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遗传学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学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遗传学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遗传学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 遗遗 传传 学学 教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及主要参考书 遗传学遗传学 刘祖洞著刘祖洞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遗传学普通遗传学 杨业华杨业华 主编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遗传学遗传学 朱军朱军 主编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成成 绩绩 评评 定定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20%,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根据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闭卷考试期末闭卷考试80% 主主 要要 章章 节节 第一章第一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扩展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扩展 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第三章 性别决定以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性
2、别决定以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第四章第四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五章第五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第六章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数量性状遗传 第七章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 第八章第八章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 第九章第九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遗传与个体发育 第十章第十章 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 遗传学前传 第一章 孟德尔遗传规律 及其扩展 孟德尔并不是第一个孟德尔并不是第一个 从事植物杂交试验的人,从事植物杂交试验的人, ? 选豌豆为主要材料的理由选豌豆为主要材料的理由 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
3、状;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 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因此没有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因此没有 外来花粉混杂,人工去雄,用外来花粉外来花粉混杂,人工去雄,用外来花粉 授粉也容易;授粉也容易; 豆荚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各豆荚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各 种类型籽粒的准确计数。种类型籽粒的准确计数。 图图 1 11 1 豌豆的相对性状豌豆的相对性状 图图 1 12 2 豌豆的自花授粉和杂交豌豆的自花授粉和杂交 图图 1 13 3 豌豆种子形状的杂交实验豌豆种子形状的杂交实验 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实验方法 简单简单复杂复杂 由研究单个性状入手由研究单个性状入手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 统计
4、分析统计分析 提出假设(准确预测)提出假设(准确预测) 实验验证实验验证 第一节 分离规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性状(character): 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contrast character): 不同品种之间表现出相对差异的一对性 状 杂交(cross): 不同遗传型的个体进行有性 交配 正反交(reciprocal crosses): P (parent generation) F1(first filial generation) 图图 1 14 4 豌豆花色的杂交实验豌豆花色的杂交实验 P 红花红花 白花白花 白花白花 红花红花 F1 红花红花 红花
5、红花 F2 红花红花 :白花:白花 红花红花 :白花:白花 3 : 1 3 : 1 正交正交 反交反交 图图 1 15 5 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 图图 1 16 6 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上述杂交试验结果的三个特点: 1、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 2、F1自交,在F2群体中性状出现分离, 隐性性状重新出现,显性个体数与 隐性个体数的比例约为3:1 3、正反交结果一致 显性性状显性性状( (dominant character) ): 在在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中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隐性性状( (recessive charact
6、er) ): 在在F1中中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的性状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的性状 性状分离性状分离( (character segregation) ):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 二、孟德尔假设 1、遗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3、遗传因子之间存在显隐关系 4、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分离),分别随机进入到不同配子中 C-红花-显性因子 c-白花-隐性因子 图图1 17 7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基因型(genotype): 个体的基因组合 CC、Cc、cc 表型(phenotype): 生
7、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红花、白花 等位基因(alleles): 控制相对性状的同一基因的两种不同形式 C、c 纯合体(homozygote): 等位基因一样 CC、cc 杂合体(heterozygote): 等位基因不同 Cc 三、孟德尔假设的验证 假使上面说明的假设是正确的, 那么子一代红花植株跟亲代白花植 株回交,后代植株的花色该怎样呢? 红花红花 白花白花 红花红花 白花白花 P CC cc Cc cc 配子配子 C c C c c Ft Cc红花红花 红花红花Cc cc白花白花 1 :1 图图1 18 8 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豌豆红花和白花一对基因的分离 1、测交法 实验结果共得1
