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649508
  • 上传时间:2021-08-12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7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 年高 语文 专题 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 常识 知识点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7 页 2022 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 1:关于年龄与寿辰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 3 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 1 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 23 岁的儿童。 始龀: 男孩 8 岁, 女孩 7 岁。 根据生理状况, 男孩 8 岁、 女孩 7 岁换牙, 脱去乳齿, 长出恒牙, 这时叫“龀”, “龆年”或“髫年” 九龄:9 岁。 指数之年:9 岁。 黄口:10 岁以下。 幼学:10 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 10 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

    2、二岁。 豆蔻:指女子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 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 13 至 15 岁。 及笄(jj):指女子 15 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成童:15 或 15 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 15 至 20 岁。 二八:为 16 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 16 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 24 岁。 而立(而立之年):30 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 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 30 岁为壮。

    3、 第 2 页 共 17 页 半老徐娘:女子 30 岁。 艾:50 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 岁。 六九年:即 54 岁。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 60 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 60 岁以上。 耆:古称 60 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 60 为下寿,指 60 岁以上。 还历寿:61 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 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 70 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 70 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 77 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 77 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4、。 伞寿:80 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 80 岁以上。 米寿:指 88 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 88 岁。 上寿:90 岁为上寿。 白寿:指 99 岁,百少一为 99,故借指 99 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 108 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 108 岁。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双稀、双庆:140 岁。古稀指 70 岁,因此双稀是 70 岁的两倍 140 岁。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5、。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 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 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第 3 页 共 17 页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 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 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

    6、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 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 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 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 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 “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7、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 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 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每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

    8、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 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3.古代谦辞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愚见,称自己的见解。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第 4 页 共 17 页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

    9、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后专指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或者妻子。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 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 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

    10、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 没有文化;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2)其他自谦词有: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从秦始皇开始专作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 谷】(不善)。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 为【寡君】。 (11)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11、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劝:劝告;奉送、奉 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 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

    12、对自己的询问。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 第 5 页 共 17 页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驾: 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任职):委屈就任。

    13、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

    14、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4.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 xing】周代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 【庠序】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 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 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封

    15、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 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 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 第 6 页 共 17 页 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成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

    16、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古代学官: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 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 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 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为学官名。汉唐后学校均

    17、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 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 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 面向

    18、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 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 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 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 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

    19、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 第 7 页 共 17 页 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 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 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 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

    20、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 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 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坐法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 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对人不敬。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

    21、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 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 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 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 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 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 “

    22、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 “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 娱乐活动。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 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第 8 页 共 17 页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

    23、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 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 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

    24、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精选练习题 100 题 分类阅读,边读边思考正误,在思考中强化记忆,快速提升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 准确度。 一 、 古 代 官 制 1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 书。() 2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 书。() 3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第 9 页 共 17 页 4“举孝廉”是古

    25、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 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5.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 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6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 丧。() 7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8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 法。() 9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 职。() 10.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 换上官员服饰

    26、, 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 11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 任所。() 12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 制。() 13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 14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 道理。() 第 10 页 共 17 页 15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 同。() 16宋代的州由中央派官员前往管理,称为“知州”,与之平行的还有府、军、 监。州、府、军、监以上的行政单位是路。路设经略安抚司掌军权,以

    27、经略安抚使为 长官。() 17明清省下设道,长官是道员,称分守道、分巡道,俗称道台。道下设府,长 官称知府,掌一府之政。府下设州,长官称知州;州下设县,长官称知县。() 18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19司马,西周始置,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如“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20提辖,主管军队武装、训练、督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等。宋代州郡多设提 辖兵马一官。() 【参考答案】 1. 2.【解析】礼部,不负责土地、户籍。 3.4.5.6. 7.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8.9.10.11.1

    28、2. 13.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不能称太子。 14.15.16.17. 18. “知”是主持的意思,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初用京官知县事 管理一县的行政,有戍兵驻县,更并管兵事。明清沿用不改。 第 11 页 共 17 页 19.20. 二 、 字 号 称 谓 1.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 称。() 2.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3.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4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29、,如武帝、哀帝、 炀帝。() 5.庙号是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高祖, 太宗, 孝文帝。() 6齿龀、龆龀,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例如: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 () 7总角、垂髫、总髫指幼年儿童。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 记)() 8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 别)() 9笄(j)年指女子十五岁。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对酒示行简) () 10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 阳马生序)() 第 12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1. 2.3.4. 5.“孝文帝”是谥号。 6.

    30、7.8.9.10. 三 、 科 举 制 度 1.科举制度实行分级考试,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乡试、 院试、会试、殿试。 () 2.登进士第, 又可称为进士及第,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3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 的人。() 4.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5.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6.征辟,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 郡辟除两方面。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7.察举制,是由

    31、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 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 情表)() 第 13 页 共 17 页 8.古代学校有“庠(xin)”“序”“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如“又 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9.“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如“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 衡传)() 10.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国子监里的教学人员称为 祭酒、司业。() 【参考答案】 1. 2.3.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 和技能,错,是尚书、诗经、礼记、易

    32、经、乐经、春秋。 5.6.7.8.9. 10.“祭酒、司业”等是国子监里的官员。 四 、 地 理 政 区 1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 之业也。(过秦论)() 2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 翟三部分,故称三秦。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 门宴)() 4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南。”(鸿门宴) 第 14 页 共 17 页 5中国,指中原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

    33、与之绝。”(赤 壁之战)() 6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一般地 说,“九州”泛指中国。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 () 7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 36 郡。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 害之郡。”(过秦论)() 8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 称。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 9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 10 道,后又分为 15 道。“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阎典史传)() 10路,唐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

    34、军区的性质。 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1. 2. 3. 4. 5.“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地区。 6.7.8.9. 10.“唐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应为“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 税、转运漕粮的”。 五 、 宗 法 礼 俗 第 15 页 共 17 页 1.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 五个月。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2太庙天子的祖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 序)() 3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

    35、”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因“伯” 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 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4车座的尊卑,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如“坐定,公子从车 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 5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禄,士死曰不卒,庶 人曰死。() 【参考答案】 1.2.3.4.5. 六 、 历 法 刑 罚 1.干支纪年法。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 支,共 12 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 用以纪年。1

    36、0 和 12 的最小公倍数为 60,因而干支纪年每 60 年一个循环。如“予犹 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第 16 页 共 17 页 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高祖刘邦起有年号,后多 用年号纪年。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3.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古代特定称谓纪日。 朔,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如 “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 (阎典史传)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37、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5.花朝,农历二月十二,相传为百花的生日。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 月夜。”() 6.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 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太阳偏西)。 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7.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 “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 七、 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如“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 孔雀东南飞 ) () 8.寒食,即清明节,冬

    38、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 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 望)() 9.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遥 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 17 页 共 17 页 10.黥(qn)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 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古书记载“臣不正君, 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指的就是墨刑,即黥刑。() 【参考答案】 1. 2.,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汉武帝时开始的。 3.4.5.6.7. 8.寒食,农历清明前二日 9.1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49508.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