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无机与分析化学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 分析化学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无机与分析化学全册配套最无机与分析化学全册配套最 完整精品课件完整精品课件2 无 机 化 学 第一章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气体和溶液 n气体的基本性质:气体的基本性质:扩散性、压缩性扩散性、压缩性。 n 状态方程状态方程: :联系体积、压力、和温度之间关系的方联系体积、压力、和温度之间关系的方 程式。程式。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 = nRTpV = nRT p p 气体的压力气体的压力 V V 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 n n 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物质的量 R R 摩尔气体常数摩尔气体常数 当当p p单位为单位为atmatm、V V单位为单位为L L时,时,R=0.082
2、06atmR=0.08206atmL/molL/molK K 当当p p单位为单位为PaPa、V V单位为单位为m m3 3时,时,R=8.315PaR=8.315Pa m m3 3 /mol /molK K T T 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 单位:开尔文(符号表示:开或单位:开尔文(符号表示:开或K K) T = t + 273.15 T = t + 273.15 (t t 表示摄氏温度)表示摄氏温度) 1 11 1 气体气体 pV = nRT R= pV nT 如压力单位为帕斯卡(符号:帕或如压力单位为帕斯卡(符号:帕或PaPa,1atm=1.0133 1atm=1.0
3、133 10 105 5PaPa),体积单位),体积单位 用米用米3 3 (1m (1m3 3=1000L), =1000L), 则:则: R = = 8.315 1.0133 105Pa 22.414 10-3 m3 Pa m3 1mol 273.15K molK 功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是焦耳( (符号:焦或符号:焦或J J,1Pa1Pam m3 3 =1J =1J),则:),则: R = 8.315 J/ mol R = 8.315 J/ mol K K pV = RT m M pM =RT 1mol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态任何气体在标准状态 (p=1atm(p=1atm或或760mmH
4、g,T=273.15K) 760mmHg,T=273.15K) 下下 占有占有22.41422.414升体积(即升体积(即V=22.414LV=22.414L)。)。 R = = 0.08206 1atm 22.414L atmL 1mol 273.15K molK n (mol) = m(g) M(g mol-1) 说明:说明: 1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一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一个近似方程式近似方程式。 2 2、只有在分子本身、只有在分子本身体积极小体积极小(接近于没有体积)或(接近于没有体积)或分子间引力分子间引力 极小极小(可忽略)的情况下,(可忽略)的情况下,气体方程式才是准确的气体
5、方程式才是准确的。这时。这时 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pV = nRTpV = nRT才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才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式。程式。 3 3、真实气体分子真实气体分子本身有体积,分子之间有引力,但在本身有体积,分子之间有引力,但在较高温度较高温度 (0 0o oC C),),较低压力(小于较低压力(小于101.3kPa101.3kPa)的情况下)的情况下,这,这2 2个因素个因素 都可忽略不计,用都可忽略不计,用pV = nRTpV = nRT计算的结果能计算的结果能接近实际情况接近实际情况。 pV = nRT 二、道尔顿分压定律二、道尔顿分压定律 1 1、分体积、体
6、积分数、摩尔分数、分体积、体积分数、摩尔分数 如:如:n= nn= nO O2 2 + n+ nN N2 2,则,则n nO O2 2/ n/ n表示氧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表示氧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 n nN N2 2 /n /n 表示氮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表示氮在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 摩尔分数:摩尔分数:是指某组分气体的是指某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与混合气体的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物质的 量量”之比,用之比,用n ni i表示表示。 等温等压下、将等温等压下、将0.03L N0.03L N2 2+0.02LO+0.02LO2 2混合,所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混合,所得混合气体
7、的体积为 0.05L0.05L,即混合气体总体积(,即混合气体总体积(V V)等于各组分气体体积之和。)等于各组分气体体积之和。 V= VV= V1 1+ V+ V2 2+ + V Vi i 分体积:分体积:是指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是指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 所占的体积。所占的体积。 xi = Vi V总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指组分气体的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用是指组分气体的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用x xi i表示。表示。 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氧两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别为: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氧两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xO2 = = 0.4 0.0
8、2 0.05 xN2 = = 0.6 0.03 0.05 xi = ni n总 2 2、分压定律、分压定律 道尔顿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某组分气体分压的大小和它在气体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某组分气体分压的大小和它在气体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或摩尔分 数)成正比。数)成正比。 (分压力是指混合气体中每一种气体单独占有整个混合气(分压力是指混合气体中每一种气体单独占有整个混合气 体的容积体的容积 时所产生的压力。)时所产生的压力。) 数字表达式:数字表达式:p = pp = p1 1 + p + p2
9、2+ + p pi i ni n总 pi = p xi = p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只有理想气体才严格遵守分压定律,因而避免在低温、高只有理想气体才严格遵守分压定律,因而避免在低温、高 压条件下应用分压定律,即压条件下应用分压定律,即高温高温、低压低压条件下适用。条件下适用。 1 13 3 溶液溶液 一、分散系一、分散系 分散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的粒子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的粒子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分散质(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介质):把分散质分散开来的物质。分散剂(分散介质):把分散质分散