8、66个后代植株,其中85开 红花,81开白花,与预期相符,说明杂 合体的确产生两种配子,而且数目相等 测交(test cross): 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交 配,以检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2 2、自交法、自交法 孟德尔从子二代705红花植株中任取100株, 自花授粉,把得到的种子种下,得子三代 发现100个子二代红花植株中, 有36个植株,子三代全为红花植株; 有64个植株,子三代3/4是红花,1/4是白花 36:64 1:2 而子二代中的白花植株自花授粉后, 后代全部是白花 3、F1花粉鉴定法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 别控制着籽粒及其花粉粒中
9、的淀粉性质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 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图1-9 玉米F1花粉鉴定试验结果 四、分离规律的扩展四、分离规律的扩展 1、分离比实现的条件、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生)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生 活力一样;活力一样; (2)子一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子一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 (3)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为止是相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为止是相 等的;等的; (4)显性完全)显性完全 2 2、致死基因、致死基因 P 黄鼠黄鼠黑鼠黑鼠 黄鼠黄鼠
10、黄鼠黄鼠 F1 黄鼠黄鼠 黑鼠黑鼠 黄鼠黄鼠 黑鼠黑鼠 2378 2398 2396 1325 1 : 1 2 : 1 ? 3 : 1 研究发现:研究发现:黄鼠黄鼠黄鼠子代中,每窝小黄鼠子代中,每窝小 鼠数比黄鼠鼠数比黄鼠黑鼠少黑鼠少1/4左右左右 P 黄鼠黄鼠AYa 黄鼠黄鼠AYa F1(1AYAY):):2 AYa:1aa 死亡死亡 黄鼠黄鼠 黑鼠黑鼠 黄鼠基因黄鼠基因AY影响两个性状:影响两个性状: 毛皮颜色毛皮颜色 显性显性 生存能力生存能力 隐性隐性 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 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 亚致死现象(partail lethality)
11、Aa aa Aa aa 50% : 50% 60% : 40% 70% : 30% 3、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1)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例:紫茉莉的花色遗传 (2)共显性(codominance) 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例:人类的MN血型系统 图1-10 紫茉莉的花色遗传 P LM LM LNLN F1 LMLN F2 LM LM LMLN LNLN 1 : 2 : 1 其红细胞上既有M抗原又有N抗原, 而不是两种抗原的一种中间类型 图1-11 人类的MN血型系统 (3)嵌镶显性 例:瓢虫鞘翅色斑的遗传 P SAU
12、 SAU 黑缘型 SE SE 均色型 (前缘黑) (后缘黑) F1 SAU SE 新类型 (前、后缘黑) F2 SAU SAU黑缘 SAU SE新 SE SE均色 1 : 2 : 1 (4)显隐性可随依据的标准而更改 孟德尔豌豆试验 饱满:皱缩 完全显性 但是子一代豆粒中 淀粉粒的数目和形状都是两亲的中间型 不完全显性 (5)显性的表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例:金鱼草红花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F1如果在 低温、强光照下生长 花红色 高温、遮光条件下生长 花牙白色 例:辣椒花蕾及果朝上和朝下两类品种杂交, F1 最初开的花都朝上,后来又逐渐向下开花。 这种显性的转变与气温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例:曼陀罗紫
13、茎品种与绿茎品种杂交,F1在 夏季温度较高 茎紫色,完全显性 温度较低,光线较弱 紫色较浅 例:石竹白花品种与暗红色花品种杂交,F1 最初是纯白的,以后慢慢变为暗红色 在个体发育中,显隐性关系也可以相互转化 显性转换(reversal of dominance): 显性性状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转换的现象 外显率(penetrance): 在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一群个体中,表现该 基因所决定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 例:黑腹果蝇的显性突变基因L的特征是复 眼缩小,外显率为75%,即携带L基因的 个体只有75%是小复眼,其余25%的个体 为正常眼 表现度(expressivity): 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现其所
14、决定性状的 个体中,对该性状所显现的程度 如上例中75%小复眼个体的复眼缩小程度 不同 表型模写(phenocopy): 表型受两类因子控制:基因型;环境 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 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 例:黑腹果蝇突变型vgvg是残翅的,一定 高温处理其幼虫,则成虫翅膀接近于 野生型,基因型不变 例:人类隐性遗传病-短肢畸形 60年代,患者例数突然增多 “反应停”在关键时刻(妊娠早期3-5周)延 缓 了胎儿四肢的发育 药物引起的表型变化,使正常个体模写了突变 型的表型 研究意义: (1)推测基因在什么时候发生作用; (2)根据物理、化学条件处理的结果推测基因的 可能作用方式
15、4、复等位基因 (multiple alleles) 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 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在二倍体生物的同一个体中,只能同时存 在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成员,其后代符 合分离规律 例1:人类的ABO血型 ABO血型是由IA、 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 决定, IA和 IB对i都为显性, IA与 IB之间 表现共显性关系 血 型 基 因 型 O ii A IA IA或IAi B IB IB或IBi AB IA IB P O血型 O血型 AB血型 O血型 ii ii IA IB ii 配子 i i IA IB i F1 ii IAi IBi O血型 A血型 B血型 图1-12 两种
16、婚配的血型遗传图解 O血型 B血型 A血型 ?血型 O血型 AB血型 ?血型应为B血型,但实际检查为 “O”血 型 ? 孟买型与孟买型与H H抗原抗原 H物质是ABO血型的基本分子,其合成受显性基 因H的控制,而H物质在IA基因或IB基因作用下, 又转而形成A抗原和B抗原。 HH和Hh个体能合成H物质,而hh个体不能合成H 物质,他们的红细胞不能被植物凝集素或其它抗 H的抗体所凝集,这种人被称为孟买型。 Rh血型与母子间不相容血型与母子间不相容 Rh阳性阳性 RR Rr Rh阴性阴性 rr 例2:果蝇的眼色 白、杏红、血红、浅黄等等 例3: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 (self-incompatibi
