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6-14-1促织 配套教案 .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1657624
  • 上传时间:2021-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5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6-14-1促织 配套教案 .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部编版 【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6-14-1促织 配套教案 2021 部编版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14 配套 教案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促织 蒲松龄 课程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及结构特色,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2.理解小说结尾“异史氏曰”一段的论述及其作用 3.牢记文言虚词“然”的用法,介宾短语中宾语“之”的省略以及一些课文未加 注释而有一定难度的词语或句子 学法指导 1.诵读法。反复诵读课文,积淀语感 2.按照要点提示,摘录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实词和虚词、一词多义、词类 活用、特殊句式等 3.分组讨论。分析成名悲剧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的主题 高考导航 1.“顾、直、然”等文言实词、虚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2.“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掭以尖草(状语后置句)”“村中少年好 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句)”等是高考重点

    2、句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00 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 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 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 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 屡试不中。家贫,设馆为生,71 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深有体会。 他

    3、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 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 托自己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诗集、杂著、戏曲、通俗俚曲等 各类作品。 2、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 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 , 作者的书斋名; “志 异”, 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聊斋志异 简称 聊斋 , 俗名鬼 狐传 ,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共有 491 篇,其日的是“讽刺现实,寄托 孤愤”,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其内容大致有四个方面: 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 嘴脸,如

    4、促织 席方平 商三官 向杲 go等。 讽刺科举制度, 勾画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与考场中的乱象, 如 司文郎 考弊司 书痴等。 歌颂、描绘底层妇女与穷书生坚贞、纯洁的爱情,如鸦头 细侯等。 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如画皮等。 3、背景探寻 蒲松龄 20 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 ,40 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 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 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为裘, 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 直教那、抱玉

    5、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 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 ”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 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庸俗的热衷功名的 一面,但也有傲视权贵的“足迹不践公门”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 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 “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 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气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 中。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蒲松龄二十年不断 增删,至死方休,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 。他们不屈服不退缩,艰难奋进,创 造了人生的军煌。 这篇小说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

    6、,其实大有深意。“宜德治世,宣宗 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 坛宗师王士祯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士祯为什么要强调宣德 年间是“治世(太平盛世) ” ,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提 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现实。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 ,康熙本人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 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 ,酷爱“斗鸡戏虫” 。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 以康、 乾年间制作的最精, 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 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 实际上是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 “英主” 当政的“盛世”的黑

    7、暗现实。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 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 不是泛泛而论。 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之处, “治世” “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言自明了。 三、初读文本 1、疏通字音文义 2、文题解读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 “促织”又名“蟋蟀。小说写了成名一 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而倾家荡产,但最终又通过成子“魂化促织”而致富的故 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研读文本 1、结构 起因(1):“宫中尚促织之戏”,流毒遂遍及民间 开端(2):无虫之忧成名因交不上促织而痛苦。 发展(3-4):得虫之喜占卜得图索促织。 高潮(5-7):失虫之惨、得虫之喜

    8、儿魂化促织 结局(8):因虫得福 尾声(9):发出感慨,“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反映现实,揭露官吏贪虐,同情百姓疾苦。 2、主旨点睛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 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近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 社会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上行下效、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 对受尽欺凌和压迫的社会底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五、探究文本 1、 【探究】小说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小说主人公成名经 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明确】小说始终围绕着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成名感情经

    9、历了这样的变化:“忧闷欲死” “惟思自 尽” (家产耗尽又抓不到蟋蟀无法交差时)“大喜” (抓到“巨身修尾,青项金 翅”的蟋蟀时)“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儿子误毙蟋蟀投井自杀时)“心 稍慰”(儿子“半夜复苏”时)“喜”(又捉到一只小蟋蟀时)“大喜”(小 蟋蟀斗胜气焰嚣张的少年的“蟹壳青”)“惊喜”(小蟋蝉斗胜鸡时)皆大 欢喜(交了差得了赏赐时)。 成名的从悲到喜,喜极生态,悲极复喜,几经周折,悲喜交替,祸福转化, 构成了小说波澜起伏、铁宕生要的谋篇布局。这样曲由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 避免了情节的一览无余。它的扶宏起伏丰满了故事性,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 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青睐。 2、 【探