10、开来的物质。 相: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完全相同的一部分。完全相同的一部分。 相 单相体系:单相体系:只有一个相的体系。只有一个相的体系。 多相体系:多相体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的体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的体系。 分子分散系分子分散系(粒子平均直径(粒子平均直径d d1nm1nm) 分散系分散系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粒子平均直径(粒子平均直径d d约为约为1 1100nm100nm) 粗分散系粗分散系(粒子平均直径(粒子平均直径d d 100nm100nm) 溶液:溶液:分散质以分子或者比分子更小的质点(如原分散质以分子或者比分子更小的质点(如原 子或离子)均匀
11、地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得的分散系。子或离子)均匀地分散在分散剂中所得的分散系。 溶液溶液 固体溶液固体溶液(如某些合金)(如某些合金) 液态溶液液态溶液 气态溶液气态溶液(如空气)(如空气) 空 气 N2,O2 1 相2 相 水 CaCO3 3 相 K2Cr2O7 KMnO4 CuSO4 二、稀溶液的通性二、稀溶液的通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 图1-2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示意图 当凝聚速度与蒸发速度相等,达到平衡状当凝聚速度与蒸发速度相等,达到平衡状 态态(图(图1-21-2(a a),水面上的蒸气浓度不再),水面上的蒸气浓度不再
12、 改变时,水面上的蒸气压力称为改变时,水面上的蒸气压力称为饱和水蒸气饱和水蒸气 压压,简称,简称水蒸气压。水蒸气压。 水蒸气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水蒸气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 气压越高。气压越高。 如果在水中加入一些难挥发的溶质时,由如果在水中加入一些难挥发的溶质时,由 于溶质的加入必然会降低单位体积内水分子于溶质的加入必然会降低单位体积内水分子 的数目。在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水分子数的数目。在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水分子数 目便相应地减少了,因此溶液在较低的蒸气目便相应地减少了,因此溶液在较低的蒸气 压下建立平衡,即压下建立平衡,即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的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的 蒸气
13、压低蒸气压低。(图。(图1-21-2(b b) 1 1、溶液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 实验证明: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 溶剂的蒸气压乘以溶剂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即: p = pB*xB p溶液的蒸气压 pB* 纯溶剂的蒸气压 xB溶剂 的摩尔分数。 将xB = 1- xA( xA为溶质的摩尔分数)代入上式,得 p = pB* (1-xA) p = pB* - p = pB* xA 上式表明上式表明: :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 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这称为拉乌尔定律。(此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溶液越稀,越符合定律。) 质量摩尔浓度(b
1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物质的 量,单位为molkg-1。 在稀溶液中,nBnA , xA = nA nA+ nBnB nA 若溶剂为水,溶解在1kg水(即55.6mol)中的 溶质的物质的量nA就等于该溶液质量摩尔浓度b, 则: nB nA p = pB* xA pB* pB* 55.6 b 在一定温度下, pB*为一常数, pB*/55.6可合并为另一常数,用K 表示: 即: p = Kb 上式表明:上式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蒸气压下降 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成正比。 A B C P/kPa 611 Ti 0 t/oC 图1-4 冰点下降 100 Tb t/oC 101.32
15、5 P/kPa 图1-3 溶液的沸点上升 沸点:当某一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凝固点:凝固点:物质的液相和固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物质的液相和固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即该物质的液即该物质的液 相蒸气压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相蒸气压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 正常沸点:正常沸点:外界压力为外界压力为101.325kPa101.325kPa下的沸点。下的沸点。 因为在水中加入难挥发的溶质后,溶液的蒸因为在水中加入难挥发的溶质后,溶液的蒸 气压下降,在气压下降,在100100o oC C其蒸气压小于其蒸气压小于101.325kPa101.325kPa,在,在 100100o
16、oC C时溶液不能沸腾。只有将温度升高,使溶液时溶液不能沸腾。只有将温度升高,使溶液 的蒸气压达到的蒸气压达到101.325kPa101.325kPa时,溶液才能沸腾。时,溶液才能沸腾。溶溶 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图图1-4 1-4 中中AB AB 是水的蒸气压曲线,是水的蒸气压曲线,ACAC是冰的蒸气压曲线,是冰的蒸气压曲线,ABAB 与与ACAC的交点对应的温度(的交点对应的温度(0 0o oC C)即为水的凝固点。如果在)即为水的凝固点。如果在 0 0o oC C的冰水共存体系中加入一些溶质,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了。的冰水共存体系中加入一些溶质,溶液的蒸气压下
17、降了。 所以,所以,溶液的凝固点总是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溶液的凝固点总是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2、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 造成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原因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而溶液的造成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原因是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而溶液的 蒸气压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蒸气压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p = K p = Kb b),因此,可认),因此,可认 为为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也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也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即: TTb b = K = Kb bb Tb Tf f = K = Kf fb b TTb b溶
