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学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物理学全册配套完整精品课件.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物理学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生物物理学全册配套生物物理学全册配套 完整精品课件完整精品课件 2 3 4 5 Folding-无序到有序 driving force(驱动力)? 6 Folding configurations(折叠构象) ? 7 How many accessible configuration for a protein consisting of 100AA (amino acids) during folding? (23)100=8100 ! Folding time: 数十毫秒 ms 8 蛋白质折叠是世界难题 l 已经有四个诺贝尔奖与蛋白质折叠问题相关, 但还远未解决 9 Folding mod
2、els (折叠模型) u Framework model (框架模型): 折叠单元作为一个核心吸引和稳定其它摆动着的二 级结构单元形成折叠框架,其它的侧链将适应这个 框架。 u Hydrophobic model (疏水模型) 10 Funnel model (漏斗模型) Energy Landscape theory (能量地貌理论) Entropy (熵) 天然折叠态 11 Funnel model (漏斗模型) 漏斗的斜率 代表折叠速率 12 Protein unfolding (蛋白质的去折叠) 13 14 Christian Boehmer Anfinsen (克里斯琴克里斯琴 B
3、安芬森安芬森) 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u 蛋白质可由加热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 而变性,三级结构解体; u 而当环境回复到原本的状态时, 蛋白质可于不到一秒的时间折叠至 原先的立体结构,且不论试验几次, 蛋白质都仅此一种立体结构, u 结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 决定其立体结构 15 牛的核糖核酸酶A (RNase A)的变性与复性 安芬森实验安芬森实验 16 Protein renaturation (蛋白质的复性) 17 安芬森实验安芬森实验 18 同时透析掉变性剂与巯基乙醇 安芬森实验安芬森实验 19 先透析掉巯基乙醇,允许形成双硫键, 最后再透析掉变性剂 UC-Berkeley分校
4、研究生生物物理试题 为什么? 20 双硫键自由成键过程中,能形成多少种构象?双硫键自由成键过程中,能形成多少种构象? 21 Conclusion: u 蛋白质折叠是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共同决定 22 蛋白质折叠的平衡反应 23 Watching the protein fold (观察折叠) 24 Two-state and three-state folding u Two-state folding protein (两态折叠蛋白): 有些蛋白质在折叠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中间状态,只 存在完全未折叠态与完全折叠态,称为“两态”蛋 白; u Three-state fol
5、ding protein (三态折叠蛋白): 另外一些蛋白需要经过中间体的不断积累才能完成 折叠过程,被称为“三态”蛋白 25 Contact order (CO, 接触序) CO = ? CO = ? UC-Berkeley分校研究生生物物理试题 26 Folding rates correlate well with CO 实验发现,对于两态两态折叠蛋白,接触序(CO) 与折叠速率k的对数呈反比。 27 CO模型的提出表明蛋白质的折叠速 率主要由它的天然态结构天然态结构 (native state) 所决定 Conclusion: 28 Rules: 一般来说,螺旋蛋白要比螺旋蛋白要比蛋白
6、折叠得快蛋白折叠得快, 用CO的理论解释,是因为螺旋蛋白中含有 大量的局部有效接触,所以有较低的CO值, 较高的折叠速率。 29 Some proteins fold through transient intermediates u 一部分蛋白通过过渡态(intermediates) 来实现折叠过程 过渡态Unfolded Native (folded) 30 How do you determin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n intermediate? u NMR (核磁共振技术) u Single-molecular technique (单分子技术) u Op
7、tical-tweezer (光学镊子技术) 31 32 the C-C distance cut-off is 4 即产生局部有效接触的氨基酸基团的C 原子不超过这个距离范围 Contact order (CO, 接触序) 33 CO模型指出,对于两态折叠蛋白, 局部有效接触(CO)越多,接触序的 值越小,折叠速率(k)越快. Conclusion 01: 34 CO模型的提出表明蛋白质的折叠速 率主要由它的天然态结构天然态结构 (native state) 所决定 Conclusion 02: 35 一般来说,螺旋蛋白要比螺旋蛋白要比蛋白折叠得快蛋白折叠得快, 用CO的理论解释,是因为螺旋
8、蛋白中含有 大量的局部有效接触,所以有较低的CO值, 较高的折叠速率。 Conclusion 03: 36 接触序的理论说明, 折叠成有效接触多的三维折叠成有效接触多的三维 结构结构, 这样的蛋白质三维结构能量稳定, 折叠 速率快。 Conclusion 04: 37 其他的基于有效接触序(Contact Order, CO)思想的模型 38 Long-range Order (LRO, 长程有效 接触序) where i and j are two residues for which the C-C distance is 8 () Nr is the total number of re
9、sidues in a protein Dr. M. Michael Gromiha (Japan) 39 Total contact distance (TCD, 总接触 距离) Prof. Zhou, Yaoqi (Indiana Purdue) TCD =CO (接触序) x LRO (长程接触序) *在CO与LRO所取参数相当的情况下 Li,j 考虑了长长、短程有效接触短程有效接触对折叠速率产生的共同作用 40 CO LRO TCD预测28个蛋白质 41 H-P Lattice Model H-P 晶格模型 42 H-P 晶格模型晶格模型- 疏水疏水(hydrophobic)-极性极性
