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1639252
  • 上传时间:2021-08-06
  • 格式:PPTX
  • 页数:55
  • 大小:2.4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3.3 唯物辩证法 实质 核心 课件 高中政治 统编 必修 哲学 文化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1.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事物内部的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空空 间:间: 上下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左右、高低、长短、远近 人的属性:人的属性:男女、老幼、胖瘦、高矮、哭笑、悲喜、爱恨、师生;男女、老幼、胖瘦、高矮、哭笑、悲喜、爱恨、师生; 物质属性: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强弱、香臭、苦甜、轻重;冷热、软硬、黑白、明暗、强弱、香臭、苦甜、轻重; 认识领域:认识领域: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祸福、难易;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祸福、难易;

    2、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文明与愚昧、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文明与愚昧、革命与反动、剥削与被剥削剥削与被剥削; 思考:上述现象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思考:上述现象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1.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事物内部的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 1】 (1 1)矛盾是一种关系。

    3、)矛盾是一种关系。 (2 2)“事物内部事物内部”强调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强调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 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 , 矛盾是客观的。此外,矛盾是客观的。此外, 事物内部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事物之间也存在事物内部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事物之间也存在 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3 3)“对立对立”和和“统一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 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 “ “对立对立”,另一方叫,另一方叫 “ “统一统一”。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父父 母母 子子 女女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老老 师师 学学 生生 教育体系 家庭教

    4、育 父母子女 学校教育 老师 学生老师老师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 1】(4)区分区分哲学上讲的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与与生活中的生活中的逻辑矛盾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首尾不一、相互打架 的现象(的现象(。)。) 哲学矛盾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的关系 及其运动过程及其运动过程。()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1 1)内容)内容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斗争性,矛盾

    5、的统一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它们是矛盾所 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 1.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阅读与思考二阅读与思考二】 老子说: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有无相 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柔,驰骋 天下之至坚。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

    6、守其黑。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知其荣,守其 辱。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孙武说: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 后生。后生。” 1.1.老子认为,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老子认为,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 2.老子、孙武认为,强弱、祸福、治乱、怯勇等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老子、孙武认为,强弱、祸福、治乱、怯勇等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天下皆

    7、知美之为美,斯恶 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 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 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这就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这就 有了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有了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 这就有了恶了。所以有和无,这就有了恶了。所以有和无, 虽然相互对立、但彼此依赖而虽然相互对立、但彼此依赖而 产生;难和易,虽然相互对立、产生;难和易,虽然相互对立、 但彼此依赖而形成;但彼此依赖而形成;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 至坚。至坚。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

    8、驱使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 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 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深知什么是雄性的强大后,就深知什么是雄性的强大后,就 要甘于守在雌柔的位置上。知要甘于守在雌柔的位置上。知 道了什么是明亮,就要甘于守道了什么是明亮,就要甘于守 在暗昧的位置上。在暗昧的位置上。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兵强则灭,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木强则折。 用兵逞强就会走向破灭,树木太强大用兵逞强就会走向破灭,树木太强大 了就会被催折。了就会被催折。 祸兮福所倚,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福兮祸所伏。 福与祸相

    9、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福与祸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 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 以引出坏的结果。以引出坏的结果。 乱生于治,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怯生于勇。 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 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 勇敢。勇敢。 投之亡地然后存,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而后生。陷之死地而后生。 把士卒置于危险境地才能转危为安,把士卒置于危险境地才能转危为安, 得以保存自己;把士卒投入死亡之地得以保存自己;把士卒投入死亡之地 才能起死回生,求得生机。才能起死回生,求得生机。 矛

    10、盾双方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2.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2 2)同一性(统一属性)同一性(统一属性) 含义含义: : 内容内容: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一方的存在 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双方共处一 个统一体中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例如:例如: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

    11、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1 1)内容内容 同一性同一性和和斗争性斗争性 2.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1 1)内容)内容 同一性同一性和和斗争性斗争性 (2 2)同一性(统一属性)同一性(统一属性) 含义含义: : 内容内容: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即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可转化为成

    12、功)(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坏事可转化为好事)(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垃圾可转化为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2.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2 2)同一性(统一属性)同一性(统一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思考:矛盾双方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考:矛盾双方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是因为矛盾双方有差

    13、别,它们都以对立面作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是因为矛盾双方有差别,它们都以对立面作 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矛盾双方有差别,且相互渗透、相互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矛盾双方有差别,且相互渗透、相互 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3 3)斗争性(对立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是指是指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

    14、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相互分 离离的倾向和趋势。的倾向和趋势。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2 2】 哲学上的哲学上的“斗争性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1)哲学上的)哲学上的“斗争性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共性、抽象共性、抽象 (2 2)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个性、个性、 具体具体 【阅读与思考三阅读与思考三】 史伯说: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孔子说:“君子

    15、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 己发生冲突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己发生冲突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提示提示】“和和”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矛盾统一体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矛盾统一体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不同的事物结合才 能生成万物,否则能生成万物,否则 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不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不 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相反相成的事物才

