。 ”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 当时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 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 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 25 岁。 广州起义碧血横飞,浩气四塞,却因为出现内奸,以失败告终。参与这次起义并牺牲的烈士后来 葬于黄花岗,所以又称为黄花岗起义。林觉民与他的革

    15、命同志被俘。面对清廷官员的审讯,林觉民临 危不惧,畅谈世界格局,宣扬除暴安良建立共和的思想。刑讯逼供时,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打量着这 位名叫林觉民的年轻人,见他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是位奇男子。若能为己所 用,倒是人才,假若不能,便是后患。可惜1911 年 5 月 3 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 年仅 24 岁。起义失败后,有人冒险将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还有一封写给父亲的信件,一起塞 进林家门缝。读罢诀别信,陈意映第一个念头便是死。她无法忍受余生再也见不到林觉民的事实。幸 而,腹中的胎儿赐予她活下去的希望。悲恸过度的陈意映不幸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公婆为了驱 散陈意

    16、映心中阴霾,给她更多一些活下去的信靠,将家族中的一个女孩过继给她。古诗有云: “欢乐 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陈意映便是这样一个痴情女子。小儿林仲新长到两岁,她依然没能 走出痛失丈夫的悲伤,郁郁而终。年仅 22 岁。大雁悲鸣,投地而亡。猿啼三声,肝肠寸断。世间万 物皆有情,情到深处,生死相随。鸟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有人说,林觉民铮铮男儿,未负天下,但负一人。倘若看透生死,倘若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离别 与失去,倘若明白林觉民他内心深沉的爱意,便会知道,他并没有辜负任何人。铁肩担道义,侠骨怀 柔情。林觉民是这样的男子。 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名士王伯舆在兵败后登上茅山,眺望缅邈江 山,内心顿

    17、觉悲恸,他对着浩浩长空哭诉: “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林觉民同样如此,为情所死, 心甘情愿,也是为义牺牲,义无反顾。林觉民短短二十载的生命林觉民短短二十载的生命,像一本厚厚的书像一本厚厚的书,有血有肉有血有肉,爱恨爱恨 交加。翻阅到最后,我读到一个顶天立地、情深义重的交加。翻阅到最后,我读到一个顶天立地、情深义重的“人人”字字。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 勇于就死也。 ”这一句,这一念,这一死,是林觉民至情至性大爱无边的心灵回响。 2、背景探寻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 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

    18、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本文写于广州起义前三天,表现了林觉民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3、文题解读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 1911 年 4 月 24 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写给妻子陈 意映的,又称绝笔书 、 寄妻绝笔书 。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4、知识链接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对象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 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

    19、中有 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1)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 (4)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用于夫妇:俪鉴等; (7)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二、初读文本 下面请大家阅读这封信,感受、思考、体会:林觉民是如何向妻子抒情说理的?在读信之前,同 学们站在林觉民妻子的角度,想一个问题:丈夫说爱自己,却毅然决然的抛下自己和孩子,为信仰去 死。你如何相信他,理解他?去看看他如何让妻子理解自己。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

    20、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 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 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意映卿卿如晤意映卿卿如晤: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如晤,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全句意 思如同“我妻见字如面”。 吾今以以此书书与汝永别矣:以,用。书,信。 不能竟竟书而欲搁笔:竟,完成。 不察吾衷衷:衷,内心。 谓谓吾忍舍汝而死:谓,以为、认为。 谓吾不知汝之之不欲吾死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遂遂忍悲为为汝言之:遂,就、于是。为,介词,跟、同。 译文: 意映我妻见字如面,

    21、现在我以这封信和你永别了! 我写这封信的时候, 还是世上的一个人; 你看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了。我写这封信时,泪珠随着笔墨一齐流下,简直写不 下去,想要放笔作罢,又怕你不谅解我的苦衷,认为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认为我不知道你是不希望我 去死的,所以就忍住悲痛为你说说我的心声。 【问】林觉民起义前在绢帛上留下的这封与妻书 ,是一封情书,还是一封遗书呢?用意是什 么?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答】遗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情书: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解析: “意映卿卿如晤”,“如晤”是书信用语,“见字如面”。“吾今以此书与汝永

