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652639
  • 上传时间:2021-08-13
  • 格式:DOCX
  • 页数:83
  • 大小:120.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2021 年高 历史 模拟 分类 汇编 专题 27 选修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解析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2727 选修选修 1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第部分部分 20212021 年高考真题年高考真题 1.(2021全国甲卷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 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 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 38 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 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 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 其下所设

    2、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 ,即据 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 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 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依户 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 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 内容。 (8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7 分) 【答案】 (1)内容: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 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

    3、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 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2)意义: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 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 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解析】 (1)由材料中的“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 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可得,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 正常行政化管理;由材料中的“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 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即 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可得,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 俸禄;由材料中的“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

    4、,实际管理 一州一郡行政事务”可得,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由材料中的“三 长制”再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可得,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制。 (2) 可以从改革对当时和对后世的影响两个角度思考作答。 具体来说, 对当时北魏的影响,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思考。政治上,改革 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同时也有利于整顿 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上述改革使北魏的均田制得以顺利推 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可以由材料中的“这为隋 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 、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 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等信息可得,改革影响了隋唐地方 行政制度

    5、。 2.(2021全国乙卷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1901 年 1 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 法开始。 4 月, 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 “迅速条议具奏, 勿再延逾观望” 。 7 月, 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 连上三折, 此即 江 楚会奏变法三折 。 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 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 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 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 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 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

    6、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 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 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 动的相同点。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7 分) 【答案】 (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 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 军事等方面。 (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 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 会危机与政

    7、治困境。 【解析】 (1)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可以从材料所述“江楚会奏” 变法方案与所学洋务运动在背景、目的、推动力量、指导思想和具体 内容几个角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思考作答。具体来说,背景方面, “江 楚会奏”变法方案出台于 1901 年,当时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而洋务 运动也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始的,所以迫于内忧外患的外 来压力为维护清政府统治作出改革是二者背景方面的相同之处;目的 方面,由材料中的“实现国家富强”和洋务运动时期的兴办军事工业 和筹划海防等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推动力量上,由材料中的“清廷 催促各省督抚大臣” 、 “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 连

    8、上三折”和所学洋务运动中在中央由奕、在地方由曾国藩、李鸿 章等地方督抚推动的史实可得,二者都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 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由材料中的“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 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发展工业等”和 所学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和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和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内容可得,二者都以中体西 用为指导思想,内容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 (2)根据材料和所学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从“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的内容出发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评价,既要看到其积极进步 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首先,从积极和进步的角度看,从

    9、“江楚 会奏”本身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具体来说,由材料中的“第二折关于 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 革除弊政等方面”可得,该方案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这与之前 清政府的改革相比,是一个进步和突破;由材料中的由材料中的“第 一折关于教育改革,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 改革发展工业等”可得,其整个方案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 案;从其结果来看,由于“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 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 段”可得,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其局限性来说,我们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

    10、政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结果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 3.(2021广东高考选考20)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 年底召开 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 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 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 农副户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 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 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 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 除个别品种外

    11、,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 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 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 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 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 简析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 并概括其内容。 (8 分) (2)简要评价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4 分) 【答案】 (1)原因: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十年 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

    12、放 的伟大决策;长期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客观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打击和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内容:调整和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减少统购派购的农产品品种;改 革经营方式,采取多渠道经营;改革流通体制,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 市场收购。 (2)评价:打破了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 利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缺少健全的市场和法律规范,不利于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和 市场稳定。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 流通体制”可知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1981 年底召开的

    13、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根据“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 卖粮难”可知长期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客观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商 品化,打击和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 中“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 产协调起来”可知实行合同制,把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协调;根据 材料一中“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 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可知改 革流通体制,把国家定价和自由购销相结合。 (2)评价的关键在于把对历史事物的分析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结 合,揭示历史事物的特点

    14、、作用和影响。评价 20 世纪 80 年代农产品 流通体制改革可以结合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经济特征结合起来分析, 分析其对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的影响。 第第部分部分 20212021 年各地模拟试题年各地模拟试题 一、非选择题 1 (2021山西二模45)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春秋时期,军队的最高领导者是各国的国君,他有统率、指挥、 命将权。这一时期没有常备军,专门的武官系统还没有形成,基本上 还是文武不分制。军队的兵种主要有车兵和步兵,骑兵在一些诸侯国 也出现。南方的楚、吴、越有水师,也称“舟师” 。 战国时

