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5练)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654358
  • 上传时间:2021-08-15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9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5练)含解析.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语文 现代文 阅读 提升 25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第 2525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 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 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低收入阶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没有更多的钱用于知识付费。近几年,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 结构改变的现实。但在知识需求与支付能力增长时,学习和付费不可持续,其原因一是在知

    2、 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二是在知识 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这要求知识提供者从以自我为 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在中国,知识付费还没火透,迎头撞上 了免费浪潮。这就好比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 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例如云服务中的 SaaS, 是指软件产品不收费,按软件使用(即服务)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 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

    3、收费 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 又迎来了服务升级。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 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 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 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 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 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

    4、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 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 费。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 材料二: 知识无价,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带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的变革, 让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新潮流。 如何评价某部热门影视作品?中国传统颜色怎样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朗读技巧怎么练? 网络平台上的知识问答区、内容打赏区及付费社群内,贴满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解答。世界 著名古典音乐赏析、Vlog 制作入门技巧 10 讲、职场心理成长 20 课,诸如此类的音视频课程 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制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今天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

    5、化,知识获取 的渠道更加多元,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在数字时代呈现出新的面貌。 理论上说,大部分的知识获得都是有经济成本的,知识付费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旧时 的私塾,还是今日的网课,都可以算作是广义的知识付费。而今,知识付费作为一个话题被 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不计其数的电子书、唾手可得的知识百 科、种类丰富的顶尖大学公开课和音视频教学,免费知识已经铺天盖地,为何还要去付费获 取知识? 这就涉及信息社会人们对知识的双重需求。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 识饥渴、本领恐慌的时代。人们为自身有限的技能和认知而焦虑,担心知识匮乏,跟不上科 技尤其是智能化科技的步伐,终身

    6、学习越来越成为共识。另一方面,互联网降低信息传播的 成本,带来海量信息甚至信息过载,想筛选出高价值、个性化知识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知识类内容“天生有付费基因” 。当然,不断提升的互联 网覆盖率、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技术,以及消费模式中体验 式消费比重的显著增长,这些都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知识付费,购买不等于获得,有解并不意味着受教,躺在收藏夹里的知识离真正内化为 个人收获,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越来越满足于知识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调用,却忽视了 知识并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学习知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速成不得。 “学而 时

    7、习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古人说的这些为学之道,在今天品味起来,像是来自历史 深处的善意提醒。 (摘编自胡妍妍知识付费成为知识服务新潮流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下中国,知识付费和知识产品免费这两个阶段叠合在一起,后者对前者造成一定 的冲击,使前者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 B从知识供给方的角度看,知识提供者只有实现从以我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型, 急用户之所需,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 C与工业时代不同,在数字时代,知识生产的方式更个性化,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多元, 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呈现出新的面貌。 D知识付费终究只是一种购买和消费方式,要想真正获得知

    8、识,消化知识,知识消费者 还需借鉴古人潜心钻研切磋的为学之道。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知识付费还没火透,又遇到免费浪潮: 这说明数字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B知识生产者可向用户免费提供知识,但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而用户免费获得知识, 付费享用服务:商家和用户各得所需。 C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浩如烟海,免费知识铺天盖地,各种知识和资源唾手可得,这些是 知识付费作为话题被提出的重要原因。 D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宁可花钱快捷购买所需的知识,也不愿花更多时间在海量信息中 无偿筛选那些高价值、个性化的知识。 3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

    9、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用户在互联网上下载三国演义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B用户免费下载某 APP 后,在使用过程中需支付一定费用。 C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免费浏览红楼梦的全部内容。 D用户可以在抖音平台上与好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关于知识付费这个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内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无用 李娟 世间无用之事,有着无以言表的美。比如花笺。 深秋,与友人在京都清水寺下面的小街流连,见一家小店卖信笺,窄窄的宣纸,手掌般 大小。洁白的宣纸上落着细小的樱花花瓣,三