    22、别矣”这是林觉 民为革命作出的决定,是他临死需要告诉妻子的。对于妻子来说,拿到信,看到第 1 句话,简直是晴 天霹雳。“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妻子拿到信时,林觉民 已经牺牲,她知道丈夫林觉民是爱自己的,但是不解的是丈夫怎么忍心舍我而去?林觉民理解妻子, 他懂得妻子内心的痛处。“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 为汝言之”。 对妻子说什么?说我之汝之不欲吾死, 和我又为什么会死?这是林觉民写这封信的原因。 这封信也是聚焦这些矛盾。抒发内心的情感,把道理反复的说给妻子听,在即将永别的最后时刻说这 些话的悲痛,可想而知,“吾作此书,

    23、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是忍住悲痛向妻子倾 诉。他在信中既要向妻子倾诉自己对他的挚爱,又要让妻子清楚并理解自己的选择。 【问】林觉民说深怕妻子不能体会“吾衷” ,吾衷即我的心意,林觉民有怎样的吾衷呢? 【答】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 这个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至爱汝”,又为什么能“勇于就死”呢?既然“至爱汝”,又 为什么舍得“勇于就死”呢?我们来看看林觉民是怎么解释的?请大家一起来读第二段。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 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24、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 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也。汝其勿悲! 使吾勇于就就死也:就,赴、前往。有情人都成眷属眷属:眷属,夫妻。司马春衫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 “座中泣下 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比喻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太上之忘情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 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吾充充吾爱汝之心:充,扩充。亦以以天下人为为念念:以为,把作为/当作。汝 其其勿悲:其,表示祈使,可要、当。通假字:通假字:几

    25、家能彀彀(同“够”)古今异义:以及古今异义:以及人之老/以及以及人之幼(以,从而; 及,推及、推广)所以所以敢先汝而死(表原因,的原因)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老老吾老/幼幼吾幼(形容词作动词,敬爱/爱护) 老吾老老,以及人之老老;幼吾幼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小孩)以天下人为念念(动词作名词,思念、惦念 的人)乐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译文:我非常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心念,才使我勇于走向死亡。我和你相识以后,常常希望天下 有情之人都能结成夫妇;但是现在满地都是血腥,街道上都是恶狼走狗,有几家老百姓能称心满意地 生活呢?我像白居易那样眼泪打湿了青衫,我学不了忘却喜怒哀乐的圣人!

    26、 孟子书中讲过,作为 仁者,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要把爱你的心扩大,帮助天下的人爱他们 所爱的,所以敢于死在你前,不顾念你。你要体谅我这种心情,在痛哭流涕之余,也要想到天下的老 百姓,应当也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为天下人去谋求永久的幸福。你千万不要悲伤! 解析: “吾至爱汝”与“吾忍舍汝而死” ,看起来是矛盾,林觉民解决情与理的选择,这封信围绕 这一矛盾展开了抒情演绎。第 2 段第 1 句话。就做了解释: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看起 来矛盾,实际上,正因为是至爱,所以才“舍汝而勇于就死” ,把抒情和严言理结合起来。因为“吾 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

    27、眷属” ,但是遇到的情况是“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 家能彀” 。这是今日之中国,是林觉民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的现实。作为这一代年轻人的代表,告诉妻 子自己受到儒家思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影响。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 “充”是扩充的意思,我 爱你的这份心扩充扩展到天下所有的人, 帮助天下的人, 能够爱其所爱。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一种情怀、 一份担当,希望妻子能够“体吾此心” 。 “体”是体察, 也是接纳。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这是小爱。到大爱,把爱你的这份心扩

    28、充到天 下人,帮助天下人能能够爱其所爱。只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才有小家的幸福。小 爱和大爱。是矛盾, 又是统一,这是妻子难以理解的,也是林觉民向妻子反复解说的。因为“吾至 爱汝”所以“忍舍汝而死” 。林觉民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你,所以我以这份心去爱天下人,我愿意牺 牲自己的幸福,帮天下人谋幸福。就是将爱妻之情与报国之志统一起来,即舍小我以成大我。 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人,乐于牺牲自己,为天下人谋永福,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里的抒 情与说理结合起来,感人至深。这是情感的第 1 次说话。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 经吾婉解,

