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安徽淮南).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652728
  • 上传时间:2021-08-13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48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安徽淮南).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安徽淮南 新人 高中数学 公开 精品 教案 充分 条件 必要条件 教学 设计 安徽 淮南 下载 _其他_数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人教 A 版-选修 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安徽省淮南市第三中学 2016 年 10 月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安徽省淮南市第三中学 一、教学内容解析:一、教学内容解析: 第八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 教师优秀课观摩评比活动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1. 教学内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在pq时,对p与q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是一 个数学概念.“pq”与“p是q的充分条件” 、 “q是p的必要条件”之间是同一逻辑 关系的三种不同描述形式, 前者是符号表示, 后两者是文字

    2、表示.通过对命题真假的判断, 研究命题中p与q之间的关系,所以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键是分清条件与结 论, 再判断命题的真假.考虑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相对性, 在判断上还需关注方向性. 另外,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和集合知识的联系在丰富知识外延拓展的同时,从“形”上 (韦恩图表示集合关系)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内涵. 2. 知识地位: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人教 A 版数学选修 2-1 第一章简单逻辑 用语第二节的内容.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逻辑用语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些都离不开对逻 辑知识的掌握和

    3、运用.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数学中常用的逻辑用语,在数学学科 中大量的命题用它们来叙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在前一节“命题及其关系”的基 础产生的新知,也为后续“充要条件”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我 们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同时能够体现出逻辑用语的工具价值,也可 以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学习. 3. 思想方法: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蕴含着数学发现中的观察、归纳、总结 等方法,在知识的形成与运用中还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以及数形结合的 数学思想,这些都是数学的精髓. 4. 教学重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5. 教学难点: 必要条件概念

    4、的理解. 二、二、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设置: 1. 理解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是否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2. 通过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研究, 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 以保证推理的 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3.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 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4. 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联系的教学, 建立概念间的多元联系, 培 养同学们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 三、学生学情分析:三、学生学情分析: 1教学有利因素: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命题、真假命题,高中教材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安排

    5、了命 题、命题的形式(若p则q)和四种命题的学习,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大量逻辑经 验的积累都为本节课“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概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淮南三中高二实验班学生基础较好,数学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观察、辨析、抽象 概括和归纳类比等学习能力. 2. 教学不利因素: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相对的两个概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对“充分条件”的理解较为容易,但对“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另外,充分条 件与必要条件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交汇点,往往涉及其它数学知识或者其它学科知 识,对学生其它知识的掌握也有一定要求. 3. 难点突破策略: 通过较为简单易懂的例题、练习、

    6、学生活动举例,积累足够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的逻辑体验;循序渐进,再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联系上,结合集合的韦恩 图表示,直观、形象的理解“必要条件” ;最后再从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假的角度理 性认识“必要条件”的概念,帮助学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四、四、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策略分析: 鉴于以上分析,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主要贯彻与 执行以下思路: 1. 坚持“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更多的要站在一个引路人的角度,告诉学生该向哪里走,怎么 走, 让他们自己去走, 让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现之美.通过独立思考、

    7、 主动探究、 合作交流,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2. 问题引领、启发诱导,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审视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 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可以使得对一个具体问题理解的更准确、更 全面、更深刻.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概念,可以通过具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体问题引导学生从表达形式(符号表示与文字表示) 、通俗语言的描述(有它就行和缺 它不行) 、不同概念间的联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和集合间的联系)来辅助概念教学. 3. 课堂教学层次鲜明、衔接自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学

    8、习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七个环节:问题引入、铺垫过渡、新知建构、巩固新知、 能力提升、牛刀小试、课堂小结.以问题为主线,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了新 知识再来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几个环节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也为学生对新事物的普遍认 识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1.1. 问题引入:问题引入: 问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 是真命题,有的命题是假命题,你能分别举出一些这样的命题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出发提出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新知, 符合学生普遍认知规律.另外,对于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学习涉及命

    9、题的真假,通过 具体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2. 铺垫过渡:铺垫过渡: “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 推出q,数学讲究简洁美,用符号语言,记作pq. 例如: “若1x ,则0 x ”为真命题,即: “10 xx ” ; 【设计意图】通过对命题的新的表述方式的引入,意在顺利实现由“已有的知识结 构”转入“新知构建”的过程. 3.3. 新知建构新知建构 下面我们探究命题中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若p,则q”为真命题,由于p的 成立可以使得q成立,我们就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 定义:一般地,如果有pq,称p是q的充