    16、能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 形成统一体。形成统一体。 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 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 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 小人嗜好相同,但各争小人嗜好相同,但各争 其利,貌和心不和其利,貌和心不和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 对立中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 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思考:思考: 1.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夫和实生物,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同则不继。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同而不和。 思考:思考: 2.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

    17、密切的亲人和朋友,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 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 密切的亲人或朋友,构成矛盾的统密切的亲人或朋友,构成矛盾的统 一体,他们之间具有同一性,正因一体,他们之间具有同一性,正因 为最亲密,往往也就越能发现对方为最亲密,往往也就越能发现对方 的不同点,对立的机会也越多,体的不同点,对立的机会也越多,体 现了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现了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 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B.特点不

    18、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区别:区别: 联系:联系: 矛盾的矛盾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强调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强调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强调斗争性(强调斗争性 离不开同一性)离不开同一性) A.A.含义不同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 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2. .矛盾的

    19、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3】 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强调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强调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强调斗争(强调斗争 性离不开同一性性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阅读与思考四阅读与思考四】 庄稼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

    20、长过程的始终; 工厂工厂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一对矛盾,只要工厂存在一天,这一矛盾运动就不会停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一对矛盾,只要工厂存在一天,这一矛盾运动就不会停 止;止; 难和易,是我们难和易,是我们学习学习过程的一对矛盾,并伴随我们学习过程的始终;过程的一对矛盾,并伴随我们学习过程的始终; 腐败与反腐败,是腐败与反腐败,是党建设党建设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并伴随作风建设过程的始终;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并伴随作风建设过程的始终; 好与快,是好与快,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并贯穿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始终;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并贯穿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始终; 在在学习和工作生活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矛

    21、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了。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存在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存在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 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 1.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 (1 1)含义:)含义: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4 4】 (1 1)事

    22、事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是从空间维度、横向角度来看;,是从空间维度、横向角度来看;时时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是从时,是从时 间维度,纵向角度来看。间维度,纵向角度来看。 (2 2)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的)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的标志词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又;尽;尽 管管但是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3)要求要求: 敢于承认矛盾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

    23、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地位地位: 【世界观原理世界观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1 1)敢于承认矛盾敢于承认矛盾, ,勇于直面矛盾勇于直面矛盾, ,善于分析矛盾善于分析矛盾, ,积极寻积极寻 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 2)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要求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3 3】 庄稼庄稼有吸收水分与蒸发水分的矛盾;有吸收水分与蒸发水分的矛盾; 工厂工厂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学习学习有难与易、进步与落后的矛盾

    24、;有难与易、进步与落后的矛盾; 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有腐败与反腐败的矛盾;有腐败与反腐败的矛盾; 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有好与快的矛盾有好与快的矛盾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 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 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一个人的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学前、小学、初中、学前、小学、初中、 高中、大学。高中、大学。 一个人的一生:婴幼儿、青少年、中年、一个人的一生:婴幼儿、青少年、中年、 老年。老年。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 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学习有学习有难与易、进步与

    25、落后、学习与休难与易、进步与落后、学习与休 息、的矛盾,各有特点。息、的矛盾,各有特点。 教与学的矛盾:教教与学的矛盾:教在于引导、点拨、评在于引导、点拨、评 价,处主导地位,学生的价,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学在于自主、在于自主、 合作、探究,处主体地位,双方也各有合作、探究,处主体地位,双方也各有 其特点。其特点。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 有其特殊性有其特殊性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也各有其特殊性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 2.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1 1)含义:)含义: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着的

    26、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 物的特殊本质。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区别不同事物) 同一事物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区别不 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同一事物同一事物中的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的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也各有其特 殊性。殊性。 (2 2)三种情形(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27、5 5】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的 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 身定做;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 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 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

    28、特殊的根据,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 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毛泽东毛泽东 【世界观原理世界观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 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 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 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

    29、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 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问题分析。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问题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与方法论要求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4 4】 3.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不懂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莱布尼茨说: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30、 莱布尼茨又说: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悟出什么哲学道理?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悟出什么哲学道理? 第一句话强调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第一句话强调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 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第二句话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也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第二句话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也 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 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

    31、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 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3.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 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 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强调普遍性)(强调普遍性)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一方面

    3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强调特殊性)(强调特殊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世界观原理世界观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 和相对的关系和相对的关系,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 互联结。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

    33、普遍性的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 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共性与个性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的历史的统一。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要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要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

    34、原理及方法论【归纳总结归纳总结5 5】 【阅读与思考五阅读与思考五】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 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 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 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 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 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消灭了

    35、,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 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 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思考: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思考: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 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历来能够解决主要矛盾。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历来能够解决主要矛盾。 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用对

