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9-12课共4课时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655056
  • 上传时间:2021-08-15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2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9-12课共4课时教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第三 单元 12 课时 教案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36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第 9 9 课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教案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有四个子目,具有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先将“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由强化集权的弊端进入 第二个子目“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由于解决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的需要,引起变法,也就是第三目王 安石变法。变法引发激烈的党争,加速了北宋的衰亡,北宋灭亡后出现南宋,因此又有了第四目“南宋 的偏安”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通过

    2、对宋初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影响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主义观点;通过王安石变法的 学习,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2、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及相关文献,明确两宋民族政权对峙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时空 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进一步加深对两宋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 等内容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 4、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对王安石变法改革精神的学习,岳飞抗金

    3、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对王安石变法的的评价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黄袍加身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黄袍加身 第 2 页 共 36 页 提问:图片反映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黄袍加身的主角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回答: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桥兵变,959 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 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

    4、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 年正月初一(1 月 31 日), 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 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 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仍定都开封。赵匡胤在位时期,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 军政:枢密院专掌军政,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枢密 院有调兵权但并统兵,三衙统兵但无调兵权

    5、。 财政:三司专掌财政,其长官为三司使 行政: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宰相为同平章事,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 监察:设御史中丞和知谏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50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理解北宋如何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地方 军权: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财权:地方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第 3 页 共 36 页 行政权:文官担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监察权:设四监司、州设通判监察知州 【学生活动】直观感受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文官政治 【问题探究 1】宋代文官政治出现的原因? 科举制

    6、度的完善,增加了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宋太祖吸取前朝武将专权、割据逇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宋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探究 2】如何看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 利:北宋采取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 弊:权力分割过细,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影响了行政效率;文官政治、强干弱枝,削弱了军队战斗 力,造成北宋对外战争的失利;给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助长了北宋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和议内容影响 辽与北

    7、宋北宋失败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 称,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北宋北部边防相对安定, 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西夏与北宋北宋失败西夏向北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 钱物,称为“岁赐” 北宋西北边防相对安定, 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府州军监 府州军监 府州军监 府州军监 中央 通判 知州(或知府) 第 4 页 共 36 页 【问题探究 3】对于北宋“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利:稳定了边界,使国家相对安定,双方维持和平关系,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民族融合。 弊:加重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状态,“岁币”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最终导致亡国。 2、财政危机 【学生活动】

    8、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造成北宋财政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结果 具体原因:冗官: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官员过烂 冗兵:募兵过烂,军队人数增加 冗费:军费开支过大、官费开支过大、对外岁币 教师过渡:北宋中期统治危机日益加重,主要表现在对外军事上的失利,和政府财政的日益窘迫,积贫积 弱。为改变这种情况,统治集团内部开始改革。 三、王安石变法 1、庆历新政:范仲淹主持,改革重点为整顿吏治,改革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引发抵制,结果失败。 3、王安石变法:内容 第 5 页 共 36 页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材料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变法的某些缺陷。

    9、如涉及面过广,头绪过多,操之过急等。 结果 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的过程 中加重了人们的负担,引发激烈的争议。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直接原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其他原因: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的去世;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靖康之变:1127 年,北宋被女真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去。 南宋:1127 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诗词欣赏: 【学生活动】谈谈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该词

    10、表现了岳飞收复故土,忠君爱国的壮烈情怀,读之让人热血澎湃。岳飞抗金包围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3、宋金对峙 绍兴和议:1141 年,双方以东起淮水,西之大散关为界,南宋对金称臣。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在地图上找到宋金分界线,理解南宋偏安的含义。 【课堂练习】 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D) A.辽、西夏经常进攻北宋B.财政入不敷出 C.土地兼并严重D.宋太祖过分集权 满江红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1、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 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 6 页 共 36 页 2、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 A.南宋B.金辽C. 西夏金D.辽 西夏辽南宋南宋西夏南宋 4、宋代:“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的机构是(D) A. 中书门下B.兵部 B. 三司D.枢密使 5、宋史载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可更造也”。这 表明此官员(C) A. 支持变法,主张新制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 【

    12、课堂总结】 北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也成为了北宋 积贫积弱的根源。为维护统治,实现富国强兵,宋朝统治集团内部进行了改革,但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官 僚的利益,改革归于失败,1127 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双方时战时和,并最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第 7 页 共 36 页 第第 1010 课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教案 课标分析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知识卡片、地图等,掌握辽夏金元政权建立发展的脉络