17、lity) 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且同期成熟的雌雄配 子的雌雄同体植物,在自花授粉或相同 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的现象。 烟草属 15个 S1、 S2、 S3、 S1S2 S1S2 S1S2 S1S3 子代 无 S1S3+ S2S3 原因:花粉被同一基因型植株的花柱所阻 抑,不能受精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为了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孟德尔仍以豌豆为材料 ,选取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差 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2 黄色 黄色 绿色 绿色 总数 圆粒 皱粒 圆粒 皱粒 实得粒数 315 101 108 32 556 理论比例 9 :
18、 3 : 3 : 1 16 图图1 113 13 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F2代中黄圆/绿皱是亲本原有的性状组合, 即亲组合 (parental combination) 黄皱/绿圆是亲本品种原来没有的 性状组合,即重组合 (recombination) 颗粒式遗传的另一基本概念:决定着不 相对应的性状的遗传因子在遗传传递上 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完全拆开 分别按一对性状进行分析: 子一代黄色;子二代3/4黄色, 1/4绿色 黄色(416):绿色(140) 3:1 子一代圆粒;子二代3/4圆粒, 1/4皱粒 圆粒(423):皱粒(133) 3:1 - 仍然符合分离规律 不同对
19、的相对性状可以相互组合, 如果组合是随机的,那么在 3/4黄的里面应有3/4圆, 1/4皱 1/4绿的里面应有3/4圆, 1/4皱 黄圆= 3/43/4=9/16 315 黄皱= 3/41/4=3/16 101 绿圆= 1/43/4=3/16 108 绿皱= 1/41/4=1/16 32 比例为9:3:3:1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绿、皱yyrr 配子 YR yr F1 黄、圆YyRr 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 配子时自由组合 YRYryRyr YR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黄圆黄圆
20、F2Yr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黄皱黄皱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黄皱黄皱 yR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绿圆绿圆 yyRryyRr 绿圆绿圆 yr YyRrYyRr 黄圆黄圆 YyrrYyrr 黄皱黄皱 yyRryyRr 绿圆绿圆 yyrryyrr 绿皱绿皱 图图1 114 14 豌豆黄色、圆粒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绿色、皱粒的F F2 2分离图解分离图解 三、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1、测交法 用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 F1形成配子时,不论雌配子或 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YR 、Yr、yR
21、、yr,而且出现的比 例相等,即1:1:1:1 F1黄、圆YyRr 绿、皱yyrr 表表1 11 1 豌豆黄色、圆粒豌豆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的绿色、皱粒的F F1 1和和 双隐性亲本测交的结果双隐性亲本测交的结果 配子 YR YryRyr yr 理论期 望的测 交后代 YyRr 黄圆 1 Yyrr 黄皱 1 yyRr 绿圆 1 yyrr 绿皱 1 实 际 测 交结果 F1母本 F1父本 31 24 27 22 26 25 26 26 2、自交法 按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F2中推断: 1/16 YYRR,YYrr,yyRR,yyrrF3, 不分离 2/16 YyRR,YYRr,Yyrr,yyRr
22、F3, 3:1分离 4/16 YyRr- F3, 9:3:3:1分离 孟德尔的试验结果完全符合这一推论 四、多对基因的遗传 对于多对等位基因,只要 各对等位基因都是属于独 立遗传的,其杂种后代的分 离就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 P AABBCC aabbcc F1 AaBbCc F2 27:9:9:9:3:3:3:127:9:9:9:3:3:3:1 64组合、8表型、27基因型 杂合基杂合基 F F1 1配子配子 F F2 2基因基因 F F2 2表型表型 F F2 2表型表型 因对数因对数 种类种类 型型 比例比例 1 1 2 3 2 2 3 2 3:13:1 2 2 2 22 2 3 32 2
23、2 22 2 (3:1) (3:1)2 2 n n 2 2n n 3 3n n 2 2n n (3:1) (3:1)n n 五、自由组合规律的扩展 在孟德尔的豌豆遗传研究中,一个单 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但是有的单位性状是由两对或两对以 上基因共同控制的。 几对基因相互作用决定一个单位性状 发育的遗传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gene interaction)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1、互补作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 例:例:香豌豆花色香豌豆花色 P 白花白花 白花白花 F1 紫花紫花 F2 9紫花紫花:7白花白花 P 白花白花C
24、Cpp 白花白花ccPP F1 紫花紫花CcPp F2 9紫花紫花(C_P_):7白花白花(3C_pp + 3ccP_ + 1ccpp) 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 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 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 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9 : 7 返祖遗传(返祖遗传(atavismatavism): : 后代表现其野后代表现其野 生祖先性状的现象生祖先性状的现象 野生型香豌豆原为野生型香豌豆原为紫花紫花
25、CCPP,在进化过在进化过 程中,程中,C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c,从而出现,从而出现 一种白花类型一种白花类型ccPP;P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基因突变为隐性基 因因p,出现另一种白花类型,出现另一种白花类型CCpp P 豌豆冠玫瑰冠 F1 胡桃冠 F2 胡桃冠9:玫瑰冠3: 豌豆冠3:单冠1 P 玫瑰冠豌豆冠 RRpp rrPP F1 胡桃冠RrPp F2 胡桃冠 玫瑰冠 豌豆冠 单冠 9R_P_:3R_pp:3rrP_:1rrpp P与与R互补,形成胡桃冠互补,形成胡桃冠 p与与r互补,互补, 形成单冠形成单冠 2 2、积加作用(、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addi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