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 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 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 教、哲学、科学等。教、哲学、科学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概念、概念 (3)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2、与唯心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 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的精神生活,就是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社会的精神生活,就是 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 的精神生活决定社会的物质生活,就是历的精神生活决定社会的物质生活,就是历 史观中的唯心主义,即唯心史观。史观中的唯心主义,即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3、分水岭。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决定决定 决定决定 唯物史唯物史 观观 唯心史唯心史 观观 注意:注意: 1 1、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 域的具体表现。域的具体表现。 2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 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 2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a a、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 自然前提自然前提 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如,地理环境能够通过生产部门而影响社会发展如,地理环境能够通过生产部门而影响社会发展 的速度;还能够影响一个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的速度;还能够影响一个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和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向。
5、 注意注意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b b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作用和作用作用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存在和发展 人口的密度、增长速度以及数量、质量的人口的密度、增长速度以及数量、质量的 变化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1999年年10月月12日日世界世界“60亿人口日亿人口日” (萨拉热窝萨拉热窝 ) 统计资料:人口数字的背后统计资料:人口数字的背后 ( 中国人口网 2007-03-02 ) “1.81.8” 中
6、国平均一对夫妻终生生育中国平均一对夫妻终生生育1.81.8个孩子。个孩子。 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如果我国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如果我国人口总量峰值控制在15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 率在未来率在未来3030年应保持在年应保持在1.81.8左右。左右。 “100100万万” 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100100万。万。 出生缺陷包括出生出生缺陷包括出生 时直观可见的残疾和几个月乃至几年后显现的先天残疾,包时直观可见的残疾和几个月乃至几年后显现的先天残疾,包 括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括肢
7、体残疾和智力残疾。 出生缺陷在我国每年自然增长出生缺陷在我国每年自然增长800800万万10001000万的人口中占万的人口中占4 4 6 6,在,在8080万万120120万之间,平均约万之间,平均约100100万。万。 “30003000万万” 指到指到20202020年我国男性比女性要多年我国男性比女性要多30003000万。万。 “1.51.5亿亿” 我国现在流动人口大约是我国现在流动人口大约是1.51.5亿亿。 “4.34.3亿亿” 到到20502050年左右,我国年左右,我国6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高峰期将达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高峰期将达 到到4.34.3亿。亿。 据人口专家测算,
8、据人口专家测算,“421421”家庭在中国总量最高不会超过家庭在中国总量最高不会超过1010 ,不会是,不会是未来家庭结构中的主流形态。未来家庭结构中的主流形态。 “10.110.1亿亿” 中国中国151559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最高时将达到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最高时将达到10.110.1亿人。亿人。 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可持续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可持续4040年左右,最高年左右,最高 时段为时段为20102010年至年至20202020年,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年,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 达国家人口总数。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面临达国家人口总数。因此,在相
9、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面临 的重要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就业问题。的重要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就业问题。 不过,由于人口素质较低,会出现劳动力结构不过,由于人口素质较低,会出现劳动力结构 性短缺。性短缺。 2000年每年每100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数的国际比较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数的国际比较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预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指标比较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指标比较 义务教后中等教育义务教后中等教育 入学率()入学率() 每千人高等教育每千人高等教育 在校生数(人)在校生数(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日日
10、本本 94.094.0(20012001) 23.7 (2001) 49.349.3(20012001)* * 美美 国国 88.688.6(19981998) 31.731.7(19981998)27.227.2(19981998) 英英 国国 71.271.2(19991999)21.221.2(19991999) 58.458.4(19991999) 法法 国国 87.787.7(19981998) 35.635.6(19981998)43.043.0(19971997) 德德 国国 82.582.5(19981998)22.0122.01(19981998) 30.330.3(1998
11、1998) 注意注意 人口因素也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口因素也不能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C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中,马克思指 出: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 第一个前提第一个前提, ,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
12、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 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 个历史活动了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个历史活动了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 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 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 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
13、这样。” (2) (2)社会意识能动的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能动的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社会意识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 观反映,是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观反映,是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 会存在的,它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伦理会存在的,它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伦理 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以及艺术思想等所构成的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以及艺术思想等所构成的 有机整体。有机整体。 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a a、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是社会
14、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和前提,决定着社会意识的的内容和前提,决定着社会意识的的内容 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意 识的变化和发展识的变化和发展 b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意识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意识作为一种 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 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主要表
15、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 性性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反作用 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 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 维护功能维护功能 批判功能批判功能 公用电话不见了公用电话不见了 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广义的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广义的 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狭义的文化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狭义的文化 仅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仅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对
16、社会存在的 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 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 度重视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为此,必须以科度重视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为此,必须以科 学的力量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学的力量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 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先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先 进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进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的公民。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1.
17、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 (1)(1)生产力的内涵、基本要素生产力的内涵、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 料的能力。料的能力。 生产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等生产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等 基本要素构成基本要素构成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者、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在现代生产活动中,生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在现代生产活动中,生 产力的构成要素比较复杂,除了基本要素外,产力的构成要素比较复杂,除了基本要素外, 还包括教
18、育、管理、科技等要素。还包括教育、管理、科技等要素。 劳动者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2)(2)生产关系的内涵、构成生产关系的内涵、构成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 济关系,他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济关系,他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 益关系。益关系。 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 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 关系三方面组成。关系三方面组成。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
19、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和的性质和 形式。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青铜器青铜器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大机器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青铜器青铜器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铁器铁器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大机器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
20、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a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 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b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 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 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 发展起阻碍作用。发展起阻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 展起促进作用。展起促进作用。 生生 产产 关关 系系 生
21、生 产产 力力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 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决定决定 反作用反作用 客观客观 要求要求 生产力生产力 社会化社会化 大生产大生产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机器化机器化 大生产大生产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封建主义 铁铁
22、器器封建主义封建主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青铜器青铜器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适合适合打破打破 适合适合 适合适合 适合适合 打破打破 打破打破 打破打破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辨析:辨析: 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那么,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那么,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 1、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由该社会的政治上层社会的政治结构由该社会的政治上层 建筑构成。建筑构成。 (1)(1)上层建筑是建立
23、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 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的总和。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2)(2)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构成。 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构成, 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以及与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以及与 此相联系的政治组织、政党组织、社团组织。此相联系的政治组织、政党组织、社团组织。 (3)(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 国家是一个特殊
24、的政治组织,它虽然由人民、领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组织,它虽然由人民、领 土、主权和政府四个因素组成,但它不同于原始社会土、主权和政府四个因素组成,但它不同于原始社会 的管理组织。首先构成国家的人民不是按血缘关系划的管理组织。首先构成国家的人民不是按血缘关系划 分的,而是按居住地域划分的;其次作为主权的国家分的,而是按居住地域划分的;其次作为主权的国家 及其政府机构,已成为与社会相分离的独立的特权机及其政府机构,已成为与社会相分离的独立的特权机 构。最后国家为了独立存在,必须向社会和人民征收构。最后国家为了独立存在,必须向社会和人民征收 赋税。赋税。 国家构成要素国家构成要素 人民人民 领土领土
25、 主权主权 政府政府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 变化发展变化发展 (2)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反作用 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经济基础服务 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 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