    15、期, 各国军队一是人数多, 二是常备军已形成。 “将门有将、 相门有相”是当时文武分职的反映。将的任免权和军队的调动权都在 国王手中。各国的常备军是军队的中坚。郡县征兵制是一种“耕战” 兵役制,耕战相结合。各国军队以步兵为主力,骑兵的作用增大,战 车的作用下降。水军在南方各国普遍建立,甚至秦国都建立了专门的 水师。凡编户之民皆要服兵役,并参加战争,若战争需要,女子亦得 服兵役。战国时期各国军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规定了奖惩条例, 如商鞅在秦国制定的二十等爵,就是对有战功者的奖励制度,对逃避 兵役的要加以惩罚。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军事制度的变革。 (8 分

    16、)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军事制度变革的影响。 (7 分) 【答案】 (1)文武分职;常备军形成;兵种结构及地位变化;兵源多样化;严 格的奖惩制度。 (8 分,答出四点即可) (2)提高了各国的军事实力;加快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推动了国 家的统一;客观上推动了政治变革等。 (7 分) 【解析】 (1)据材料“二是常备军已形成”可知常备军形成;据材料“ 将门 有将、相门有相是当时文武分职的反映”可知文武分职;据材料“各 国军队以步兵为主力,骑兵的作用增大,战车的作用下降”可知兵种 结构及地位变化; 据材料 “凡编户之民皆要服兵役” “女子亦得服兵役” 可知兵源多样化;据材料

    17、“各国军队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并规定了奖 惩条例”可知严格的奖惩制度。 (2)据材料“如商鞅在秦国制定的二十等爵,就是对有战功者的奖励 制度,对逃避兵役的要加以惩罚”可知军队严格的奖惩制度推动了商 鞅变法的施行,军事制度变革客观上推动了政治变革;结合所学可知 战国时期军事制度变革增强了军队战斗力,提高了各国军事实力,而 军事实力的提高加快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和进度,最后促进了国家 的统一。 2 (2021江苏徐州高三 5 月考前模拟18)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 : “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 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加月为更

    18、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 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 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为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 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 ”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 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 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 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 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 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并说明董仲舒的

    19、基本态度 及意图。 (7 分) (2)据材料二,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 的因素。 (5 分) 【答案】 (1)措施:废井田,开阡陌;严刑峻法。 (2 分) 态度:全盘否定(。 ) (1 分) 意图:批判法家,提升儒学地位;维护统治。 (2 分) (2)贡献:实现富国强兵, (1 分)打击奴隶主贵族, (1 分)解放奴 隶, (1 分)推动社会转型。 (2 分) 因素:立场,时代,视角。 (2 分,任意 2 点 2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由材料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可得,废井田, 开阡陌;由材料一“力役三十倍于古” 、 “刑戮妄加” 、 “断狱岁以千万 数”

    20、等可得,严刑峻法。第二小问态度,由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 “力役三十倍于古” 、 “刑戮妄加” 、 “断狱岁以千万 数”等可得,董仲舒的基本态度是全盘否定。第三小问意图,结合所 学知识可以从当时的意图和根本意图来思考,结合汉代儒学的相关知 识可知,董仲舒提倡的是儒家思想,而材料中的董仲舒对商鞅变法持 否定态度,就是批判法家,提升儒学地位;根本上来说就是维护统治。 (2)第一小问贡献,由材料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可推论出实现富 国强兵;由材料二“抑制私门” 、 “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等可 得,打击奴隶主贵族,解放奴隶,推动社会转型。第二小问因素,由 材料一中的董仲舒全

    21、盘否定法家思想和材料二中的郭沫若肯定法家思 想,出现不同的态度主要是由于二者所处的立场、时代不同,而且二 者从不同视角看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3 (2021吉林吉林四模45) (15 分)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 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汉武帝时期改变崇文抑武的风气,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 尚武之风,培养适应新战法的新兴武将阶层。通过设立“中朝”削弱 丞相权力,将常设军职变成时设时罢的官职,加强皇帝对军队控制。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支持军力扩张。在 盐铁官营的基础上,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 战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

