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材料题 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材料题 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材料题 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实用 必备!)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温习 材料 答题 技巧 技能 模板 实用 必备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27 页 2022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材料题 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比较类模板比较类模板 (1)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 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2)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 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2019 全国 3 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从公元前 1 世纪建立,到公元 4 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 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 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
2、呢,那就是罗马人 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 心力量。 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 整个帝国人口约 5400 万, 意大利约有人口 600 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 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 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 (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 察举制度的实施, 构建起研习儒经、 崇尚教化、 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 5900 多
3、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 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 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 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 人同伦”, 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 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第 2 页 共 27 页 据汉书 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1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9 分) (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4、;建立起行政 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 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 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 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审设问:概述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归类为比较类设问。 明主体:罗马帝国的国家治理,汉朝的国家治理。 方面: 相同点: 根据材料一“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整个帝国人口约 5400 万,意 大利约有人口 600 万” 、材料二“全国百余郡” “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 5900 多万人”可知,推出“建立了疆域广阔、人
5、口众多的国家” 。 材料一“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 、材料二“全国百余郡,实施统 一制度、法令” ,据此推出“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 (材料重复) 材料一“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 、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 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 ,据此推出“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材料强调) 不同点: 材料一“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材料二“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 法令” ,据此推出“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 (套路积累) 材料一“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 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 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
6、世界” 、 材料二 “书同文” , 据此推出“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 (材料强 调) 第 3 页 共 27 页 材料一“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 、材料二“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 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并结合所学,推出“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 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 (积累) 材料一“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 、材料二“汉朝境内 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并结合所学,推出“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 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 评价类模板评价类模板 (1)评价历史人物 1. 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
7、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 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2. 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 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阶级的观点;时代的 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 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不要以偏概全; 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评价历史事件 1.史实(即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性质 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 2.解答步骤: “是什么”, 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
8、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 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一般问你如何看待/认识/评价 XX 这种问题注意把握两个大的原则,即辩证和历史,然后再自行组织言之成理 即可。 第 4 页 共 27 页 栗子:2015 年课标一第 40 题,以“儒学的发展与创新”为主题 第三问为(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 分) 40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
9、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佛、 道,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认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 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 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 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 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 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
10、孔 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 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 释春秋 ,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 “始于据乱(世) ,立君主; 中于升平(世) ,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 ,为民主” 。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把握住辩证原则(一分为二/全面) ,同时注意历史的原则,即放在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 ,可获得答案为: 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 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25 分大题一般不会超出这些问题的范围,虽然具体设问方式和问
11、题设置可 能有所差异,但是“套路”是一样的,把握住这个“套路” ,在答题时,你的思 路永远是系统和清晰的。 那么剩下的就是练习自身的语言组织、表达和行文了,这个要多看、多模仿 第 5 页 共 27 页 标准答案的概括风格,久而久之,你在组织答案时,也会更加凝练和准确。另外 注意利用材料中原本就有的概念和关键词,可以让答案与材料主题更加契合,也 显得更为专业。 说明类模板说明类模板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 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