    10、究】小说的情节发展-步步走向高潮,是需要一定要来的,比如悬念等。 本文推动情节发展的悬念有哪些? 【明确】悬念 1:老实忠厚的成名因交不出合乎规格的蟋蟀,不仅耗尽家产,而 且遍体鳞伤,往后会如何? 悬念 2:成名的妻子问卜后得到一张画,它灵验吗? 悬念 3:蟋蟀死了,儿子痴呆,成名夫妇会走上绝路吗? 悬念 4:好不容易捉到的蟋蟀却那么弱小,会有用吗? 悬念 5:成名的小虫斗得过“蟹壳青”吗? 这一连串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充满阅读期待。 3、 【探究】小说在描写小虫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时,采用了哪些 艺术手法? 【明确】采用了对比、衬托和夸张等手法。 “蟹壳青”的斗无不

    11、胜、 “庞然修伟” , 与成名小虫的“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给人以小虫怯懦无能的印象,营 造了紧张的气氛。然后情况陡变,小虫“暴怒,直奔” “腾击” “跃起,张尾伸须, 直龁 h敌领”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示了小虫的勇敢善斗。村中少年从“笑”到 “骇”的表现又从侧面作了渲染。然而在这时,波澜又起:鸡的出现和“径进以 啄”,造成了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以夸张的 手法进一步显示了小虫的神奇本领。 4、 【探究】你是如何理解“求神问卜”与“魂化促织”这两个情节的现实性与虚 幻性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求神问卜: 这个情节来自当时的现实生活, 在小说所发生的时

    12、代, 人们陷入绝境时,常会寄希望于“求神问卜” 。但神真的会那么灵验吗?从现在 来看,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情节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情节,含蓄地反映 了成名夫妇当时已走投无路的境况,推动了小说情节的顺利发展。 魂化促织: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成名之子因惹祸而自杀在现实中是存 在的,但是“魂化促织”则不可能。然而,书中的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震撼人心 的揭露、批判力量。小孩子本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但成名的孩子却因为一 只蟋蟀而自杀,并且寻死也不能忘记家里父母的难处,自杀未遂还要化为蟋蟀来 帮助父母,曲折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连孩子也没有生路。 这里其实隐含着一组巨大的对比:儿子的生命与蟋蟀的生命

    13、,孰轻孰重?孟 子说: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那么在儿子与蟋蟀的性命不可“得兼”的时候,成名竟然“舍儿而取蟋蟀” 。可 他即便舍弃了儿子,也没能摆脱悲惨的命运,最后还是儿子化成一只善斗的蟋蟀 才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这突出了成名夫妇的悲惨处境,揭露了当时没有天理的 社会现实。 5、 【探究】成名一家的命运真的操纵在促织的手里吗?它的幕后黑手是谁? 【明确】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死与生,为之贱与贵。 作者以“异史氏”之名发表了一段议论,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又说“官 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可以说对上

    14、自天子、下至贪官虐吏猾胥的 一整套封建统治机构都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揭示了底层百姓的灾祸之源。读罢此 文,怎不令人洒下一把辛酸泪?而这,仅仅是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因为皇 帝喜欢玩斗蟋蟀而引起。其主题是多么深刻,对皇帝的抨击是多么“入骨三分” 五、观点争鸣 1、 【观点争鸣】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纯属虚构,现实性不是太强,你认为呢? 【观点 1】我不赞同。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 法纳贡而“忧闷欲死” ,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甚至“转侧床头,惟 思自尽”;后面成名之子因弄死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 “茅 舍无烟,相对默然” ,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