    22、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 夺取战马。汉帝国骑兵军团中军马的总数超过匈奴。汉武帝扩大征兵 范围,将大量囚犯刑徒编入军队;同时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募兵制的 实行对后世的职业招募军队有重要影响。汉帝国的军事改革积蓄了反 击匈奴的力量。在长达 15 年的战争中,汉军消灭匈奴 20 多万精壮人 口,匈奴被迫离开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和漠南草场,西汉在匈奴旧地 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大兴屯田,这对这一地区的荒地开 垦与农业开发有重要意义。汉帝国同时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 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终汉一 朝,始终没再出现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的情况。 摘编自冯君实 汉魏之际的边

    23、地开发与管理 ,原载社会科学 战线辑刊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历史意义。 (9 分) 【答案】 (1)内容:重振尚武之风,皇帝控制军权;扩充财税,为国家扩 张提供财政支持。改善军队武器,增加战马数量,积蓄反击匈奴的 力量;将征兵制和募兵制结合。 (每点 2 分,计 6 分,答出任意 3 点 即可) (2)历史意义:取得了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促进了荒地开垦与农业开发;加强了对西域控制和边地管 理,推进了边疆地区治理;为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开辟创造了条 件。 (每

    24、点 3 分,计 9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尚武之风” 、 “加强皇帝对军队 控制”可知重振尚武之风,皇帝控制军权;据材料“将铸币权和盐铁 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可知扩充财税,为国家扩张提供财 政支持;据材料“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战 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夺 取战马”可知改善军队武器,增加战马数量;积蓄反击匈奴的力量; 据材料“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可知将征兵制和募兵制结合。 (2)据材料“汉军消灭匈奴 20 多万精壮人口” “西汉在匈奴旧地置张 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荒地开垦与

    25、农业开发”可知取得了反击 匈奴战争的胜利,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荒地开垦与农业 开发;据材料“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 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可知加强了对西域控制和边地 管理,推进了边疆地区治理;为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开辟创造了条 件。 4 (2021四川广元三模45) (15 分)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由于连年战乱,以致出现“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土地抛荒的现象十分严重。北魏进入中原后, 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孝文帝即位后,希望农业不景气的状况有 所改善,他一再号召: “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

    26、,桑妇内勤” ,然而天 灾几乎连年发生,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北魏统治中期, “时民困饥 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鲜卑贵族对土地的兴趣也愈来愈强烈,他们纷 纷“就耕良田,广为产业” ,民无田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农民失去土地, 四处飘流,或转投豪族,成为荫护人口,或聚集山泽,成为绿林好汉。 公元 485 年,孝文帝开始实行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历史背景。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均田制改革。 (7 分) 【答案】 (1)背景:北方战乱,出现大量无主荒地;民族融合渐成趋势;统治 者重视;豪族地主争夺人口和

    27、土地;自然灾害;农业、粮食问题突出。 (每点 2 分,任答四点 8 分) (2) 评价: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有利于促进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治安,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每点 2 分,两点 5 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问题。 (2 分) (本小 题总分不得超过 7 分) 【解析】 (1)据材料“连年战乱土地抛荒”得出北方战乱,出现大量无主 荒地;据材料“孝文帝号召”得出统治者重视;据材料“天灾几 乎连年发生”得出自然灾害;据材料“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民 无田业”得出农业、粮食问题突出;据

    28、材料“豪右多有占夺”得出豪 族地主争夺人口和土地;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融合渐成趋势。 (2)积极:据材料“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得出有利于促进鲜卑 族封建化进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结合所学知识, 均田制中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 极性,促进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获得土地后,向政府交纳租 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治安, 有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消极: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 会的土地问题。 5 (2021江苏盐城三模19) (12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

    29、,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 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 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 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 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 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 ,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 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 “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 。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 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 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 摘编自赵永磊争

    30、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孝文帝 “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 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6 分) (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 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 (6 分) 【答案】 (1)有利因素: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孝文帝迁 都洛阳;占据传统中国的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 (3 分) 不利因素: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在礼仪文化方面居于劣势地位; 北魏政权中的守旧势力较强。 (3 分) (2)特点: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保留鲜卑旧俗。 (2 分) 积极影响: 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加速北魏政权的