    13、,同时通过了解辽夏金元与宋的并立关 系,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民族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2、了解辽南北面官制度的主要内容。依据史料探究其建立的背景,理解制度的产生与经济发展和民族 交融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地图,从空间变化的角度分析其背景,感受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政治智慧。 (唯 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阅读教材知道西夏制度建设的特点,通过教师讲解了解西夏汉藩两套制度。同时理解汉族文化对周 边民族所造成的影响。(家国情怀) 4、阅读史料概括金猛安谋克的特点,通过教师讲解,加深理解。(史料实证) 5、阅读史料,概括辽、金政治制度的共同影响,认识少数民族制度建设在巩固政权、边疆治

    14、理理念以 及促进民族交融等方面的贡献,并再次感受其政治智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6、通过对金朝迁都燕京的意义、“大定之治”、以及海陵王完颜亮一统南北夙愿的讲解,认识少数民 族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同时通过史料的互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和学科 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7、通过阅读教材,概括元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史料、地图,重点分析行省制的特点、影响,特别是 行省制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概括元代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培养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8、 通过阅读教材最后一框, 能够认识到元朝存在民族矛盾, 但不同

    15、民族的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而认识民族交融这一历史趋势。(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0、通过对“唐小中国,元大中国”的探究,科学的认识辽夏金元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汉族与游牧民族共同塑造了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第 8 页 共 36 页 本课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中的第二课。第九课从政治史的角度简 述了宋朝的情况,本课继续从政治史的角度简述辽夏金元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情况。本课共有四个子目, 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设置。先讲与北宋大致同时的辽和西夏

    16、,后与南宋大致同时的金朝,最后讲完成全国大 统一的元朝。元朝时民族关系作为一个有时代特色的重要问题,最后单立一目讲授。 第一、二子目讲述辽、西夏和金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既借鉴了汉族政权,又凸显 了其民族性。辽、夏与宋朝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统治,尤其是金朝从东北入主中原,一度出现治世。 第三、四子目讲述了蒙古崛起和元朝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一些重要举措。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 国之后,推行有差别的民族政策,虽然存在民族矛盾,但从历史长时段看,元的统一使不同民族的交往和 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课标要求,在概述辽夏金元几个

    17、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发展基本线索的同时,要尽量对其有特色的 重要制度予以重点讲授。同时,元朝民族关系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也应该有所 讲解,其余内容限于篇幅可以从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辽夏金元政权更替;南北面官制;猛安谋克;大定之治;行省制度; 难点:分析辽夏金元的统治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辽夏金元的统治有利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 一体;理解辽夏金元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面向高一学生。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历史部编教材(即人教新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 8

    1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 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 11 课元朝的统治中有所涉及。初中教材对辽夏金元在政治方面的讲授,侧重其兴起发展历程,对其 重要的制度建设,没有涉及或一带而过,学生对辽夏金元的历史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学生对辽夏金元制 度建设的原因和影响缺乏理性分析,也很难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角度来理解这些制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导入设计: 北京大学张帆教授说过这么一段话: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出示问题: 为什么说唐代的中国是“小中国”,元代却变成了“大中国”?从

    19、唐到元,中国是如何实现疆域拓展 第 9 页 共 36 页 的?有哪些政权为祖国疆域的拓展做出了贡献? 学生活动:七嘴八舌说答案 教师旁白:这些少数民族是如何建立的?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又发挥了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节选张帆教授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紧扣课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并为最后 的探究提示做铺垫。 第一篇章第一篇章政权并立看特色政权并立看特色 一、一、东北草原篇东北草原篇辽辽 1、发展概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54 页第一段,结合地图,完成知识卡片 教师活动:补充讲解辽强盛时期的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今

    20、蒙古)、外兴安 岭一带(今俄罗斯),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强调与北宋的并立关系,渗透平等的民族观。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辽 和北宋的空间位置,培养学生时空意识,为最后探究“小中国”到“大中国”辽的贡献铺垫。 2、特色制度:南北面官制 (1)特点 教师过渡: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辽采用了什么样的制度来加强管理呢? 出示材料 史料: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 第 10 页 共 36 页 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一 问题:材料反映了辽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其职官设置的突出特点是?