12、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 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2019 全国 1 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表 219501980 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 19506187852733484 1955285106174527941 196512231192691024116 19752390105821413410231 19803712100801480011141 摘编自19491984 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 年达到
13、4002 万吨,1986 年达到 5205 万吨,至 2002 年达到 18224.89 万吨,钢产量已连续 7 年保持世界 第一。2002 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 2001 年增长 39.30%,2002 年重点大 第 6 页 共 27 页 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 2001 年增长 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 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 基本原因。 (1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 因。 (10 分
14、) 41 (1)趋势: 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 70 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 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 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 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 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 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审设问: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四个国家分别 说明。 ) 明主体:美国、日本、苏联、中国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方面:1. 根据
15、图表时间“1950-7980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 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及受经济“滞胀”影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日 本发展引进技术等方式对经济的推动及受经济“滞胀”影响等方面作答。 第 7 页 共 27 页 特点类模板特点类模板 1、历史事件 时代背景、参与主体、引动方式、引动目的、引动结果 性质影响、终结性结论、与类似事件的区别 2、历史措施 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影响 3、历史阶段特征(具有变化性)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生产关系 4、历史人物特征 时代、阶级、个性化活动、思想主张、历史地位 模板一:角度要素,步骤(先明主体,在明几方面) 1.背
16、景:经济因素+阶级力量+特殊方式+外部影响 2.时间:早晚-长短 3.目的:为某阶级/人服务-多重目的 4.过程:相关准备-过程变化-领导力量对比-顺利-突出地方-重大事件 5.内容(措施) :产生依据-体现思想-突出特点-包括方面-侧重方面-实行办法 模板二:专题分析(多角度分析) 1.经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城市、人民生活 水平) 2.政治:制度政策-政权变更-中央与地方-民族关系 3.思想文化:思想有解放作用和阻碍作用,文化要结合政治经济思考。 4.国际、民族、军事、个人主观。 栗子:栗子: (2017 全国 2 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
17、5 分) 材料一 第 8 页 共 27 页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 下达“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 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 年, 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 上海各工厂 “日需外洋煤铁” 极多, “可 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 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 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 “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 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
18、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 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 , “加强对某些从前 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 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 19 世纪 70 年代 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 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 分) (2)特点:优先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有计划地开展矿业普查和勘探工作,重 视对特缺乏资源的普查和勘探。
19、 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合理的分布生 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有计划地展开 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 “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 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 第 9 页 共 27 页 概括归纳得出。 审设问: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特点。 明主体:1.一五计划期间的矿业政策;2.清代矿业政策。 方面:1.背景:一五计划 2.目的:发展工业 3.内容:保证勘探力度,矿产普查加强稀缺不平衡资源开采,合理开矿,建基地, 定计划。 4.内容:实
20、施办法-开矿服务于国家计划。 模板解析:模板解析:由 12 推出“开矿服务与国家工业化建设” ,体现特殊的历史时期。3 是材料中特别强调的,资源稀缺推出“重视稀缺资源的均衡勘测” ,合理开矿建 基地推出“独立自主开发矿产” 。 感想感想:材料字少,提示明显;材料对比度不高;对史学分析能力要求高 (套路) ;注重特殊历史背景;材料强调的部分一定要答;高度重视两 则材料重复语句。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 1567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 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 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 32 万人,近代中国海
21、 外移民的总数为 1500 万人左右,期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 联系,18621949 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 25510 家,投资总额约 63271 万 第 10 页 共 27 页 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 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到 1000 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第六卷)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 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
22、上的贡献。 (17 分) 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 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审设问:审设问: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特点 明主体:明主体:1.中国海外移民(明) ;2.世界移民潮(暗) 思路思路:与世界范围内相比特点(角度)具有时代特征(通过中国在不同时段 的移民状况与世界范围内对比) (角度)带有变化色彩(格式) 方面方面:1.时间:A.中国 1567-1840 年承前启后1500-1850 年世界开始移民。特殊 时间段指出鸦片战争,因此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晚于世界潮流,出现在鸦片战 争后。B.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很
23、少向外移民1945-2000 年世界移民规模扩大, 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段时间内移民基本停止。 2. 变化:70 年代出现移民潮,移民集中发达国家;1601-1850 移民东南亚,新 中国成立呼移民停滞。 C.70 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 国家。 感想感想:设问极重要,告诉角度及答题格式;材料对比度极高,基本通过对 比得出;注重特别历史时期背景考查,点明时期;动态度高,注重变化趋 势的描述。 2014全国1卷40. (1)特点 审设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特点。 (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科技成果的内容和影响) 第 11 页 共 27
24、页 来源:材料一、二。要求:分别+结合所学+根据材料 思路: 1.涉及不同个人-时代特征; 2.“分别指出”-注重不同材料的分析, 材料分层、 逐句概括、对比;3.“科技成果”-影响。 方面:宋:搜集整理农业,写出天工开物 ,因此推出“搜集整理传统农业 技术,承古萌新,多总结少创新”。 (对比材料,时代特征:承古萌新) 是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因此推出“古代传统农业科技集大成者, 影响深远”。 (主体提示,材料强调) 牛:阐述其后被视为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规律,因此推出“长期实验基础上的 理论探讨,重视科学”。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 此推出“影响范围广,取得突破
25、性的研究成果”。 感想:主体提示方向;注重与课本时代特征的结合;主客体特点结合。 2014 全国 2 卷 40.(1)特点 审设问: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地域特 征;变化;时代特征;规模。 ) 明主体:东北地区移民过程。 思路:具有时间的特殊性;回答要体现变化性。 方面:方面:政府完全禁止时开时禁政府完全开放鼓励移民(材料重复语句体 现其变化性) ; “东北地区、山东、河北、黑龙江、哈尔滨”移民主要来自临近省份(设问提 醒,材料反复出现语句) ;移民规模逐渐扩大(设问提示,经验所积) ;由 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主体(领导力量的对比)来自套路;“闯关东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