    10、三两两,极少的几片,沉静如梦。另几张宣纸 上,点染几片红枫,随风翩翩落下,让人一瞬间感觉秋意袭来。花笺上大面积空白,空白处 正好写字,花笺尺素,诗意幽幽。如果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红笺小字,说不尽的情思,落在 美好的纸上,分外有古意。 店主穿着白色的衣衫,提笔在宣纸上作画,一头微微曲卷的头发,鬓角有了星星白痕。 他见我捧着信笺看了又看,向我微笑。这种花笺,原来叫怀柄纸,是古代文人和友人通 信的便笺。 如今,写在纸上的情书渐渐消失了,仿佛古老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怀柄纸让我想起唐代的“薛涛笺” 。书中记载,成都有一口井,名薛涛井,井水是用来制 薛涛笺的。唐代才女薛涛以芙蓉花为原料制笺,花笺面如芙蓉,

    11、纸张柔韧光洁,其间隐隐可 见花瓣,色彩斑斓,是宣纸中的佳品。一时间薛涛纸贵,当时的文人墨客竞相购买。 秋意渐浓,夜雨敲窗,这样的夜晚适合读古人的手帖。 王羲之执手帖写道: “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 。书 法家在手帖中说,我很想念你,不能执手相看,只有各自珍重。 初月帖 : “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 羲之报。 ” 意思是说:我们相距这么远,收到信,觉得内心安慰。你太过牵挂我了,你好吗?我太 多忧患,真不好。行旅途中,忧愁,心力交瘁。不写了,羲之报之。 两份手帖都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笺,逸笔草草,情真意浓,余味悠长。一句 “卿佳

    12、不?” 你好吗?深厚的情意一时间穿透千年的光阴。 可惜的是,如今的人们,再也写不出墨笔绝美,情深义重,短小清雅的笺了。 落叶与残荷,原来都是世上无用之物。 有位学生去拜访朱光潜先生,秋深了,见院中积着一层厚厚的落叶,学生找了一把小扫 帚,要为老师清扫落叶。朱先生阻止他说: “我等了好久才存了那么厚的落叶,晚上在书房看 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 ” 朱光潜先生是多么有情趣的人啊! 红楼梦中有一回,宝玉和黛玉同众人游园,宝玉见荷塘中残破的荷叶,说,这些破 荷叶真可恨,怎还不叫人拔去?黛玉这时不乐意了,说,我喜欢李义山的诗“留得残荷听雨 声”

    13、,偏偏你们又让拔去。宝玉听了,连说果然好句,咱们以后就别叫人拔了。 朱光潜先生舍不得清扫的落叶,林黛玉舍不得拔掉的枯荷叶,原来都有萧瑟之美。 人生难得听秋声。留得残荷与落叶,不过是为了听秋风秋雨之声。 在网络上听叶嘉莹先生讲古诗词。前几年,一直迷恋她的“迦陵说诗”系列。她穿一条 紫色的长裙,围着灰色的丝巾。九十岁的叶先生站在台上,偌大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她讲 起古诗词,依然激情饱满,荡气回肠。举手投足,儒雅端庄,气度非凡。我仰头静静凝望着 叶先生,她才是世间称得上“先生”的女性。她的气质,是浸染古典诗词凝萃出来的优雅与 大美。 有学生问她,您讲的诗词很好听,但是,对我们实际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14、 叶先生说: “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 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的诗人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读古 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 说得多好! 读古典诗词似乎是无用的,但是,她让我们的心灵不死。白发的先生,一生都是诗词的 女儿,她始终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 她将毕生的财产三千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她这样说: “我这个莲花总要凋 谢,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 无用之事与文学、艺术、音乐、爱情相若,却似梦境一般美好。在浮躁的尘世间,她们 宛如静夜的月光,抚慰每一颗荒寒的心。 ( 散文2020 年第 6 期,有删改) 6

    1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从细微之处着手,从一张微小的花笺写到古代的诗、读诗的人,既充满生活气息, 又不失清新雅致。 B “写在纸上的情书渐渐消失了,仿佛古老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是作者对当代人们交 流方式改变的感慨,也是对从前古老深切的爱情的赞叹。 C本文引用古典诗词、引述名人事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国 又使文章富有文采。 D朱光潜认为,诗歌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听雨落、风卷落叶的声音,比读许多秋 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 7文章开篇说“世间无用之事,有着无以言表的美” ,请简要分析文中所写的无用的事 物及各自蕴含

