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教案.doc》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古人谈读书 年级 上册 语文 25 古人 读书 优质课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1 页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 忆读书和略读课 文我的“长生果”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 经历与感悟。 古人谈读书选取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 和方法。 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 通过回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 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 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的方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
2、 整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一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读书实践活动有很强的的指导意 义。由于三篇文章主题相同,合适在教学中将三篇文章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学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让学生根据习作要 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的表述,把重点的内容写具体。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 行了“分段表述” “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 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 到分段,有梯度的引导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字词句: 1. 认识 32 个生
3、字,读准 5 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 18 个字,会写 16 个词语。 2. 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3. 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体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 字和书法的魅力。 阅读:阅读: 1. 背诵古人谈读书 观书有感 。 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了解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 说出课文中读书方法带来的启发。 4. 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 的道理。 5. 能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和心得。 第 2 页 共 11 页 6. 能借助比喻句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4、口头表达:口头表达: 1. 能分条讲述,把喜欢的人物介绍清楚。 2. 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书面表达:书面表达: 1. 介绍一本书,能分段表述推荐理由。 2. 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2525 古人谈读书古人谈读书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两篇文章组成。 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 论语 , 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 论语 ,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 战国前期。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 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
5、及教育原则等。 在文言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一, 通过诵读, 扫清字词读音障碍, 并初步理解字词的含义。第二, 通过诵读, 正确断句, 把握文章的朗 读节奏, 并体味文句意蕴。 第三, 通过诵读粗略了解文章大意,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第四, 通过诵读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把握文章的内在韵律,并初步鉴赏文章的艺术 特色。 【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岂”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 ,会写“耻、诲”等 5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难
6、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第 3 页 共 11 页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论语 、朱熹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识” ,会写“耻、诲”2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板块一板块一 诵读名言,引出课题诵读名言,引出课题 1. 诵读经典,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名言前半句,生接读名言的后半句。 课件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
7、(学海无涯苦作舟) 。 书读百遍, (而义自见)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 (2)导入主题:同学们,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轼,对读书 也有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指名读,说意思。师加以引导和评价。 (3)导入课题: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 人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学习 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教师介绍: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 ,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 度和学习方法;
8、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则文言文片段,从中获 第 4 页 共 11 页 取读书和学习的营养。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用学生们熟知的名言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资料。 课件出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 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 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2.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学生自读:请
9、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注意“默而识之”中的“识”读 zh。 4.出示会认字,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1)耻: “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 “止”右竖要长,注意中间有一短横。 (2)诲: “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 6.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引导思考: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设计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
10、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 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和 整体把握。 板块三板块三 品读释疑,理解大意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 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学生交流。 (1)示例一: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第 5 页 共 11 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理解词语。 是知 也:同“智” ,智慧。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 ,是智慧的意思
11、,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 是知道。 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 教师指导。 论语为政中的相关内容是: 课件出示: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预设: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 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 白。可我还是有几个步骤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蒙混过去。当时我忽 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 了一
12、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解答这道题的全过程。 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随机指导朗读) (2)示例二: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 教。 理解句子的意思。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教师指导: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课件出示: 第 6 页 共 11 页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 启发: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预设:真正的大学问家
展开阅读全文