    21、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 54 页第 2 段加以回答。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大辽皇帝的行帐(行宫),随四季而迁徙。契丹民族有拜日的传统,所以皇帝帐殿坐西朝东。“辽俗 东向而尚左”。文武百官分列宫帐两旁,左边北面官,南边南面官。南面官主要管理幽云十六州汉人聚居 地的地方行政、财经和军备后勤等事务。北面官主要负责契丹部落及属国事务。所以,它的突出特点是“因 俗而治”。 (2)原因 教师活动:辽为什么要实行因俗而治的南北面官制?出示材料 材料一: 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 年)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在 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

    22、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提示:统治区域扩大;民族众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不同。 教师活动:结合地图补充解读: 400 毫米的降水量线,是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线。而辽取得的幽云十六州正处于此分 界线,所以辽统治区域内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不同,因而采取了灵活的“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因俗 而治不仅表现在南北面官制,还表现在地方行政系统,祭祀礼仪等方面。 第 11 页 共 36 页 (3)影响 材料:在历史上将北部中国的一部分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权管辖之下,辽朝是第一次。而北部地区 的开发,也是与辽统治者的措施分不开的。 金灭辽之后,对两面官制

    23、多有借鉴。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辽南北面官制的影响 提示:实现局部统一,巩固统治;促进民族交融;扩大疆域,促进边疆开发;因俗而治的理念被后世沿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理解这些制度的产生与经济发展以及民族交融之间的 内在联系。通过教师补充,更深入的理解辽因俗而治的理念,肯定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智慧,感受多元并 存的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二、西北荒漠篇二、西北荒漠篇西夏西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55 页,结合地图依据提示及重要时间节点,描述西夏建立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西夏的政治建设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阅读教材 P55 前两段

    24、,说一说西夏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补充“西夏王陵”考古成就及考古现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教师过渡:“贺兰山下古冢(zhong,三声)稠,高下有如浮水沤(ou 一声)”隐藏在贺兰山下的 200 多座古 墓,神秘其震撼,这就是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它是研究西夏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从史料形 式上分,西夏王陵属于?(实物史料);从史料产生时期、出处来看,西夏王陵属于?(第一手史料) 西夏王陵考古是中国 20 世纪 100 项考古大发 现之一。 西夏王陵目前已出土了 14 万件瓦当和 200 件建筑装饰品及其他文物。西夏王陵拥有高度 的历史价

    25、值、考古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但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经过考古学 家几十年的调研考察,截止 2014 年,仅确认了 9 第 12 页 共 36 页 师:其中一个障碍就是西夏语和西夏文。因此,要解开西夏历史的未解之谜,还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涉足 西夏史的研究。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感受民族特色,同时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以及责任担当。 三、白山黑水篇三、白山黑水篇金金 1、金的崛起 教师过渡:北宋灭亡后,西夏又向一个兴起于东北的民族称臣。1114 年这个民族首领率领 2500 人起兵反 辽。1115 年(第 2 年)其首领称帝,正式建立政权。10 年后 1125 年灭辽,又仅过了 2 年

    26、 1127 年灭北宋, 被称为“一夜间崛起的王朝”,它就是 学生回答:金 2、特色制度 教师过渡:金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和他实行的一项制度有很大关系。这项制度叫 学生:猛安谋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56 页注释,说一说什么是“猛安谋克”? 提示:谋克:氏族单位,百人的酋长(百夫长)。 猛安:部落单位,意为千夫长,十谋克编为一猛安。 学生活动:依据材料,分析其特点及影响。 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 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部编版教材 56 页 提示: 特点:民族特色;兵民合一;军政合一(既是军事组织,又是社会基

    27、层组织) 影响:节省开支;提高战斗力;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政权封建化 3、迁都燕京 教师过渡:1153 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迁都燕京。 第 13 页 共 36 页 提出问题:结合地图,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迁都燕京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提示: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巩固统治;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金朝的社会发展;金朝迁都燕 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4. 大定之治 材料:“大定初,天下户才三百余万,至二十七年天下户六百七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九,口四千四百 七十万五千八十六。” 第 14 页 共 36 页 金史.食货志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

    28、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 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 金史本纪第八世宗下 学生活动:通过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大定之治”。 教师强调:金世宗对金政权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金世宗被称为“小尧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金朝迁都燕京的意义、“大定之治”的讲解,认识少数民族以及英雄人物为统一多民 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同时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和学科素养。 重点探究: 辽、西夏、金建立政权后,他们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共同点: 都向更为发达的中原王朝学习治

