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考点清单(实用!).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考点清单(实用!).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遗传与进化 人教版 2019 生物 必修 遗传 进化 期末 复习 考点 清单 实用 下载 _必修2 遗传与进化_人教版(2019)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40 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考点清单 第一章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选用豌豆杂交实验 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豌豆 花大,容易操作 【注意】果蝇(以及其他一些遗传学常用实验材料,如:小麦、玉米、噬菌体等)做实验材料容易成 功的原因:常见、易饲养、繁殖快、后代多。 2、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1)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株高、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2)相对性状
2、: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注意】看两个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在于抓住两个“相同”一个“不同”,即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 的不同表现类型。 3、杂交实验的操作要点(人工授粉的操作要点): (1)去雄:在花蕾期,将母本的雄蕊全部除去并套上纸袋隔离。 (2)人工授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父本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并套袋。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注意】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实验过程中共有两次套袋处理。上述人工授粉是针对雌 雄同体的情况,而雌雄异花的情况不用去雄,如玉米。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遗传学常用符号及含义:2、高茎豌豆和矮茎豌
3、豆的杂交实验: 数量787277 比例3:1 (1)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产生的 F1均为高茎豌豆 【注意】正确区分正交和反交、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一个亲本组合 称为正交,那么交互性别的亲本组合就成为反交。 (2)F1(杂合子)自交产生的 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分离比为高 茎:矮茎3:1 (3)孟德尔共进行 7 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的性状分离比从 2.82:1 到 3.15:1,这说明 F2中出 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绝不是偶然的。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提出的假设要点 (1)生物的性状
4、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 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 D)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 d)来 表示。 第 2 页 共 40 页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如纯种高茎亲本(DD)和纯种矮茎亲本(dd)杂交产生杂种 F1(Dd)。由于 D 为显性遗传因子,d 为隐性遗传因子,所以 F1表现出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 (高茎)。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 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对分离
5、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目的: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推知 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从而验证孟德尔的假说的正 确性 2、方法:将杂种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注意】测交方式使用的前提必须已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3、预期结果:DdddDd:dd=1:1 4、遗传图解:5、实验结果 杂种子一代 (高茎) 矮茎30 高茎: 34 矮茎1:1 6、实验结论 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从而证明孟德尔的假 说是正确的 7、使用方法: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 验验证) 分离定律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6、的 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条件:(1)一定是真核生物(2)一定要进行有性生殖(3)一定是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4) 只研究一对相对形状的遗传 【注意】哪些遗传因子不遵循分离定律? (1)原核生物、非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因子(2)进行无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遗传因子(3)进行有 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因子 【辨析】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纯合子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测交时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配子;杂合子可产生多 种类型的配子,测交时可产生多种表现型的个体。 (2)自交法: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即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7、;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即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熟练运用分离比 第 3 页 共 40 页 分离定律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不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亲本和隐性亲本之 间,这样显性表现叫作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时,F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 3:1,而是 1:2:1 2、致死现象: (1)显性纯合致死:指显性遗传因子纯合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这种情况下,个体中没有显性纯 合子。 (2)隐性纯合致死:指隐性遗传因子纯合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这种情况下,个体中没有隐性个 体。 (3)配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含有某种遗传因子
8、的配子。 (4)合子致死:指致死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含有致死因子的幼体或 成体的现象。 3、从性遗传: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但在雌雄(男女)个体中的性状表现不同。如遗传因子组成为 Hh 的个体在公羊中表现为有角,而在母羊中表现为无角。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形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材料: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皆为纯种) 2、实验过程:3、实验结果: (1)两亲本无论正反交,F1 均为黄色圆粒,这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 粒对皱粒为显性 (2)F2中除出现亲本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外,还出现两种新类型: 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即性状之间出现
9、了新的组合。 (3)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的数量比接近 9:3:3:1 4、结果分析:(若只考虑 1 对相对形状)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每对相对性状,F2中的性状分离比均为 3:1, 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第 4 页 共 40 页 (1)豌豆的黄色、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 Y、y 控制,圆粒、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 R、r 控制,纯种黄 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YYRR 和 yyrr。 (2)生殖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3)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 (4)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 4 种
10、,4 种雌(雄)配子之间的数量比为 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共有 16 种结合方式;9 种遗传因子组成(基因型);4 种表现型,性状分别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数量比接近 9:3:3:1。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实验,即让 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2、目的:检测 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3、理论预测 (1)按照孟德尔的假设,F1产生 4 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即 YR:yR:Yr:yr=1:1:1:1 (2)测交产生 4 种数量相等的后代,即黄圆(YyRr):绿圆(yyRr):黄皱(Yyrr):绿皱(