    36、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决定 作用作用的矛盾。的矛盾。 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其他处于其他处于从属地位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的矛盾。 次要矛盾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次要矛盾 我军与我军与 长春之敌长春之敌 我军与沈我军与沈 阳之敌阳之敌 我军与锦州之敌我军与锦州之敌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 次要矛盾次要矛盾 辽沈战役中,我军在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时,也派出了一部分辽沈战役中,我军在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

    37、时,也派出了一部分 兵力对长春、沈阳之敌进行包围,对黑山、大虎山之敌进行阻击。兵力对长春、沈阳之敌进行包围,对黑山、大虎山之敌进行阻击。 我军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我军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主次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2 2)联系:)联系: 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辽沈战役辽沈战役 我军与我军与 长春之敌长春之敌 我军与锦州之敌我军与锦州之敌 我军与沈我军与沈 阳之敌阳之敌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主次矛盾相互依

    38、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们要统筹兼顾,恰当我们要统筹兼顾,恰当 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一。一。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6 6】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要求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世界观原理世界观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

    39、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 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军队迅速行动人民军队迅速行动 医护人员日夜奔忙医护人员日夜奔忙 有关企业和机构复工保障供应有关企业和机构复工保障供应 建设雷神山医院建设雷神山医院 全国一盘棋全国一盘棋 打好武汉保卫战打好武汉保卫战 打好湖北保卫战打好湖北保卫战 【阅读与思考六阅读与思考六】 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互随着社会发展

    40、,互联网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互 联网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等。互联网在给人们生联网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等。互联网在给人们生 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其负面效果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其负面效果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的网吧违规违法吸引未成年人进入,有的甚至提供含有赌博、色情、有的网吧违规违法吸引未成年人进入,有的甚至提供含有赌博、色情、 庸俗等不健康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庸俗等不健康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思考:(思考:(1 1)上述材料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的作用的?)上述材料是如何看待互联网

    41、的作用的? 既看到了其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又认识到其负面效果,坚持了一分既看到了其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又认识到其负面效果,坚持了一分 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 2)互联网的积极影响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二者是一种怎样的关)互联网的积极影响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二者是一种怎样的关 系?系? 相互排斥相互排斥 相互依赖相互依赖 (3 3)互联网的负面效果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为什么还)互联网的负面效果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为什么还 要大力发展?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要大力发展?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 仅就互联网的作用而言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也仅就互联网的作

    42、用而言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也决定了其性质决定了其性质。我。我 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和本质主流和本质。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决定了互决定了互 联网作用联网作用 的性质的性质 (4 4)对于互联网的负面效果,如放任自流,不加控制,将会怎样?)对于互联网的负面效果,如放任自流,不加控制,将会怎样? 这给我们什么思想方法启示?这给我们什么思想方法启示? 问题不断积聚,最终酿成大祸。如果负面效果占据了主导地位,问题不断积聚,最终酿成大祸。如果负面效果占据了主导地位, 就会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作用的性质。

    43、我们看问题,不能忽视矛盾的次就会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作用的性质。我们看问题,不能忽视矛盾的次 要方面,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要方面,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 相互排斥相互排斥 相互依赖相互依赖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

    44、导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 作用的矛盾方面。作用的矛盾方面。 (1 1)区别)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化。 (2 2)联系:)联系: 2.2.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7 7】 主次方面辩证关系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要求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世界观原理世界观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

    45、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矛盾的次 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主要矛盾的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主要方面决定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化。 【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我们看问题,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

    46、重点论的统一。 (1 1)哲学依据:)哲学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 2)含义(要求):)含义(要求): 两点论: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 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 盾的次要方面。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

    47、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 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 3)联系:)联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 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3.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7 7】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

    48、面 外延外延 内涵内涵 作用作用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 所包含的所包含的“许多矛盾许多矛盾”相相 互比较而言的,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 1 1个个,次要矛盾次要矛盾1 1个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同同 一矛盾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的双方相互比较 而言的,而言的,主要、次要方面主要、次要方面 各各1 1个个 主要矛盾是一个包含着主要矛盾是一个包含着 “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完整的的完整的 “矛盾体矛盾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是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是一个 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中的其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中的其 中一个方面中一个方面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主要

    49、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定事物的性质定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方法论 关键词关键词 做工作要抓重点、做工作要抓重点、 抓中心抓中心, ,但又不能忽但又不能忽 视一般。侧重于办事视一般。侧重于办事 情该怎样情该怎样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 流流, ,但又不能忽视支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侧重于看问题该怎样侧重于看问题该怎样 重点、中心、关键、要重点、中心、关键、要 害、突破口、突出任务、害、突破口、突出任务、 核心问题、重中之重、核心问题、重中之重、 第一要务、主题、主线第一要务、主题、主线 等等

    50、 主流、主体、绝大多数、主流、主体、绝大多数、 总体上说、性质、形势、总体上说、性质、形势、 性质、大局、利弊等是强性质、大局、利弊等是强 调分清主流和支流调分清主流和支流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7 7】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2.2.必须始终把解决好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 主次方面主次方面 辨一辨:辨一辨:下列事例体现了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39252.html
    alice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