    16、的美。 (6 分) 82020 年感动中国写给叶嘉莹的颁奖词是“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 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请结合颁奖词,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近百年来,我们之所以对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难以认知,甚至对此 产生怀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具体来讲,由于历史漫长,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 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制约,由此产生了很多有悖 于音乐艺术自身规律的理论话语,对中国音乐

    17、理论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比 如,有关均“均”与“宫”的问题,古人起初是把它们区别得清清楚楚的,后来由于历代官 方音乐理论只承认一种音阶,就把“均”与“宫”的区别抹杀掉了。而且,由于文化语境发 生了变化,现代人对古代人创造的一些理论、话语难以把握,以致在理解过程中产生歧义和 偏差。另外,进入 20 世纪以来,由于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被普遍接受,致使中国传统音乐 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承受到了冲击,无形中削弱了国人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的认知 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探讨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同时也应该看到,历史上形成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虽然受到了很大的

    18、影响和冲击, 但主导话语并未完全消失,历史上形成的很多理论话语至今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五 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等“旋宫”理论; “五声、十二律、六十调”等律声系统关系; 秦汉以来形成的相和三调、清商三调、笛上三调、琴五调等调关系原理等等。这些历史上曾 经形成的理论话语,是当下我们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只有以此为参照, 才能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契合、完美统一。 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充分挖掘历史上已有的理论话语及其内涵,以此彰显中 国传统音乐厚重的历史根基和文化脉络,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 对稳定性。同时还应该明白,历史上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

    19、系也不是随意产生的,是在对此 前理论话语继承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所谓继承,不是对原始理论话语的一味照抄照搬, 而是接通“原始”与“现实”的桥梁和组带。继承与创新永远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要继 承必须有创新。因此,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最显 著特征。 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改用”借用和“创 用” 。所谓“改用” ,就是对历史上一些不适应现代文化语境的名词、术语通过“改造” ,转换 成新的理论话语,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谓“借用” ,就是“洋为中用”即“借 鉴”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中的一些名词、术语以及理论

    20、范式为我所用,特制是一些有关音 乐形态方面的概念、术语,完全可以借用,但前提是不应产生歧义。试围彻底规通西方音乐 理论话语体系的观念和做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创用” ,就是现当代人结 合文献研究、曲调考证、音乐实践所创设的一些具有可行性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话语,近 百年来,老一星音乐学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及现实需要, “改用”和“借用” 了很多符合中国传统音乐本质特征的创新性理论话语,同时也创设了一些新的理论话语,这 是新时期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宝责资源,应该加以重视和利用。 (摘编自刘永福、高苗苗关于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 ) 材料二: 回顾中华

    21、民族传统音乐发展史,我们的音乐文化经历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民族音乐文化交 流和国际音乐文化交流。 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到秦汉两代。秦、齐、燕、赵、韩、魏、楚的连横合纵以及诸子 百家学说的争鸣、辩论,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四域地区的音乐文化交流。在音乐体裁方面,经 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演化,出现了以编钟和建鼓为主要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在设 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无半音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 想方面,先奏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家学说的理论端点。 第二次,是在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两代。西晋永嘉之乱,使中国北方人民向南方迁移。西 部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各地区、各民

    22、族的音乐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不仅带来 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向内地的传入,同时也促使外国音乐向中国传入。唐代开创了中国音乐 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公元 568 年,龟兹乐工苏祗婆引进“五旦” “七调”理论,至隋初,由 郑译将它与中国古代乐制相结合,推演成十二均,并形成八十四调。 第三次,是在清代以来一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清末民初,一批中国音乐家走出国门, 走向欧美、日本,学习西方音乐。回国之后,他们在中小学校开设“乐歌”课程,开办专业 音乐学校,传授西方音乐。许多音乐家还翻译出版和声学 对位法 作曲法 曲式学 , 介绍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起到了推动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发展的作用,开辟了更为多