    31、封建化 (汉 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奠定基 础。 (4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有利因素,据材料“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 意识更为突出”并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可知北魏统治者华 夏认同观念和意识逐步增强,孝文帝迁都洛阳;据材料“中书监高闾 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 ,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 念”占据传统中国的政治中心,具有政治地理优势。第二小问不利因 素,据材料“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可知北魏是少数民族政 权与北魏在礼仪文化方面居于劣势地位;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史实可知北魏政权中的守旧势力较强。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

    32、料“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 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可知吸纳华夏礼仪的同时 保留鲜卑旧俗。第二小问积极影响,可以从政治、文化、民族和对后 世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汉化)进程;文 化上增强北魏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民族上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 进民族交融;对后世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6 (2021四川凉山州三模45) (15 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政治局势十分混乱。唐顺宗继位后,于公元 805 年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上,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 行,下令取缔“官使” ,禁止“五坊小儿”为非作歹;针对藩镇军阀割 据

    33、国家的现状,提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 在用人路线上针对朋党之争,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 惩抗拒朝廷的官员。经济上,加强盐税管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 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军事上,起用素有威望的老将, 准备在铲除恶势力的同时削平藩镇。在短短的 456 天内,如此迅速的 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806 年唐顺宗驾崩,革新目标没有 能够实现,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柳宗元与“永贞革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顺宗改革的社会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改革的特点并简析改革失 败的原因。 (9 分)

    34、【答案】 (1)社会原因:唐朝中期政局混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 财政困难。 (一点 2 分,任意三点 6 分) (2)特点:由皇帝主导;涉及多个领域;力度大;持续时间短(一点 2 分,任意两点 4 分) 失败原因:革新派力量薄弱,阻力过大;改革进程急剧,操之过急; 皇帝早逝。 (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 【解析】 (1)据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政治局势十分混乱”可知唐朝中期政 局混乱;据材料“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行”可知宦官专权;据 材料“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可知藩镇割据;据材料“在用人路 线上针对朋党之争,坚持任人唯贤”可知朋党之争;据材料“加强盐 税管

    35、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 可知财政困难。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唐顺宗继位后,于公元 805 年采取一系 列措施进行改革”可知由皇帝主导;从内容可知涉及多个领域;据材 料“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惩抗拒朝廷的官员”可知力度大;据材料 “在短短的 456 天内”可知持续时间短。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在 短短的 456 天内,如此迅速的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806 年唐顺宗驾崩,革新目标没有能够实现,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可知 革新派力量薄弱,阻力过大;皇帝早逝;改革进程急剧,操之过急。 7 (2021江苏苏北七市三模18) (12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

    36、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所取得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 以熙宁八年兴修的木兰陂为例,该工程修成后, “溉南洋之田万余顷, 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 , “自是南洋之田,天不能旱,水不能涝” 。南宋 后期,人们还为主持修陂的李长者修庙祭祀,颂其功德。王安石变法 还有客观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体现历史进步的一面。如募役法规定 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 ,同 当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农户皆须“出钱以助募 人应役” ,也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换 取钱币纳官。 “募役法”贯彻到后来,连许多曾经激烈反对变法的人也 认为它利多

    37、弊少。 摘编自吴泰熙宁、元丰新法散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田水利法实施所取得的效果。 (6 分) (2)根据材料,简析募役法推行的历史进步性。 (6 分) 【答案】 (1)效果:保证了农业灌溉; (1 分)对防洪抗灾起到重要作用; (1 分)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1 分)充实军粮储备; (1 分)推动农业生产 的持续发展。 (2 分) (2)历史进步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1 分)促使雇佣关系进一步 发展; (1 分)顺应了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潮流; (1 分)保证农民 的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 (1 分)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 (2 分) 【解析】 (1)据材料“自是