11、yyrr) =1:1:1:1 4、测交遗传图解: 5、测交实验结果及结论 (1)结果: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 (2)结论: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F1产生 4 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 相等F1是杂合子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 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三性”: (1)同时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2、同时进 行 (2)独立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互不 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3)普遍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适用于生物界(并不是所有生物) 【注意】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的遗传因子(3)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 因子 第 5 页 共 40 页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孟德尔遗传规律再发现过程: (1)1866 年,孟德尔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 (2)1900 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规律 (3)1909 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
13、“基因”,并且提出了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表现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概念 (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的基因型为 DD、Dd,矮茎的基因型为 dd 【注意】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若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即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D、d 常见组合问题:(各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22=8 种 (2)基因型类
14、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3 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 后代 2 种基因型(1BB:1Bb) CcCc 后代 3 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323=18 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2 种表现型Bbbb 后代 2 种表现型CcCc 后代 2 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22=8 种表现型。 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 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是指三对或三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它们的遗传符合
15、自由组合定律。n 对 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下表:(表中各对相对性状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相对性状数123n F1配子种类数24(22)8(23)2n F1配子可能的组合数416(42)64(43)4n F2基因型的种类数39(32)27(33)3n F2基因型的分离比1:2:1(1:2:1)2(1:2:1)3(1:2:1)n F2表现型的种类数24(22)8(23)2n F2表现型的分离比3:1(3:1)2(3:1)3(3:1)n 性状分离比-9:3:3:1 的变形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是 F1 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
16、特殊的分离比。常见异常分离比及基因型组成情况如下表: AaBb 自 交 后 代性状比 原因分析测交后代 性状比 9:7 (互补作用)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 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B):(3Abb+3aaB+1aabb) 9:7 1:3 9:3:4一对等位基因中隐性基因制约其他基因的作用:1:1:2 第 6 页 共 40 页 (隐性上位)(9AB):(3Abb):(3aaB+1aabb) 9:3:4 9:6:1 (累加作用) 双显单显双影三种表现型: (9AB):(3Abb+3aaB):1aabb 9:6:1 1:2:1 15:1 (重叠作用) 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其
17、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B+3Abb+3aaB):1aabb 15:1 3:1 1:4:6:4:1 (累加作用) a 与 b 的作用的效果相同,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AABB): (AaBB+AABb): (AaBb+AAbb+aaBB): (Aabb+aaBb) : (aabb) 1:4:6:4: 1 1:2:1 13:3 (抑制作用) 一种显性基因抑制另一种显性基因的作用, 使后者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 (9AB+3Abb+1aabb):(3aaB) 13:3 3:1 12:3:1 (显性上位) 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制约其他基因: (9AB+3Abb):(3
18、aaB):(1aabb) 12:3:1 2:1:1 【注意】分析这些比例会发现,无论是哪种比例,各表现型所占份数之和都等于 16。如果发现异常 比例的和为 16,就可判断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我们就可以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如果子代种各表现型所占份数之和小于 16,则可能存在致死情况,如:(1)4:2:2:1 表示的是 AA、 BB 均可以使个体致死,即 2AaBB、2AABb、1AABB、1AAbb、1aaBB 均死亡(2)6:3:2:1 表示的是 BB(或 AA)使个体致死即 2AaBB、1AABB、1aaBB(或 2AABb、1AABB、1AAbb)死亡 第 7 页 共 40 页
19、 第二章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也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所特 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意】(1)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2)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 裂。原核细胞的 DNA 裸露,没有和蛋白质等组成染色体,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是染色体形态、 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20、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 成)。 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 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 段的互换。(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第一种类型)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次级精母 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假想平面)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
21、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 4 个子细胞(精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第 8 页 共 40 页 不 同 点 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分裂方式均等不均等 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 4 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 1 个卵细胞+3 个极体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与减数分裂有关的三组概念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XY 性染色体不相同), 一条来自父
22、方,一条来自母方 【注意】男性中的 X 染色体要比 Y 染色体大的多,因二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仍能联会,仍称 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呈 X 型才有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是指同一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是指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3)联会和四分体 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很多,比如与除了之外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 1 个四分体=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
23、单体=4 个 DNA 分子=8 条脱氧核苷酸链 【注意】(1)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 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 同源染色体 。 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1)在受精作用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 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三大反应两大屏障) (2)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精子的
24、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 一起 3、实质: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4、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 细胞(细胞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 【注意】(1)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和细胞膜的流动性(2)受精卵中的遗 传物质不是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 第 9 页 共 40 页 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
25、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在有性生殖中,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 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 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1、减数分裂 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2、有丝分裂中 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 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后期时由于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 DNA 数目不变。染色体和 DNA 数目减半发 生在末期,原因是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