    23、样化 的路径,历史证明,音乐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音乐艺术本体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中国音乐 理论多向度的发展。我们今天在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尤其要提倡 “多向度” 和“双向度”的国际音乐文化交流。 (摘编自王州、王耀华传承性开放性创新性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三维特 征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语境的变化和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冲击,是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难 以被认知的现实原因。 B历史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制约,现在没有也不可能再 产生这样的情况。 C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是当下我们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

    24、,我们需以 此为参照。 D材料二强调今天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需提倡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材料一中的 “借用”异曲同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抹杀了“均”与“宫”的区别,这是受历代官方音乐理论 的干扰和制约面形成的。 B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要超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关键是要创设一些 具有可行性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话语。 C材料一中的“创新”并不是抛弃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是通过新理论话语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D材料二回顾了中华民族经历的三次较大规模的音乐文化交流,目的是阐明音乐文化交 流对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性。

    25、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一项 是( ) A金湘在歌剧原野音乐创作中将民族作曲技法与西方现代作曲熔于一炉。 B邱霁把古琴、日本筝和越南筝的演奏特点和音色融入自己的音乐之中。 C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致力于推广原生态民族歌舞, 云南印象就是代表。 D中西音乐之间并非格格不入,而是有着某种或隐或显的相通之处。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如何构建当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结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琥珀色的篝火 乌热尔图 猎人尼库和儿子秋卡,还有妻子塔列走在山路

    26、上。 尼库高个头,黑黑的脸,拉得挺长,显得很难看。儿子头发蓬乱,牵着驯鹿,跟在父亲 身后。母亲骑在一头粗壮的驯鹿上,弓着腰,垂着头,用深绿色的头巾包住额头。 黄昏,林子里倾斜的光线变成了玫瑰色。鸟儿发出悦耳动听的音调,可谁也没有兴趣理 昧它们。 “爸爸!太阳快下去了,还没到呀?” 尼库紧绷着脸,没说什么。他把目光投向妻子。妻子脸色苍白,眼神暗淡无光。他皱起 眉头,心好像被什么揪着。 太阳悄悄地溜走了,他们来到小河边的露营地。尼库砍来细软的树枝,铺在潮湿的地面 上。秋卡把母亲扶下驯鹿,扯过一张肝皮铺在地上,让母亲躺在那里。篝火着了起来。吊锅 里炖的肉粥咕咕地翻着气泡。从尼库背后传来塔列的咳嗽声和

    27、低沉的呻吟。 “我真挺不住了咳我胸口里有什么东西坏了。 ” “你累了,别瞎说。明天翻过前面的山脊,下午就能赶到公路。晚上就住上医院了。 ” “医院也”她的声音很低。 “上次你真不该从医院跑回来。 ” “在山上我死了也不觉得难受我真不想下山真要死的话,我也得埋在山 上。 ”妻子无力地说。 “你别说了,好不好?” “我知道你心烦。为我,还为那些脚印! ” “你也看见了?那几只鸟儿,真是笨透了。离小路只有几步远,硬是没看见。 ” “尼库,你想去。可你怕我”塔列打起精神瞧着丈夫, “你去吧!他们可是三个人呀! 你去吧。我知道你在等我这句话。 ” 尼库转过身来,凝视着妻子失去血色的脸。这张脸罩了一层橘黄

    28、色的火光。 “秋卡,你明天送妈妈下山看病。 ” “那你去哪儿?” “去找那三个人。你没看见脚印?他们那是迷路了。 ” 林子里走夜路比白天费力,尼库穿过黑幽幽的密林。大雨泼下来了,大粒的雨珠辟辟叭叭落 在树叶上、岩石上,汇成气势无比的音响。他被淋得浑身精湿,冷气针刺般穿透胸脯。这样 冷飕飕的秋雨是能冻死人的。他的脑袋里闪出迷路人的影子:绝望的,饥饿的,僵硬的。雨 势渐渐弱下,他终于发现寻找的目标,是三个陌生的城里人。一个孩子似的年轻人,一个戴 眼镜的老人和一个中年人,他们已经冻僵了。 他在林子里找来枯木,劈成细长的木拌,掏出火柴,嚓的一声,微小的火花在那堆木头 上跳了一下,冒起一缕青烟。火花变成