    29、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 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尝语语曰:语,告诉。 与使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使,与其。无宁,不如。 虽不谓吾言为是为是:为,是。是,正确。 吾之意盖盖谓以以汝之弱:盖,大概。以,凭。 必不能禁禁失吾之悲:禁,禁受、禁得起。 谁知吾卒卒先汝而死乎:卒,终于、最终。 译文: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 我曾经说过: “与其让我先死, 还不如你死在我前头呢。 ” 你初听这话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婉言解释,虽然不认为我的话对,却也没话可说。我的意思大致是说 像你这样

    30、软弱,必定经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死在前,把悲痛留给你,我心不忍,所以宁愿你先死去, 我来承受悲痛。唉!谁知道我最后还是比你先死去了呢? 【问】林觉民的小我,也就是对妻子的深爱之情,即“至爱汝在下文是通过追忆的夫妇生活中 几件事体现的?找到相应的标志。 “汝忆否” “回忆” “又回忆” 解析:3 到 4 段又开始了第 2 次抒发感情。第 34 段,有三个回忆。一是讨论夫妻谁先死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讨论“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 汝先死,吾担悲也。 ” 但是没想到。我还是死在你的前面,让你承担悲痛,一直倾诉,我是至爱你的, 是不忍舍汝而去的。 吾真真

    31、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 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 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 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 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真真真真不能忘汝也:真,的确、确实。两个“真”连用,加强语气。 适适冬之望日望日前后:适,恰好、正巧。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何事

    32、不语语:语,泛指说话。 及及今思之:及,至、到。 空空余泪痕:空,只、仅。 吾亦既许既许汝矣:既,已经。许,答应、应允。 即即欲乘便以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即,就。乘,凭借。便,有利的形势。乘便,凭借有利的形势,即“趁机”之意。以, 把。 且以且以汝之有身之有身也:且,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以,因为。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有身, 有身孕。 更恐不胜不胜悲:胜,经得住、能承担。不胜,经不住,不能承担。 盖盖不能以寸管以寸管形容之:盖,句首语气词,不译。以,用。寸管,指笔。 判断句:判断句:厅旁一室,为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译文:我实在不能忘掉你呀!回忆后街的房子,进门穿过走廊,

    33、经过前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 个小厅,厅旁的一间房子,是我和你双宿双栖的地方。新婚三四个月,正值冬月十五前后,窗外疏梅 漏过月影,依稀掩映,我和你并肩携手,低低切切私语,什么话不说呢?什么心事不谈呢?到今想起 来,只剩下泪痕了。再回忆六七年前,我从家里逃走又回去时,你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出远门, 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随你一道去。 ” 我也已答应了你。十几天前回家, 就想趁便把此行的事告诉 你,可等到与你相对,又不能开口,并且因你已怀了身孕,更怕你受不了悲伤,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买 醉。唉!当时我心中的悲痛,实在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解析:第 2 次回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入门穿廊,过前后厅,

    34、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这是林觉民和妻子说,是我们的地方。“入”“穿”“过”“又”,一点点描 述一点点回忆,仿佛就在眼前。想到冬天月圆的场景,窗外疏梅筛月,并肩携手,的的确确,“何事 不语?何情不诉?”舒朗的画面、美好的时光,是自情、自信的流露,传递了自己的爱汝之心。表达 了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之人。 最后回忆两次回家的情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林觉民新婚尚未满月, 一次逃家复归,妻子说“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但是,“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 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

    35、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妻子有身孕,担心妻子禁不住悲伤,不能告诉妻子,“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为什么他会回忆这几个片段?是抱定必死决心的林觉民在告诉妻子, “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 也”,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生离死别之际向妻子表白的深情挚爱。 【小结】生离死别作者通过追忆生活琐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挚爱深情和不忍离别的内心痛苦, 将“小我”之情,即对妻子的挚爱深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 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

    36、汝眼 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 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 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 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 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 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诚诚愿与汝相守以以死:诚,的确、确实。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第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只是。 抑抑汝