10、 (polar) 2D-lattice model3D-lattice model Prof. Ken Dill, UCSF lattice model (晶格点模型) 43 如果i和j在格点空间中处于最近邻位置且在序列上不相邻 则(ri rj)等于1,否则等于0; evivj for H-H = -2.3; for H-P = -1; for P-P = 0; H = ?H = ? 疏水残基表示为黑色,极性残基表示为白色疏水残基表示为黑色,极性残基表示为白色 晶格体系能量 44 Conclusion: 晶格点模型提出: 最优的蛋白质折叠构象,为 所有可能的构象中具有最多最多H和和H有效接触有
11、效接触的 那个构象。(H: 疏水氨基酸) 45 A ball on a funnel always rolls directly to the bottom, no matter where it starts. Correspondingly, protein always reaches its single native state 46 47 48 更为精化的更为精化的H-P 晶格模型晶格模型: Toy模型模型 H = ? 氨基酸基团之间的夹角是任意的 49 Experimental Methods 蛋白折叠的实验方法 50 CD (圆二色谱) 51 CD (圆二色谱) 光学活性物质对
12、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光学活性物质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 率不同率不同,其光吸收的差值A (Al - Ad) 称为该 物质的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 ,简写作 CD) 52 旋光物质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不同, 造成 传播速度不同, 振幅不同, 合成光矢量叠加后将不合成光矢量叠加后将不 是线偏振光而是椭圆形是线偏振光而是椭圆形。 53 用CD研究细胞色素C的折叠 a-helix formation is more rapid than tertiary structure rearrangements of aromatic sidechains in the fo
13、lding of cytochrome c. The kinetics of these changes were determined by CD at 222 and 289 nm 54 色谱 (Chromatography) 55 利用色谱捕获双硫键形成的中间态 利用 iodoacetate (alkylating agent). The S-carboxymethyl derivative of cysteine is stable, which be determined using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56 Structure of BPTI B
14、ovine pancreatic typsin inhibitor (BPTI) has three disulfide bonds. 57 FRET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58 donor-acceptor的激发光谱相重叠时, donor 诱发acceptor发出荧光, 同时donor荧光分 子自身的荧光强度衰减。 FRET 程度与供、受体分子的空间距离紧密 相关, 一般为一般为710 nm 时即可发生FRET; 随着距离延长, FRET呈显著减弱。 FRET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59 FRET原理示意图 60 荧光共振仪 61 FRET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Probing the fr
15、ee-energy surface for protein folding with 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Nature (2002) : 419 Donor (供体) Acceptor (受体) 62 NMR (核磁共振) 63 Labeling method (标记方法) 同位素交换反应同位素交换反应 64 Pulsed-labeled NMR 同位素交换反应 NMR is used to detect the exchanged NH groups. 65 蛋白质折叠是21世纪的世 界性难题! 如何预测蛋白质折叠? 66 F
16、oldit, a game? 蛋白质折叠的电游 67 蛋白质折叠的电游蛋白质折叠的电游 David Baker及其同事发展了一种由多人来 玩的网络游戏, 被称为“Foldit”。 这项工作表明,即便是很复杂的科学问题 也能利用互动多人游戏有效地通过发动群 众的办法来解决。 68 Dr. David Baker (Washington University) Rosetta program for protein folding 例如,当一个疏水性氨基酸从蛋白质表面 浮现时,人类能很容易发现它。他们会重 新排列内部结构,使逃到外部的氨基酸能 重新回到内部。这种大范围重排的做法超 出了Rosett
17、a算法的能力,因为涉及到的能 量变化非常多。 69 现在Foldit宣布,一位名叫Vakobo的玩家可能创造出一种 抗流感蛋白质。研究人员计划在未来几周在实验室内测试 这种蛋白质,观察它是否能用于治疗。Nature (2010) Aug. 70 The End 71 Let us play Foldit ! 蛋白质折叠为正确的三维空间结构 S1 DNA RNA Proein 翻译过后的质量控制 S2 质量控制是王道! S3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通过分子伴侣分子伴侣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上暴露 的疏水面疏水面结合,防止聚合、促进蛋白质的 折叠和组装; 通过蛋白酶蛋白酶来清除