    29、火团,发出呼呼的燃烧声。一堆篝火着了起来,火光 是琥珀色的,很好看。 他把冻僵的人拖到火堆边,奔来奔去搭起帐篷,鄂温克式简易帐篷里的火很旺,热气逼 人。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把三人湿透的外衣脱掉,挂在火堆上面的枝杈上。拿出带来的烤饼、 烤肉,摊在火堆边。他想,这些很快就会暖和过来的人,会吃掉这些东西。他再也撑不住了, 难以忍受的饥饿,极度的疲劳,使他头晕、想吐、心慌。他还想干点什么,可失去头脑支配 的肉体,瘫软在火堆边。他想起妻子和儿子,真想象不出他们是怎样度过这场暴雨的。 “你们怎么样?塔列! ” 他用手臂支撑沉重的身体: “我要回去。这就回去! ”他太累了,脑袋越来越沉,身子一 歪,昏睡过去。

    30、不知睡了多久,朦胧中他感到全身各部位,针刺般疼。他醒了,天已大亮, 眼前晃动着三个陌生人的面孔。 “醒了,他醒了! ”年轻人嚷了起来。 “您救了我们的命! ”戴眼镜的老汉嘴唇在抖,眼眶湿了。 他坐起来,瞅瞅他们,没说什么。他觉得不论哪一个鄂温克人都会像他这样干的。 谢谢您! 他站起身,肩膀晃了晃,他觉得腰、腿一夜之间变得十分僵硬。 “您饿了吧?”老汉问, “真对不起!饼和熟肉让我们吃光了。 ” “光了好一一我去打猎。 ”他扛起枪,朝林子走去。 这次很顺利,他把猎物扛了回来。三个人瞪大了眼睛焦急地等待着他。 “你们那个桦树林穿过去找到小河顺流水走半天半天就到了 就能回到家。 ”说罢,他操起猎枪,

    31、转过身去。 “大叔”年轻人在他背后喊他。 “大叔”戴眼镜的老汉也这样称呼他。 “您别走!我们还会迷路的。 ” 他的心猛地被什么东西紧紧拉住了,转过身,呆呆地站在那里。 他终于放弃走的念头,缓缓放下猎枪。他们生火做饭,时间过得真快。尼库抿着嘴角, 不说也不笑,可心里痛快。不知什么东西使他暂时忘记了忧愁,把他的心同陌生人连在一起。 有什么响声?他一头冲进桦树林,呆立在那里。被树枝划伤脸蛋、撕破外衣的秋卡,可怜巴 巴地站在他面前。 “你来干什么?”他吼起来, “你妈妈怎么样?” “爸爸,桥断了,大水冲的。公路上一个汽车也没有” “别说了,你妈妈怎么样?” 秋卡用手捂住眼睛,泪珠顺着指缝流出来。 “妈

    32、说,等你回去,见你一面才” “走!我们快点走! ” 尼库回头望了望,他知道那些迷路人很快就会找到出去的路。 灰蒙蒙的密林像黑绿色的海,淹没了父子的身影。 “大叔” 从他们背后传来喊声。是那三个人的呼唤。 森林沉默了 (选自民族文学1983 年 10 月,有删改) 文本二: “矛盾冲突”一词在现实中是指面对同一事件,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同 时又对对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高尔基曾表示: “在有着鲜明人物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着矛 盾冲突。 ”在文学作品中, “矛盾冲突”则是用来展现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 复杂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 “矛盾冲突”是形成人物个性的基础,能够塑造具有冲

    33、击力的人物 性格,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自李宗刚文本的张力与历史的合力 )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尼库一家没有兴趣理睬鸟儿悦耳动听的音调,主要因为他们着急下山带塔列去医院看 病,心情郁闷沉重。 B.妻子塔列重病在身,依然眷恋故土;同时又善解人意,理解丈夫。 “你去吧” ,打消了 丈夫的顾虑与纠结。 C.三个迷路的人是来自城市的外来者,写他们的遇险及获救,充分表现了现代文明与传 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D.本文既赞美了猎人尼库,又赞美了以尼库为代表的传统鄂温克人,字里行间透着作者 对他们的浓浓深情。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