    15、得成名家破人亡。 【观点 2】我赞同。成子魂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 幻的情节,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魂化蟋蟀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 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反而从更高的层次上强 化了批判力量。 2、 【观点争鸣】有的学者认为促织谴责和讽刺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的封建取士 制度。你能否从本文及相关内容中找到支持这种说法的依据? 【观点 1】蒲松龄的书生身份可支持这种说法。蒲松龄在当时是一介书生, 他十九岁就考中了秀才,但其后屡试不第。往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愁苦和忧 愤,恐怕只有寒窗苦读的蒲松龄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促织中的成名“操童子 业,久不售”

    16、 ,他不仅默默无闻,而且穷困潦倒,惨遭责打,忧闷欲死。他的这 种遭遇与蒲松龄的遭遇很相似。但成名因为进贡了一只奇异的促织一举成名,富 贵起来, 而蒲松龄没有如此的机遇。 这样一种价值颠倒的现象, 再加上主人公 “成 名”(取“因科举而成就大名”之意)的命名,就使其有了社会象征意义,也就有 了对封建取士制度虚伪性的批判和对其欺骗性的揭露、讽刺之深意。 【观点 2】文本的语义逻辑可支持这种说法。读聊斋志异 ,读者会注意到 有些篇尾“异史氏日”的评论。实际上,“异史氏曰”一类的话常常是蒲松龄用 来传达自己的写作主旨的,它应该成为读者理解聊斋志异文旨的依据。 促 织的篇尾亦有“异史氏曰” ,我们可将其

    17、看作对本篇主旨的传达。理解这段话 的意蕴,关键在于对“以蠹贫”的理解。“蠹”这个词是用来比喻什么的呢?在 课下注释中,“蠹”的词义为“蛀虫,这里用来比喻胥吏” 。在“异史氏日”这 部分中, “以蠹贫,以促织富”一句,意在说明:成名因为胥吏侵害而贫穷,又 因为进贡促织而富有,以致“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这种强烈的对比艺术和含 蓄的曲笔艺术,谴责和讽制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的封建取士制度。 六、文本特色 1、 【探究】本文在详略安排上有何艺术特色?请举例分析。 【明确】本文详写了成名一家觅求蟋蟀的忽得忽失、忽忧忽喜的过程,略写 了皇上喜悦,抚臣、宰会尹“受促织恩荫”的结局,前者的“详” ,反衬出后者

    18、的荒唐、腐朽。除此之外,全文多处细节的描写也常用“详”来反衬“略” ,如 村中少年找成名斗蟋蟀,详写少年三次笑的情状,略写虫斗的过程,前面的“详 就有了充分的反衬作用。这种反衬作用还反映在对同类性质的细节描写的处理 上。如成名三次捕捉蟋蟀,作者对第二、三两次都进行了详写,但第二次“详” 在“执图冥搜” ,第三次“详”在迷离恍惚,第二次突出视若珍宝,第三次突出 “惴惴恐不当意而实际上第三次获得的蟋蟀更有异能。这就使得小说跌宕多姿。 随着情节的发展和内容性质的不同,作者运笔也有变化。 写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用工笔描绘;写故事的开端和结局,用粗笔勾勒。同 样是粗笔勾勒,文笔的感情色彩又有区别,如同样是

    19、粗笔勾勒,对成名一家是深 切同情,对皇上、抚臣、宰会尹是辛辣嘲讽。 2、亦真亦幻,引人入胜 (1)情节曲折,结构谨严细密。 本文以促织为线索,叙事清晰。故事紧紧围绕促织来组织材料,安排情节。 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下笔伊始就点出皇帝玩蟋蟀,下 令全国进贡。接着展开成名一家人的辛酸故事。为了进贡蟋蟀,成名赔尽家产, 受尽扑责;为了捉到蟋蟀,成妻只好去求神问卜,成名不得不忍着伤痛,四处搜 寻;捉到之后,精心喂养,等待交差,却被好奇心重的儿子弄死;于是引出成妻 面色灰死,大骂儿子,儿子畏惧投井,成名闻讯怒索,得儿尸于井等一连串情节。 故事的每一步发展转折,始终不离促织。环环

