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设计(天津).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652769
  • 上传时间:2021-08-13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1,01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设计(天津).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设计天津 新人 高中数学 公开 精品 教案 三角形 应用 举例 教学 设计 天津 下载 _其他_数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1.2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高度测量问题) (人教(人教 A 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必修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必修 5)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管授课教师:管 XX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天津市第十四中学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申申 XX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刘 XX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郑郑 XX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朱朱 XX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天津市第十四中学 2016 年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年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 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 新人教版高

    2、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一、教学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 A 版必修 5 第一 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的第二课时,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问题.在 第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有关测量距离的问题,初步了解从实 际背景中抽象数学模型,将“不可测”问题转化为“可以算”的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 研究方法.本节课是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的延伸, 继续探究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等的高度 测量问题. 解三角形知识本身是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 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等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3、,本节内容具有显 著的实践性,通过从实际背景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知识计 算,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 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通过对实地测量任务的交流展示,体会数学建模过程; 2.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分析,理解建构三角形模型的一般方法; 3.结合用测量工具收集的数据,巩固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 二、教学目标解析:二、教学目标解析: (一) 教学目标: 1.体会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建构数学模型运用正弦定

    4、理、余弦 定理等知识进行计算求解检验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2.归纳建构三角形模型的一般方法,解决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测量的问 题; 3.操作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仰角、距离等,收集数据,进行解三角形运算,使学生 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4.通过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展示数学建模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 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5.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目标解析: 1.高中数学学科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几何直观、数学运算、数据

    5、分析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数学建模六个方面,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 数学抽象, 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从 实际背景出发, 让学生亲自经历提出问题、 建构模型、 应用数学知识运算得到数学结果, 反复检验得到符合实际的结果这样一个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2.本节的例题是有关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等的高度的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 达,常常需要建构多个三角形,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 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解斜三角

    6、形 在测量中的应用,关于测量问题,一是要通过对工具的使用熟悉仰角、俯角的意义,二 是要会选点构建三角形模型,在几个三角形中找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逐步逐层转 化,最终归结为解三角形的问题; 3.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设计操作实验,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 题中的应用价值; 4.将探究问题与解三角形运算相结合,引导学生既要关注实际背景,又要重视基础 落实,同时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做数学”中落实基础; 5.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测量任务,在课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实验报告,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背景: 我校属于

    7、区属市重点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好,学校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有小 组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知识储备: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解直角三角形,能够通过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中的长度和角度的测量,在必修一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数学建模的知识,了解建模的基本 过程.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这些知识都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 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探究构建多个三角形的问题自然过渡. 在研究中学生无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者是没有从所给的背景资料中正确的提取出数 学信息也将成为本节课学习的障碍,在完成测量任务的过程中依靠实际生活背景,指导 学生应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8、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借助课本例题引导学生应用于实际 问题.坚持引导讨论归纳, 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结论, 更多的要养成良好的研 究、探索习惯 教学难点:从不同设计方案中概括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四、教学策略分析: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以数学实验为抓手,以问题探究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动手操做、动脑思考和 主动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体现“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的理 念.教学中在学生体验测量过程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 动手画图等方法探究数学 知识获取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增进应用意识和问题意 识.

    9、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文化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 过小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体验数学建模过程: 课本例题 3 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 发布置测量任务,即让学生利用自制测角仪和卷尺等工具测量天津 市地标建筑天塔的高度,天塔周围被水环绕,属于典型的底部 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设 计方案,进行实地测量,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在测量过程中指导学 生使用工具,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 行思考,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报告(见附件)

    10、. 【设计意图】 1.亲自实践体验测量的过程,思考如何设计测量方法,在探索中体会数学抽象和数 学建模; 2.动手操作工具,直观感知,增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仰角、基线、张角;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依据学生的能力分配任务,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数学研究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4.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展开问题,课堂中使用的很多数据都来源于学生的亲自 采集,使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二)情境引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介绍测量目标“天塔”的基本情况,明确建筑物的显著特征 底部不可到达,其次介绍测量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使用的

    11、基本工具,任务完成时 间和实验报告表格.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 应用价值. (三)学生任务展示: 【学生活动】三个小组分别选择一种方案进行交流,介绍方案设计、测量的过程、 计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反思,展示实验报告(见附件)和设计图. 【学生活动】第一组方案介绍. 设计思路源自课本例题,即在地面选择与塔底在一条基线上的两点 M、E,用 测角仪分别测量两点到塔顶 A 点处的仰角, 设 M 处仰角AMB, E 处仰角AEB, 用卷尺测量 EMa 该设计方案提供两种解法, 解法一,解两个直角三角形. BM