    38、南洋之田,天不能早,水不能涝”可知,保证了农 业灌溉,而且对防洪抗灾起到重要作用;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得耕地面 积大大增加;据材料“溉南洋之田万余顷,岁输军储三万七千斛”可 知,充实军粮储备;灌溉工程的修建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2)据材料“使广大农户把更多的农副产品投放到商业市场上去,以 换取钱币纳官”得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农户皆须出 钱以助募人应役 ”可知,促使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据材料“同当时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的历史趋势正相适应”可知,顺应了人身依附关系 松弛的历史潮流;据材料“募役法规定民户用交纳助役钱代替以 往的职役,使农民再无执役之苦 ”可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扩 大

    39、了生产;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 8 (2021安徽芜湖二模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1127 年金朝攻灭北宋,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但内部制度却是 女真旧制、辽制、宋制并存。中央实行勃极烈制度,由女真完颜氏贵 族公治国政。1135 年金熙宗即位后,起用降金宋臣,以唐宋制度为依 据推行汉官制度。其中确立的新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宰辅之制,是 金朝推行汉官之制取得的巨大成功。尚书省作为宰辅机构,统辖整套 行政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是六部,六部职能与唐朝基本一致。金熙宗 的官制改革遭到诸多女真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新的汉官之制直到海陵 王正隆元年(1156 年)才最终完成

    40、。 摘编自李锡厚、白滨: 辽金西夏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熙宗官制改革的原因。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熙宗官制改革的影响。 (9 分) 【答案】 (1)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内部制度的混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6 分) (2) 结束内部多种制度并存的混乱状态; 推动金朝官制体系发展完善; 打击了旧贵族,加强了皇权;促进女真族与汉族的融合;有助于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9 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可知疆域扩大至中原地区;从材 料“但内部制度却是女真旧制、辽制、宋制并存”可知内部制度的混 乱;由材料“以唐宋制度为

    41、依据推行汉官制度”可知受中原文化的影 响。 (2)影响可结合原因进行分析,据材料“但内部制度却是女真旧制、 辽制、宋制并存”可推出结束内部多种制度并存的混乱状态;从材料 “其中确立的新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宰辅之制,是金朝推行汉官之 制取得的巨大成功”可知推动金朝官制体系发展完善;由材料“金熙 宗的官制改革遭到诸多女真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新的汉官之制直到海 陵王正隆元年(1156 年)才最终完成”可推出打击了旧贵族,加强了 皇权;据材料“起用降金宋臣,以唐宋制度为依据推行汉官制度”可 知促进女真族与汉族的融合;据所学可知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 9 (2021陕西榆林四模45) 【历史选修

    4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眸】 (15 分) 材料1138 年,金熙宗改年号为天眷。天眷年间,金熙宗对金朝中央 的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呈现出新的面貌,即宫制的确定金熙 宗颁布新的官制和“换官”的规定。所谓“换官” ,就是原来女真和辽、 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金熙宗时确立的这一整套烦琐的官制, 大体上都是依照辽、宋旧制,全面地采用了汉官制度。同时增设 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官。 官员的增设, 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建都城,定礼仪造新文字金太祖时,完颜希尹参考契丹、汉 字造女真字。金熙宗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不仅进一步显示出采 纳辽、宋旧制和接受汉文化的趋向,而且清楚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制

    43、的皇权统治。这次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皇权统治,也 加强了女真改革派和汉人官员的地位。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天眷新制的主要内容。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眷新制的影响。 (9 分) 【答案】 (1)主要内容:全面采用汉官制度;削弱相权;建都城,定礼仪;创 制新文字。 (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 影响: 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加强了金朝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 提高了汉人官员的地位;有助于北方政治经济的发展。 (9 分,答出三 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全面地采用了汉官制度”可得全面采用汉官制度;据材 料“设平章政事和参知政

    44、事官。官员的增设,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 力”可得削弱相权;建都城,定礼仪可直接摘录材料;造新文字可直 接摘录材料。 (2)据材料“采纳辽、宋旧制和接受汉文化的趋向”可知融合了汉文 化,有利于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据材料“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 权制的皇权统治”可知,加强了金朝中央集权的皇权统治;据材料“也 加强了女真改革派和汉人官员的地位”可知,提高了汉人官员的地位; 金熙宗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吸收汉文化,改革官制、文字,这有 助于北方政治经济的发展。 10 (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仿真模拟考试20)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 分) 材料明初实行卫所武官、兵役世袭制。都