    34、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釆用明暗线交织的结构,明线写尼库冒着大雨救助迷路人,暗线写秋卡送妈妈下 山看病,情节紧凑,充满张力。 B.小说运用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塑造了热情善良、舍己为人的鄂温克猎 人形象,展现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C.小说语言富有表现力。人物对话生动凝练,充分展现了人物个性;对自然环境的描写 细腻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小说结尾对尼库的呼唤表达了这三个人对尼库深深的敬意和不舍, 而 “森林沉默了 则暗示了尼库妻子已经遭遇不幸。 8.小说标题“琥珀色的篝火”有什么意蕴?(4 分) 9.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试举两例,分析尼库救人中体现的矛盾冲突及作用。

    35、 (6 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第(第 2525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A.“后者对前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前者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是错误的。由原文“中 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可知, “后者对前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前者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于文无据。 故选 A。 2A.“这说明数字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是错误的。由原文“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 务化正成为潮流。在中国,知识付费还没火透,迎头撞上了免费浪潮。这就好比信用卡还没 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

    36、。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 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可知,知识付费还没火透,又遇到免费浪潮,与数字技 术的更新关系不大。 3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三段重在论述知识免费的商业模式,即知识产品不收费,但收取服务费用。A.属于 知识付费 C.属于知识产品免费 D.与知识付费或知识免费无关。 4举例论证:举出网络平台各种知识付费现象,证明知识付费成为一股潮流。引用 论证:引用“学而时习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说明知识付费不要流于形式,对知识的 深入学习才是王道。 5 材料一: 论述了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及其在与免费浪潮叠合的趋

    37、势下如何发展的问题。 材料二:论述了知识付费兴盛和被重新提起的原因以及其知识获得的不可速成。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D( “诗歌的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文中没有提及。文中朱光潜先生认为听见雨落 下来,风卷起的声音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生动、深刻,并没有说诗歌的表现力有一定的 局限性) 7花笺。花笺尺素,诗意幽然,暗含道不尽的情思,分外有古意。 落叶与残荷。深刻 动人的秋风秋雨之声,拥有秋天的记忆,具有萧瑟之美。 古典诗词。蓄积了古代诗人的心灵 智慧、品格修养,可以让人心灵不死。 8运用比喻。她将自己比作莲花,将财产、诗词比作莲子,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她 留下了物质财富。她将毕

    38、生的财产捐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助教育一臂之力。 她留下了精神财 富。她是诗词的女儿,一生心怀赤诚,研究诗词,传承经典,学贯中西,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财富。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D 2B 3C 4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充分挖掘历史上已有的理论话语及其内涵。要坚 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做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5材料一是层进式结构。先论述了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难以认知的 原因,然后论述了当下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要继承与创新,最后进一步阐述了创新的 内涵。材料二采用总分总式结构。首先提出我们的音乐文化经历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交流,然 后具体介绍了次交

    39、流的情况,最后总结音乐文化交流推动了音乐艺术本体和中国音乐理论多 向度的发展。提倡国际音乐文化交流。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C (“表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错) 7D (“森林沉默了”无法“暗示尼库妻子已遭遇不幸”) 8“琥珀色的篝火”是猎人尼库在帮助迷路人时点燃的火堆,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琥珀色的篝火”象征着以尼库为代表的鄂温克族人如火的热情和无私的品格。 (每点 2 分, 共 4 分) 9人物自身的矛盾:一面是亟待救治的妻子,一面是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迷路人,选 择救助对象的矛盾凸显了尼库淳朴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人物与外在环境的矛盾: 搜寻迷路人刻不容缓,但在暴雨夜横穿密林却无比艰难,这一矛盾突显了尼库的勇敢坚持, 同时引出后文在风雨中点篝火搭帐篷救人等情节。 (每点 3 分,共 6 分。分析其他矛盾,如 人物主观愿望与身体状况之间的矛盾,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5练)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43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