    12、AB tan ,BE AB tan ,a ABAB BMBE tantan ,代入数值可得出天塔 AB 的高度. 解法二,解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 MAE,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sin( AMME ,解得 sin )sin( a AM, sin AMAB,代入数据可得出天塔 AB 的高度.同理由正弦定理计算 AE 也可以计算 出结果. 进行误差分析:1.无法精准定位 E、M 点与塔底在一条基线上;2.卷尺量程过短, 需要分段测量. 【教师活动】概括测量过程,引导学生体会“设计方案,发现问题选点构建三 角形模型解三角形检验结果”这样的建模过程. 【学生活动】第二组方案介绍.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

    13、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选择地面两个点 M、E,但与塔底 B 不在一条基线上,用测角仪分别测量两点到塔 顶 A 点处的仰角,设 M 处仰角AMB,E 处仰角AEB,测量 EMa,但需增 加测量点 M、E 与塔底的张角MBE,学生提供测张角的 APP 软件可以实现测量, 设MBE. 计算, tan AB EB , tan AB MB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2 222 BMEBMBEBEM ,代入数值可解出塔的高度 AB. 误差分析:1.地势高低不平;2.无法精准定位塔底 B 点,张角的测量会产生误差. 【教师活动】总结测量过程,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设计方案,发现问题选点 构建三角形模型解三角

    14、形检验结果”的建模过程. 【学生活动】第三组方案介绍. 选择一处较低的建筑物,用测角仪从上方 M 点处和下方 E 点处分别测量到塔 顶的仰角,设 M 处仰角为,E 处仰角AEB,测量 EMa. 计算 AME90,EAM, 由正弦定理可得 AME AE EAM EM sinsin ,即 )90sin()sin( AEa , 解得)90sin( )sin( a AE,sin AEAB,代入数值可解出塔的高度 AB. 分析误差:塔高不能用卷尺一次性测量,需分层测量再相加.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教师活动】对每组讲解中出现的问题随时纠正,在一旁协助学生完成交流活 动, 结合测

    15、量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逐步形成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设计意图】 1.通过让学生讲述操作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四)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 结合三个方案引导学生归纳 1.如何选点建构三角形; 2.应用哪些知 识解三角形;3.造成误差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式. 【学生活动】 归纳 1.选择塔顶与地面两个可到达点建构三角形; 归纳 2.解直角三角形和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归纳 3.减小误差方法有使用精准的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 【设计意图】反思方案,体会建模思想,提升建模方法.

    16、 【教师活动】布置讨论任务 1.听完三组的方案,谈谈自己的想法;2.总结数学建 模的过程.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后发言 1.小组互评:各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对其他组的方案进行评价; 2.学生现场产生更多的方案,预设如图 在第三组方案的基础上,用测角仪从 M 点处分别测量到塔顶的仰角和到塔底的俯 角,测量 EMa,应用解三角形的知识可解出塔的高度 AB. 3.结合测量过程学生总结数学建模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五)多元评价,实现自我提升: 1.小组自评:经历整个测量任务和现场的展示之后,由各组组长对本组的表现 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结合整个建模活动,从小组合

    17、作、方案设计、参与程度、数据分 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点评. 【设计意图】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通过小组互 评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秀之处,进一步完善自我;教师的点评更要充分肯定每一 位积极参与的同学,从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关注数据的真实和整 理过程的认真、细心,同时也要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 (六)课后作业: 整理实验报告,总结经验与不足.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附件附件 测量天塔高度实验报告测量天塔高度实验报告 一、基本信息一、基本信息 班级班级 高二高二 9 班班 小组小组 第一小第一小 组组 组长组

    18、长 屈钊屈钊 辉辉 测量测量 目标目标 天塔天塔时间时间 9 月月 30 日日 二、组员及分工二、组员及分工 成员成员分工分工 屈钊辉组长 赵国娇张鹏程黎江测量 张元媛绘图 李婉晴付奕淼李洋王紫綦杨 文莹 数据统计和计算 卫美含贾峻楠韩若冰实验报告整理 三、测量工具三、测量工具 测角 仪 支架卷尺 四、测量过程(附图)四、测量过程(附图) 1.设计方案:分析课本例 3 设计方案; 2.选点测量:选择与塔底在同一基线上的天塔道作为测量地点,选择两点 分别用测角仪测出到塔顶的仰角,用卷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 3.构建三角形模型,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19、 测量天塔高度实验报告测量天塔高度实验报告 五、数据整理和计算过程五、数据整理和计算过程 设 M 处仰角AMB,E 处仰角AEB,EMa,塔高 ABx. BM AB tan ,BE AB tan ,a ABAB BMBE tantan , 代入数值28 ,26 ,72ME m. 可得出天塔 AB 的高度为 424.58 米. 六、结果综述六、结果综述 1.天塔实际高度为 415.2 米,测量误差为 9.38 米. 2.误差分析: (1)无法精准定位 E、M点与塔底在一条基线上; (2)卷尺量程过短,需要分段测量. 七、小组自评七、小组自评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活动中不仅