    37、能之乎:抑,还是。 徒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骨化石:徒,白白地。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 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来称之为“望夫石”。 将奈奈之何何:奈何,对怎么办。 天下人之之不当死而死: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钟情钟情如我辈者:钟情,感情专注于某人或者某物。 此吾所以所以敢率性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率性,任性。 汝其其善抚之:其,表示祈使,可要、当、一定。 使之肖肖我:肖,像。 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意洞在也:林觉民字意洞。 甚甚幸:甚,非常、很。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此吾所以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原因) 译文:我确实愿意和你死在一起,只是从今天的形势看,

    38、天灾可以使人死,盗贼可以使人死,国 家被瓜分的那天可以使人死,奸官污吏压迫百姓可以使人死,我们处在今天的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 可以使人死掉,那时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即使可以 不死,可是分离失散见不了面,白白地在两地使眼睛望穿、使骨头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 看见过破镜能够重圆?那可比死还要痛苦啊,对此又有什么办法呢?今天我和你幸运地双双健在。天 下的人们不应该死而死的和不愿意离散而离散的,数也数不过来,像我们这样富于感情的人,能忍受 得了吗?这就是我敢任性去死不管你的原因。我今天死而无憾,国家大事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在。 依新已经五岁,转眼成人,

    39、你要好好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肚里的小孩,我猜测是个女的,女孩必然 像你,我心里十分安慰。也许又是个男孩,那也要教导他把父亲的志向作为自己的志向,那么我死后 就还有两个意洞在啊。万幸,万幸!我家日后必然非常贫困,贫困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清静过日子也 就是了。 【问】本段首句由对妻子的回忆叙事过渡到“舍汝而死”的说理层面。找到说理内容,分析运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和句式? 【答】论说“就死” 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 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死”、“离” 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 分析现状黑暗,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 力

    40、,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用了“望夫化石” “破镜重圆”的典故, 但却融入通俗的语言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又不觉艰深费解。 【问】对妻子的叮嘱有哪些? 【答】1.希望妻子将儿子和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2.清净过日。 解析:所以第 5 段开头就有“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但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是选择“舍汝而 死”?下面的理由可能是妻子最难理解的现实。所以林居民花大量笔墨给妻子讲清楚。“第”是个转 折,只是的意思。只是后面又是向妻子讲述的原因,先用 5 个词写出今日之中国的处境:“无时无地 不可以死”,一般人能够被动的忍受。但是林觉民作为觉醒的一代年轻人,作为

    41、有责任、有担当的年 轻人, 他说了三个反问,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意思是你能够吗?“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 这种境况比死更苦,你说怎么办?“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真是不忍看到国家面临的患难,不 能看到民众的生死,所以才“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一段围绕为什么能舍汝而去一项,以说理为 主,说理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让情感更加打动人心。林觉民对自己的同志说:“使吾同胞一旦尽奋 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到这里,林觉民又一次解释了“吾至 爱汝”,但仍然选择“舍汝而死”。林觉民又向妻子说了后事:“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 之,使之肖我”,实际上,陈意映

    42、2 年后就去世了。这个孩子 9 岁时也夭折了。“汝腹中之物,吾疑 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这个孩子后来出生了,是男孩。作为烈士遗孤,他以父亲的志向为 自己的志向。“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林觉民是福建闽县的,林家是当地 望 族,林徽因就是他的亲侄女,家庭条件优越,而自己革命的目的,完全是为天下人谋福利,境界、精 神何其伟大,这句话让他的妻子内心又何其伤痛,是质朴的、自然的,内心是纯粹的。读完这句话, 也不由让人感到。到这里是林觉民一心要说的话已经基本说完了。 吾今与汝无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 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 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

    43、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当当哭相和也:当,将。 今则则又望其真有:则,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反倒”。 则吾之之死: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灵尚依依旁旁汝也:旁,靠近。 汝不必以以无侣悲:以,因为。 译文: 我现在没有什么话对你说了。 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 也会用哭声和你相应和。 我平生不相信有鬼,现在又希望真能有。现在人又说有心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的话是真的,那么我 死后,我的灵魂还可以依偎在你旁边,你不必因为没有伴侣而悲伤。 解析:所以他说“吾今与汝无言矣” ,当时他实在是不知道放下手中的笔,他还想向,妻子倾诉, 还放不