    29、理国家,促进了这些政权的封建化,同时保留了民族特色。 说明:落后民族总是被先进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民族间的交融学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辽、西夏、金的制度在发展演变中对汉制的吸收借鉴,将少数民族发展置于中华民族的 发展洪流之中考量,让学生理解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历程。 教师过渡:大家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读“万里车书一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题兵百万西湖侧, 立马吴山第一峰” 海陵王完颜亮临安图题词 教师过渡:这是海陵王完颜亮对临安图的题词,这首诗表达了完颜亮一统南北的夙愿。可惜,一直到金朝 灭亡也没有实现这个夙愿。最终完成统一的是-? 生:元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

    30、过对金朝迁都燕京的意义、“大定之治”、以及海陵王完颜亮一统南北夙愿的讲解,认识 少数民族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同时通过史料的互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 和学科素养。 第二篇章第二篇章一统归元探创新一统归元探创新 第 15 页 共 36 页 1、蒙古崛起篇、蒙古崛起篇 学生活动:依据教材 P56 最后一段到 P57 前两段,梳理识记元朝发展概况。 提示: 1206 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1218 年蒙古灭西辽;1227 年蒙灭西夏;1234 灭金;1271 年定国号 为元;收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大理政权;1276 年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 年年崖山海域击 败南

    31、宋余部,完成统一,建立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 1330 年,国土面积达到了约 1300 万平方公里。 2、制度创新篇、制度创新篇 教师活动:面对如此广袤的领土,元朝又将如何巩固统一?大家快速浏览教材 P57 最后两段及 P58 历史纵 横,概括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概括回答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 (1)交通:修驿道,设驿站,分设急递铺 (2)地方管理:实行行省制 (3)边疆管理: 西南:设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吐蕃 西北: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辖西域 东南: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重点讲解: (1)宣政院:直属中央,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2)北庭都元帅府、 宣

    32、慰司:地方机构,掌军政之事。 (3)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行省制。 教师结合地图讲解: 第 16 页 共 36 页 讲行省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元朝的中央机构中书省。中书省在唐代是三省之一,元代废三省,实行 一省制,即中书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也是中央的宰相府。在当时,大都及 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 去镇压,行省就是行动的中书省,行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提出问题:由此可知,元朝行省制有何特点? 学生回

    33、答: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教师活动:除中书省直辖地区外,全国共设 10 个行省,再读材料,行省划分还有什么特点? 材料: 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 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 教师总结: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山“川”都是重要的天险和屏障。所以,行省制划分犬牙交错, 打破原来的山川形便。 教师活动:再读材料,还有什么特点? 材料:“军国重事,无不领之”钱穆国史大纲 学生回答:军政大权集中。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总结特点,并以此分析影响。 学生活动:总结回答。 提示: 行省是中

    34、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行省区域的划分犬牙交错 军政大权集中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促进边疆少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 17 页 共 36 页 教师补充: 行省制的建立,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变 迁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所设的十个行省当中,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湖广等都是 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好地方、中 原和边疆的联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元朝的统一是本课

    35、的教学重点。利用文献材料设置环环相扣逻辑性紧密的问题,让学生认识 到行省制度的特点和其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以及元朝对边疆的管理为我国辽阔疆域的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学习分析其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 3、民族关系篇、民族关系篇 学生活动:速读教材最后一框,回答以下问题。 (1)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统治利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回族的前身回回的形成说明了什么问题? (4)由以上三个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流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三篇章第三篇章多元一

    36、体思贡献多元一体思贡献 学生活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小组探究少数民族在从“小中国”到“大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贡献。 材料一: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 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材料二: 第 18 页 共 36 页 答案提示: 通过对比材料二图一“669 年唐的疆域图”与图四 1318 年元的疆域图”,可以看出唐的小与元的大。 辽西夏金在其范围内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在相互交往中彼此交融,为蒙古族建立 大一统的元帝国奠定了基础。蒙古族把此前并立的各个政权连成一体,从

    37、而构建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 中国! 教师总结:习近平主席在 2019.9.27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讲到: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 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 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第 19 页 共 36 页 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师生升华:师生升华:回顾历史,各民族共同奋斗,绘就中华文明的绚丽画卷, 展望未来,各民族同心同德,谱写民族复兴的伟大篇章! 学

    38、贵有疑,百家争鸣学贵有疑,百家争鸣 “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的时间,出现了不一致的记载,如下图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让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基本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 提示: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 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实证史料解释叙述评价。 教师:同学们课后自主探究争鸣。习主席在 2015 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谈到“历史研究 的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可以给人类 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开创明天的智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让学