    20、学习知识, 也收获了友谊.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一、基本信息一、基本信息 班级班级 高二高二 9 班班 小组小组 第二小第二小 组组 组长组长 杨紫杨紫 城城 测量测量 目标目标 天塔天塔时间时间 10 月月 5 日日 二、组员及分工二、组员及分工 成员成员分工分工 杨紫城杨紫城组长 肖可意周桂旭姜潼冯帅测量和数据收集 侯婧妍吴昊东王英鉴绘图 赵蕊技术指导 徐浩宇唐剑彤温雅诗何嘉珩计算 黄江鑫陈琪昆实验报告整理 三、测量工具三、测量工具 测角 仪 支架卷尺 APP 测角 软件 四、测量过程(附图)四、测量过程(附图) 1.设计方案:不同于课本例题 3 的选点方式,选择

    21、不与塔底在一条基线上 的两点,但发现需要建构更多的三角形才能解决问题; 2.选点测量:选择水上公园东路作为测量地点,选择两点分别用测角仪测 出到塔顶的仰角,用卷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用测量张角的 APP 软件测量两点与 塔底的张角; 3.构建三角形模型,应用解直角三角形和解斜三角形知识计算. 五、数据整理和计算过程五、数据整理和计算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测量天塔高度实验报告测量天塔高度实验报告 设 M 处仰角AMB,E 处仰角AEB,EMa,设MBE. 在直角三角形 ABE 和 ABM 中可计算 tan AB EB , tan AB MB ,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22、2 222 BMEBMBEBEM , 代入数值46 ,45 ,28 ,194ME m. 可得出天塔 AB 的高度为 406.99 米. 六、结果综述六、结果综述 1.天塔实际高度为 415.2 米,测量误差为 8.21 米. 2.误差分析:(1)地势高低不平;(2)无法精准定位塔底 B 点,张角的 测量会产生误差. 七、小组自评七、小组自评 在此次活动中, 我们感受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很有意思的, 可以在玩中学. 一、基本信息一、基本信息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班级班级 高二高二 9 班班 小组小组 第三小第三小 组组 组长组长 卞岩卞岩 松松 测量测量 目标目标 天塔天

    23、塔时间时间 10 月月 6 日日 二、组员及分工二、组员及分工 成员成员分工分工 卞岩松卞岩松组长 苗润王世龙刘欣宜杨颢李宇 凡崔译水 测量和数据收集 刘姗绘图 李嘉萌王一龙计算 陈文悦张玉洁吴静怡实验报告整理 三、测量工具三、测量工具 测角 仪 支架卷尺 四、测量过程(附图)四、测量过程(附图) 1.模拟多种测量方案在校园内测量,体会各种方案的测量过程,熟悉工具 的使用; 2.设计方案:在纵向选点测量画出设计图纸; 3.选点测量:选择水上公园内的一座塔作为测量地点,在塔上和地面分别 选择两点用测角仪测出到塔顶的仰角,用卷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 4.构建三角形模型,应用解直角三角形和解斜三角形知

    24、识计算. 五、数据整理和计算过程五、数据整理和计算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设 M 处仰角为,E 处仰角AEB,测量 EMa. 计算 AME90,EAM, 由正弦定理可得 AME AE EAM EM sinsin ,即 )90sin()sin( AEa , 解得)90sin( )sin( a AE,sin AEAB, 代入数40 ,37 ,40ME m. 可得出天塔 AB 的高度 392.35 米. 六、结果综述六、结果综述 1.天塔实际高度为 415.2 米,测量误差为 22.95 米. 2.误差分析:塔高不能用卷尺一次性测量,需分层测量再相加. 七、小组自评七、小组自评 我们组最大的优势是预案充分,在测量过程中组员团结协作,感谢每一位 同学的努力,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教学设计(天津).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2769.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