    44、下妻子,还觉得有话要说。他最后又一次也是第 3 次坦露自己内心的纠结。他说,即使死去,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写出对妻子的不舍。 【问】本段提到了作者的三愿是哪“三愿”?其中第二愿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作者是个革命者,当 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 ,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 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

    45、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 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 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念六 夜四鼓,意洞手书。 吾平生未尝以以吾所志语语汝:以,把。语,告诉。 是是吾不是是处:前一个“是”,这。后一个“是”,正确。 的的的的非吾所忍:的的,实在、的确。 吾爱汝至至:至,达到极点。 汝幸而偶偶我:偶,婚配、嫁给。 卒卒不忍独善其其身:卒,终于、最终。其,自己、自身。 巾巾短情长:巾,这封信写在一条白布方巾上,故云。 一恸一恸:大恸,形容十分悲伤。 辛未辛未三月念

    46、念六夜四鼓四鼓:辛未,应该是“辛亥”,即 1911 年。念,俗同“廿”,二十。四鼓,四更天。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模拟得之(想象、揣摩) 译文:我平生未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不对的地方;但是说了,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心。我 牺牲一百次也不怕,但是使你担忧,的确不是我所忍心的。我非常爱你,所以为你设想的唯恐不够。 你幸而嫁我,可又多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幸而娶了你,又多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说到底 我是不忍独善其身的。唉!这条手绢很短,可我的情意很长,我没有说完的,还有万语千音,你可以 自己去想象体会这些话。我如今不能见到你了!你不能忘掉我,那就时时在梦中寻找我吧!伤心啊! 辛未三

    47、月二十六日夜晚四更天,意洞手书。 【问】作者在倾诉自己“至爱汝”的衷情是列举了哪些“幸”与“不幸”? 【答】汝幸而偶我;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舍汝而就死 解析: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是否告诉妻子 志向?一直是林觉民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 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再把“吾至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两种感情旋律交织在一起。 “吾今不能见汝矣”又一次表达“吾今以 此书与汝永别矣!

    48、”想到妻子,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内心万分悲痛。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家中诸母诸母皆通文: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当尽尽吾意为幸为幸:为,是。幸,期望、希翼。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当尽尽吾意为幸(形容词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 译文:家里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懂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该把我的意思了解透彻 才好。 解析:“有不解处”从表面看是对信中文字而言的,实际上还包含更深层的内容:希望妻子明白 自己的心意,理解自己的革命志向。“尽吾意”与第一段中的“察吾衷”遥相呼应,首尾圆合。 这封信是夫妻之间的书信,不饰营构,比较自由。抒情与说理、

    49、叙事还有描写。结合起来,感情 落到了实处。抒发的情感与思想,与启蒙,与革命等价值观相连,体现了写信人的理想和抱负,能够 打动人心。 与妻书是一封家书,但很不普通。信的抒情色彩很浓,因为这是夫妻之间的生死离别。 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谏逐客书 。这是臣写给君的劝谏信,写信的目的就是劝谏,是说服,自然 议论梳理为主,不会有细腻缠绵的抒情,也完全没有这些家长里短的叙述。写信的目的和对象,影响 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这一点是我们学习实用文要细细体会的。通过学习第 11 课的两则书信,我 们了解谏逐客书 ,以议论说理为主, 与妻书以抒情言理为主。写信的目的和对象,影响表达方 式的选择和运用,影响语言的运用

    50、、说话的态度。书信作为实用文,逻辑顺序的安排,要根据对象、 依据、情理。书信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能也很有价值,也更有影响力。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第 2-5 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第三部分(第 6-8 自然段)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舍汝而死”的衷肠。 总纲 【总纲】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爱汝”之情三忆、三愿 “就死”之理国家灾难、人们命运为天下人谋永福 三、赏析文本 1、 与妻书每一段的开头,都有很强的感叹语气,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5-11-2与妻书 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7712.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