    45、司、五府的武官不能世袭, 由卫所世官积功升调。 武官的除授贯彻功绩制原则。 弘治十七年 (1504 年) , 明廷定武举三年一行, 与文举规则类同。 武举既有卫所武官参加, 又允许军民人等报考。武举骑射九中四、步射九中二即合式,录取与 否、具体名次主要取决于策论。尽管策论依据武经等书,但出题、阅 卷者均是文官,尤喜能附会儒家思想的题目。武举会试录取额数从弘 治十七年的 35 名发展到明末达 200 名。武举在低级将领选除中所占的 比例不断提高,明后期武举的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世职,甚至可超用 为中高级将领。明后期的武举达到了中国古代武举制度发展的顶峰。 据曹循明代武举与武官选任新探改编 (1)根

    4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武举制度改革的内容。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代武举制度改革的影响。 (4 分) 【答案】 (1)内容:定期分级举行;开放报考资格;重视策论,深受儒家思想 影响;录取名额增多;武举成为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 (8 分)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即可。 (2)评价: (4 分)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积极与消极各 2 分 【解析】 (1)据材料“明廷定武举三年一行,与文举规则类同”可知定期分级 举行;据材料“武举既有卫所武官参加,又允许军民人等报考”可知 开放报考资格;据材料“录取与否、具体名次主要取决于策论。尽管 策论依据武

    47、经等书,但出题、阅卷者均是文官,尤喜能附会儒家思想 的题目”可知重视策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据材料“武举会试录取 额数从弘治十七年的 35 名发展到明末达 200 名”可知录取名额增多; 据材料“武举在低级将领选除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明后期武举的 实际地位已经超过了世职,甚至可超用为中高级将领”可知武举成为 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 (2)武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可以从内容推知,根据内容开放报考资格可 知,能够扩大武将来源,同时分级举行考试,能够提高武将文化素质, 有利于选拔、储备军事人才;武举考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利于强 化儒家思想观念,将儒家忠义思想渗透军事人才,使得武举成为国家 驯服武将的工具

    48、;武举录用人数越来越多,成为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 对武举过度重视,任用大批缺乏练兵作战经验的人员为将,是明末军 事失败的重要因素。 11 (2021河北保定二模19)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 分) 材料清代沿袭明制,从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征收漕粮经运河运往 京仓和通州。清政府设漕运总督(驻淮安)和各省粮储道管理漕运事 务,并委任专职同知、通判负责监兑、押运。河运有严重的弊病:运 道畅通没有保障,运河有时因水浅无法行船。1824 年,江苏高堰运河 漫口,河道浅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建议漕粮海运,得到两 江总督琦善、江苏巡抚陶澍和布政使贺长龄的支持。1826 年,将江苏 五

    49、个地区的漕粮由上海海运至天津,然后用剥船运抵通州和京仓,这 是清代首次办理漕粮海运。道光末年,清政府由于财政紧张,再次筹 议漕粮海运。经两江总督李星沅、江苏巡抚陆建瀛等奏准,1848 年将 苏、松、太二府一州的漕粮改为海运。咸丰初年,江苏常州、镇江和 浙江的漕粮也先后改为海运。1855 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决口,运 道阻隔。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承担漕粮海运。经李鸿章奏 准,江北地区的漕粮也开始办理海运。此外,江西、湖北、湖南有时 也将部分漕粮经长江运抵上海,海运北上。 摘编自黎仁凯等主编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改革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漕粮海运的原因。 (6 分)

    50、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漕粮海运的影响。 (6 分) 【答案】 (1)原因:漕运存在弊端;近代海上航运交通工具的发展;清代地方 官员的推动。 (每点 2 分,三点 6 分) (2)意义:降低了运输成本;使传统的河运漕粮体制崩溃或河运漕船 业的衰落;利于交通近代化的发展。 (每点 2 分,三点 6 分) 【解析】 (1)据材料“河运有严重的弊病:运道畅通没有保障,运河有时因水 浅无法行船”得出漕运存在弊端;据材料“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 成立,承担漕粮海运”结合所学得出近代海上航运交通工具的发展; 据材料“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建议漕粮海运,得到两江总督琦 善、江苏巡抚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52639.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