    10、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结合学生之前举例,直观感知概念. 从定义可见, “充分条件” 、 “必要条件”是在“若p,则q”为真命题时,对命题 中的p与q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例例 1 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1)若3x ,则2x ; (2)若1x ,则 2 430 xx; (3)若( )f xx,则( )f x在 ,上为增函数; 追问问题:对于命题(1)、(2)、(3),我们可不可以称q是p的必要条件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将新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11、的构建过程转 化为已有知识(命题真假的判断)的应用过程. 4.4. 巩固新知巩固新知 练习练习 1 1、判断下列问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吗? (1)p: 两圆面积相等;q: 两圆半径相等; (2)p: 22 xabq:2xab; (3)p:abq:acbc; (4)p:x为无理数q: 2 x为无理数; 问题:像在(3)(4)两个问题中p与q的关系应如何描述? 【设计意图】概念的否定是概念理解的重要方面,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给出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否定形式.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概念. 练习练习 2 2、判断下列各组问题中,q是p的必要条件吗? (1)p:3x q:5x ; (2

    12、)p:ab q:0a b ; (3)p:同位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 ; (4)p:四边形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设计意图】 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试图从不同角度帮助同学们理解 “充分” 和 “必 要”. 总结例 1、练习 1、练习 2: (1)判断p是不是q的充分条件,q是不是p的必要条件,都是在判断“若p, 则q”是否为真命题;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AB A、B (2) “pq”与“p是q的充分条件” , “q是p的必要条件”之间是“三种表 述,一个意思”. 问题 2:在什么条件下,我们能说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例例 2 2、用“充分条

    13、件”或“必要条件”填空: (1)5a 是0a 的_; (2)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为菱形的_. 【设计意图】本例的设计和应用主要目的有: (1)强调“推出”符号的方向性; (2) 体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不同表述方式; (3)让学生初步体会充分条件与必 要条件的四种不同类型,为下节课提前准备.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自己举例给出p、q并判断其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否是充分条件 或必要条件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认识. 教师补充::,:p xZq xR,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为讨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联

    14、系做铺垫. 思考: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之间的联系 已知:,:p xAq xB,且pq,集合A与B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在A中,一定在B中:p成立,q一定成立;有它即可. (2)不在B中,一定不在A中:q不成立,p一定不成立;缺它不行. 【设计意图】从集合关系的角度帮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 件”,并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对 数学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我国战国时期墨子所著墨经对充分条件、必 要条件的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充分条件:“有之则必然,无之则未必不然” 必要

    15、条件:“无之则必不然,有之则未必然 ”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发对民族文化的 热爱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全面认识.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追根溯源,其实对必要条件的理解,还可以从逆否命题的角度看待: 原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其逆否命题“若q则p” 也为真命题. 即“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 例如:“小明是淮南人,则小明是安徽人” ; “小明是淮南人”是“小明是安徽人”的充分条件. “小明不是安徽人,则小明不是淮南人”. “小明是安徽人”是“小明是淮南人”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真假联系,从理性上认识必要条件这一难懂 的概念认

    16、识,加深学生对“必要”二个字的理解,实现难点的有效突破. 5.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例例 3、 填空(写出一个满足题意的即可) (1) “0a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2) “3x ”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练习 1、 (1) “xa”是“2x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 “xa”的一个充分条件是“2x ”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式思考:将上述练习中“充分条件”改为“必要条件” ,结果又会如何?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的问法和之前例题有无不同,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 (2)从条件判断填空到开放的填写条件有助于彰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通过这组练习,可以了解学生“

    17、会了什么?” 、 “还存在什么问题?” ,使后面的教学更 有针对性! 6.6. 牛刀小试牛刀小试 练习:判断下列各组问题中,p是不是q的充分条件以及p是不是q的必要条 件? (1)p:xxq: 2 0 x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2)p:tan1q: 4 ; (3)p: 直线l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q: 直线l与平面垂直; (4)p:函数( )f x满足(0)0fq: 函数( )f x是奇函数. 结合练习, 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从练习中我们发现在p与q之间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1)pq且qp ;(2)pq 且qp; (3)pq且qp;(4)pq 且qp . 对于这

    18、几种关系我们应如何描述呢?下节课,我们将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反馈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 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也在前面例 3 的基础上明确了充要条件涉及的四种类型,为顺利 进入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7.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小结如下内容: (1)知识内容: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的联系. (2)思想方法: 学会观察、归纳、总结,进行探索发现,注意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设计意图】再现课堂,小结提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8.8.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

    19、1) (必做题)课本第 12 页 A 组 1、2 ,B 组 1; (2) (选做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0ab”是“ 22 ab”的充分条件; “ab”是“ 22 acbc”的必要条件; “AB”是“AB” 的必要条件; (其中,A B是集合) “函数 f x是奇函数”是“ f x为幂函数”的充分条件.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及点评资料 七、教学设计说明:七、教学设计说明: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我希望通过本节 课的教学,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能简单的运用这一知识,并希望能够通过较为 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要产生畏难情绪.课后,我将根据本节 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下一课时的教学中作出调整和弥补, 并在下一课时中, 加强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环节的训练.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 定义:二、 与集合的联系:三、 例题 (引例) : 如果pq,则称::,:p xAq xB, p是q的充分条件;且pq,则.AB q是p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安徽淮南).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2728.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