18、不可逆损伤的蛋白质, 来保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S4 分子伴侣(chaperone) S5 High-resolution imaging of chaperone S6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2006 S7 分子伴侣(分子保姆) 分子伴侣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中: 其中最大一类分子伴侣是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 HSP) 主要功能: 1. 促进大分子折叠和组装; S8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 S8 HSP40,HSP70 蛋白 Scientific American, June 20
19、08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 S8 HSP90 蛋白 Scientific American, June 2008 主要功能: 2.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使生物逆境耐受使生物逆境耐受 能力大大增强能力大大增强; HSP在高温、重金属、炎 症等条件下均可保护蛋白质折叠; S8 Scientific American, June 2008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 注射HSP70基因转化的细胞, 小鼠耐热力明显增强 S8 Scientific American, June 2008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 主要功能: 3. 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参与机体免疫反应; 主要功能: 4. 参
20、与细胞周期与凋亡的调控参与细胞周期与凋亡的调控; l 如HSP70、HSP90为抗凋亡蛋白, 重要的 肿瘤药物靶点; l 果蝇、老鼠中HSP70过度表达引起寿命延 长; S8 Scientific American, June 2008 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 l 增强机体免疫反应; l 增强机体应激反应; l 辅助蛋白复性; l 肿瘤药物靶点; l 长生不老药? S8 Scientific American, June 2008 分子伴侣的应用前景 分子伴侣的特点 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专一性,同一 分子伴侣可以促进多种氨基酸序列完全不 同的多肽链折叠成为空间结构、性质和功 能都不相关的蛋
21、白质。 它的催化效率不高,行使功能需要水解 ATP,以改变其构象,释放底物,进行再 循环。 具有进化保守性。 S8 为什么进化过程中会产生分子伴侣? S9 地球很拥挤,细胞内也很拥挤! (protein crowding) S10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疏水作用) S11 由于细胞内的拥挤环境, 新生肽链在未完成合成之前容易发生错误 折叠,例如相邻肽链上的疏水氨基酸间相 互作用而发生的聚集。 还有一些蛋白质的结构域折叠比较缓慢, 时有大量的疏水表面暴露,有聚集及错误 折叠的风险。 S12 分子伴侣- 蛋白折叠的避风港湾S13 S14 什么是朊病毒? 朊病毒的发现历史
22、 库鲁病与“食人族” S15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6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new mechanisms for the origi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aruch S. Blumberg D. Carleton Gajdusek( 加德赛克)S16 Stanley B. Prusiner (普鲁西纳)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7 for his di
23、scovery of Prions - a new biological principle of infection S17 朊病毒(prion) 蛋白病毒 正常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存在于人与动 物的脑组织细胞中,主要呈螺旋结构,是 水溶性蛋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 但当朊蛋白中氨基酸发生突变(mutation), 哪怕仅是一个位点的突变,朊蛋白会变异 成具有片状结构,不溶于水,不能被蛋白 酶水解,具有传染性的蛋白病毒结构。 传统病毒的定义? S18 传统病毒 vs. 朊病毒 S19 乙肝病毒(HBV)结构 变性的朊蛋白病毒 S20 朊病毒蛋白有什么特性? 朊病毒蛋白(pr
24、ion)的特性 与正常朊蛋白相比,朊病毒蛋白有43%左 右的折叠结构 S21 朊病毒蛋白的传染性极强,食用患病组织 蛋白粉末,或脑外科手术器械均可传染; 朊病毒蛋白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有极强 的抗性,如紫外线,超声波,高温,化学 试剂等; 朊病毒蛋白由于多含折叠结构,溶解度低, 且抗蛋白酶的分解。 朊病毒蛋白(prion)的特性 S22 朊病毒的可能致病机制 第一种学说:朊病毒蛋白可以自我编码遗传 信息,从而复制繁殖;(与传统的中心法则相 违背) S23 自我复制 无核酸参与 第二种学说: 蛋白质构象相互胁迫假说,即 正常朊蛋白在朊病毒蛋白的胁迫下,构象 发生变化; 朊病毒的可能致病机制 S2
25、4 相互作用 朊病毒蛋白正常朊蛋白 胁迫 蛋白构象发生变化 “胁迫”构象假说 S25 “胁迫”构象假说的新证据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Science. 2010 Feb 26;327(5969):1132-5 利用蛋白重组技术把正常朊蛋白结构进行 了修饰,与致病性朊蛋白结构类似; S26 “胁迫”构象假说的新证据 驼背 萎靡不振 S27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可雅氏综合症) 富含折叠结构的蛋白质容易形成积聚,并 形成淀粉样(fibrils)沉淀 S28 其他错误折叠相关疾病 疯牛病 (Mad-cow disease) 羊瘙痒病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阿尔兹海默病 (Alz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