    20、相扣,首尾呼应。 整个故事以“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起,以“上大嘉悦,诏 赐抚臣名马衣缎”为终,应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古话。成名始“操童子 业,久不售。为人迂讷” ,且家中“薄产累尽” ,而终能“入邑庠” ,且“一出门, 裘马过世家焉” ,可谓“善有善报” 。 (2)用浪漫主义手法,揭露社会现实。 如梁祝化蝶,刘兰芝、焦仲卿化为鸳鸯。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 的情节,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人间悲剧幻化成喜剧的形式,蕴含着更为深沉 的悲情,再现了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黄宗羲语)的罪恶。 (3) 描写细致入微,成功运用心理描写,人物形

    21、象栩栩如生。 神态描写。 如在写成名捕捉蟋蟀时, 作者根据具体情况作了有区别性的描述, 情节细腻,心理真切。又如第 5 段中的“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 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这段描写把 成子的“恐惧”和成妻的“惊”“怒”渲染得非常到位。 心理描写,始终伴随着促织的得失,或喜或悲,以悲为主;或怒或惊,怒惊 相间;合情合理,细致入微。其中以成名儿死虫亡和勉强斗虫这两段描写最为出 色,悲喜惊怒,有声有色。这在普遍不太重视心理描写的中国古代小说中是不可 多得的。 (4)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聊斋志异一书的语言大都来自民间,又经艺术加工,自然十分精练、生

    22、动。 用词精练主要表现在对动词的运用十分精当。 如第 3 段中的“成妻纳钱案上, 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短短二十余字,就 清楚地记叙了成妻问卜的全过程。 七、课内素材 蒲松龄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封建礼制的教化,可以说是一个满腹经 纶的才子,他虽然桀骜不驯、处处与当时的社会和世人争锋,但他却没有因为个 人私欲而恣意妄为。 “生平喜摊书,垂老如昔狂” ,蒲松龄是一个“狂”和“痴 的矛盾体。 蒲松龄认为人应该做到狂中有痴,痴中有狂,达到痴狂一体。这里的“痴” 指不为外界所影响,我行我素,至真至纯,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和弄虚作假。蒲 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序中写道:“遄

    23、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 讳。”他感叹自身狂放的毛病是怎么也改不掉的,但固有的痴情也不容避讳。我 们在这里能窥探到蒲松龄“痴” “狂”本一体的人生价值观。他将这种个性注入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身上,并在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的结尾以“异史氏”的 名义发表自己的观点。 适用话题:“有节之狂”“有痴之狂”“文如其人” “真性情”等。 写作借鉴: 1、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没种荷花。”何处种菱何处种稻 与我们如何摆放自己的心态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 你只需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乐,岂不快哉? 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 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 竟是痴了。

    24、生不用封万户侯, 只求如徐霞客,一仆一驴,一笔一绢,遍览名山大川,任它世事烦扰,我自有天 枕地床;更无须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 秉持准则, 在野狐鬼妖间存有一颗天籁自鸣、 童真满掬的心灵, 给无数士子以 “书 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2、 促织通过讲述主人公成名的一段带有玄幻色彩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统 治者的荒淫无道,描绘了当时老百姓在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摧残下的悲惨生活遭遇, 反映了当时下层民众的生活境遇。自古以来,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人 民是推动社会全面振兴的最大力量源泉。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 谐有序。只有牢牢把握共建与共享的统一,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 人人享有的良好环境,才能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伟力,提升发展境界。走过 再长的路,走到再远的未来, “人民”都永远是我们的关键词。人民的政府要以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韧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 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让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部编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一)6-14-1促织 配套教案 .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7624.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