    39、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步骤,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 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 第 20 页 共 36 页 第第 11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教案 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二【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繁荣的成就及影响。 2.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认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掌握两宋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和影响,理解其变化的原因。 素养目标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

    40、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理论,客 观辩证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时空观念时空观念 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 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 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实证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表现及影响。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运用相关史料,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商业和城市繁荣,在国家经 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世界领先地位, 增强对中华文 明的自信心;理解各少数民族政权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树立爱国爱家的情怀。 时空坐标时空坐标 三【重难点】三【重难点】 重点:重点:

    41、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 21 页 共 36 页 难点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清明上河图视频导入新课。 (一)(一). .两宋时期经济的新变化两宋时期经济的新变化 1.1.导入学习任务一:导入学习任务一: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梳理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只有约 3540 万人。随着 经济的发展,百余年间人口迅速增长,到 12 世纪初的北宋末年进入峰值阶段,当时在北宋、 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 1.4 亿。-葛剑

    42、雄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材料二 毕昇(972 年-1051 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 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 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 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领域成就影响、地位 农业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种植 人口增长 手工业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2.2.导入学习任务二:导入学习任务二: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梳理两宋时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材料一材料一 契丹讲和,大赦天下。诏“缘边毋出境掠夺。得契丹牛马,悉纵还之”。通

    43、互市,葺城池,招流亡,广储蓄,由是河北得安业。-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材料二 (北宋)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 1.5 万多吨,仍旧满 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何况,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 对于长途贩运贸易巨额批发交易,十分不便。-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材料三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 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第 22 页 共 36 页 -张岂之中国历史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领域成就影响、地位 商业、 城市 商品市场 货币发行 海外贸易 城市兴盛

    44、 合作探究、素养提升合作探究、素养提升 1 1:金碧相映,锦绣交辉宋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一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 又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北宋东京和唐长安相比,在商业上的变化。 3.3.导入学习任务三:导入学习任务三: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梳理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材料一 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宋陆游常州奔牛闸 记 材料二材料二 谚语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宋 范成大吴郡 志卷五十杂志 【

    45、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第 23 页 共 36 页 过程 唐中叶以来 北宋 南宋 影响带动了文化进步北宋 南宋 合作探究、素养提升合作探究、素养提升 2 2: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一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收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 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断。 材料二材料二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水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 长。 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两宋时期社会的新变化(二)两宋时期社会的新变化 4.4.导入学习任务四:

    46、导入学习任务四: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梳理两宋时期我国社会的新变化。 材料一材料一 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 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说明 材料一材料一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赐给,无所不至。一失扶存,明年必去 而之他。-宋 王若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年)奏疏 (2)说明 材料一材料一 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 材料二材料二 宋仁宗景佑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 (3)说明 第 24 页 共 36 页 【知识清单】

    47、【知识清单】 领域变化 社会 变化 商品经济富于流动性和分化性,引起社会变革,在引起变革诸因素中,商品经济是最根本的。 -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合作探究、素养提升合作探究、素养提升 3 3:齐民社会、淡化差别宋代社会的变化 材料一材料一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材料二材料二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氏、士人联 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 寺丞。 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并 分析变化的根本

    48、原因? (三)辽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三)辽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 5.5.导入自主学习任务五:导入自主学习任务五: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梳理辽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 材料一材料一辽之农谷至是为盛。-脱脱等辽史食货志上 比闻今岁山西丰稔,所获可支三年。-脱脱等金史食货志 材料二材料二黄道婆 第 25 页 共 36 页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朝代领域成就 元 代 农业 手工业 货币 城市 经济贸易 辽夏金边疆开发 金元逆化 五【小结升华】五【小结升华】 六【质量检测】六【质量检测】 1.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 菜农、

    49、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10 分)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2.“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 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1245 年 -1330 年?)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 上海市) 人, 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 技术改革家。黄道婆对促进长江流域 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 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 “女纺织技术家”。卒后琼、沪两地乡 民均立祠奉祀。 第 26 页 共 36 页 密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

    50、)(10 分) A.白瓷B.青花瓷C.粉彩瓷D.珐琅彩 3.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的“榷场”,既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深了各族 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榷场”是()(10 分) A.贸易场所B.军事要塞C.娱乐场所D.行政机关 4.唐代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唐代后期进士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 湖南。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 也大都是江南士人。这些现象反()(10 分) A.江南士人及第数量增多B.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C.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科举制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5.(2020 年夏季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7)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9-12课共4课时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5056.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