18、液沸点升高值;溶液沸点升高值; TTf f 溶液凝固点下降值溶液凝固点下降值 单位:单位:K Kkgkgmolmol- -1, 1, 取决于溶剂的取决于溶剂的 本性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本性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K Kb b 溶剂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溶剂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 K Kf f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溶液的凝固点下降这一性质得到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溶液的凝固点下降这一性质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冰和盐混合物常用来做致冷剂,温度可降到例如,冰和盐混合物常用来做致冷剂,温度可降到-22-22o oC C 冰点下降还可用来测定未知物的相对分子
19、质量。冰点下降还可用来测定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例1-41-4 将将5.50g5.50g某纯净试样溶于某纯净试样溶于250g 250g 苯中,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苯中,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4.514.51o oC C。 求该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苯的凝固点为求该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纯苯的凝固点为5.535.53o oC C)。)。 解解 设该试样的摩尔质量为设该试样的摩尔质量为M M Tf = Kfb = Kf 5.50 10-3 kg M 0.250kg M = = 0.110 kg mol-1 5.12K kg mol-1 5.50 10-3 kg (5.53 4.51)K 0.250
20、 kg 所以该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所以该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110 渗透: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自动扩散的过程。 渗透压:渗透压:为了在半透膜两边维持渗透平衡而需要施加的压力。为了在半透膜两边维持渗透平衡而需要施加的压力。 反渗透:反渗透:如果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渗透压,则反而会使溶如果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渗透压,则反而会使溶 液中液中 的水向纯水的方向流动,使水的体积增加的过程。的水向纯水的方向流动,使水的体积增加的过程。 范托夫指出稀溶液的渗透压范托夫指出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温度、浓度的关系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V = nRTV = nRT (a)
21、(a) = cRT = cRT (b) (b) V V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 n n该体积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该体积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R R摩尔气体常数摩尔气体常数 T T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 c c物质的量浓物质的量浓 度(度(molmolL L-1 -1) ) 很稀的溶液,很稀的溶液,c c近似等于质量摩尔浓度近似等于质量摩尔浓度b,b,所以,所以, = bRT = bRT 从式(从式(a a)或()或(b b)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 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3 3、渗透压、
22、渗透压 渗透压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动植物细胞膜大多具有半渗透压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动植物细胞膜大多具有半 透膜性质,水分养料在动植物体内循环是通过渗透实现的。透膜性质,水分养料在动植物体内循环是通过渗透实现的。 植物细胞汁的渗透压可达植物细胞汁的渗透压可达2X102X103 3kPakPa,所以水由植物的根部,所以水由植物的根部 可输送到高达数十米的顶端。可输送到高达数十米的顶端。 人体血液的平均渗透压为人体血液的平均渗透压为780kPa780kPa,在做静脉输液时应该使用,在做静脉输液时应该使用 渗透压与其相同的溶液,在医学上把这种溶液称为渗透压与其相同的溶液,在医学上把这种溶液
23、称为等渗溶液等渗溶液。例。例 如临床上使用质量分数为如临床上使用质量分数为0.9%0.9%的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的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0.5%0.5%的葡萄的葡萄 糖溶液就是等渗溶液糖溶液就是等渗溶液, ,如果静脉输液时使用非等渗溶液就可能产生如果静脉输液时使用非等渗溶液就可能产生 严重后果。严重后果。 如果输入溶液的渗透压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医学上称这种如果输入溶液的渗透压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医学上称这种 溶液为低渗溶液),水就可以通过血红细胞膜向细胞内渗透,致溶液为低渗溶液),水就可以通过血红细胞膜向细胞内渗透,致 使细胞肿胀甚至破裂,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使细胞肿胀甚至破裂,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溶血溶
24、血。如果输入溶液。如果输入溶液 的渗透压大于血浆的渗透压(医学上称之为高渗溶液),血红细的渗透压大于血浆的渗透压(医学上称之为高渗溶液),血红细 胞内的水会通过细胞膜渗透出来,引起血红细胞的皱缩,并从悬胞内的水会通过细胞膜渗透出来,引起血红细胞的皱缩,并从悬 浮状态中沉降,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浮状态中沉降,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胞浆分离胞浆分离。 n溶胶溶胶: :粒子直径在粒子直径在1-100nm1-100nm之间之间, ,含有数百万乃至上亿含有数百万乃至上亿 个原子的一类难溶多分子聚集体个原子的一类难溶多分子聚集体. . n溶胶的基本特征溶胶的基本特征: :多相性、高分散性、热力学不稳多相性、高分
25、散性、热力学不稳 定性。定性。 1 14 4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 一、溶胶的制备一、溶胶的制备 n制备条件:制备条件: 1 1、分散相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分散相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 2 2、胶粒在液体介质中保持分散而不聚结,必须加入稳定剂。、胶粒在液体介质中保持分散而不聚结,必须加入稳定剂。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 1 1、分散法:分散法:用适当的手段使大块物质在有稳定剂存在下分散成胶体粒子般大小。用适当的手段使大块物质在有稳定剂存在下分散成胶体粒子般大小。 常用方法:常用方法:研磨法、超声波法、电弧法、胶溶法研磨法、超声波法、电弧法、胶溶法 2 2、凝聚法:凝聚法: 常用方法:常用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